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7.选人不能看出身门第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讲究出身、门第,这在封建社会里可以说是一种正常现象。但这恰恰是选择人才的严重弊端,因此,有识之士对此多持反对态度。

苏绰在参与治理国家的实践中,坚决主张选用贤良,彻底打破传统的门户之见。他透彻而形象地指出:“自昔以来,州郡大吏,但取门资,多不择贤良;末曹小吏,唯试刀笔,并不问志行。夫门资者,乃先世之爵禄,无妨子孙之愚瞽刀笔者,乃身外之末才,不废性行之浇伪。若门资之中而得贤良,是则策骐骥而取千里也;若门资之中而得愚瞽,是则土牛木马,形似而用非,不可以涉道也。若刀笔之中而得志行,则是金相玉质,内外俱美,实为人宝也;若刀笔之中而得浇伪,是则饰画朽木,悦目一时,不可以充榱椽之用也。今之选举者,当不限资荫,唯在得人。苟得其人,自可起厮养而为卿相,伊尹、傅说是也,而况州郡之职乎。苟非有人,则丹朱、商均虽帝王之胤,不能守百里之封,而况于公卿之胄乎。由此而言,观人之道可见矣。”因此,在选用官吏方面,必须切实地做到“将求才艺,必先择志行。其志行善者,则举之;其志行不善者,则去之。”苏绰选用人才的标准是很明确的,这就是有德有才,德才兼备,而全然不顾及其出身门第的高低贵贱。

人才有“显人才”和“潜人才”之分。所谓潜人才,是指那些拥有某种才能或具备了成长与发展的素质,但是由于缺乏显示的条件和机会,尚未被社会认可或取得显著成绩的人。潜人才的智能,往往不亚于甚至优于显人才,一些不可多得的人才往往就隐没在普通人群中。由于才干潜在性的特点,所以发现潜人才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常言道:“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群马之中,既有良马,又有驽马良马、驽马并没有印记和标签,膘肥肉满、体材高大未必就是良马;毛长体瘦也不一定都是驽马。这就需要独具慧眼的伯乐加以甄别。伯乐高超的相马本领,就在于他能在万千的马匹中准确地找到千里良驹。而领导识才能力的高下,主要体现在对潜人才的发现上。善于识别潜人才的,才能称得上伯乐。正因为开发潜人才有相当大的难度,所以要求领导具有正确的思想观念、较高的管理才能和较好的道德品质修养:

(1)领导正确的思想方法

传统的、世俗的观念会影响人的脱颖而出。领导要冲破传统的思想观念和偏见的束缚,能够透过出身、地位等外在现象而把握人才的内在本质。在选人用人问题上,袁绍、袁术不能摆脱习惯势力的影响,思维简单化,是典型的形而上学的思想方法。这对门第显赫、身居高官的兄弟,死抱着尊卑观念不放,固执地认为职务高者,能力恒高,职务低者,能力恒低。甚至情况发生了变化,仍然抱着固定不变的看法。关羽请战的时候,袁氏兄弟因为关羽是一个马弓手而轻视他;关羽斩了猛将华雄之后,袁术仍旧轻视他。相比而言,曹操却能不拘俗见而识才、量才。关羽请战,曹操注重实绩,劝说袁氏兄弟让关羽试一试,因为人才以用见其能否。对于人才标准的认识,曹操与袁氏兄弟优劣分明。二袁因循守旧,从封建的等级观念出发,认为“等级”就是“能级”。曹操则认为,等级不同于能级,识才不拘尊卑,用才不计贵贱,这种“唯才是举”的思想在当时称得上是一种大胆、创新的意识。

(2)领导自身的才能

三国时期著名的人才学家刘邵说过:“一流之人能识一流之善;二流之人能识二流之善。”高明的领导,因为自己的才能出众,因而往往能在人才初露端倪的时候,先于他人发现人才的真实本领和发展前途。刘备屡遭失败,依附于曹操,学圃种菜,佯装胸无大志。如果曹操是个庸人,绝不会把刘备放在眼里。但曹操不是庸人,他不以刘备的现实处境为重,反而认为“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对待关羽也是如此。袁氏兄弟本是庸才,免不了以世俗的眼光看人,认为一个低贱的马弓手不会有大本事,曹操却能从关羽的敢出大言和仪表不俗中意识到此人“必有勇略”,因而积极支持关羽出战迎敌。

齐白石是一代国画大师,他自幼刻苦读书学画,游历了祖国的名山大川,创作了许多优秀的美术作品,但最初人们却并没有认识到他作品的价值。1926年,北平画界名流组织了一个国画展览会,展览大厅显要处挂满了名家画轴,观者如墙。而在一个昏暗角落里挂着齐白石的《双虾图》,虾体透明仿佛潜在水中,长须好像在晃动,栩栩如生,可是标价只有八元。当时北平国立美术学院院长徐悲鸿也来观看画展,发现了这幅虾图,口称“杰作”,当即买下。齐白石从此名声大振。徐悲鸿能发现齐白石的重要原因在于他自己就是国画界的一代宗师自己有本事,才能对别人的本事和潜能产生高度的敏感。才干平庸的领导,不仅搞不好管理,也难以发现真正的人才。因此,要想在开发人才上有所作为,必须提高领导自身的素质,增长真才实干。

(3)领导的道德品质

能否卓有成效地进行人才开发,不仅取决于领导管理水平的高低,还取决于领导自身的道德修养。领导如果私欲膨胀,就会眼界狭窄,抱残守缺,嫉贤妒能。关羽斩了华雄,袁绍不奖赏;刘、关、张三英战败吕布,袁绍也不奖赏。如果为了事业,出于公心,就会视野开阔,冲破条条框框,选贤任能。曹操的个人品质优于袁绍,他能以大局为重,时时保护人才,处处爱惜人才。

显人才与潜人才之分是相对的。刘备当了县令,在任命马弓手的时候,关羽自然是显人才,而当十八路诸侯面前急需一个能战胜华雄的勇将时,关羽又成了潜人才。显人才人人都能认识,但是显人才远远不能满足需要,必须更多地寻找和发现潜人才,使之发展为显人才。孔子说:“十室之邑,必有忠信”,这句话包含着一个真理,就是人才的普遍性。人才到处都有,关键在于能否发现和认识。作为一个组织,不能总是立足于外,一味地到别处去寻求人才,首先应该立足于内部的挖掘。作为一个组织的领导,更不能只盯着“外来的和尚”,要多留心自己的周围。金凤凰很可能隐藏在鸡窝里,金盆也可能陷入淤泥里。关羽不就是鸡窝里的金凤凰,淤泥里的金盆吗?

选拔人才时反对看出身、门第的观点,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的论著中已有所反映。如墨翟主张,只要有德才,贱者应使贵,“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韩非子主张从基层选拔人才,“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他还进一步指出:“官职可以重求,爵禄可以货得者,可亡也。”以此警告世人:若官职能够因权势而得到,爵禄可以用钱财而谋求,国家就一定会灭亡。甚至孟轲也认为,杰出的人才不一定出自达官贵人之家,用人不应当论出身,更不应当计较个人的恩怨。他列举说,舜是种田人出身,商纣王的一位贤才是个贩卖鱼盐的商贩,辅佐齐桓公称霸的管仲是企图杀害齐桓公的囚犯,如果论出身他们能被重用吗? fls33j9gHgsTQZqxcWO3SEinJCUDbaEGE7X3B6u0IH9HOClTmXwCkquvR5AmBVg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