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是上帝赐给人类的礼物。从一个人的眼睛中,可以读懂一个人的大概。一个人所思所想,很多时候会通过他的眼睛表现出来,通过观察一个人丰富的眼睛语言,也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对他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和认识。
在面部的五官中,眼睛是监察官,能“明察秋毫”。人要传出的信息,也有一部分是通过眼睛传出的,尤其是情感方面的内容。人的精神气质,喜怒哀乐,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眼睛显示出来的,俗话说,“炯炯有神”、“眉目传情”、“暗送秋波”及“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都是这个意思。同时,眼睛又是人的身体健康状况的显示屏。眼睛黑白分明,神气清爽,是健康之象;灰暗浑浊,枯涩呆滞,是不健康之象;顾盼无光,昏花恍惚,是衰弱之象。正因为眼睛对于面孔如此的重要,所以说“目者面之渊,不深则不清”,渊要深才清,清才美。目也应该深,才会至清并至美,否则,便不会清,也不会美。
泰戈尔说得好:任何人“一旦学会了眼睛的语言,表情的变化将是无穷无尽的”。
有时,眼睛似乎也会说话,一个人的内心活动,经常会反映到他的眼睛里,心之所想,透过眼睛就能看出其中的大概,这是每个人都很难隐瞒的事实。
孟子在《离娄上篇》中有一段用眼睛判断人心善恶的论述,“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寮;胸中不正,则眸子蚝焉。”
眼神的清浊,对于识人而言,至关重要。古人通过不断的研究和观察,把眼神区别为清与浊两种,清与浊是比较容易区别的,但邪与正却不容易区分,因为邪与正都是托身于清之中的。考察一个人眼神的邪正,要从动静两种状态入手眼睛处于安静状态时,目光安详沉稳而有光,宛如晶莹剔透的明珠,含而不露;处于运动观物状态时,眼中光华生辉,精气闪动,犹如春水之荡清波。或者眼睛处于安静状态时,目光清莹明澄,静若无人;处于运动状态时,锋芒内蕴,精光闪射,犹如飞射而出的箭,直中靶心。以上两种表现,澄澈明亮,一清到底,属神正的状态。
眼睛处于安静状态时,目光像萤火虫的光,有一点柔弱却又闪烁不定;处于运动状态时,目光又像流动的水,虽然清澈,但却游移不定,没有归宿。以上两种目光,一种属于奸巧和伪善的神情;另一种属于奸心内萌的神情。处于安静状态时,眼睛似睡非睡,似醒非醒;处于运动状态时,又像受惊吓的鹿,总是惶恐不安的样子。以上两种神态,一是聪明而不行正道的表现,一是深谋内藏、又怕别人窥探的表现。前一组神情多是品德欠高尚、行为欠端正的表现,后一组神情多是奸心内萌、深藏不露的表现。这两种状态都属于奸邪神情,由于二者都混迹在清莹之中,因此必须仔细、正确地区分。
观察一个人的“眼神”,是辨别其忠奸的一个途径。“眼神”正,其人大致正直;“眼神”邪,其人大致奸邪。平常所说的“人逢喜事精神爽”,是不分品质好坏而人所共有的精神状态。诸葛亮就是这样一个通过眼神识人的高手。
当时,曹操派刺客去见刘备,刺客见到刘备之后,并没有立即下手,而是与刘备讨论削弱魏国的策略,他的分析,极合刘备的意思。
不久之后,诸葛亮进来,刺客很心虚,便托辞上厕所。
刘备对诸葛亮说:“刚才得到一位奇士,可以帮助我们攻打曹操。”
诸葛亮却慢慢地叹道:“此人见我一到,神情畏惧,视线低而时时露怃逆之意,奸邪之形完全泄露出来了,他一定是个刺客。”
于是,刘备连忙派人追出去,刺客已经跳墙逃去了。在瞬息之间,透过眼神的变化,看出一个人的目的和动机,固然需要先天的智慧,但更多的是靠后天的努力,因为这种智慧是在环境中磨炼和培养出来的。诸葛亮能够看透此人,主要是从他闪烁不定的眼神发现破绽的。而现实中,常有那些仪表不俗,举止轩昂之辈,想一眼识破他的行径,可能就比较困难了,王莽就是这种类型的人。
王莽这个人在历史上的名声并不太好,但就他本人的才能而言,在当时也算得上是一个极其难得的人才。如果他不篡取王位,不显露本性,仍像未夺得朝政大权之前那样勤奋忠心地工作,俭朴地生活,说不定会成为一个流芳百世的周公式的人物。
新升任司空的彭宣看到王莽之后,悄悄对大儿子说:“王莽神清而朗,气很足,但是眼神中带有邪狭的味道,专权后可能要坏事。我又不肯附庸他,这官不做也罢。”于是上书,称自己“昏乱遗忘,乞骸骨归乡里”。从眼神上来分析“神清而朗”,指人聪明俊逸,不会是一般的人;眼神有邪狭之色,说明为人不正,心中藏着奸诈意图。王莽可能也感觉到了彭宣看出了一些什么,但却抓不到把柄,只得恨恨地同意了他的辞官,却又不肯赏赐他养老金。彭宣回乡后数年就死了。
所以,对于目光如流水的人,虽然从眼神中能看到澄清,但却有游移不定的神色,大多为奸人,这是有一定事实依据的。这并不是难以理解的原因,因为每一个人,不管自觉或不自觉,他的眼睛往往是他的灵魂的忠实解释者,正如《简·爱》中写道:“灵魂在眼睛中有一个解释者——时常是无意的,但却是忠实的解释者。”
经验告诉我们,人的内心隐秘,心中的冲突,总是会不自觉地通过变化的眼神流露出来,这方面你要多留点“心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