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姚伊

祖父的家训终于要问市了。这其中主要是大伯在日本学习时,祖父写给他和大伯母的信。阅读这些信,不禁使人百感交集,浮想联翩。

我没有见过祖父,我出生时他已去世。早时看着他严肃的相片,想像他一定是位严厉的不苟言笑的老父亲。我也曾听我大伯家的大姐说过,她在莲花寺生活时(祖父去世时她约十岁),很怕祖父,听见他的声音就躲起来。可是你看了他的信,作为学者,展现了他生活中的另一面。这才是他为人的全貌。

他是多么严格而慈祥亲切的一位父亲,信中他用了多少篇幅反复教大伯写字,谆谆教导,细致示范,指出大拇指、二三指怎么搦管,手腕如何运力,写字宜平正方阔,力注笔颠,横平竖直,指出许多要点要大伯自己体会,甚至一笔不苟用楷书写信以作示范。信中还常常指出用词用字不妥之处。如说大伯称人名与字时常混淆,对人不够尊重,容易开罪于人。又告诫他少用“勿”字,说:“此字含使令意,所谓禁止词,不可施于长上。”他还开列许多古文书目,督促大伯继续学习,认真读书等等。试问有多少父亲能如此细致耐心而又说理地教育引导了自己的子女,你能想像出子女们将是如何地感到亲切暖心而又能深刻记忆以致心悦诚服吗?

我记得信中几次大伯要从日本回国时祖父嘱咐他购买礼品的事。买什么、价值几何、买多少份、宜送什么人等,一一列出。这时距离他离开日本回国已多年。在日本学习时,同学周大烈所见,他每日“挟册上堂,书所授语一字不遗,固矻矻以厕群强中,图拯救之道”。他每具有远大目光,胸怀救国之志,而于生活琐事,亦了若指掌。多年后,仍能记忆清晰,细心精致安排,反映他是个胸怀大志,不碌碌无为,而又会生活,乐观豁达之人。

祖父从1917年初离开北京女师校长岗位后,即基本脱离社会,靠自食其力卖字卖画维持一家老小的生活,还经常参加北京书画界的活动,遇见喜爱的文物金石碑帖,如当时出土的唐画砖,一掷千金买上三块,时人经常议论值不值。从多封信中,常常都是告诉大伯“没钱了”,让大伯生活勤俭,节省着用。联系他五十寿诞时梁启超所撰贺寿诗,“疏疏竹几茎,密密花几队。半秃笔几管,破碎墨几块。挥汗水竹石,呵冻篆分隶。弄舌昆弋簧,鼓腹椒葱豉。食擎唐画砖,睡抱马和志。校碑约髯周,攘臂哄真伪……”还说他“去年穷不死,定活一百岁”。最后是“昨日卖画钱,况够供一醉。相携香满园,大嚼不为泰”。亲密友人梁启超这样如实的记叙,既看出他生活穷困简朴的一面,更反映出了他豪爽坦荡的胸怀,诙谐幽默的性格,清高的志趣,认真的态度,不懈的追求。

一次写信是祖父为大姑择婿,征求大伯的意见,并说我父亲有不满之意。这样的家庭民主氛围,绝不是古老封建大家庭父子之间的关系。祖父不是老古董,不是固步自封的老学究。祖父还在几封信中委托大伯在日本为北京女师物色有理论有实践能力的家政老师,用以培养新中国有文化爱劳动会管理的时代新女性。这也充分展示祖父接受新事物,是一个具有新观念的教育家。

家信内容丰富多面。我仅写出生活中的点滴感受,不足以抵其万一。

家训反映家风,惟惠姚氏后人继承其优良之风,在伟大的新时代,为实现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美丽的社会主义强国中尽一份绵薄之力。

茫父孙女
姚伊
2017.11.27 nU5jxFDtrW/3lA3d/dLPotYWFmcyB2tBQuTnoZZagmCn7DZBzlWoDR+qqz+5bHA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