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演化新闻传播理论的“基因”

翻阅国内已有的四五十部(本)理论新闻(传播)学著作,几乎都有关于“新闻事实”或多或少、或深或浅的论述,因为这是任何一种新闻传播理论都绕不过去的基本问题;浏览数以百计的新闻实务著作,更会发现时时处处都显现着“新闻事实”的踪影,因为新闻传播实践就是与新闻事实“打交道”的工作;回望一下不同时期关于新闻基本理论问题的争鸣与探讨,不管是新闻的本质问题,还是新闻传播规律问题,抑或是新闻的诸多特征问题,又有哪个能避开或超越对“新闻事实”的讨论呢?显然,新闻事实,是个永远也“冷”不下来的论题,说不完的论题。但也正因为如此,选择“新闻事实”来作研究对象,似乎多少有点“陈旧”的感觉,没有“填补空白”或“开创新天”的诱人魅力。然而,对我来说,几乎是一踏进中国人民大学的校门,就决定选择这一论题,并且雄心勃勃,期望“推陈出新”。经过几年的学习和思考,尽管对当初的“期望”有了更加理性的审视,但那股“意气”始终未消,一直贯注在我的探索与研究之中,终于促成了放在眼前的这部《新闻事实论》。

新闻事实这一范畴,在整个新闻传播理论体系中的地位,犹如存在论中的“存在”、价值论里的“价值”、经济学中的“商品”、美学里的“美”,不仅是建构新闻传播理论的逻辑起点,也是演化新闻传播理论的“基因”,更是新闻传播实践的“核心”。也正如人们一直在寻问“存在”是什么、“美”是什么等(但不同时代人们的寻问方式不同、重点不同,甚至以否定这些问题本身的意义而“纠缠”其中),对于新闻事实,同样会随着时代的变迁、研究的深入,出现新的思考、新的认识。何况,与哲学、经济学、美学等相较,“无论中外,新闻学的研究及其理论水平的提升,一直较为落后与迟缓” 。一些基本的学术范畴、理论问题,还远未得到应有的广泛而深入的探讨,“新闻事实”便是其中之一。

新闻事实是具有新闻性的客观事实,表征新闻事实的是它所发送出来的信息。“客观存在的新闻事实是新闻信息所依附并赖以生发出的物质原体……新闻传播的信息来源于新闻事实,没有事实就没有新闻” ,即新闻信息在本源上总是依存于新闻事实。其实,对物质的依存性是所有信息的基本特性之一,“信息不能是某种超越物质的东西,它归根结底还是一种物质的属性” 。“任何信息总是产生、传达在事实之后……从本质上说,(信息)是附丽于事实的,离开了事实,信息就失去了意义。” 因此,没有新闻事实,就无从谈起新闻信息。这也正是我把新闻事实看作理论新闻传播学逻辑起点的主要根据。

但是,新闻传播、报道的是表征新闻事实的信息。新闻信息可以与产生它的新闻事实分离开来(可与所表征的客体分离是信息的突出特征),通过传播者这一独特的中介“落脚”于传媒介质。而新闻事实“一旦被发现、转述、传播,就不再是事实本身,而是传播者对事实的反映,成为客观事物的某种信息形态了” ,传播媒介负载的就是信息形态的新闻事实,受众解读、接受的也是信息形态的新闻事实。从客观存在的新闻事实到信息形态新闻事实的符号化建构、传播,再到对符号化新闻事实文本的解读、接受,构成了新闻传播的现实逻辑。“新闻事实论”也基本上是循着这一逻辑而展开的,在某种意义上说,亦可看作是从一个向度上构建的新闻传播理论。

面对这样一个理论色彩较为浓厚、实践关联也不轻淡的题目,我把目标设定在以下两点上:

一是建立比较系统的新闻事实论,有意追求论述内容上的全面性、结构上的系统性和逻辑上的严整性。在对新闻事实进行静态解剖分析的基础上,重在从理论视角上观照新闻事实在整个新闻传播过程中形态的演化,并探究其在各方面所呈现出的功能作用。力求为创建新闻理论传播体系做一些“地基”性工作,提供一条可以参照的思路。

二是努力在传统研究的论域内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看法或观点,并进而扩大或开拓新的问题域。具体的表现就是,在每一章中至少“点燃”一个或强或弱的“亮点”。比如第一章中关于新闻性内涵的“四态”说;第二章的新闻事实结构分析与类型研究;第三章中关于确立新闻事实逻辑前设的概括,对个体事实信息资源的开发原则和方法的说明;第四章对再现新闻事实原则的重新厘定、对不同媒介符号间“互译”的阐释;第五章关于新闻文本的特征与解读、接受样式的概括;第六章关于倾向信息的“理性与非理性”讨论;第七章对新闻真实性的哲学考量;第八章对新闻事实在创造媒介世界中的主导作用等。我期望这些或强或弱的“亮点”,能够连成一条“亮线”,闪烁贯穿于整个论文的始终,能够对读者形成一定的刺激和吸引,能够抛砖引玉……

本文没有采用“三段论”式的方式——历史考察,现实如何,应该怎样——构建这一论题,而是将关于论题的既有成果作为背景语言,将新闻事实在新闻传播中的形态演化作为认知和反思的对象,并根据各部分、各章节在整个论文中的重要程度,使用了不同的文字篇幅(总体上是两头轻、中间重),设计了在我目前看来较易驾驭也较为合理的框架。只是为了方便,才将新闻事实在新闻传播中显现的功能作用单列一部分进行集中论述。已有的成果被我“散漫”地运用于论文的各处,现实的逻辑则是我反思、叙述的主线。

本文思考问题的方式大多是思辨的,致思的学术取向在于提出定性的原则和看法。由于定性原则和看法在内容和形式上更具普遍性,因而其出现偏误的可能性也会增多不少,人们提出不同观点的可能性也会更多一些,自然争论也会多一些。但本文并未因此而缩手缩脚,而是既大胆又小心地将自己的想法端拿出来,让大家“过目”,期望听到直率的批评和高明的指点。在具体考察相关的问题时,更注重于“怎么说”,以求提供新的视角。适度利用了系统科学、传播学、语言学、符号学、解释学等学科的一些成果和方法,努力在多维视野中分析新闻事实在传播过程中的形态演变。

思考的方法与致思的取向,促使我割去了近乎所有“枝枝蔓蔓”的实例,好处是论文篇幅不那么虚张声势,读者也尽可以“添枝加叶”,举一反三;短处是论文显得骨硬肉瘦,可能降低了阅读的趣味。

在叙述语言上,力求保持理论新闻传播学应有的独立性、自主性和规范性,未取当下流行的那种“散文化”的潇洒和“食他不化”的玄虚。

我总以为,做人做事做文章,总是“规规矩矩”在先,“自由自在”在后。 X3dzo5SzPgoY+VNp9HxkzhrYhtp4BN3Y+oBtOEAeY+Zwyi5tK2TaTDPGeTrAD60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