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四 司马谈与封禅

大概因为是职务的关系吧,司马谈虽然站在自然主义的道家的立场,可是对于汉代的封禅却也很有贡献。

那是在公元前113年,司马迁已经二十三岁了,司马谈参与订立祠后土的典礼。他和祠官宽舒等商议的结果是:在水洼的地方,堆起五个圆土丘,称为坛,每一个坛上用黄牛祭祀,祭祀完了,就把牛埋了,凡是陪从祭祀的人都要穿黄衣服。这是因为按五行讲起来,土的颜色应该是黄的,以取相应。当时汉武帝就是照着这样做的。

司马谈对于封禅还有一件大功劳,就是议立泰畤坛。这事情在议祠后土的第二年。泰畤坛是祀太乙的,太乙是天神中最尊贵的,有人说这就是北极神的别名。这典礼更隆重,太乙坛是三层,周围是五帝坛,按方位罗列着。祭祀完了以后,将祭品烧掉。用的牛的颜色是白的,鹿放在牛中间,猪又放在鹿中间。祭五帝的官,要穿着和五帝相当的颜色的衣服。祭太乙的官则着紫色的衣服,绣着花。皇帝穿的衣服却是黄色的。在冬至的时候,天还没亮,皇帝就要亲自率领许多祠官来祭祀。坛上满是火光,坛旁摆着煮东西的大锅,或者鼎之类。陪从的人捧着六寸大的圆璧,这就是所谓瑄玉,献给神明。在那天夜里,果然看见很美的一道光;到了白昼,便又看见一股上属天、下属地的黄气。于是司马谈等便建议:“神灵之休,佑福兆祥,宜因此地光域,立泰畤坛以明应。令太祀领,秋及腊间祠。三岁,天子一郊见。”

但这些事都不过是正式的封禅的序幕。正式的封禅须要到泰山上去。封禅是大家都盼望着的,汉武帝一即位(公元前141年),大家就已经议论纷纷了,可是因为窦太后的作梗,让一切计划归于泡影。过了六年,窦太后死了,第二年汉武帝就开始郊祀。又过了十三年,济北王就晓得封禅快实现了,于是把泰山及其附近的地方都献给天子,天子便用其他地方偿还了,算是交换。再过了九年,是司马谈议祠后土的一年,汉武帝开始巡视郡县,泰山就仿佛是一个大诱惑似的,慢慢把他诱近了。这样又过了三年,是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大规模的正式封禅实现。先是汉武帝亲自率领了十八万骑兵,旗帜招展了千有余里,从长安出发,越过长城,到了当时北方的边陲,现在绥远 的五原、归绥 一带(所谓单于台即在归绥),威震匈奴。汉武帝更打发人告诉单于说:“南越王头已悬于汉北阙矣!单于能战,天子自将待边;不能,亟来臣服。何但亡匿漠北寒苦之地为!匈奴詟焉。”詟就是吓得不敢喘息的意思。大概匈奴的首领(单于)也没敢来交锋,所以他又率领了那十八万骑兵,又南下,到了陕西的中部县,那儿有桥山,相传有黄帝的坟在,于是祭过黄帝,回到甘泉。甘泉在现在陕西淳化县的西北,距长安二百里许。

这时的历法还是以十月为正首。汉武帝到边陲之地,即是十月间的事。到了春天正月,他又到了缑氏(现在河南的偃师县南,在洛阳以东)。汉武帝亲自登上嵩山,他们祭山的时候,听见空中有高呼万岁的声响,一共三次。于是又东巡,到了海上,夏天的四月,从海上还至泰山,于是正式封禅。因为这一年开始封泰山,所以叫元封元年。到了这年的五月,这封禅的大队人马才又由海上,到了现在辽宁的锦县、热河 的承德一带,再经过绥远的五原,回到甘泉。他们一共走了一万八千里,真是大旅行!当时汉朝的国威既已达到顶点,汉武帝的高兴是可知的,那封禅典礼的隆重也是可以想见的。

封禅是一件大事,是士大夫和老百姓渴望了三十多年的大事。这不只是宗教上的大典,而且是政治上庆祝过去、更新将来的一种象征——至少那时的朝野是这样想。

在这种热烈的欢腾中,不幸却有一人未能参加,这就是司马谈。他大概就在那一年的正月,随着汉武帝到了洛阳的吧,恐怕嵩山的典礼已经没赶上,泰山是更不用说了。更不幸的是,他已经病倒了! aEgUdB1vlkgenAuJnOhu3i2dAKTaA5aPj4KyxNKQrKKgK3UZyHLnGxhZsynbA12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