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书法的起源与发展

走进中小学校讲座,常常首先会问大家:什么是中国书法?回答虽说五花八门,但总还是能听到这句期待中的回答:“用毛笔写汉字”。

“毛笔书写汉字”,可以说是对中国书法艺术简单而直观的定义。毛笔是书写工具,汉字是中国书法艺术的载体和依托。其中,汉字之于中国书法,有着如同“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重要性,书法艺术一刻也离不开汉字。

由此,和大家分享一个重要的话题:书法和汉字相伴而生。可以说,汉字的历史有多长,书法的历史就有多长。

几乎每个小朋友都知道,目前已知最早的成熟汉字是甲骨文。而中国书法的起源,也被公认为甲骨文。因为从甲骨文开始,具备了书法艺术的三个基本要素:用笔、结字、章法。我们举个例子:拿“章法”来说,甲骨文纵向排列,从上往下书写。后代的汉字书写一直延续这样的章法布局,直至今天。

甲骨文出现在商代,主要用来记录当时的政治、军事、天文、历法、祭祀等活动。但是,在相当长的历史年代里,甲骨文被历史的厚重土壤所掩埋。到清代末期的1899年,甲骨文才被人偶然发现。后来,在河南安阳殷墟考古发掘了大量甲骨文。我曾两次前往河南安阳参观,大家以后有机会,可以去安阳殷墟以及中国文字博物馆参观学习。

商 甲骨文

汉字是不断演变、发展的。如果一成不变,那我们今天人是不是可能继续使用甲骨文了?书法又是以汉字为载体的艺术,所以,汉字形态的演变也决定了书法艺术在不断演变。

我们去博物馆参观青铜器,经常会看到上面刻着文字,这些文字就是金文,主要诞生在西周时期,一般刻在钟和鼎之上,也称为钟鼎文。比如上海博物馆有一件很有名的青铜器,叫大克鼎,是上海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这只鼎是西周晚期一名叫克的膳夫(负责宫廷饮食的官员)为祭祀其祖父师华父而铸造的青铜器,上面刻有铭文290字。这些文字对于今天我们研究西周历史,包括礼仪、官职等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而且,这些铭文本身非常规范、优美,是西周晚期青铜器铭文(金文)的代表作。

周 大克鼎

周 《大克鼎铭文》

还有一种文字叫“石鼓文”,是刻在石鼓上的文字。金文和石鼓文,我们都统称为大篆。

有一种更为广义的分类,将甲骨文也归纳进大篆。

小朋友们一定会猜,既然有大篆,就应该有小篆吧?是的!大家都知道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做的几件大事,其中一件就是统一文字。统一之前,各个国家使用的文字都是不一样的。国家统一后,问题就出来了。最头疼的首先是秦始皇,他每天批阅奏章,都要和不同地域的文字打交道,很多字他是不认识的——尽管在疆域上统一了,但不同地域的文字依然如统一之前,一字多形,面貌差别很大。无法忍受的秦始皇于是下了一道命令,叫做“书同文”,也就是统一文字。统一之后的文字,是以秦篆为主。我们称为小篆。

秦 《峄山碑》

小篆之后,汉字变成什么样子了呢?有的小朋友可能知道。小篆之后,汉字的面目变成了隶书,隶书的使用在汉代达到鼎盛。隶书的出现在书法(汉字)演变历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在隶书之前,汉字的形态和今天的文字(楷书)有着巨大的差别。不管是小篆还是大篆,如果不专门学习,大多数字我们是不认识的。但是自从有了隶书,汉字和今天的文字面貌就接近了。我们看历史遗存下来的汉碑(隶书),只要大家对楷书(繁体字)有所了解,大多数文字还是可以认出来的。隶书的出现,在历史上被称为“隶变”,是汉字简化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阶段。

汉末,中国文字又出现了重大变革。几乎在同一时期出现了草书、行书和楷书。中国书法的演变史,实际上也是汉字不断简化的历史。自从楷书诞生后,书体完成了全部演变历程,一直延续到了今天。唐代张怀瓘在其书法理论著作《六体书论》中曾这样形象地描述三种书体:“草书如走(即跑),行书如行(即行走),真书如立(即站立)。”小朋友们可以通过他的比喻大体了解这三种字体的形态特征。

到了魏晋时期,草书、行书、楷书不断发展。尤其是晋代,是书法史上留下辉煌篇章的年代——“书圣”王羲之诞生了。唐代书法再现大繁荣,出现了欧(欧阳询)、褚(褚遂良)、颜(颜真卿)、柳(柳公权)等楷书大家,以及张旭、怀素两位草书大家。

汉 《礼器碑》

行书在宋代又有新的发展,出现了几位大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我们称之为“宋四家”;到了元代,书法集大成者是赵孟頫,赵孟也是楷书“四大家”之一;到了明代,书法艺术的中心在苏州,书法大家包括文徵明、唐寅、祝允明等;清代随着考古的发展,大量碑石出土,随之兴起了“碑学”,最受益的是隶书和篆书,在清代迎来了新的发展。

在书法历史上,有公认的“天下三大行书”,分别是东晋王羲之的《兰亭序》、唐代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北宋苏轼的《黄州寒食诗帖》。还有“楷书四大家”,分别是唐代的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和元代的赵孟頫,我们一般习惯地简称为“欧颜柳赵”。

晋 王羲之《兰亭序》(冯摹本)

唐 颜真卿《祭侄文稿》

宋 苏轼《黄州寒食诗帖》

唐 怀素《自叙帖》

唐 张旭《古诗四帖》

唐 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

唐 颜真卿《多宝塔碑》

唐 柳公权《玄秘塔碑》

元 赵孟頫《胆巴碑》

说到这里,可以总结一下了:我们一直说的书法的“字体”(也叫“书体”)有哪些呢?答案已经明了,分别是:大篆、小篆、隶书、草书、行书、楷书。

这里,顺便纠正一个常见的错误。经常有人问我们:“你学的是什么书体(字体)啊?是颜体还是欧体?”这个说法严格来说是不规范的。书体(字体)指的是楷书、隶书等,而颜真卿和欧阳询的字都是楷书,书体(字体)实际上是一样的。所以,我们应该这么说更准确:你学的是哪个书法家的字?或者是:你学的是哪种楷书书风?

所以,书法(书体)的演变大体如下图:

这几幅图片,是不同历史时期“马”字的汉字书写面貌。通过这一个字的不同面貌,小朋友们可以对书法历史有一个直观的认知——书法(汉字)是不断发展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书法(汉字)有不同的形态面貌,它们都是书法艺术的组成部分。

从这些汉字演变的图片中我们也能看出一个重要的现象:汉字最初的样貌,像图画。比如,几乎所有关于动物的早期文字,都类似于该动物的形象符号。越是到了后来,汉字图像的概念越是减少,从复杂的象形符号,逐步变成简单的、抽象的点画和线条。汉字演变成楷书时,和早期的汉字形态差别已经非常大了。我们一直说,学习书法有助于了解汉字的起源,主要还是指篆书,乃至于甲骨文。所以,学习书法的小朋友,不仅需要学会写“繁体字”(主要指我们今天对古代的楷书的说法),有时间还要多了解了解篆书,包括甲骨文。这样对汉字的起源会有更加清晰的认识,也会增加学习汉字、认识汉字的乐趣! 4MFRmBZFcxanzu8E8tJ5pfbTuwexVVu4FcpL1MwNW08HK03icvQhoxthUFdDWdk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