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自序

身为书法工作者,我首先是一名学生,“与古为徒”。路漫漫其修远,必须保持安静和专注,在孤独乃至痛苦中努力求索;面对青少年书法爱好者,我是一名老师,传道授业解惑。必须走出书斋,来到孩子们中间,任凭时光从手把手的指导中不断溜走。

上述两种,我视为书法赐予自己的幸福,也是多年如一日的自觉热爱。

书法艺术的传承,首先需要在青少年中间播撒书法的种子。作为一名书法人,对于青少年书法普及教育工作我从来都是不知疲倦,并乐在其中。一直在思考和实践:如何汲取传承了数千年的书法艺术的美育、德育价值和文化内涵,如何既坚守传统又与时俱进,帮助新时代的青少年吃好书法的“第一口奶”。

2018年,为配合上海市徐汇区“天平德育圈”书法进校园活动及本人发起的“百场书法讲座进校园”行动,我撰写了《青少年书法入门学习指导》手册。几年来,得到不少中小学生书法爱好者、学校老师、家长和书家同道的反馈和鼓励,希望完善后正式出版,为青少年带来一本可以指导书法入门学习、答疑解惑的工具书。

这又何尝不是我的愿望。近年来在推动书法进校园、普及书法艺术的过程中,深刻感受到学校和家庭对于青少年学习书法的关心和重视——书法学习对于中国孩子成长的帮助和久远影响,老师和家长皆有共识。比如,书法是以汉字为载体的艺术,是扎根在传统文化土壤之中的艺术;学习书法可以增加对古老汉字、古代汉语和历史的学习兴趣,可以视为语文和历史课的延伸;学习书法有助于陶冶孩子们的情操,培养耐性,提升艺术审美和修养等等。当然,还有一个最基本又实用的好处:写一手好看的字,可以愉悦自己,愉悦他人,还可能成为小有名气的“小书法家”……

不过,受限于大众书法文化普及的程度有限,大多数学校老师、家长为小朋友如何正确开启书法学习而犯愁。印象中,有一位家长因为不确定刚开始学写书法应该站着还是坐着,而暂时放弃了孩子学习的打算——因为不同的老师给出的答案不同,甚至相互矛盾。

诸如此类问题,事实上,书法工作者们无法给出唯一答案——因为书法不像我们看到的印刷体,只有一种样貌。书法除了篆、隶、楷、行、草不同书体外,还有繁多的流派风格。此外,书家们自身书法启蒙时吃到的“第一口奶”各不相同,成材之路同样千差万别。但是,从普及青少年书法教育的角度来说,又必须要给出回答。老师和家长们还有其他很多疑惑,比如:书法入门学习应该先学习哪种书体?字到底应该写多大?是否需要参加考级?书法作品怎么写?……

这也是我撰写本书的初衷。虽说书法和其他艺术一样没有“标准答案”,但作为一名书法工作者,可以依据书法的历史和理论、师辈传授和自身实践,归纳总结出书法艺术发展和学习的相对共性的客观规律,再结合自身的理解,供初学者参考和选择。尤要指出,我投身青少年书法教育以及本书的撰写,皆得益于恩师、书法大家刘小晴书学理论的指导。先生的书学思想对于书法基础教育亦极为适用,归纳为三点:一是坚守传统;二是坚持临帖;三是德艺兼修,要“写好字,做好人”。在继承先生书学思想的基础上,结合自己近些年来普及书法艺术、尤其是走进校园传播书法的经验体会,我提出了“美育为本,文化为根,德育为魂”的青少年书法教育理念。

本书名为“临池指南”,因此立足于书法的美育本体,主要内容为指导临帖——这也是青少年书法入门练习的核心。考虑到尽可能作为工具书的功能价值,内容设置上力求涵盖的面尽可能广一些,主动解答围绕书法入门学习的相关常见问题。此外,参照、综合了多位现当代上海和全国书法名家在书法基础教育方面的理论和经验,力求尽可能客观、具体、全面。

本书撰写过程中,得到了青年书家袁颖女士的协助。同时,秋海堂青少年书画社的小书法家们积极参与。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书中难免有不足之处,恳请方家批评指正,也期待家长、老师、青少年学生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最大的心愿是祝小朋友们热爱书法,学习进步!


壬寅之夏,疫情之后于秋海堂艺术馆 /y5zhvT/mhMZMvJmHh6IHdy8MIaoPgYJFqiDzET5cWd7uUdrNTS2SS2ckpgA1jB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