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沈维全:不畏艰苦的“铁老沈”

利用废材做成钢材流动架,创造人吊合装操作法,减轻装卸工劳动强度,使工作效率提高 1 倍。不怕艰苦、勇于挑重担,人称一汽“铁老沈”,1957 年获得吉林省先进生产者称号

毛泽东主席说:“吃苦在别人前头,享受在别人后头。这样的同志就是好同志。”沈维全就是这样的人——他在工作上向高标准看齐,在生活上向低标准看齐。

多年来,沈维全一直住在小土房里,组织上曾多次分给他“标准宿舍”,他都不要。他当了干部以后,不论严寒酷暑、刮风下雨,都坚持跟班劳动,哪个活累,就干哪个,哪里困难大,就出现在哪里。

建厂初期,厂基建安装在运输中遇到 30 吨至 165 吨的重型机器,难装难卸,他刻苦钻研,提出利用油压千斤打欠的办法,使一台台庞然大物按部就“位”,解决了厂重型机件安装运输的急难关键项目。

他还为实现机械化装卸献计献策,亲自动手革新技术,利用废材做成钢材流动架,创造了人吊合装的作业操作法,大大减轻了装卸工的劳动强度,又使工作效率提高一倍。

1957 年至 1976 年间,沈维全 10 次被一汽授予厂劳动模范称号;1957 年至 1963 年,7 次被长春市政府授予市劳动模范称号;1958 年被吉林省政府授予劳动模范称号;1957 年至 1963 年间,4 次被吉林省政府授予先进生产者称号。

“铁老沈”是运输处铁路车间职工给共产党员、当时的值班主任沈维全送的称号,后来他还担任过一汽运输处副队长等职。他不为钱,不为名,不怕苦,不怕累,一心一意为革命,有着“王铁人”般可贵的革命精神。

革命的螺丝钉

1953 年,沈维全由某运输社介绍到汽车厂。那时刚开始建厂,工地上人山人海,呈现着一片繁忙的建设景象,他看到这些,打从心里感到激动和兴奋。当组织分配他到装卸队里当工人时,他高兴地接受了任务,并下定决心当个好工人。

他有着高度的事业心,表现在他对工作极其负责任。他十多年如一日地早出晚归,不畏辛苦,兢兢业业,“公”字当头。在他的心目中没有“我”字,没有“钱”字,没有“难”字,只有集体、工厂的事情。

1965 年,沈维全当装卸组长时,车身厂从国外买来一台重达 300 多吨的大型机器(分为三大部分),当时卸车运到现场都很困难。按照苏联专家的想法,必须在他们国家订购一台特种吊车,还得用上一个月时间才能运完。为了祖国早日出汽车,他和工友们决心要在困难面前闯出一条路来。

他一连几昼夜没离开现场,废寝忘食,苦心思索,也未得出结果。于是就去找同事们商量,大家提出许多办法,尤其是郝文涛的意见对他启发很大。最终,依靠了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想出了吊、顶、滚、拉的联合方法,只用一周多的时间就把机器从车上卸下来并运至安装地点。在场的苏联专家感到十分震惊,不由得竖起了大拇指表示敬佩。

他爱工厂胜过自己的家,平时很注意节约,他珍惜厂里的每一根铁丝、一个钉子。在发运汽车时,见到捆绑汽车用的铁丝被随手丢弃有些浪费,他感到很痛心,于是动脑筋,想办法,提出了建议,结果运一辆汽车节约一两铁丝;仅在 1956 年,就为国家节约了 3500 多斤铁丝。

1963 年,他见到在铁路两旁放了许多煤,多年无人管,风吹雨淋,已开始风化,感到很痛心,就带动大家收回了 300 多吨,给国家减少了损失。

他很少在家,几乎是吃在车间、睡在车间和工作在车间,节假日里也很少在家休息。他担任装卸队队长时都是日勤,白天工作了一天,有时晚上还要跟夜班工人劳动。赶上忙碌或有具体困难时,他几乎不分白天黑夜,回到家里心里还是惦念工厂。

有一次白班快下班时,车站运来一车刹车片,当时天气是晴朗的,没做防雨准备。夜里,他躺在炕上正酣睡着,忽然被一阵大风惊醒,爬起来一看,天快放亮了,满天浮云像要下雨。想到昨晚运来刹车片还在外边放着,他就从家里急急忙忙朝车间跑去,马上组织夜班的工人做了防雨准备。

他总是把自己看作是革命事业中的一颗小小的螺丝钉,这颗螺丝钉钉在哪里,就在哪里闪闪发亮。他先后当过装卸工人、装卸组组长、装卸队队长、农园管理员和值班主任等职,只要革命需要,干啥都行,干一行,爱一行,行行都干得出色。群众称赞地说:老沈真是好样的,干啥爱啥,真不愧为一个劳动模范。

在困难时期,组织叫他管菜窖,他想到这是对他的最大信任,也是关系到全处上千职工的生活大事。所以,他调到菜窖后,就主动去市内学习先进经验,精心管理;星期天不休息,到车厢的废木材堆里挑板条,把菜一层层隔开,保证通风透气,没有使菜受到损失。职工住房紧张,领导让他组织群众盖房子,他又愉快地接受了任务。这项工作是比较艰巨的,一没经验,二没材料、工具等,他领导大家发扬自力更生的精神,到处捡砖头、找废料,克服种种困难,终于完成了党交给的任务。

叫他到农园,他就一心把地种好。他想:种地不下粪,等于瞎胡混。因此,春天刚到他就积极带领大家起粪、送粪。有一次,他帮助拉粪的人往地里送粪,由于马被惊,把车拉得飞跑,有的人吓得躲在一旁,而他担心撞着人,就冒着生命危险,赶忙骑上自行车去追,追出不远,车就翻了,马也跑了一匹。这时他想:马跑丢了,公家要受损失。于是他放下自己的自行车,骑上辕马又继续去追找那匹马。冒了好大的险,费了好大的劲,才把马抓住了。当回到大车前一看,自己的自行车早不见了。

他不光在劳动岗位上干得出色,在别的工作岗位上也同样干得出色。组织为了让他更好地成长,1961 年送他到文化学校脱产学习一年,他认为:这是组织在培养自己,让自己增加一双新的眼睛。于是,他努力学习,刻苦钻研,结业时取得了圆满的学习成绩,被评为优秀学员。

在工作上,每当碰到困难,他就想到:工作就是斗争,就是解决困难,每解决一个困难,工作就前进一步。他就是以这种革命者的战斗姿态,敢打敢冲,敢冒风险,像铁人似的迎着困难前进!

永远冲在最前线

1959 年,老沈当了干部,领导整个装卸队的工作。

1965 年,他又担任铁路车间值班主任。不管当队长也好,值班主任也好,他都把自己看成是群众的勤务员,把热爱劳动看成是无产阶级的美德。他以普通劳动者的姿态,经常自觉地跟工人一起参加劳动,保持着劳动人民的本色。在工人的心目中,总认为他是个工人,很少听到有人叫他队长或主任,都亲切地称他“老沈”或“铁老沈”。

无论值日勤,还是做夜班,也不论酷暑严冬,还是刮风下雨,他很少在办公室,总是在现场跟工人们一起劳动,装车、卸货、抬抬扛扛他都是把好手。哪个活累,就干哪个,哪里任务重,就到哪里去,哪里困难大,就出现在哪里。在人们心中,他是一个专门挑重担,抢困难,迎着困难走的人。

1956 年秋的一天,他患了感冒也不休息,带病值日勤,夜班接班时他听说有人缺了勤,这天晚上在 38 线卸煤的任务很重,他不顾自己的病情,不声不响地顶上去跟工人一起抡开大铁锹去卸煤。有的同志知道他有病,就劝他回去休息。他说:“任务这样紧回去也休息不好。不要紧,出点汗就好了。”就这样,他一直坚持到深夜。

还有一次,下班后,他沿着铁路往家走,看见当班工人个个汗流浃背在卸车,他放下饭盒就去帮忙。同志们都关心他的身体,关切地对他说:“老沈哪,你白天黑夜地干,就是铁人也得磨亮了。”

每次接班前,他都围着现场和线路遛一趟,发现问题就及时提出来。

有一次,他见到车与货位的距离不合适,他当时就想:我当过装卸工,吃过货位不正的苦头,我当值班主任后,可不能再叫工人多受累呀!于是,他就去找运行工人重新调整货位。每当刮大风,影响起吊大件时,他总是先爬到高处试验风力、风向,和大家一起研究,采取安全措施,并以身作则,带动大家一起完成任务。

他这种与工人同劳动共甘苦的革命精神,受到了工人们的一致好评。他们很感动地说:“老沈没有一点干部架子,和我们一样,我们身上有多少土,老沈身上有多少土,我们流多少汗,他就流多少汗,这一点就够我们学几年了!”

他还时时处处关心同志。

比如工人范芳清以前因家里的火炕不好烧,跟爱人闹意见,老沈知道了这件事后,当天下了夜班没顾得回家休息,直接来到相距 5 里之远的范芳清家。正赶上老范的爱人在烧火,满屋都是烟气,老范爱人守在灶坑前正嘀咕着。老沈见到这种情况,早已忘记了疲倦,他瞅瞅炕的位置,又到外边瞧瞧烟囱,琢磨了一下,就跟老范夫妻俩说:“准备工具,我来帮你们修修。”说着就挽起衣袖和老范一起干了起来。经过改修,炕比以前好烧了,夫妻也不吵架了。后来老范搬了家,老沈又主动去帮助搭了一铺新火炕。

工人李凤武家住在市郊的百家屯,房子坏得很严重,打算重新翻盖,因缺少人手,一直未动工。老沈知道后,把此事跟装卸队的同志们一五一十地讲了,大家都愿意帮忙。利用倒班休息时间,老沈先后带领各班同志一把水一把泥地帮助李凤武美化了三间房。

还有一次,他利用自己休息时间到邮局给去外地疗养的同志汇钱、邮粮票,碰上了本单位一个老师傅,这位老工人说:“休息时间你也不闲着,还帮助办这些事?”老沈笑着回答说:“咱们是同事,应当互相照顾,互相帮助。”老沈就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沈维全平时生活很俭朴,从不乱花钱。可是,他见到同志们有困难,就千方百计帮助解决。车间发给他的奖金,他都放到互助会里,借给生活困难的同志;看到工人喝水时没有碗,他就掏自己的腰包,给他们买了16 个碗。

他不仅把自己分内的事干好,还经常帮助别人把分外的事也干好;不仅关心本单位的同事,还关心那些素不相识的有困难的同志。他时时处处助人为乐,走到哪里,就把好事做到哪里。

很多人都说:“老沈在雷锋、王杰的事迹没有发表以前就做了不少好事,当雷锋、王杰的事迹发表后,好事做得就更多了。他真是一个毫不利己的人。”

有一次,沈维全值夜班,发送站缺 4 个灯泡,照明不足影响作业。机动科的电工李延海那里只剩下两个,不知怎么办才好。正急得直打转转时,被老沈知道了,就把自己办公室的灯泡卸下来一个送给小李。小李接过灯泡感动地说:“你能把办公室的灯泡卸下来用,我为啥不能把我们工作间的也卸来呢!”于是,小李又把工作间的灯泡卸下来一个。

到现场安装时没找到梯子,这时老沈就拍着自己的肩膀对小李说:“来,用这个办法。”

小李明白了,这是让踩着他的双肩去安灯泡。但小李觉得老沈是铁路车间的值班主任,自己是机动科的工人,虽说以前就认识,总不是很熟,就有点不好意思。老沈瞧透他的心思,就马上蹲下拉着小李,小李只好踏着老沈的双肩把灯泡安上。

困难时期,副食品商店有时按居民组发放白菜、豆腐等,有些家属因孩子多出不去门,他就利用自己的休班时间帮助买帮助分。买时用大秤一次付给,回来时用小秤零分,有时掉了分量,老沈就不声不响地算在自己身上。

沈维全关心同志、热爱集体、助人为乐的事例何止这些。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时时刻刻都体现着。

在俱乐部里,别人把小孩丢了,他就抱着小孩帮助找大人;有的职工亲属来探亲,找不到亲人,他就用自己的钱去食堂给买饭买菜,像对待自己的亲属一样;邻居的小孩有了急病,他夜里奔波给联系救护车,有了车他又把小患者送到医院;星期天在厂内干活,他看见哪个车间的大门没关或没关严,就主动关好……

正像工人同志说的那样:“老沈的职责范围是有限的,但他助人为乐却是无限的。”

他把帮助同志进步看成是自己义不容辞的义务,把帮助一个后进人的转变看成是为社会主义增加一份力量,他希望有更多的人赶上先进,超过先进。铁路车间有不少同志,在老沈的帮助和带动下,进步很快,有的是先进更先进,有的是后进变先进,有的成了小组的主要骨干。

“铁老沈”在组织的培养和同事的帮助下,为人民作了许多贡献,但他却认为,个人不过是大海中的一滴水珠,离开了组织,离开了集体,就会立刻干枯。

(改编自《第一汽车集团报》,1966 年 2 月 23 日) 6Hz+Ib5cLex7sR+A44T5pjW8265L0bFGAuxztuiOsXXSIDPJIFs8pUwmLrPJnqi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