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五章
作为重要推手的艺术媒体

如果从传播学的角度来考察中国当代艺术与媒体的关系,我们不难发现:由于媒体、编者、作者、读者与外部环境不断在变化,所以中国当代艺术与媒体的关系在不同阶段里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事实表明,媒介的整体状况不仅会对艺术传播生态的形成起到重要作用,还会反过来影响实际的艺术生产活动。20世纪80年代初期,在专业性美术刊物很少的情况下,《美术》杂志借着思想解放运动的东风,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一方面对若干重要的理论问题——如自我表现、形式美、现实主义等学术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讨论;另一方面也对许多有意义的展览与作品——如“上海十二人画展”“星星画展”、连环画作品《枫》、油画作品《父亲》等进行了大力推介,结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也深刻改变了后来艺术创作的走势。到了80年代中期,在新形势的逼迫之下,一些具有专业性、全国性、前卫性特点的美术报刊,如《美术思潮》《中国美术报》《画家》等应运而生。与此同时,除已有的刊物《江苏画刊》开始明显偏向新潮艺术外,一些老资格的学术刊物,如《美术》《美术研究》也开辟了更多的版面来关注新潮美术,于是就造成了1949年以后美术界前所未有的媒体现象,这无疑对萌生与推动“八五新潮”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伴随着美术媒体多元化的新局面,在中国当代(前卫)艺术界也逐渐聚集起了一批中青年学者,并形成了一个与中国美协理论艺委会取向形成互补关系的新学术共同体。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都有办刊或办报的经历,这一点与五四时期的一些文化人的经历极为相同。而在“八五新潮”前后十分显眼,且具有深远影响的美术报刊则有《美术思潮》《江苏画刊》与《中国美术报》。它们后来被人称为“两刊一报”,其共同特点是:能够大胆及时地推介新生的艺术现象、艺术家与作品,并就各种新的艺术问题展开积极而富有意义的讨论。这既使它们当时受到了读者和作者的关注和欢迎,也是后来的学者们在研究“八五新潮”时不得不认真面对的重要因素。

但是,《美术思潮》《美术报》《画家》等刊物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因特殊原因分别停办,而《美术》杂志经过整顿后报道方向有所转变。当时,个别人迫不及待地用大批判方式对新潮美术进行了大力围剿,不但将学术问题转换成了政治问题,还根本不给被批判的对象以反驳的权利。 于是也导致中国当代艺术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几乎没有了宣传阵地。好在《江苏画刊》主编刘典章与特约编辑陈孝信顶着巨大的压力,仍然对当代艺术进行了报道,大有一枝独秀的感觉。 而伴随着邓小平视察南方与新一轮改革开放的展开,一些重在推介中国当代艺术的书刊纷纷出现,比如1991年1月和1992年5月,由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书籍《艺术·市场》和《当代艺术》与读者见面;1992年11月,由广东美协出版的杂志《广东美术家》正式问世;1993年9月,由岭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杂志《画廊》改版推出;1994年1月,由湖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美术文献》 面世……另外,随着国家的出版政策逐渐放宽,民间自办出版的现象已然在中国当代艺术界出现。比如,《艺术界》从1996年1月起与安徽文联合作办刊,这一办刊模式对后来影响很大。在90年代初比较有影响的民间刊物还有由中国台湾艺术经纪人王文纪资助的杂志《艺术潮流》等。

相比之下,在21世纪以后,中国当代艺术与媒体之间的关系变化更大。这首先是指传统纸媒从迅速扩张转变为迅速衰退;其次是指新生电子媒体在不断壮大的过程中发生了巨大的演变。就前者而言,随着中国当代艺术的内在需求与艺术市场的迅速启动,曾经出现了纸质媒体大量涌现的景观,称其为“井喷”也绝不为过。与以往有关当代艺术的作品与展览信息很难发布大不相同,21世纪初期,只要有好的当代艺术展览开幕,就一定会看到众多报刊的记者与编辑穿梭于其中。应该说,在当时出版的大量纸质艺术媒体中,由各出版社、学院等国有机构主办的刊物,如《艺术当代》《美术文献》《当代美术家》等仍然在发挥着领军的作用;其次,由各民间艺术机构或私人主办的大量自办刊物,如《Hi艺术》《当代艺术与投资》《世界艺术》《艺术地图》等亦被陆续推出。正如殷双喜所说:“近年出现的一些艺术报刊有一个共同特点,即刊物的主要服务对象不是普通的艺术爱好者和艺术类学生,这些报刊大部分不通过邮局发行,而是自办发行或直接寄送,也就是说这些报刊的主要收入不是来自订户的定费,而是广告。这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是不可想象的……” 针对这一现象,高岭曾指出:“随着近二三年中国艺术市场的升温,各种冠以艺术或美术的视觉艺术刊物应运而生,就其数量而言,远远超过了原本为大众娱乐文化之首的影视专业刊物,它们在将艺术家时尚化、娱乐化、偶像化的同时,却忽略了艺术作为一个视觉整体在当代文化中所应扮演的学术性和批判性,更忽略了对艺术的学术性呈批判性进行追问的艺术批评的客观性和公正性。”李公明教授则认为:“艺术的市场化时代使艺术媒体的最严峻问题是市场价值还是艺术价值的选择问题。”他呼吁相关学者“以客观、公正的价值批判立场为办刊的价值中取向,在当代艺术领域建立有责任感和学术性的影响力” 。事实上,某些具有民办性质的刊物在具体的办刊举措方面,因太受市场化因素或赢利模式的影响,不太强调学术性,而突出的是新闻广告,以及能够吊起读者胃口的花边消息或介绍市场状况与访谈名家的文章。

在21世纪,随着网络在中国社会的普及度急剧上升,网络艺术媒体也相继出现了。起初,其并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关注,但由于其较传统的纸质媒体具有更快捷、更便利、更开放、更个性化、互动性更强与取用更方便的特点,加上在网络艺术媒体中的论坛、专栏与个人博客上,人们可以相对自由地发帖、下载,不像传统刊物出版周期那么长,故深受艺术界人士所欢迎,这也在打破传统纸媒所形成的话语秩序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当代艺术的传播生态。不过,由此不仅导致了艺术信息的膨胀,也使得有用信息常常被无用信息所遮蔽,同时使大量随意性的评论与质量不高的论文不断问世。此外,还催生了不少网络上的不良争论与“骂战”。所幸的是,随着微博与微信的兴起,在网上发泄的现象由于越来越不受人关注也随之减少了许多。

资料显示,在中国出现较早,也较有影响力的网络艺术媒体是“美术同盟”。但自从智能手机问世或腾讯公司推出微信之后,由于各艺术机构与个人通过手机创办“自媒体”的方式越来越普及,以上艺术网站都受到了巨大的冲击,点击量呈急剧下滑的趋势。

相关链接:

“开放与传播——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美术批评论坛”

该论坛于2008年10月30日在深圳关山月美术馆举行。来自全国的美术批评家、一些美术媒体的主编和代表约四十余人出席了本次研讨活动。这次学术研讨分成两个部分:第一,各美术期刊代表做专题发言;第二,与会专家自由发言和讨论。会议学术主持由曹意强、尚辉、殷双喜担任。这次论坛的成果后来汇编成书,名为《开放与传播——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美术批评论坛文集》。在自由发言和讨论中,孙振华谈到了正规美术期刊逐渐在衰落的问题;顾丞峰谈到了传统纸质媒体面临的危机与挑战的问题;《艺术当代》编辑徐可、香港亚洲艺术文献库的黄小燕、《中国文化报》编辑朱小钧、《当代美术家》编辑韩晶等相继发言。他们结合自身的特点,分别谈到了学术与商业的关系问题,大众媒体与专业媒体不同的视角,数据库、网络媒体与纸质媒体的区别和互补性等。他们的发言为本次研讨打开了更新的思考空间,也产生了很好的反响。

“开放与传播——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美术批评论坛”现场

“第三届何香凝美术馆学术论坛”

“第三届何香凝美术馆学术论坛―中国当代艺术生态考察”于2007年4月19至21日在深圳何香凝美术馆OCT当代艺术中心举行,由黄专、费大为、冯博一策划。来自国内外的四十余位人士围绕“艺术策划、艺术传媒、艺术空间”这三个单元的主题进行了深入讨论。《艺术传媒》单元由黄专和李彧莎主持,重点讨论当代艺术中传媒的角色转换问题。在讨论中,大家既对曾在当代艺术发展中起过重大推动作用的刊物进行了回顾,也对艺术传媒如何在追求学术品位的同时,适应整个市场的问题展开了讨论,并一致认为,传媒是当代艺术重要的推动力。其中,《画刊》的靳卫红以“泛媒体时代美术杂志的生存问题”为主题的发言牵涉专业媒体与大众媒体的区别或相互关系。《新京报》记者周文翰的发言则以他的经验和体会,谈及网络作为当下的传播方式不可忽视的特点。他认为,网络文化一方面打破了以往批评系统规则,提供了一个开放性平台;另一方面,也造成了批评的主导趋势不再是强化学术品质和理论含量,而是变成一些消息、奇闻、事件和无聊的谩骂。

“第三届何香凝美术馆学术论坛”现场

《艺术当代》杂志

《艺术当代》杂志创刊于2001年,是由上海书画出版社主办,2017年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认定的学术期刊,为现今最早的专注于国内外当代艺术研究的专业刊物,具有较大的业内影响力。《艺术当代》下设“资讯”“个案”“视点”“现场”“生态”等栏目,收录了大量当代艺术评论及作品,经历了中国当代艺术世纪交替风起云涌的里程,致力于当代艺术研究与批评,学术与时效并重,伴随无数艺术家华丽转身。而今,《艺术当代》在艺术学界确立了权威主导地位,是中国举足轻重的当代艺术期刊。创刊二十多年来,《艺术当代》与中国当代艺术共同发展,率先讨论国内当代艺术前沿话题,率先报道国内外一线艺术家的重要展览与活动,深入了解艺术探索的前沿地域与创作的新兴力量,有序梳理当代艺术生态内部的地域系统、行业系统与学术系统,并多次以媒体报道、批评写作与活动实践参与,催生了中国当代艺术的学术潮流与热点话题。

《画刊》杂志

《画刊》杂志(原名《江苏画刊》)创刊于1974年,是一本长期致力于介绍艺术新思想、传播艺术新观念、推动艺术行业生态发展的专业艺术杂志。20世纪80年代,“八五美术新潮”运动期间及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历程中,《江苏画刊》一直是积极的参与者和推动者。时至今日,《画刊》依然是中国艺术界重要的专业艺术媒体。近年来,《画刊》以“介入式媒体生产”的理念深入当代艺术现场,发起联动艺术创作的长期艺术项目“《画刊》封面计划”,并着力打造月度特稿、行业研究、策展手记等栏目,推介新锐艺术家、聚焦重要的艺术事件和展览活动,针对性地讨论艺术界的各类价值命题。杂志始终站在更长远的时间去看待媒体生产的价值和意义,持续生产、传播优质的内容。

《当代美术家》杂志

《当代美术家》由四川美术学院主办,为双月刊。杂志创刊于1984年,是一本立足和依托于艺术高校教育的学术期刊。致力于在世界范围内,介绍当代艺术领域的各类艺术事件、思潮、个案及相关艺术史和艺术理论探讨。从1984年创刊号的“留学经验”“技法”等栏目,到2003年“纸上画廊”等栏目的增设,再到2016年全新改版,将杂志划分为资讯与理论并重的“话题、专栏、视界、新潮、对话、资讯、空间和读书”八个栏目。杂志三十多年的发展历程,见证了中国当代艺术发展进程的轨迹,以及艺术教育机制改革、艺术家人才培养、艺术传播与社会影响,随着时代更迭而滋生的律动。 Xm8akRnKrGr8fNXztOIyjqmXLAd704IVGzuTLz4bNbfk25Texnnr5YZvKsm/L08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