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022年中国综合档案馆建设调研报告

任越 1
1.黑龙江大学信息资源管理研究中心,哈尔滨 150080

摘要: 2022年,一方面各级综合档案馆喜迎党的二十大召开,围绕过去十年档案事业的发展进程进行了回望与总结;另一方面,面对新冠疫情的困局,寻求多样化档案服务方式成为综合档案馆工作的主轴。本报告通过对中国档案资讯网、中国档案网和各级综合档案馆门户网站发布消息的统计与梳理,辅以对部分综合档案馆的实地走访,总结和梳理了2022年各级综合档案馆在档案收集、档案保管、档案利用服务、档案信息化建设、档案编研等工作中取得的进展与好的做法,归纳其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并从深度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馆藏档案资源开发、档案文化服务、档案智库与人才队伍建设、档案“智治”服务等五个方面提出了2023年国家综合档案馆工作开展的建议。

关键词: 综合档案馆;档案收集;馆藏档案资源;档案利用服务

作者简介: 任越,博士,教授,研究方向为档案学基础理论,电子邮箱renyue81@163.com。

2022年是国家喜迎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全面推进各行业“十四五”规划实施的奋进之年。在新冠疫情持续蔓延的形势下,各级综合档案馆根据国家防疫政策,在保证常态化工作有序推进的同时,围绕国家及各省“十四五”规划设定的目标任务开展了很多特色工作,如持续丰富各类具有地方特色的档案资源,进一步加快馆藏档案数字化、数据化工作进程,积极谋划为百姓办实事的对策等,整体工作持续稳步推进,积极探索与寻求档案馆工作创新与高质量发展之路。

一、2022年我国综合档案馆建设进展与取得的成绩

为更全面掌握各级综合档案馆建设状况,笔者首先通过网络调研的方式对2022年1月至12月中国档案资讯网“各地动态”栏目、中国档案网“各地动态”栏目发布的新闻和各省级综合档案馆门户网站发布的各馆工作动态进行了汇总与梳理,从1019篇工作动态报道中剔除重复报道、档案馆内部管理、会议报道、领导讲话、学习活动、其他与档案馆业务工作无关的报道后,对共计914篇报道进行了内容分析。笔者根据914篇工作动态报道所涉及的内容,将综合档案馆各项业务工作的报道分为以下六个类别(如表1所示):

表1 综合档案馆各项业务工作报道的类别 单位:篇

与此同时,笔者对部分综合档案馆领导与工作人员围绕馆藏建设、档案利用服务、档案信息化建设等工作进行了实地与网络访谈,一方面挖掘工作动态报道背后工作人员对综合档案馆一年来开展工作的思考,另一方面实地了解综合档案馆具体业务工作开展情况,分析综合档案馆2023年业务工作开展方向与工作重点。

鉴于访谈资料无法对我国综合档案馆业务工作开展的整体状况进行可视化呈现,笔者将着重对网络调研的新闻报道进行数据汇总与梳理,而后在分析综合档案馆建设存在的问题时,着重引述访谈整理分析的结果。通过对914篇工作报道与访谈内容的整理与分析,笔者认为2022年各级综合档案馆建设现状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综合档案馆资源体系建设现状

1.档案收集工作

2022年,各级综合档案馆仍将档案接收与征集工作作为档案馆的中心任务。根据国家档案局统计数据 :截至2021年底,全国各级综合档案馆馆藏档案104671.1万卷、件,较2020年增加14.03%。2021年度全国各级综合档案馆共接收档案13427.7万卷、件,照片档案245.1万张,录音磁带、录像磁带、影片档案6.1万盘。2021年度全国各级综合档案馆共征集档案119.5万卷、件,照片档案34.9万张,录音磁带、录像磁带、影片档案0.4万盘。从整体来看,各级综合档案馆档案增量保持稳定,载体类型多样,馆藏结构合理。

根据笔者统计,各级综合档案馆共发布了187篇有关档案收集与征集工作的报道,通过对档案馆接收与征集档案内容的梳理,将其划分为八个类别(如图1所示)。其中2021年综合档案馆收集与征集档案中占比较高的红色档案、脱贫攻坚档案、疫情防控档案,2022年依然是综合档案馆收集与征集的重点对象,合并占比25%;党史文献占比13%,古籍与文献、口述档案合并占比12%;城市发展建设档案占比14%;其他类型档案的收集与征集占比36%。上述数据表明2022年各级综合档案馆除常规接收档案入馆外,依然持续关注2021年档案接收与征集的重点领域,同时增加了对口述档案、城市历史发展建设方面档案的收集,其他类型中比较典型的有人物档案、实物档案以及围绕地方特色文化而形成的专门档案。

图1 综合档案馆接收与征集档案内容所涉及的类别(单位:篇)

2022年,各级综合档案馆严格按照国家档案局相关规定继续推进脱贫攻坚和疫情防控“两类档案”归集工作。国家脱贫攻坚工作于2020年进入尾声,经过2021年一年相关档案资料的规整,各地综合档案馆在2022年陆续开展该类档案的接收工作,而疫情防疫档案也在2022年持续归入所属档案馆中。各级综合档案馆通过完善“两类档案”归集工作方案,一方面对已完成归集的档案进行核准检查,出台各项政策持续推进与规范归集工作;另一方面系统总结“两类档案”归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集中与分类整治,保证“两类档案”入馆的规范化。如六盘水市一方面将“两类档案”的归集工作列入《2022年全市档案工作要点》,要求各级档案主管部门要会同档案馆加大对“两类档案”督促指导力度,按时限要求移交;另一方面通过制定相关工作细则,明确市级责任单位的“两类档案”归集工作责任,对市档案馆接收档案数字复制件质量作出说明

与此同时,除常规档案收集任务外,各级综合档案馆对地方特色档案的征集与资源建设工作也持续展开,其中面向公众征集特色档案工作方面尤为突出,多地综合档案馆征集的档案特色鲜明、形式多样,且具有浓郁地域特色。如青岛市档案馆征集烟文化实物档案资料进馆,并进一步与社会人士合作,共同研究青岛烟草工业发展历史,助力正在建设的青岛工商历史博览中心 ;宁波市档案馆收到收藏爱好者周健平捐赠的6000余件票证,其中大部分是宁波地方票证,极具宁波地域文化风情 。地方特色文化彰显地方文化底蕴,是地方文化发展的重要名片,各级综合档案馆能够从小众文化与冷门文化入手征集各类档案资源,这既是对地方特色文化的保护,也为综合档案馆打造地方特色文化品牌夯实了资源基础。

2.馆藏资源建设

馆藏资源建设是综合档案馆资源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些年来,各级综合档案馆围绕丰富与优化自身馆藏资源,设计并启动了多项极具创意与特色的建设项目。2022年,在《重大活动和突发事件档案管理办法》推动下,各级综合档案馆积极开展本地重大活动和突发事件的档案采集与资源建设,尤其针对各自馆藏资源开展专题档案资源整合与数据库建设,为馆藏资源数字化转型与当地公共文化服务创造了条件。根据笔者对馆藏资源建设相关报道中所涉档案内容的分析,2022年各级综合档案馆馆藏建设工作主要围绕地方知名人士与社会组织、区域重大社会活动、民生档案、公共文化服务等方面展开,涉及馆藏资源建设报道共38条,依据其报道所涉档案内容划分,各内容占比如图2所示。

图2 综合档案馆涉及不同内容馆藏资源建设的报道分布(单位:篇)

民生档案依然是各级综合档案馆档案资源建设的重要类别,尤其在新冠疫情持续蔓延的情况下,民生档案利用从线下转为线上。为了更好地满足公众线上查档的需求,多地综合档案馆将民生档案相关工作作为馆藏资源建设与后期管理的重要任务。如北京市昌平区档案馆开展民生档案专题库加工清理工作,通过档案OCR识别技术对民生档案库中各类目录进行条目挂接与内容更新,建成了条目结构规范清晰、档案数字化副本图像质量高的独生子女专题库 。2022年,部分综合档案馆围绕本地知名人士开展档案征集与资源建设工作,突出英雄楷模、社会榜样、各领域专家与名人对本地社会发展作出的贡献,如连云港市档案馆围绕迎接、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主线,先后征集“人民楷模王继才”、全国重大典型“雷锋车”组珍贵档案进馆,并结合馆内保存各类专题档案资源开展名人档案资源平台建设 。此外,各级综合档案馆在区域重大活动与公共文化服务方面的档案资源建设工作开展得也比较多,如内蒙古自治区档案局、自治区档案馆正式启动内蒙古黄河专题档案全文数据库建设工作,自治区内黄河流经的7个盟市档案馆已成立专项工作组,制定工作方案,对馆藏档案进行调查摸底,积极协调黄河专题档案进馆 ;山东省荣成市档案馆大力推进经略海洋档案资源建设,通过召开经略海洋档案资源数据库建设专题会,详细讲解数据库建设目标,并对馆藏经略海洋档案进行著录数据的核对补全

(二)综合档案馆利用体系建设现状

1.档案宣传工作

2022年各级综合档案馆共发布有关档案宣传工作的报道134篇,从报道内容分析来看,各级综合档案馆能够积极借助喜迎党的二十大、宣讲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国际档案日等重大活动开展档案宣传工作,这不仅彰显了档案行业的社会价值,还拓展与提升了档案工作服务公众文化生活的范围与质量。笔者对检出的134篇报道依据档案宣传形式进行划分,分为出版物(书、微视频、纪录片)、主题展览(文物展、文献展、图片展、海报、宣传报等)、主题宣讲、主题征文、多媒体平台、知识竞赛与演出、其他(并没有展示具体的宣传方式)等七类。

如图3所示,各地综合档案馆所报道的工作动态中,主题展览相关报道共35篇,主题宣讲相关报道共21篇,主题征文相关报道共8篇,宣传画册、手册、指南等出版物相关报道共23篇,多媒体平台相关报道共19篇,知识竞赛与演出相关报道共3篇,其他类型宣传方式共25篇。笔者根据档案宣传工作的内容进行了梳理,如表2所示,2022年各级综合档案馆开展的档案宣传工作的主题包括喜迎党的二十大、红色档案、国际档案日、《档案法》普法、主题微视频、公布历史档案、其他等。

图3 综合档案馆开展档案宣传工作的方式

表2 档案宣传工作报道的主题分布 单位:篇

2022年,全国各地、各行业喜迎党的二十大召开,2022年国际档案日的主题也恰为“喜迎二十大 档案颂辉煌”。围绕该主题,各级综合档案馆纷纷举办了回顾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各行业、各领域发展与建设成效的主题档案展览,一方面宣传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各方面取得的各项成绩,让公众切身感受到生活、工作与学习中的巨大变化,引发社会共鸣;另一方面向公众展示档案工作在回溯社会发展历史、固化社会记忆方面的能力,加深公众对综合档案馆文化服务的印象。与2021年一样,各级综合档案馆在2022年选择线上与线下两种方式开展档案展览活动,让公众能够根据自身的需要选择不同方式参与观展活动。如2022年7月,由中央档案馆与新华通讯社联合举办的“百年恰是风华正茂”主题档案文献展正式接待公众参观,该主题档案文献展精选500多件中央档案馆馆藏档案文献、音视频档案、实物档案和新华社重要照片资料,深刻揭示百年大党的成功密码和力量所在,生动诠释了伟大的建党精神 ;辽宁省档案馆通过联合电视台拍摄电视短片、开展抗联书信诵读、百万家书入藏省档案馆启动仪式、开放展览、聆听讲座等方式,引导公众走入档案馆,感受档案中的真实过往 。各地综合档案馆举办展览的主题基本围绕国家与地方重大活动与重大事件、“四史”教育活动展开,展览形式多样,信息技术与前沿展览平台的使用让档案展览更加高端,互动性更强,带给观众更大的视觉冲击与更好的观展体验。

除回顾社会发展成就的展览外,部分档案馆还围绕国际档案日或特定主题举办了具有特色的展览活动,尤其是能够从建筑、体育、文艺、饮食、民俗等方面充分借鉴当地特色文化,与地方其他文化机构联合举办展览,引发公众的关注。如河北省档案馆(省方志办)与省体育局、张家口市档案馆联合推出了“答卷——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河北成果展”线上展览,通过文书、实物、照片、音像等600余件档案生动讲述了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河北故事 ;湖南省长沙市档案馆联合长沙市城建档案馆、长沙市图书馆举办了“时光深处——长沙历史建筑档案展”,讲述了历史建筑背后的故事,展现了长沙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特色风貌

2.档案利用服务工作

2022年,各级综合档案馆继续推进线上与线下混合式档案利用服务方式,为公众在新冠疫情期间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档案信息服务提供双线保障。多地综合档案馆一方面出台应急处置方案,线下利用服务能转线上的,暂时以线上服务为主,不能转为线上的,则与公众沟通暂缓服务或委派工作人员代为查询,以解公众燃眉之急;另一方面继续丰富并完善线上查档利用平台,扩展线上查档服务的范围,延长档案馆线上服务的时间,采取公众通过服务平台登记查档需求、委派线下工作人员集中查档、点对点线上沟通的方式满足不同类型利用群体的需求。2022年7月,全国档案查询利用服务平台正式上线,该服务平台是依托互联网,为社会公众提供档案查询利用的跨区域、跨层级的公共服务平台,公众可通过国家档案局官方网站或直接访问网址(https://cxly.saac.gov.cn/)进入全国档案查询利用服务平台,目前全国超过1000余家档案馆已接入该服务平台 。与此同时,多地综合档案馆将公众利用频率较高或与公众切身利益相关的民生档案以数据库的方式挂接到政府一网通办平台,并积极与相关职能部门合作开发各类专门档案信息数据库、管理服务系统、微信小程序等利用服务平台,如黑龙江省档案馆联合黑龙江省人才服务中心为推动黑龙江省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上线了黑龙江省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服务系统、龙江人才微信小程序,实现人才公共服务事项“一点存档、多点服务”和“掌上办” 。此外,多地综合档案馆通过互签档案异地利用服务工作协议或达成档案信息共享共识,合作开展异地档案利用服务,如南昌市档案馆与上海市浦东新区档案馆签订了《民生档案跨馆异地利用服务工作协议书》,双方可通过电话、传真和邮政快递的方式实现民生档案的跨馆异地查阅利用

在档案信息开放方面,国家档案局局长陆国强于2022年7月1日签署国家档案局令第19号,公布《国家档案馆档案开放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自2022年8月1日起施行。《办法》的出台,对各级档案部门科学推进档案开放工作,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档案利用需求,推动档案工作迈上新台阶具有重要意义。《办法》要求各级档案主管部门要抓好贯彻落实,积极稳妥地推进国家档案馆档案开放工作,统筹协调本行政区域的档案开放工作,对本行政区域内地方各级国家档案馆的档案开放工作实行监督指导。各级综合档案馆要按照《办法》规定制定本馆档案开放工作的具体操作规定,为社会提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档案开放成果,推动档案开放工作不断取得新进步新成效。2022年,各级综合档案馆结合《办法》出台与实施开展了系列学习活动,并陆续公布了多批次珍贵历史档案。如2022年1月和6月,广东省档案馆先后公布两批共649件侨批档案,以20世纪40—70年代香港、泰国、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侨批银信为主 ;2022年9月,黑龙江省档案馆公布了馆藏民国时期黑龙江省民政厅档案,主要内容涉及民国时期黑龙江地区农林开发、财税金融、灾害救济、外事侨务等,共31798条 。从各地综合档案馆档案公布的类型与内容来看,基本上以馆藏历史档案为主,公布档案批次、数量之多,凸显了综合档案馆在开放馆藏档案资源方面的力度越来越大,将更加彰显地方社会历史与文化的特色。

3.档案编研工作

档案编研工作是向公众介绍优质馆藏档案资源、彰显档案馆资源优势与文化特色的重要方式。每年各级综合档案馆均出版一定数量的档案编研成果,而随着信息化与数字化技术在档案工作中的普及,数字档案编研成果也成为继纸质档案编研成果之后的新形式。通过对相关网站报道的梳理,2022年各级综合档案馆公开并出版的纸质档案编研成果近50部,具体主题分布如图4所示,内容涉及历史文献、档案汇编、档案图册、人物传记等多个主题,而数字档案编研成果也在部分综合档案馆门户网站或其他报道中被提及。

图4 综合档案馆档案编研成果主题分布

从编研成果主题分布来看,2022年档案编研成果主题来源更加多样化,涵盖历史、现实、人物等多种题材,同时编研成果全面体现了地方文化、标志性历史人物、重大活动和事件等要素在地方社会历史与文化活动中的影响力,起到了较好的文化传播与宣传的效果。其中档案汇编与档案图册以介绍与宣传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历程为主,主要契合2022年党的二十大召开的核心背景,同时融入了对当地社会风土人情与社会风貌的展示。如合肥市档案馆连续编纂的《合肥市科技创新大事记》(1949—2021年)、《合肥市科技创新档案文件选编》(上、下两册),集中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合肥推进科技创新的发展历程和历史脉络 。在历史文献公布与编纂方面,各级综合档案馆结合馆藏档案特色,继续围绕地方红色档案资源编纂出版了系列成果。如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7周年,北京市档案馆编辑出版了《北平地区抗日活动档案汇编》 ;黑龙江省档案馆首套旧海关档案编译大型文献图书《瑷珲海关历史档案辑要》正式出版发行,该成果甄选了500余件档案,力争真实、全面、客观反映瑷珲海关从初设到闭关的历史活动轨迹 。在名人档案编研方面,多地综合档案馆围绕地方知名人士或组织、老一辈革命家、领导人的活动轨迹及他们与档案工作的关系为主题出版了很多高质量的编研成果。如湖南省档案馆编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与湖南档案选录”系列丛书,展现了毛泽东、刘少奇、任弼时、习仲勋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在湖南的革命足迹,体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成长轨迹、奋斗历程、领导艺术、人民情怀与崇高风范

除出版纸质档案编研成果外,各级综合档案馆还借助网站、微信公众号、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制作并发布了系列档案微视频,获得较高的浏览量与转发量。如共青团云南省委、云南省档案局联合出品的《青春喜迎二十大·云岭青年逐梦录》系列微视频正式上线,该系列微视频共20集,选取在云南经济社会发展中作出突出贡献的青年代表,以“影像记录+口述历史”方式,讲述党的十八大以来云岭青年的逐梦故事

(三)综合档案馆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现状

综合档案馆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的报道共152篇,笔者根据对报道内容的分析,将其分为档案库房建设、档案信息化建设与档案实体保护和其他四个方面,具体报道数量分布如表3所示:

表3 2022年各级综合档案馆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相关报道分类 单位:篇

其中档案库房建设类报道占比最高,达到74篇,大部分工作动态主要报道了各级综合档案馆日常开展库房检查与安全防护工作的情况;档案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报道共43篇,内容涵盖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各个方面,大部分报道从整体或宏观层面报道了各地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开展情况;档案实体保护方面的报道共21篇,内容涉及档案保护项目开展、档案装裱等方面;其他方面的报道共14篇。

在档案库房建设方面,各级综合档案馆始终将档案库房建设纳入全年核心工作计划,主要围绕档案库房安全管理、库房设施排查与维护等方面展开。从已公开的报道来看,2022年,各级综合档案馆能够定期排查档案库房安全隐患,围绕档案库房常见的安全问题开展检查与整改,并制定了规范的档案安全工作方案,尤其是地理条件比较特殊、自然灾害频发地区的档案馆,针对应对突发状况下档案保护与转移问题出台了相应预案,并开展实战演练,进一步强化档案馆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如重庆市档案局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档案安全工作的通知》,要求全市各地各单位按照国家有关档案安全工作要求,认真梳理档案安全风险点,围绕档案实体、档案信息、档案服务外包等方面深入排查档案安全风险隐患 ;中山市档案馆、钦州市档案馆、德阳市档案馆、内江市档案馆等组织了规范的档案馆库房安全实战模拟与事故处置演练。

在档案信息化建设方面,2022年各级综合档案馆的工作主要集中在持续推进馆藏档案数字化加工与保存、数字与智慧档案馆建设、档案信息化融入地方数字政府建设规划等三个方面。2022年,各级综合档案馆馆藏档案数字化工作在各地政府与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指导与推动下,相继完成了馆藏档案数字化项目,并顺利通过验收,其中包括常规馆藏数字化项目和特色档案数字化项目,尤其基层综合档案馆馆藏数字化项目完成并通过验收的报道层出不穷,标志着各级综合档案馆在国家档案事业“十四五”规划设定的“存量数字化、增量电子化”重点目标上能够顺利完成。与此同时,各级综合档案馆持续推进馆藏档案数字化加工与保存工作,并采取随机抽查、约谈督促等方式,保证馆藏档案数字化工作的标准化与规范化。如湖北省档案局于2022年9月通报了部分档案馆档案数字化工作情况,要求各地提升馆藏数字化的重视程度、方法路径逐步明晰、服务指导更加优化、队伍建设进一步强化 ;福建省档案局为持续深入推进全省综合档案馆馆藏档案数字化工作,组织对部分档案数字化率未达到80%的市级综合档案馆分管领导进行集中约谈,彰显出地方档案行政管理机构对综合档案馆数字化工作的重视与推进举措 。在数字档案馆与智慧档案馆建设方面,2022年,多地综合档案馆通过了“全国示范数字档案馆”的测评,如宁夏回族自治区档案馆、江西省档案馆、浦东新区档案馆、合肥市档案馆、宿迁市档案馆等,另有多地综合档案馆将创建“全国示范数字档案馆”作为下一阶段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点任务。从多家“全国示范数字档案馆”测评意见来看,通过测评的示范数字档案馆均体现出“全国示范数字档案馆”对其他档案馆启动的数字档案馆建设项目的极强的示范与引领作用。此外,多地综合档案馆积极推动将档案信息化建设、电子档案管理、数字档案馆建设纳入当地“数字政府”发展规划、“智慧城市”建设规划,如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辽宁省“十四五”数字政府发展规划》,电子档案管理作为应用支撑体系建设及业务应用体系建设中的一项内容被纳入其中

在档案实体保护方面,2022年11月,国家档案局印发《国家档案局办公室关于组织申报2023年度国家重点档案保护与开发工程项目的通知》,提出重大专题保护开发任务主要围绕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阐释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抗战档案汇编、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宣传推介、边疆历史档案、满蒙文等少数民族和涉外档案合作交流等内容组织申报;重点专题保护开发任务围绕“四史”教育、历史文化传承、红色档案开发等方向组织申报。作为国家档案事业“十四五”规划的重要任务,国家重点档案保护与开发工程项目加大了对国家重点历史档案保护的科技研发投入,并通过项目建设的方式引领各级综合档案馆,围绕馆藏标志性的、极具地方特色的、典型性的档案资源进行高质量保护。

二、2022年我国综合档案馆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档案资源开发缺乏新意,数字档案资源库建设进展较慢

2022年,各级综合档案馆持续推进入馆档案类型的多样化发展,并通过例行接收与面向社会征集的方式,扩大馆藏档案的覆盖领域,突出馆藏档案资源的独特性,这对综合档案馆来说,是常规工作,也是档案资源开发的基础性工作。结合2022年各级综合档案馆在馆藏档案资源建设与开发方面所发布的报道和笔者与部分综合档案馆相关工作人员的访谈结果分析,该项工作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其一,馆藏档案资源开发缺乏新意,社会反响不够突出。2022年各级综合档案馆在馆藏资源库建设、档案编研、数字档案资源开发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整体效果中规中矩。从相关报道来看,馆藏资源库建设基本延续往年的建设主题,在历史档案与民生档案方面建设成果相对较多,但很多资源建设项目缺少新意,受众面较窄,尤其是针对地方特色文化而开发的资源库,仅面向馆内开放,在档案馆门户网站、社交媒体中均没有相关链接,配套宣传也很少。其二,在档案编研工作方面,各级综合档案馆组织编写的各类档案编研成果,从选题来看,重复建设的现象比较明显。如2022年编辑出版的档案编研成果很多都围绕红色档案展开,虽然在选材范围上,编研成果能够体现出本馆所藏红色档案及其相关资料、文献的内容与特点,但形式上存在着很大的相似性,基本上都是档案汇编、图片汇集、大事记或年谱等形式,缺少对所收录档案的深层次的内容分析。同时,很多编研成果并未面向图书市场发行,公众能够接触到这类成果的途径非常有限。2021年,全国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公开出版编研资料864种,内部参考1541种 。笔者在国内知名网上书店检索发现,以档案局或档案馆名义出版的,在售的2021年出版的编研成果仅有15部。编研成果数量与公众能够获取编研成果数量上的不对等,使得档案编研成果的社会效果非常有限。其三,数字档案资源开发进展较慢。数字档案资源开发是馆藏档案资源从库房走向互联网、从档案馆走向社会的重要方式。随着各级综合档案馆馆藏数字化工作逐渐接近尾声,围绕数字档案的后续规划与使用已成为近些年来综合档案馆特别关注的问题,部分综合档案馆已经着手开发数字档案资源库、资源平台或管理系统。但数字档案资源开发周期较长,且前期投入较高,部分综合档案馆的数字档案资源开发项目立项多年,但进展比较慢,围绕数字档案资源开展的深层次信息开发与知识挖掘工作仍处于探索阶段。

(二)受新冠疫情影响,档案馆开展社会服务效果提升不明显

2022年,受新冠疫情影响,各级综合档案馆年均开展的活动频次明显下降,尤其是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地区的综合档案馆,全年发布的关于已开展工作的新闻报道仅有2篇,部分综合档案馆门户网站信息更新速度较慢,全年发布各类消息和报道不足10篇,缺乏实质性、标志性的工作成果。同时,因疫情而采用的线上办公形式,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无法线下办公的难题,但各级综合档案馆在开展线上服务方面存在一定问题。经过对部分综合档案馆工作人员访谈与采集到的部分综合档案馆门户网站在线问答模块的用户提问内容的分析,笔者认为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其一,线上利用服务样式不多,且公众获取数字档案的途径有限,从对部分综合档案馆门户网站与微信公众号的调研来看,2022年各地综合档案馆新开通的线上服务方式不多,对以往线上服务方式的优化不明显,很多综合档案馆的线上服务基本上就只有目录查询和部分现行文件的检索,异地查询、在线浏览与传输、线上问答服务等其他文化机构普遍开展的线上服务方式并没能实现或发挥效果。其二,经历了三年的线上办公,很多综合档案馆的线上服务效果与质量仍无法满足公众需求,尤其部分档案馆在回答公众线上提问时,要么显得手足无措、答非所问,要么长时间不回答,甚至引发公众对档案馆线上服务工作的差评。其三,档案信息服务没能形成线上线下联合互动,图书馆和博物馆等文化机构在疫情期间,纷纷加大了线上文化服务的投入,设计并开发了很多极具创意的文化服务方式,特别是线上线下文化服务的联动,弥补了线下服务开展受限的问题。但正如前文所述,大多数综合档案馆受限于现有的技术能力,线上服务形式中规中矩,难以形成联动性的服务网,服务效果不够突出。

(三)基层业务指导与培训开展未常态化,人才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优化

经过三年机构改革的过渡期,各级综合档案馆已完全适应局馆分治的管理机制,但受限于局馆行政与业务工作范围,部分基层综合档案馆仍有部分困难需要进一步缕清其原因并加以解决:其一,基层综合档案馆业务工作检查与指导工作开展频率较低,基层综合档案馆工作人员接受的业务指导较少。受机构改革影响,各级档案行政管理机构工作人员数量偏少,但承担行政管理业务增多,使得档案行政管理机构很难安排规模较大且频次较高的执法检查与业务指导,给基层综合档案馆业务工作规范化开展带来很大的困难,这个自2018年机构改革之后积累而生的问题在2022年仍然没能得到有效的解决。其二,档案业务培训工作是提升基层综合档案馆工作人员业务能力的重要途径,受新冠疫情影响,各级综合档案馆开展的针对基层综合档案馆的业务培训、政策解读和学术交流等活动延期或取消,甚至常态化的线上培训与学术交流活动都很少开展,缺乏常态化的技能培训与专业指导,基层综合档案馆工作人员基本业务能力存在很大隐患。其三,国家档案局于2017年面向全国档案行业的各个领域遴选了一批全国档案领军人物和档案专家,各地方档案系统也相继遴选了一批地方档案专家,其中在各级综合档案馆任职的专家有很多,但从已发布的各类档案工作报道来看,档案专家队伍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机会并不多,队伍的作用与优势并没有很好地体现出来。

三、2023年我国综合档案馆建设的建议

(一)深度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推动综合档案馆业务工作高质量发展

2022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的领会与研读成为各级综合档案馆重点学习任务。2023年,各级综合档案馆需继续针对党的二十大报告内容,反思当前档案工作,深挖存在的问题,并合理规划档案工作未来的发展思路。笔者认为各级综合档案馆可以围绕以下四个方面展开深度学习:其一,各级各地综合档案馆需不断适应局馆分治的管理机制,不断探索新时期综合档案馆的发展方向,着力推进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其二,强化档案人才队伍建设,通过树一批、选一批、育一批的人才队伍建设思路,发挥档案人才对综合档案馆各项工作的技术与能力优势,为综合档案馆创新发展与持续发展扩大人才储备;其三,综合档案馆需以增进民生福祉为宗旨,正视档案信息资源对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作用,从综合档案馆利用服务方式、质量、评价等方面入手,不断满足公众对档案信息资源的多样化需求;其四,综合档案馆需着力围绕“四史”教育开展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充分发挥档案在维护中华民族统一、争夺大国外交话语权、缓解国家间历史与文化冲突方面的作用。

与此同时,2022年12月国家档案局发布了《副省级以上综合档案馆业务建设评价办法》,多地综合档案馆已将新一轮业务建设评价工作作为2023年核心工作任务。开展业务建设评价不仅是评价综合档案馆基础业务、服务能力、信息化建设与管库安全状况,更是对综合档案馆政治建设、思想建设、作风建设、队伍建设的综合评价,这对各地综合档案馆来说,是一次难得接受国家专业评估小组“诊断”各项业务工作成效与问题的机会。通过此次新一轮业务建设评价工作,综合档案馆能够及时发现自身工作中疏漏与短板,精准定位问题,全方面解析专家组提出的问题诊治方案,推进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

(二)结合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加快馆藏数字档案资源开发与资源库建设

2022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实行“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从八个重点方面对文化事业的数字化转型发展进行部署,明确提出“到‘十四五’时期末,基本建成文化数字化基础设施和服务平台,形成线上线下融合互动、立体覆盖的文化服务供给体系” 。档案机构作为我国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需融入到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之中。《“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明确指出“加快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提升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公共服务能力”“促进档案公共服务均等化、便捷化”“充分实现档案对国家和社会的价值” 。在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背景下,综合档案馆馆藏资源建设与公共文化服务正面临着方式更新、技术转型等新状况,综合档案馆应抓住政策红利,积极推进馆藏档案数字化建设,规划馆藏数字档案资源开发,并促进综合档案馆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转型,增强综合档案馆数字文化服务能力。

目前,各级综合档案馆馆藏档案资源数字化工作已经取得巨大进展,截至2021年底我国综合档案馆馆藏数字档案资源达1629.9TB 。在如此大量的数字档案资源支撑下,综合档案馆一方面要利用现有数字档案资源开发成果,结合新技术,推动档案资源数字化向数据化层面的有效转型;另一方面要保证技术与资源的协调统一,保障数字档案资源无障碍、不失真地在馆际进行跨系统流通,运用数据挖掘、语义分析、知识图谱等技术对海量数字档案资源进行主题聚类分析与主题描述。对具有历史文化传承价值的档案资源,如红色档案资源,要深度挖掘其内在联系,使其不再仅停留在载体展示引发公众认同的阶段。基于对红色档案内容之间的关联与分析,通过信息可视化、知识图谱、知识挖掘等技术手段,完成公众从载体认知到观点认同的转型,这正是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所要实现的终极目标。与此同时,各级综合档案馆通过对不同领域、不同类型的文化数据进行关联,构建一体化的中华文化数据库,对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丰富中华民族文化基因的当代表达,实现中华文化全景呈现,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化建设,增强国家民族认同感有着重要作用。

(三)持续推进综合档案馆数字化转型,做好档案数字文化服务的顶层设计

对标《意见》提出的八项重点任务,在内容建设方面,《意见》提出“统筹利用文化领域已建或在建数字化工程和数据库所形成的成果,全面梳理中华文化资源……形成中华文化数据库”。各级综合档案馆可结合当前社会文化热点问题,构建档案馆数字文化服务的基本内容框架,地方综合档案馆则可在此基础上设计具有自身馆藏特色的档案文化数字化服务产品。尤其是那些文化资源丰富的综合档案馆,要重点聚焦红色档案资源、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档案资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档案资源的数字化挖掘与知识关联,提取其中具有独特社会教育意义的优秀文化要素,主动融入到中华文化数据库的建设当中,利用档案文化数字化资源提升公众对国家和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在促进文化机构数字化转型方面,《意见》提出“推动文化机构将文化资源数据采集、加工、挖掘与数据服务纳入经常性工作”。这需要档案行政主管部门从制度层面将档案文化资源的采集开发纳入综合档案馆的日常工作范围,完善档案数字化的相关制度标准,通过统一的数字化标准保障档案资源数字化的质量,为档案数据资源之间的共享利用提供基础性支撑,强化档案数字化资源的开放共享制度建设,构建档案文化数字化资源共享制度体系和档案文化数字化资源全过程管理制度体系。

在夯实文化数字化基础设施,发展数字化文化消费新场景方面,《意见》提出“大力发展线上线下一体化、在线在场相结合的数字化文化新体验”,“利用现有公共文化设施,推进数字化文化体验”。这要求各级综合档案馆加快完善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广云计算、云存储等低成本、易推广的信息技术手段,提高综合档案馆的数据存储、处理与共享能力。同时,在5G技术的支持下搭建安全的交互网络,推动各馆之间的智慧互联,不断拓展综合档案馆数字文化服务的场景和范围。对那些已有一定数字化基础的综合档案馆,通过引入虚拟现实、数字孪生等先进技术对其进行智慧化改造,建设综合档案馆数字文化服务试点,为今后相关实践的普及推广收集经验。

(四)以“三支人才队伍”为抓手,培育国家档案事业优质人才队伍

为落实国家级档案专家、全国档案工匠型人才和全国青年档案业务骨干选拔工作,2022年9月下旬,国家档案局组织召开了“三支人才队伍”人选评审会议。“三支人才队伍”建设是档案事业“十四五”规划的核心任务之一,目的在于打造一批业务能力突出、专业素质过硬、能为国家档案事业各项工作出谋划策的人才团队。从入选专家人员分布来看,国家各级各地各类档案机构均有专家入选各类人才队伍,这为国家档案人才队伍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对各地档案事业发展来说,人才队伍建设是目前弥补档案机构专家型人才缺失的重要手段,通过各类专家型人才的遴选与推广,能够激发各地档案实践工作者的职业荣誉感与责任感,有效发挥专家型人才在档案业务精进与引领档案管理技术创新方面的作用。

各级档案行政管理机构需要借助“三支人才队伍”的业务能力与行业影响力,合理规划不同类型档案人才的使用与管理,充分调动“三支人才队伍”的工作积极性,提升其对地方档案事业发展的贡献率。首先,要出台国家和地方“三支人才队伍”管理细则,进一步明确不同类型专家人才队伍的职责,制定人才队伍跟踪管理与评价机制;其次,打造“三支人才队伍”联络沟通网,让不同类型人才之间通过相互沟通与交流,营造人才队伍协同发展的环境,实现档案人才跨领域合作;再次,充分发挥专家型人才在档案人才队伍建设中的引领作用,为青年档案工作者起到榜样的作用;最后,各地档案机构可采取邀请专家举办学术讲座、业务指导、现场教学、召开座谈会等多样化的交流方式,用好各地“三支人才队伍”,使其成为地方档案事业持续发展的智慧源泉。

(五)面向国家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需要,拓展综合档案馆“智治”服务能力面对着日趋复杂且多变的社会环境,国家治理需要各类智慧服务机构为政府机构提供更具智慧的行动方案。“智治”既强调以知识、信息和创新思想有效回应国家治理问题的复杂化、专业化与动态化,也强调通过对治理主体认知图式以及价值体系的改造促进国家治理多元主体共识与合作的达成,从而实现新治理资源和治理力的发现与塑造。国家综合档案馆“智治”服务的优势是具有充裕的社会各领域实践活动所形成的各类档案资源及围绕这些资源所开展的档案信息服务。国家综合档案馆常态化信息服务以档案原件、复制件、摘抄等档案信息直接提供方式为主。这种信息服务方式虽能直接满足用户对档案信息的需求,但利用效果相对受限,且拓展性服务面较窄。面对愈加复杂且多变的国家治理环境,单一信息源的服务已不足以应对政府在国家治理中所面临的风险,政府对精准的领域知识的需求逐渐上升。“智治”以“智”为治理轴心,以知识、信息、创新思想为治理基础和动能的特质决定了“智治”对包括专业化、综合化知识,全面而准确的信息,以及新思想、新观念和新方法的必要要求。这使得持续、高效的智力支持和智慧供给成为“智治”的前提和基础。综合档案馆丰富的馆藏资源为“智治”服务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知识储备,特别是在馆藏档案完成数据化转化的前提下,数据驱动下综合档案馆的知识挖掘与发现更为便捷。经过数据化后的档案虽仍以原始档案形式存储,但包含在一份档案中的信息内容是以相互关联的数据集的方式呈现的。由此,综合档案馆一方面需要对已有档案数据间的关联关系根据原有的各种登记目录进行重新建构,另一方面需要对随时生成的新数据与现有数据进行整合与关系挂接。经过对海量档案数据关系的重新串联与建构,形成基于单一档案数据的关系网,进而演化成基于不同关键数据的档案数据网络,这是知识发现的重要基础。综合档案馆“智治”服务的主要任务就是将这些分散的档案数据及其所关联的各种关系进行整合与梳理,以完整知识链、数据集合与知识发现报告的方式呈现给政府机构,如构建以新冠疫情为核心数据的知识链,通过对涉及新冠疫情所有档案及收集相关信息生成数据的整合,将所有与新冠疫情相关的政策文本、机构、工作流程、防疫措施等关键信息通过可视化的方式展示出来,可为政府机构提供翔实且具体的知识产品与政策咨询服务。这是综合档案馆“智治”服务的基本功能,也是核心功能。

四、结语

展望2023年,我国社会各行各业从新冠疫情的阴霾中逐渐走出,纷纷回归正轨,我国档案工作将迎来“十四五”规划实施的承上启下的阶段,综合档案馆承担着大量的规划设定的目标任务,受疫情影响,多项任务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2023年则是各级综合档案馆的大干之年,弥补因疫情延误的各项任务,进一步提升与优化综合档案馆业务能力将成为年度核心任务。目前,各级综合档案馆面临的工作任务与亟待解决的问题还有很多,唯有从综合档案馆的档案信息资源管理和档案公共服务两个核心工作领域出发,探索档案工作高质量发展之路,才能全方面践行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档案事业的指导,履行党和国家、人民赋予档案机构的责任。 oykCKPq9RWAsXJAORuXaYWOhhFjhS0Mw67j+giw+C1/hBC8iRb9EGEbsUOYWbTd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