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读书的目的

何励庵先生言:相传明季有书生,独行丛莽间,闻书声琅琅。怪旷野那得有是,寻之,则一老翁坐墟墓间,旁有狐十余,各捧书蹲坐。老翁见而起迎,诸狐皆捧书人立。书生念既解读书,必不为祸,因与揖让,席地坐。问:“读书何为?”老翁曰:“吾辈皆修仙者也。凡狐之求仙有二途:其一采精气,拜星斗,渐至通灵变化,然后积修正果,是为由妖而求仙。然或入邪僻,则干天律。其途捷而危。其一先炼形为人,既得为人,然后讲习内丹,是为由人而求仙。虽吐纳导引,非旦夕之功,而久久坚持,自然圆满。其途纡而安。顾形不自变,随心而变。故先读圣贤之书,明三纲五常之理,心化则形亦化矣。”书生借视其书,皆《五经》《论语》《孝经》《孟子》之类,但有经文而无注。问:“经不解释,何由讲贯?”老翁曰:“吾辈读书,但求明理。圣贤言语,本不艰深,口相授受,疏通训诂,即可知其义旨,何以注为?”书生怪其持论乖僻,惘惘莫对。姑问其寿。曰:“我都不记。但记我受经之日,世尚未有印板书。”又问:“阅历数朝,世事有无同异?”曰:“大都不甚相远。惟唐以前,但有儒者。北宋后,每闻某甲是圣贤,为小异耳。”书生莫测,一揖而别。后于途间遇此翁,欲与语,掉头径去。案,此殆先生之寓言。先生尝曰:“以讲经求科第,支离敷衍,其词愈美而经愈荒。以讲经立门户,纷纭辩驳,其说愈详而经亦愈荒。”语意若合符节。又尝曰:“凡巧妙之术,中间必有不稳处。如步步踏实,即小有蹉失,终不至折肱伤足。”与所云修仙二途,亦同一意也。

【译文】 何励庵先生说:相传明代末年有个书生,独自在丛生的草木间赶路,听到琅琅的读书声,觉得很奇怪,在空旷的野地里怎么能有这种声音。循声寻找,只见一个老翁坐在坟墓中间,旁边有十多只狐狸,各自捧书蹲坐着。老翁看见他,起身迎接,那些狐狸都捧着书像人一样站了起来。书生想既然懂得读书,必定不会害人。于是相互施礼,席地而坐。书生问:“读书为了什么?”老翁说:“我们都是修仙的。狐狸的求仙途径总共有两条:一条是采阴补阳,祭拜星斗,渐渐达到通灵变化的地步。然后再修炼成正果,这是由妖而求仙。但是假如入了邪僻一路,就触犯了天条。这条路快速但是有危险。还有一条途径是先炼形成为人,既然修炼成人了,然后再讲究内炼成丹、外炼成法,这是由人而求仙。采用吞吐导引的方法修炼,不是一朝一夕的工夫,而要长久地坚持,自然能够圆满。这条路曲折而安全。但是形体不能自然而变,是随心而变。所以先读圣贤的书,明白三纲五常的道理。心思变化了,形体也就变化了。”

书生借过他的书来看,都是《五经》《论语》《孝经》《孟子》之类,但只有经文而没有注解。问:“经文不解释,怎么讲解贯通?”老翁说:“我们读书,只求明理。圣贤的言语,本来就不艰深,口头讲授,疏通解释词义,就可以知道它的义理要旨,要注解做什么?”书生觉得他的议论怪僻,惘惘然不知所对。姑且问他的年寿,老翁回答说:“我都不去记这个。只记得我学习经书时,世上还没有刻版印刷的书。”书生又问:“您经历了几个朝代,世事有没有同异?”答:“大都相差不太远。只是在唐朝以前,只有儒者。北宋以后,常听说某甲是圣贤,这点小有差别罢了。”书生不懂他的意思,作揖告辞。后来在路上遇见这个老翁,想要同他说话,老翁却掉转头径自走了。

我想,这大概是何励庵先生编的寓言。先生曾经说:“用讲经文求取科第出身,把经书理解得支离破碎,凭着自己的一知半解去解释,言辞愈是华美,实际上对经文愈是荒疏。用讲经文树立门户,众说纷纭,辩论驳难,说法愈详细,实际上对经文也愈是荒疏。”何励庵先生的意思和故事里老翁的看法完全一致。何励庵先生又曾经说:“凡是巧妙的手段方法,中间必然有不稳当的地方。如果步步踏实,即使有小的坎坷,也不至于跌得断胳膊伤脚。”这和老翁所说的修仙有两条途径,也是同一个意思。

【评点】 这则笔记指出了世人读经的三个目的:有人读书,是为了自己修身养性;有人读书,是为了科举进身;有人读书,是为了树立门户。读书是为了修身养性,这是说故事的何励庵先生倡导的,他还强调了如何才能通过读书修炼内心。那就是只读真经,也就是读原文、读原著,然后自己用心体会,而不要去读什么注解。通过注解理解原文,方便快捷,快是快了,但没有步步踏实研读,总有缺漏的地方。何励庵先生为了阐明这个道理,编了一个寓言故事,这个寓言,对于我们是有教益的。 uquy4jNBCM4/Jm7BVHIuAzmFFaifC18x3cQexmqWt1i2pPkYR7CHf+hIYyJcMGP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