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发问来,吾为对也
——堪称民国文人家庭教育典范的《茫父家书》

谈晟广

随着杜鹏飞教授《艺苑重光:姚茫父编年事辑》之大著于2016年在故宫出版社出版,姚华(茫父)——这位活跃于民国初年北京画坛、与陈师曾并称“姚陈”的艺术家,在艺术史上准确的定位,相信已经被许多读者所重新认知;笔者亦曾从中获益,借机重新梳理了民国初年的北京画坛,并立于基本史实,得出这样一个结论:陈师曾、姚华、金城等长期以来被不公正地划定为保守身份的艺术家,事实上是以“传统”开创“现代”的艺术先驱,而民国初年北京画坛的“艺术之盛”,长期以来在艺术史叙事中被遮蔽了。

如今,这本凝聚着沉沉父爱的书信集《茫父家书》,再次聚焦于这位民国初年重要的艺术家,向我们展现了作为父亲的姚华,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是如何言传身教,对长子姚鋈进行训导和规范的。姚鋈(1895-1969),字天沃,号忍不忍斋。姚华曾于1904年9月至1907年6月,官费留学日本,毕业于日本法政学校。姚鋈于1911年考入清华学堂,1913年肄业,追随其父的足迹,亦赴日本求学,分别就读于日本高等蚕桑学校和东京帝国大学农学部,直至1918年回国,后来成为中国著名的蚕桑学家。 受姚华的影响,姚鋈能画,擅颖拓、书法。这本家书集,收录了自1913年12月17日至1922年2月,姚华写给姚鋈的57通家书,信中除了反映时局的信息、家庭琐事、人物品评等家书中常见内容之外,更多的是姚华教儿子如何练书法、如何习画、如何读古文、如何写文章、如何撰对联、如何拟讣文、如何在信中称谓等等,一系列严父的谆谆教诲,故而被姚鋈自题为“家训”——回望20世纪以来出版的系列家书,这样细致的内容,可谓独特,堪称民国文人家庭教育的典范。

人由父母生,每个人的人生第一课,即由父母所教。父母的言行举止,常常对一个孩子的成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故而家教思想和家风传承,是历来为中国人所重视的家庭教育内容。《诗经·小雅·蓼莪》曰:“无父何怙?无母何恃?出则衔恤,入则靡至。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诗经·魏风·陟岵》道:“陟彼岵兮,瞻望父兮。父曰:嗟!予子行役,夙夜无已。上慎旃哉,犹来无止!”是啊!没有父母,子女们又去依靠谁呢?1919年,鲁迅先生曾经写有一篇文章,叫《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给出的答案是——“爱”,而当时的姚茫父先生又是怎样做父亲的呢?从家书所见,笔者以为,除了“爱”之外,姚华给予儿子的,更多还是如《诗经·蓼莪》中所说的“抚”“畜”“长”“育”。

家书之于游子,不啻为人生旅途的一盏指路明灯,照耀前进的方向。唐杜甫《春望》诗:“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唐张籍《秋思》诗:“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明徐师曾《文体明辨序说·书记》云:“书记之体,本在尽言,故宜条畅以宣意,优柔以怿情,乃心声之献酬也。”本书所录57通家书,其中的大部分,书写年代已经超过百年,在近代百年中国命运多舛之形势下能够完好保存至今,实属难得之遗珠。 披封睹迹,欣如会面,一句“发问来,吾为对也”(1914年8月27日),仿佛让我们看到了姚茫父先生在教子时所饱含的“万重意”与“心声”——他将自己长期积累的准则、观念、知识和经验手把手地教给儿子,这是父爱,却又是远远跳脱于自然、本能、生命之爱的智慧之爱,体现的是最真实的人性光辉。

《孟子·离娄上》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清魏象枢《寒松堂集·奏疏》亦云:“一家之教化,即朝廷之教化。”时任国会议员、北京女子师范学校校长的姚华,曾向子、媳申明大义:“吾所持主义如何,即国家主义是也!”“秉正义而行,吾安能为百家奴乎?!”(1916年10月28日)并现身说法,陈以“无负为人”当先、不重“勋名之大小”的“家训”:“以祖父平生事迹思之,总算是无负为人,固不必在勋名之大小,盖勋名关际遇,惟无勋名而行事不愧,则为人尤难能,而尤可传耳。祖父创业是平地起来,吾读书为学亦是平地起来,儿辈仍当求平地立脚,方不愧姚氏子孙。”(1917年2月13日)对于考试,无论是儿子考的好还是不好,姚华均以勉励为主,不加责备,表现出宠辱皆忘的淡定,也同样体现了他重品行而不重“勋名之大小”的观念。例如,他在信中说:“此次落第,以到东日浅,亦不汝责。但须实力奋勉,毋徒自歉。至要至要!”(1914年4月27日)得知姚鋈考入高等蚕科学校,他回信说:“得先后两书,知尔考入高蚕,书辞若甚惊喜,此实小儿之见!亦不责尔,但要勤奋用功。若遇困难,亦不必立刻求通,反生障害。用功之法,勿忘勿助,是至善之诀。勿忘,即不可抛荒之意;勿助,即不必着急之意。水到则渠成,瓜熟则蒂落。未至其时,第求到求熟可也。未熟未到,便欲落成,鲜有不伤者。切记切记!学校科目尚不为多,于求到求熟尚不至十分吃力。”(1915年4月25日)

这些家书中,最感人的莫过于姚华事无巨细、不厌其烦地向儿子解释做人的道理、治学的门径,特别是书画研习之法。下面试举姚华教儿数例,于今日之读者,仍不无裨益。

首先,是个人礼仪方面。在信中,姚华除了屡屡告诫儿子要“节用”“尔事忙时,每星期务必来一邮片,至少有一二语(但不可草率),亦得以免重堂悬念”之外,如何在人际交往中使用称谓,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对此,姚华解释道:

所问数条,亲戚世交长辈,开首称呼,可于姻世之下加一丈字,下再用座下二字。古则阁下最尊贵,时俗滥用,故避去而称座下,实不典也。至称阁下之意,由古人自谦以为对于尊长不敢迳白,所有书启白之于尊长左右之人,以翼转达耳。由此以推,如用纲纪、执事、侍下、左右、右史、侍史,均可。近用尊鉴、台鉴等字,系属迳白,似尊其人而实较贬,不可不知也。请安处,如专请崇安、肃请道安、叩请钧安,均可,而末语为极尊敬耳。祝贺身体康健,语无一定,由人自撰。其较为可用者,如起居万福、兴居佳胜;事业则业精于勤、日起有功。尊辈以其较崇语为之,全家则潭府延釐等语,其大较也。此类择言,非读书自益不能得速效。此时勿庸亟亟,卒业后讲求可也。封面以时宜仍称先生,或于上冠以老字,则无法推尊矣。家中长辈生日贺寿,简式用五行:第一行,某某叩;第二行,祝,较第一行高一字;第三行,某某大人大寿恭请,较第二行又高一字,钧安伏惟,与祝字平;第五行,慈鉴,与钧字平;慈鉴下小字旁写某某叩禀,或谨禀。第一行称呼如第一孙或第一子或第一侄子,尾称名则不加称呼。平辈则依前式斟酌,略加数语,以平常书信作之可也。(1914年7月26日)

在称谓方面,如何书画题款?姚华的答案是,“不识者,通以仁兄称之,平淡者亦然。密者则称学长、道友、吾兄皆可”(1914年7月26日)。姚华要求姚鋈写信向别人致谢,“字须求工”,文必求洁,每句以四字剪裁之,便自然雅饬,不可如家书随便乱写也,这么做的目的,尽管受信人固不在此等处深求,“然可藉此练习也。”(1914年2月1日)姚鋈在写给父亲的一封信中,提及别人,以名为字,并有不当用语,因此,姚华提醒道:“此等错误容易开罪,不可不审也。”姚鋈在信中禀告的内容中,屡用“勿”字,姚华告诫之:“此字含使令意,所谓禁止词,不可施于长上,宜审!”(1915年12月31日)

其次,是文章之法,这其中又包含如何读书与如何撰文。姚华托人给姚鋈带去汲古本《文选》等书,并在去信中数次教授其子读书之法。如:

昔人云“文选烂,秀才半”,熟读熟记,不惟文章可师,並材亦甚富,不可忽也。学文当分时代,西汉文境甚高,清疏淡远,老辣深杳。不宜学步,然不可不读数篇,以植其骨。东汉文茂密整齐,平正清楚,当于此用功。魏初汉末所谓建安七子者,人人可师。任于选中取何人之作读之皆可。七子者,孔文举融、陈孔璋琳、王仲宣粲、徐伟长幹、阮元瑜瑀、应德琏瑒、刘公幹桢,以外曹氏父子武王操、文帝丕、陈思王植,号为三曹。陈思之作尤为可法,汝其识之。如读有所得,发问来,吾为对也。(1914年8月27日)

因《文选》版本不佳,姚华在信中告诉姚鋈姑且读之,“先读汉魏文,为汝选出数题,照题读去,以烂熟为佳”,又另纸开列《文选》篇目如下:

魏文帝《典论·论文》一首。孔文举《论盛孝章书》一首。陈孔璋《答东阿王笺》一首。曹子建《与杨德祖书》一首。杨德祖《答临淄侯笺》一首。陆士衡《文赋》一首。班孟坚《两都赋》一首,此当读万遍,以下皆大文也。司马长卿《难蜀父老》一首。司马子长《报任少卿书》一首。屈平《离骚经》一首。(1914年10月4日)

姚鋈在照单读书的过程中,遇到不解之处,就会写信问父亲,姚华十分详细地在信中讲解疑难文章,有些问题,非数语所能明了,便“他书再答,此不尽”(1914年12月30日)。大概是读了一段时间,姚鋈仍不得要领,于是姚华再次告知其读《文选》的“入门方法”:“汝云欲读《文选》从何读起,今姑授尔。先读孔文举《论盛孝章书》、魏文帝《与吴季重书》、曹子建《与杨德祖书》、杨德祖《答临淄侯笺》,以此四篇作骨,再以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恣肆之。熟读万遍,无事背诵,不使或闲,则其臭味,久之自合。然后再以渐增,烂熟四五十篇,一生用不尽矣”(1915年12月31日)。他强调,“文章储材并无简法,多读多看多作多问,自然有得。若云从何书看起,浩如渊海,如何提头,即任择一书,然可记者必不能多,多则必不能记,惟随时随地留心可也”(1914年7月26日)。

1914年,大姐结婚,姚鋈欲写信以贺,如何与家人修辞?姚华告之(1914年10月4日)。大姐婚后仅两年,不幸染病身亡,姚华又教姚鋈如何撰写挽联(1916年10月13日)。姚鋈夫妻均有撰联,并寄给父亲,姚华回信,耐心指出其中的不当之处(1916年10月28日)。大姐去世后不久,家门连遭不幸,姚华的父亲也病故。姚华在信中详细告知姚鋈讣文款式、丧礼、私谥之法等,他强调说,写文章,不仅仅在于酬应说话,而且还包括谥文、诔文这种不太好写的文章(1917年2月13日)。

姚华重视学问,他曾在信中说:“学人惟以学问得失为忧耳,人事顺逆何足扰我方寸!”(1914年4月27日)按照信中显示,身为国会议员和大学校长的姚华,收入并不算低,他生活节俭却又常常捉襟见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即在于喜好收藏的他“购古甚浪费”。不过,他好古非玩物,而是为学问谋,在他看来,“学问之价,不可以数计;其材虽费,究可以数计者,何浪费之有乎!”他给自己总结的一句话就是“啬于治生,而丰于求古”,此一特点“儿辈识之,此可以为吾状也”(1917年6月23日)。

最后,我们看看姚华在家书中谈论最多的书法。姚华作为民国书坛重要的书画家,在书法创作和书法理论上均有其公认的成就——他在文字中如何具体教子习书,便不仅是家训史、家庭教育史上重要的史料,也无疑为中国书法教育史增加了重要的内容。

姚鋈抵日甫始,给家里写信报平安,然而收到父亲回信,却被告诫“汝所作书要从方正着意”(1913年12月17日),令他日后不得不正视自己的书法。大概是经过一番练习,两个多月后,虽得到父亲在回信中的肯定“近观尔书,稍有进步”,却又被告知“然不过少端楷而已,于用笔毫无所得也!”于是,姚华告其用笔之法:

有二诀:曰力注笔颠(要提得起,要蹋得下),曰横平竖直。用软笔当如用硬笔,至软如羊毫,至硬如钢笔,皆同此一诀。惟毛笔正锋,钢笔斜锋。毛笔执(文当曰丮,读如戟,《说文》云持也)。钢笔爪(俗作抓,《说文》云丮也,覆手曰爪,微有不同耳)。第一诀为空际之法,第二诀为纸上之[法],千万在此留意。俟尔考定学校后再为尔寄拓片去也。(1914年2月1日)

此后,便一发不可收拾,姚华不断告诫其子作书之法,如:“作字不可用忽轻忽重之笔,急宜从此改去。”(1914年3月6日)“作书务要笔笔中锋,力注毫颠,如以锥画石。锋不可侧,亦不可露。着力须在空际,着纸时以气机运力,则轻重疾徐之间,自然姿态出矣。汝所作书,全不解此,故极丑拙。结构务要横平竖直,局紧而画舒。若徒作重笔,竟体局促,全无是处,将此理体会行之,毕生用不尽也。”(1914年4月27日)“用笔当有变换,不可用尖笔,此当以写字之法求之,能作画佳则作字亦有进也。点叶亦宜中锋,与花干同,惟宽叶时可兼侧,盖写侧叶非此不能状,惟兼侧仍不可作尖笔耳。”(1914年7月26日)对于自己强调的“力聚笔颠”,姚华则有十分详细的解释:

力聚笔颠四字之妙,当用硬毫习之方知其意。凡用笔,须将管执定,使力由管送到笔颠,再由笔颠送到纸上。当笔颠送到纸上之时,须要将笔颠欲提先顿、将顿便提,此八字又是讲求力聚笔颠之下手处也。欲行此八字,又要留意笔锋不可偏侧,要中要正,然后笔锋能全铺纸上。不可用到笔腰,自腰下为根,自腰以上为颠。譬如腰以上有四分,且不可用满,只以用到一分二分为合宜。然如此便恐胆怯,则力送不下去,故须极顿,作重顿之势,而又不可真重顿,故当时时将管提起,是谓中锋、正锋;侧锋、偏锋正中正之反也。又以指握管,当用大二中三指,平头相聚,四指由内抵出向外,五指在四指之下以助四指。盖二三两指用力向内,大指用力向外拒之。然一指拒二指,力总少逊,迎送之间小有不敌,则管便滑而脱逸,故以四指略助拒力。如此,则大中三指执定有力,然后于三指中各因其便而加以转动,则管常常圆活,于转处自然轻捷,而笔锋反正变换可以自如。故平时须要常常练指。(1914年11月16日)

总之,姚华在家书中如此对于书法用笔、章法、结体等诸方面的详解,可谓面面俱到,是其书学思想的体现。姚华为什么要在家庭教育中这么重视文章和书画呢?事实上,只要我们翻看一下《艺苑重光:姚茫父先生编年事辑》和这本家书即可知,作为传统文人的姚华,这是他讲求综合素养、提升内在的一种自我诉求,“书画文章在吾国为人身妆饰,有此三者,虽地犹齐人,无形中自高人一等。尔不可忽,至嘱至嘱!”(1914年2月1日)“中国学问,何一不浩如渊海,况书法不仅学问,而且有艺术之关系也乎!”(1914年7月26日)尽管姚鋈后来没有成为书法家,然而他的综合素养却是显而易见的——20世纪50年代,陈叔通先生曾命姚鋈在《茫父秦泰山廿九字颖拓长卷》上作颖拓“汉五凤二年石刻”和“秦与天无极”各一纸,该卷今藏贵州省博物馆;每当友朋间有庆贺相邀时,即兴挥毫,颖拓一纸作礼品相赠,“足以表现出一位农业科学家的艺术修养和家学渊源”(艾黄叶《蚕桑教育家姚鋈》)。

《傅雷家书》自20世纪80年代初出版以来,感动了万千读者,该书是傅雷夫妇在1954年到1966年期间写给傅聪和儿媳弥拉的家信选集,如果说“这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也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楼适夷《傅雷家书》代序),那么无疑,这一评价也适用于《茫父家书》。当然,《茫父家书》中内容之丰富性,绝不限于如上笔者所述,如其中对于民国初年北京时局以及相关人士的记叙,同样是难得的珍贵史料,笔者只是拈取了其中之一二而述之。 iTs1q8zgYOWaBP3nZhkX9+b/nCrKK8g+b5ELemy9ir9V0XjDskv93B+USLcGgdH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