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五、梳理流程,夯实组织能力基础

分工可以提升组织效率,通过对组织架构有效设计,确保战略在组织层面得到有效承接,组织职责清晰。

基于分工的组织模块只是散落的价值要素,想要真正实现价值还需要加强协同,单靠职责和文化的协同很难实现实现真正的协同,所以要通过对流程与组织的有效整合,确保业务在组织间得到有效支撑和高效协作,最终实现面向客户的业务目标。

流程的基本思想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美国的科学管理运动,泰勒提出用科学管理方式代替经验的管理方式,在企业内部建立各种明确的规定、条例、标准,让一切工作科学化、制度化,是提高管理效能的关键。不过,当时的科学管理主要限于生产车间的范围,在动作研究、时间研究和工艺研究的基础上制定规范的工艺流程和操作方法。

所谓流程化组织,是面向客户需求,沿着流程来分配权力、资源以及责任的组织,将流程与组织并联成为战略执行的载体。打造流程化组织,组织是执行业务的主体,流程是执行业务的规则和路径,IT则是执行业务的工具。

通常的组织设计是按照功能管控的方式设计,与流程无关。流程化组织要以客户视角建设和优化流程,用流程驱动公司端到端管理,任何组织只有在流程中创造价值,才是为顾客创造价值,才可能获得成长的机会。组织设计与流程如图3-16所示。

华为在1998年请IBM为自己打造了IPD、ISC、IT系统重整、财务四统一等管理变革项目后,经过20年的精雕细琢,在内部打造了16条一级流程,并在流程L1下细化至流程L6,其中L1~L2流程匹配一二层组织,L3~L4匹配三层以下组织,L5~L6则针对岗位和职责进行匹配。

图3-16 组织设计与流程

在进行宏观组织匹配时,可以利用4R工具,即AR(accountable responsible)、TR(total responsible)、PR(partial responsible)、CR(customer responsible)。

●AR:管理并执行流程,流程责任人。每个流程有且只能有一个AR,如流程与内控建设部是MBP流程的责任人。

●TR:执行整个流程或流程的大部分活动,如系统部在执行LTC流程中收集和生成线索。

●PR:执行部分流程,即流程中的部分活动。例如,MBP流程,总裁办承担QA角色就是属于PR;HR相关流程,各业务部门属于PR。

●CR:执行不同客户与场景下的整个流程或大部分活动,如MBP流程是全部执行流程与内控建设,但每个三级部门只负责与对应的客户相关的流程建设职能,属于CR。

通过4R宏观分析,即可明确在流程推进过程中,组织结构需要如何调整,应该如何优化,如图3-17所示。

在微观岗位与决策匹配时,可以利用RACI工具,即负责(responsible)、批准(accountable)、咨询(consulted)、告知(informed)。

●R——负责(执行人):负责完成/实施手头任务的个人或小组,即活动的执行者。

●A——批准(责任人):最终负责、有审批/否决权的个人或团队。

●C——咨询(卷入):在做出最终决策之前,需要被咨询的个人/团队,通常需要双向沟通。

●I——告知(知会):在做出决策和采取行动后,应该告知的个体/团队,通常仅是单向沟通。

通过RACI微观分析(如图3-18所示),可以明确流程角色与岗位匹配的相关性。

图3-17 4R宏观分析

图3-18 RACI微观分析

经过宏观和微观匹配,最后形成基于流程的评审点和手段,决定组织运行中的权力和内控体系,形成《流程角色权力表》《角色岗位匹配表》《岗位人员匹配表》。

建立在流程上的组织体系是面向客户的,组织关注顾客的需求和满意,而且是先梳理流程后匹配组织,是连续无断点的,关注整体目标的实现。

当然,在没有实现流程化组织之前,组织内部应该配套相应的流程运转和责权体系。 mXdyYMIlJo3cBun73GMBwpS0Um/ngeoppE2qmgUL32lwnvUwHsa36XhVhP5+D1F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