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导读

《中国美术研究·现当代美术研究》首个栏目——“美术考古研究”,以杨孝鸿的《日本早期“汉画”学术史研究》领衔,该文对日本学者关野贞、大村西崖、八木奘三郎的汉画研究进行了梳理。徐志君以苍山元嘉元年画像石墓为例,探讨了汉代图像与文本在建筑空间中的叙事结构。庞政认为山西离石石盘汉画像墓出土的 16 号画像石下层动物图像可能象征麋鹿。李琼对汉代轺车使用者的身份及地位进行了探析。

“佛教美术研究”栏目中,龙忠、陈丽娟对敦煌壁画弥勒经变中山水画的嬗变进行了探究。李慧君认为笈多风格是影响北齐时期青州龙兴寺佛像的重要源头。杨文博认为克孜尔石窟中的降伏六师外道图受到了犍陀罗造像的影响。陈凯源对敦煌石窟“佛陀波利与文殊老人”图像表现形式转变背后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在“古代绘画史研究”栏目中,童兴强、吕少卿以玉山雅集为中心,探析了元末文人画家的隐逸之风。奥日莎认为清代宗室文人允禧的书画交游与创作见证了满洲八旗文人对中华文化与艺术的认同。陈庆对清代外销扇图像在中外文化交流中存在的“双重翻译”现象进行了讨论。黄凌子认为宋徽宗建构出了新的祥瑞文化体系,系统性、规模化地设计系列视觉象征符号成为其时代祥瑞文化的最大特色。赵振宇认为以王诜与赵令穰为代表的皇室宗亲对北宋后期山水画风的转向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

“书画理论研究”栏目中,张繁文、宋炜鸿通过对“书史”与“书论”的分析,认为“史论关系”是认识论层面上质料与观念(形式)的关系。夏开丰认为中唐时期的逸品画是中国古代绘画史从象形体制转向写意体制的一个关键转折点,是具有先锋精神的绘画。杨光宇探究了中国传统艺术精神对西方绘画产生影响的精神根源。

“书法史研究”栏目中,刘瑞鹏以北魏“太和改制”视域下南北书风的融合为背景,对《霍扬碑》书风之源流进行了考察。杨建虎探析了《娄睿墓志》复古现象的缘起以及复古书体隶楷所表现出来的书体特质。马子力从书迹形态的视角,结合地域性差异与历时性变异,对安大简《诗经》“二南”的艺术特点进行了分析。张敏认为书法既非单纯的具象艺术,也非纯粹的抽象艺术,而是融汇具象意味和抽象意趣的“比象艺术”。

“现当代美术研究”栏目中,肖谷对李铁夫 1932 年蛰居香港时创作的油画《疍家少妇》进行了讨论,认为该作品表现出了李铁夫融合中西文化的自信和兼容并蓄的胸怀。黄丁、梁璐儿对广东“折中派”的国画现代性转型道路进行了讨论。谢渊从吴为山的雕塑艺术成就以及作品所涉及的审美、表现手法、题材等维度,对其写意雕塑作品的美学价值及时代意义进行了考察与阐释。黄晨、黄宗贤对“共和国形象设计师”周令钊的红色设计之路所反映出的时代审美、思想观念与艺术风格进行了探讨。张衡从绘画本体语言及蕴含其中的现实主义关照方面,对刘孔喜创作的西部边疆民族题材肖像作品进行了分析。

在“艺术书评”版块中,赵雅杰、张燕芬、戴璐分别对《无声诗: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藏中国绘画》《明代丝绸研究》《美术史十议》三本著作进行了评述。

主编 阮荣春

副主编 姚榕华 顾平 刘慧 胡光华

汪小洋 张晶

编委会

主任 阮荣春

编委

刘伟冬 阮荣春 汪小洋 张晓凌 陈传席

陈池瑜 胡光华 贺西林 顾平 顾森

凌继尧 黄宗贤 黄厚明 曹意强 樊波

薛永年 林木 刘赦 江梅 张同标

编辑部

主任 朱浒

副主任 许永福

栏目编辑

崔树强 顾琴 马跃 施锜 孙家祥 RMwehLc0w2aHLCiOYbiXpP7sN3+TF0u/jaU2U44HbOHP/bpvmYsXMiUp0Y8NYB1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