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3.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现在的父母保护欲都很强,无论孩子的年龄是大是小,在父母的眼中永远是需要被保护的,也正因为如此,很多孩子总是无法独立,直到踏入社会工作,还是缺少应有的肩膀,无法承担责任。

一只母鸡捡到一只鹰蛋,把它带回去和自己的蛋一起孵,小鸡和鹰一起成长,鸡妈妈待它视同己出。一天,一个猎人经过,一眼就看出了那只鹰,虽然那只鹰走路和觅食的神态已经和小鸡差不多了。

猎人对鸡妈妈说:“这是一只鹰呀,你应当让它成为真正的鹰!”

鸡妈妈说:“它是我的孩子。”

猎人对鹰说:“你是一只鹰呀!”

鹰说:“你弄错了,我是一只鸡。”

于是猎人把小鹰带到一个小土堆上,把小鹰举高,然后撒手,小鹰扑棱棱落在地上,然后迈开母鸡般四平八稳的步子。

猎人有些失望,但还是把小鹰带到更高的土堆上,把小鹰举高,然后撒手,小鹰扑棱棱又落在地上,还是迈开母鸡般四平八稳的步子。

猎人有些遗憾,但他说:“我们再试一次!”于是猎人把小鹰带到悬崖边,对小鹰说:“这次就看你的造化了!”说完把小鹰举高,然后撒手,小鹰扑棱棱直掉下去,突然,快要着地时,小鹰奋力地扑扇自己的翅膀,扇动着,扇动着,终于,小鹰飞了起来,像一只真正的鹰!

猎人欣慰地笑了。

看看你的孩子吧,他的独立性如何?是搏击长空的雄鹰还是温室里的花朵?你是否像那母鸡一样,把孩子护在自己翅膀下?

有时候父母会过度保护孩子,使得孩子渐渐失去独立的能力。因此不妨试着放手让孩子去做些事情,不仅能够证明他们的成长,也能够建立他们的自信心。

美国一位教育家罗伯特博士曾提出现代幼儿教育的十大目标,其中第一条便是“独立性”。一个缺乏独立性的儿童是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因为今天的幼儿长大后将面对的是:急剧的社会变化,迅猛的科技发展,他们需要具备独立思考、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否则将难以生存和发展。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面对瞬息万变的未来世界,在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中提出了教育的“四大支柱”,即学会认识、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而其中任何一个“学会”都离不开主体的“独立性”。因此,父母培养孩子具备“独立性”,被视为面向未来、培养新一代的主要目标之一。

地球上的万物都是有生命的,他们依其不同的方式存在。儿童时期是孩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萌发时期。一般健康幼儿在三岁前就有意志萌芽,能初步借助言语来支配自己的行动,出现独立行动的意愿,如“我要……”、“我自己……”。因此,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独立的能力,除了培养让孩子自己洗手、洗脸、刷牙、穿衣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外,还可以让孩子练习一些复杂内容的活动。如收拾玩具,缝扣子,洗碗筷,摆碗筷、桌椅,到不远的地方买东西等。唯有把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作为孩子健康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自始至终贯彻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才能使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现在的家长常常将孩子视为掌上明珠,对孩子疼爱备至,常常是一家人围着一个孩子转;而现在的孩子,个个都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他们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每件事情都有长辈包办代替,致使孩子什么事也不会做,什么事也不愿做。长久如此,孩子就会习惯让父母帮他做所有的事情。

其实孩子从一出生就是一个独立的人,他们一直在积极探索周围的世界,可是当家长一相情愿地包办代替时,就会使孩子形成一种错误的认知:什么事情都应该是家长做,不需要自己动手做。让孩子学会做“人”,必须从学会做一个独立的“人”开始,从而感知生命存在的意义。

未来是属于孩子的,孩子未来的路要靠他们自己去走,未来的生活要靠他们自己去创造。我们应循序渐进,耐心引导孩子,多给孩子自己去尝试体验的机会,培养孩子做一个独立的“人”,进而产生热爱生命、保护生命、关爱生命的意识,使孩子具有良好的性格、积极向上的态度和自我责任感,并进一步感悟生命的意义。另外,在教养过程中应积极发现、鼓励孩子的每一点进步,帮助他们建立自信,使他们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力和心理承受力,才能勇敢地面对问题、解决问题。

独立自主是健康人格的表现之一。从小学会独立生存的技能,对自己的生活、学习质量以及成年后事业的成功和家庭生活的美满都将产生重要的影响。我们的目标是要青少年成长为一株迎风而立的大树,而不是经不起风吹雨打的小草,所以要在实际生活中让他们经过锤炼,学会独立生存!

明明的妈妈工作特别忙,所以明明生下来不久便被送到乡下的爷爷奶奶家,到他要上幼儿园的时候,妈妈才决定接明明回市区住。也不知道是不是在乡下随意惯了,明明养成了不讲卫生的习惯。爸爸妈妈一让他洗澡,他就推三阻四的,更不用提饭前洗手、刷牙漱口这些重复次数较多的习惯了。因此明明的牙齿被虫蛀了不少,肚子也经常疼。在学校里,明明干净整洁的校服没有几天就又脏又破。爸妈不断地提醒、警告、责罚都没有生效,明明仍然把自己弄得一塌糊涂。妈妈眼看着别人家的孩子整洁漂亮、神采奕奕,自己的孩子却像一头又脏又臭的小猪,非常苦恼。

怎样让青少年从小就养成独立生存的技能,自理自己的日常生活呢?

(1)父母要提高认识,更新观念

父母要明白,孩子的人生之路最终还是要他们自己去走,身为父母帮得了一时帮不了一世,只有让他们学会为自己服务才能为他人服务;也要让孩子明白“天上不会掉馅饼”、“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一切要靠我们自己”的道理。只有离开父母的怀抱,才能锻炼出苍鹰的矫健翅膀,翱翔于天空之中。

(2)从小在孩子心里播下爱劳动的种子

通过讲名人逸事等方式,使孩子明白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自己的小手也能做许多大事。要激发孩子自我服务的兴趣,使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要过度关注孩子,而应给予孩子充分的活动自由。放手让孩子自己做事情,父母不要从中间插手,一般情况下在进行过程中不要提出任何建议。要与孩子建立亲密关系,让孩子充分感受到爱。父母与孩子之间可以尝试以朋友方式相处,给孩子提供充足的信任感和安全感,孩子们才敢大胆地去尝试。

(3)让孩子学会说“我自己来”

家长应积极鼓励,注意引导,尽量让孩子去做他想做的事情。他要自己吃饭就给他小勺和碗;他要自己喝水,就把小缸子给他,哪怕他打碎餐具或弄脏衣服,家长也不要代劳——但是可以给孩子一些帮助,例如教给他拿勺子的正确方法、吃饭时要用手扶住碗等,使孩子尽快学会这些本领。家长不要怕麻烦,不要认为让孩子干还不如自己替他干省事,而使孩子失去锻炼的机会。孩子通过自己做事情能锻炼意志,发展动作,增强独立活动的信心。如果家长能抓住这个时期,顺应孩子“我自己来”的要求,则可以较顺利地培养起孩子的自我服务能力。

(4)要善于在生活中一点一滴培养

先提出任务,再悄悄创造完成任务的条件。例如,学洗衣服时,可以让他洗污渍较少的。最初要保证孩子能够比较容易地完成任务,再逐渐增加难度,这样才会增强学习自我服务技能的兴趣,而不至于一下子被难倒或再也不听从指挥。

单纯的改善观念当然还不行,关键要落到实处。要鼓励或间接指导孩子做简单的事,让他们体会到依靠自己双手取得成功的喜悦。不要总是一味代劳,凡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尽量放手让他们自己动手做。也许会经历几次失败,但总有一天,他们会做得很好。

(5)要肯定和鼓励孩子每个小小的进步

哪怕孩子独立完成一件微不足道的事,父母也要给予鼓励,以培养孩子的兴趣。如孩子自己洗脏衣服,尽管洗得不怎么干净,但父母也应该说“会自己洗衣服了,真是个好孩子”之类表扬他的话。同时,不失时机地教孩子怎样洗衣服。多给孩子提供一些自我服务的机会。如在学校组织春游的时候,让孩子自己决定穿什么衣服、准备什么食物;过节了,要清理房间,可以跟孩子说:“爸爸妈妈跟你来个比赛,看谁的房间整理得漂亮!”这样,引导孩子自己动手,使他们愿意自己劳动,在劳动中无形提高了孩子自我服务的能力。

要有耐心、不要急于求成。孩子刚开始动手时,经常会不小心把事情搞糟,这个时候父母千万不要呵斥孩子,否则就会损伤他们的积极性,而要耐心地把动作解释清楚,并做示范,然后再让他练习。

(6)定下一些规则,全家上下一律遵守

如果孩子依赖、懒惰成性,鼓励或者肯定可能都不起作用,这时可以定下一些规则,例如“不洗澡就不准上床”。如果孩子不听劝告,父母可以不理睬他的抗议。确立规则时不要带有责备的语气,也不要重复唠叨,只要以行动来证实就可以了。也可以求助于医生、老师等具有权威性的人,这些人更能使孩子明白自我服务的重要性。如孩子不肯刷牙,可以直接带他到牙医那里,让他看看病人的痛苦。然后让医生告诉孩子,这些病人就是因为小时候不好好刷牙,现在就要补牙、拔牙,还要打针吃药。在孩子认识到“惨痛”的教训时,再教他们如何保养牙齿、如何养成正确的习惯。

身为父母,在孩子需要帮助才能完成某件事情时,父母不给予帮助,这是父母不尽职;然而,当孩子已具备独立完成这件事的能力时,做父母的就应要求孩子独立完成它。作为一个人,如果没有摔倒了重新站起来的勇气和毅力,那他要如何生存呢?如果一个人离开了父母的呵护,他就生活得一塌糊涂,那他怎样去面对激烈的生活竞争呢?

明智的家长应该刻意训练孩子料理自己的生活琐事。

让孩子在他力所能及的事情上,自己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孩子独自处理事情的能力。 peyXAjrI02d3beq5YOyM5y7qM0STI9FJk1O2nHorjLCmeJkZFr1Je6DUs/VqaCw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