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菲利普·德·蒙特贝洛

(Philippe de Montebello,大都会艺术博物馆馆长)

中国的书法与绘画共同构成了世界上最伟大的艺术传统之一。可惜至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书画占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百科全书式收藏的比例还很微不足道。但如今,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在这一艰深领域的收藏已跻身世界前列,并成为这座西方的艺术博物馆中真正反映中国视觉艺术史的收藏之一。

该成果在一定程度上归因于历史的机缘。17世纪清朝统治中国后,酷爱收藏的乾隆帝搜尽奇珍,将存世的历代书画名迹揽入紫禁城。从此,这些古代佳作便遁出了公众视线。直至清朝灭亡后的1912年,这批清宫旧藏文物才在国际艺术市场上现身。经历了20世纪初的动荡之后,艺术家兼鉴赏家张大千和王季迁各自构建起早期中国书画的两大重要私人珍藏,藏品中不乏那些清以前的精彩的翰墨丹青。正是他们两位的私人珍藏,最终为大都会馆藏18世纪以前的早期中国书画奠定了基础。

在这一瞩目成就的背后,可敬的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荣休董事道格拉斯·狄隆(C. Douglas Dillon)可谓致力尤多。在其表率行为和慷慨精神的感召下,诸多重要赞助人和捐赠者纷纷助力添薪,其中包括顾洛阜(John M. Crawford)、艾礼德(John B. Elliot)、安思远(Robert H. Ellsworth)、厄尔·摩斯(Earl Morse)、唐炳源及唐温金美家族(P. Y. and Kinmay W. Tang family)、唐骝千家族(the Oscar Tang family)。在过去的三十年间,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围绕道格拉斯·狄隆展厅的中国书画陈列开展了一系列的学术研究活动,不仅拓宽了西方对中国艺术与文化的鉴识,也催生出众多重量级的学术出版物。

安思远的收藏涵盖立轴、手卷、册页和扇面等多种形制的中国传统纸本笔墨作品。这批藏品是由安思远在已故庞耐(Alice Boney)于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旧藏的一批齐白石绘画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反映了西方对该主题领域的首次全面观照,也为我们提供了研究近现代中国书画的良机。

本书旨在开辟一条中国艺术史研究的新途径。在此,我们谨对大都会艺术博物馆道格拉斯·狄隆中国书画荣休研究员(Douglas Dillon Curator Emeritus of Chinese Painting and Calligraphy)方闻先生表示诚挚的谢意。同时,我们也特别感谢近年来致力于在美国积极推动中国书画研究的安思远先生。 TM2Cr/4cQBQbQE8v89Q4VQ++uO8Sba2MlrdVp86tRU3JUDGt+hRDK402awVKHRD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