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篆刻艺术“独立”观念的形成

作为颇近工艺的篆刻,在早期是“匠作”,即使在明清以降,具有了相当的审美品格,但在明清文人士大夫眼中,它仍然是附属,是配角。区别仅仅在于它从实用的记名“配角”转向为艺术的书法、绘画的配角。文徵明的“我之书斋,多于印中起造”,代表了明清士大夫对于印章(篆刻)的典型看法——篆刻的钤红,是为配合书法或水墨画的黑白而专设的。虽然篆刻家钤编古玺印谱、诗句印谱,似乎也在力求不依附于书画而有独自的世界,但在一个文化层面上,这些努力并不足以动摇篆刻相对于书画的配角、依附地位。

而在西泠印社百年史中,我们却看到了一个以篆刻为主角的独立观念的崛起。出版印谱、编辑印学典籍、研究印泥制作,或在孤山社址上立二十八印人像,这些都不是依附的而是独立的,不是配角的而是主角的。但还不仅仅如此,在雅集中,常常可见很有趣的一幕:书画家挥毫泼墨,而篆刻家则专心致志地挥汗操刀。办一个书画展,也专选“金石家(篆刻家)书画展”,仍不忘篆刻的独立身份。直到 20 世纪 60 年代,也才在“保存金石、研究印学”之后加了一句“兼及书画”,书画不能越俎代庖,只能是“兼”而不是主业。其实,吴昌硕在上海是书画名声大于印学,但一到西泠印社,他绝对强调印人的身份。我想,百年间大大小小的印学社团,自娱娱人的不计其数,能像西泠印社这样咬住“篆刻”主体不含混不松懈且持续百年者,只怕是难觅第二家。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中国近现代篆刻观念独立、主导的思想,正是通过西泠印社才有效地建立起来的。 Zt+3o69yG9ATfM+mzG2R+gkIB5OoLEwJnlZuj+UswACboaqZu7j/GEtRl5+78i/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