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阳光集团“会计造假案”

1997年的春天,华尔街的所有人似乎都爱上了阿尔·邓拉普。

不到一年前,这位自称为“周转天才”的人同意出任陷入财务泥潭中的阳光集团(Sunbeam Corporation)的董事长。他之前在斯科特纸业战绩辉煌,曾在18个月之内将该公司的股价提高了225%,之后公司出售给了斯科特的竞争对手金佰利(Kimberly-Clark),此举让斯科特的所有股东赚得盆满钵满。携带着如此成功的耀眼光环,阿尔·邓拉普空降到了阳光集团。

这也难怪,邓拉普执掌阳光集团的那一天,股价应声大涨了50%。

邓拉普的想法是复制之前成功的致富模式:动用一切必要的手段推升股价,然后卖掉公司,以高价行使自己的期权,落袋为安。

没过多久,相似的情景就在阳光集团上演,还是熟悉的邓拉普配方。几天之内,他开始提起在之前的六次重组过程中进行的大规模裁员,这个惯用的招数为他赢得了“电锯卡尔”的称号,并让他成为全美企业界都恨之入骨的人。1996年11月,在接任董事长4个月之后,邓拉普正式宣布解雇12000名阳光集团的员工,同时关闭旗下三分之二的工厂。“电锯卡尔”再显身手,名不虚传。

然而,看着阳光集团的股价上涨,华尔街却是一片欢欣鼓舞,分析师纷纷抛出“买入”的建议。一位分析师预测该公司1997年每股收益将达到1.55美元,1998年则会攀升到2.25美元。其他分析师已经开始展望1999年该公司的每股收益将达到3美元。

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被说服了,为数不多的观察员公开质疑这位擅长自我营销的大师能否兑现他的承诺。

邓拉普上任大约1个月之后,马修·谢夫林在《福布斯》杂志发表了一篇文章,质疑邓拉普“冷酷无情的成本削减”策略不一定会再次成功。谢夫林猜测,该公司1997年的收益源于对1996年的财报使用了会计花招,事后证明,这个洞察极富先见之明。

●四天之后,托马斯·佩钦格在《华尔街日报》上撰文,提出了一个有趣的问题:邓拉普是一名领导者,还是一只虱子?

●盖尔·德乔治在11月份的《商业周刊》上撰文指出,有人对邓拉普野心勃勃的声明和策略持怀疑态度。

●12月,安德鲁·奥斯特兰在《金融世界》撰文预测:邓拉普即将发现自己很难兑现销售大幅增长的承诺。

●1997年1月,朱尼厄斯·埃利斯在《金钱》杂志上做出了更简单直接的预测:邓拉普无法复制他在斯科特的成功,他提出的三年增长计划将会令人大失所望,不出一年,投资者就会开始厌恶这个人。(他差一点就全说对了,阳光集团的董事会解雇邓拉普,用了18个月,而不是12个月。)

●三个月之后,赫伯·格林伯格在《财富》杂志上撰文,给邓拉普浮夸的承诺泼了一盆冷水。他指出了阳光集团的根本弱点,它所在的行业面临严峻的现实:竞争对手环伺,年增长率极低。

毫无疑问,以上这些只是我手头收集到的一部分报道,早期也有其他人对邓拉普的夸大其词持怀疑态度,他们以专业的精神和勤奋的工作态度跟踪阳光集团的故事进展。尽管无法精确衡量这些报道的作用,但我认为他们的共同努力汇聚在一起形成的强大观点被投资者理解和接受了。在所有记者中,没有人比《巴伦周刊》的乔纳森·莱恩对华尔街和阳光集团影响更大的了。 OycCQa2CSECt+tAho1x/nee972MYmlhgsDENDBEtmIBDJd3h3KE8mFtpY3OUHhJ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