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对笔法的重新认识

翻检历代对笔法的论述,使人感到头绪纷杂,缺乏系统,有时过于简略,歧义迭出,有时比况奇巧,言不及义。 不过,在这些著述中,也散落着前人不少精辟的见解,为我们研究笔法流变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历代所有关于笔法的论述,大体上可以归纳为以下内容:

1.对笔的控制方法——执与运(腕运、指运等);

2.笔锋的运动形式(包括空间形式与时间形式);

3.笔法的形态表现——点画书写法;

4.各种审美理想对笔法的要求;

5.各种笔法所产生的线条的审美价值。

1、3 是操作层面上的要求,4、5 则离构成层面有一段距离,只有 2 是统领整个笔法的关键,它在一个较深的层次上反映了笔法的构成本质。

在这里,我们主要讨论书法史上笔锋运动形式的演变。

什么叫笔锋运动形式?为什么要把它分为空间形式和时间形式两部分?

笔锋运动形式指笔毫锥体在书写时所进行的各种运动,如旋转、平动 、上下移动(提按)等。一切运动都是在空间和时间范畴内进行的,因此上述运动在时间范畴内的变化(疾、迟、留驻等)亦属于笔锋运动形式研究的对象。

关于笔法的论述有相当一部分谈到速度问题,但是速度更多地取决于一定时代、一定作者的审美理想。 我们准备在其他地方对此进行详细的讨论,这里只是偶尔涉及有关时间概念的速度问题。因此,我们有必要把笔锋运动形式分为空间形式与时间形式两个部分。

这样,我们的讨论便限定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笔锋运动的空间形式。看似它在笔法理论所包括的全部内容中只占很少一部分,然而却是理解整个笔法问题的关键。

探讨笔锋运动的空间形式,可以从下列有关论述中找到线索:

使,谓纵横牵掣之类是也;转,谓钩环盘纡之类是也。

《翰林密论》云:凡攻书之门,有十二种隐笔法,即是迟笔、疾笔、逆笔、顺笔、涩笔、倒笔、转笔、涡笔、提笔、啄笔、罨笔、 笔。

元李雪庵运笔之法八,曰:落、起、走、住、叠、围、回、藏。

书法之妙,全在运笔,该举其要,尽于方圆。……行笔之法,十迟五急,十曲五直,十藏五出,十起五伏,此已曲尽其妙。

删繁去复,笔锋运动的空间形式包括如下内容:方圆、中侧、转折、提按及平动。

上述内容还可加以归并。

方笔实际上为两次折笔的组合;圆笔不过是在点画端部施行环转而已。中锋是毫端处于点画中央的一种运行方式,与点画走向同向落笔时,毫端自然处于点画中部,此即为中锋;如落笔方向与点画走向不相重合(成一角度),则落笔后稍加转动,亦可使毫端移至点画中部,转为中锋运行;如落笔方向与点画走向不相重合而直接运行,毫端便始终处于点画的一侧,即为侧锋。藏锋即圆笔;出锋分中、侧两种,运动形式与中锋、侧锋同。根据以上分析,可见方笔、圆笔、中锋、侧锋、藏锋、出锋等,都不过是转笔与折笔不同方式的组合。(图 1)

图 1 笔法的分析(笔画内细线为笔锋经过的路线,但右上图是例外:笔毫落纸按下时,笔尖位置不动,书写中笔尖始终处于笔画上沿)

折笔还不是独立的运动。折笔使运动轨迹出现折点,使触纸的笔毫锥面由一侧换至另一侧。如笔毫侧面变换时不伴有提按,这种折笔仍为平动;如伴有提按,则为平动与提按的复合运动。

通常所说的转笔,实际上分为两种:一种是笔锋随着笔画的屈曲而进行的平动(曲线平动),如书写铁线篆时笔锋的运行;一种是笔毫锥面在纸面上的旋转运动,这种转笔可称作绞转。 前一种转笔运行时笔毫着纸的侧面固定不变,后一种转笔运行时笔毫着纸侧面不停地变换,这是两者本质的区别。后文所提到的绞转、使转,都是特指后一种转笔。(图 2)

综上所述,所有笔法都能分解为这样三种基本的运动:绞转、提按、平动。 换句话说,任何复杂的笔法,都可以由这三种基本的运动组合而成。

图2 转笔的区别

平动是运用各种书写工具、书写任何文字都离不开的基本运动方式;而绞转、提按却是给书法线条带来无穷变化的两种独立的运动,它们对于笔法发展史具有特殊的意义。如果从笔锋运动形式的角度出发,对笔法下一定义,必须同时注意到这两种运动方式。

沈尹默《书法论丛》云:“落就是将笔锋按到纸上去,起就是将笔锋提开来,正是腕的唯一工作。”

把提按当作唯一的运笔方式,作为某一流派的主张,未尝不可,但是把它作为历代笔法的归纳和总结,恐怕书法史上许多现象都无法得到解释。在后面的章节中,我们将对这一命题进行具体的论述。

以上是我们关于笔法的基本观点。在既有的理论中,我们找不到足够的基础,为了通向所关切的问题,不得不修建了这段引桥。 dF13wNdA67Pmpwu30Jb/CdNNCHREEqzEFP0VcxmKsJwqoAtZlwD7B5yhzT8T/oj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