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章
侃侃而谈:学识风度尽在言谈中

说话水平是一个人思维方法、认识高度,知识底蕴等的综合表现。言谈能直接反映出一个人是博学多识还是孤陋寡闻,是接受过良好教育还是学识浅薄。在社交中能侃侃而谈,用词高雅恰当,言之有物,对问题剖析深刻,反应敏捷,应答的自如,能够简洁、准确、鲜明、生动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与情感,则会表现出不同凡响的学识和风度。

1.说话的水平决定做人的高度

孔子说,“始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他看人,首先还是要“听其言”,一个人思想怎样、水平如何,听他说话、同他谈话,就可得知。当然,检验、衡量一个人思想、才能、学识的渠道是多种多样的,但那需要时间、条件。在组织、个人需要尽快认识、了解某人时,听其说话、同其谈话,则是最直接、有效的手段。所谓“一见如故”、“相见恨晚”,也是在“谈”了之后才有的感受。当今社会唯才是举,各类学校的毕业生、下岗分流人员、外出打工者、工作调动者要求职,要为人所用,一般均要进行面试。面试的主要形式就是听其谈话或同其谈话,以从中获得对求职、求用者的认识、了解。

子路、颜渊都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孔子要了解他的学生,对他们说:“何不各人说说自己的志向呢?”子路便说:“我愿意把车马、衣服、皮裘和朋友共同享用,直到破烂不堪,我没有丝毫怨恨。”颜渊则说:“我愿意不夸耀自己的好处,也不表白自己的功劳。”而子路、颜渊也表示希望听到老师的志向。孔子说道:“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有一次,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陪孔子坐,孔子说:“平常你们总说‘不了解我呀’!假若有人要了解你们,那你们怎么办呢?”四位学生争先恐后地打开了话匣子,滔滔不绝地讲起来。待子路、冉有、公西华走后,曾皙特地留下来问老师:“他们三位的话怎么样?”孔子说:“也不过是各人说说自己的志向罢了。”曾皙又问:“那您为什么对子路微笑呢?”孔子说:“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在孔子看来,治理国家要讲点礼让,可子路的话一点也不谦逊,所以孔子要笑他。

孔子对四位学生的了解,就是从他们各自的谈话中得出的,因此他对每一位都作出了评价。如他针对公西华所说“自己本领有限,只能做一个小司仪者”,而评价说:“公西华如果只能做个小司仪者,谁能够做大司仪者呢?”

军事奇才韩信不为楚王项羽所用,千里迢迢入蜀投奔汉王刘邦,因未得与刘邦言,也不得重用,只做了个管理粮食的小官。他又逃跑,被萧何追回,力荐给刘邦。刘邦无奈,只好召见他:“丞相数荐将军,将军何以教寡人计策?”韩信终于有了一吐胸中经纶的机会。他向刘邦分析了楚汉之间的形势优劣,指出刘邦虽弱,但具备战胜项羽的条件,言之凿凿,头头是道。“于是汉王大喜,自以为得信晚。”遂拜韩信为大将,言听计从,终于成就了灭楚兴汉大业。

一代绘画宗师徐悲鸿 1916 年 21 岁时报考复旦大学,校长召见新生,他的谈吐给校长留下了深刻印象,特加勉励,后给予诸多帮助。

1920 年徐悲鸿留学法国,在一次茶话会上被介绍给法国当时最著名的画家达仰·布佛莱。久慕达仰大名的徐悲鸿当即说道,“先生!我很盼望能得到您的教诲。”一句话便让达仰感到这个中国青年的诚恳朴实,立即将自己画室的地址给了徐悲鸿,嘱咐他每个星期天的早晨到自己的画室去。在第一个星期天,徐悲鸿去见达仰,同达仰谈起了自己的追求和信心,达仰非常喜欢他所说的一切,竟忘记自己已届 68 岁高龄而开心地同徐悲鸿谈起 50 余年来的往事。由于达仰的教导,徐悲鸿的学识、画技得到了很大提高。

徐悲鸿不仅以自己高超的说话水平而获得了别人对他的赏识,而且也善于从别人的话语中认识别人。

1931 年,遐迩闻名的大师徐悲鸿到南昌,闻讯找他、求教于他的人络绎不绝。当时,处于困境的画家傅抱石失业在家,得知后也赶去旅店拜见徐悲鸿。宾客满座的徐悲鸿同他简单交谈了一两句后即约他晚上再去。当晚,徐悲鸿同他促膝交谈,像对待一位老朋友一样。在交谈中,傅抱石那横溢的才华使徐悲鸿惊叹不已。之后,徐悲鸿找到对自己慕名已久的江西省主席熊式辉,竭力向他推荐傅抱石,希望他送傅抱石这样难得的人才去日本留学深造。傅抱石后来也成为画坛大师,他的成功是与徐悲鸿的识才推荐分不开的。

2.口才尽显一个人的才华

一个人的说话水平、交际风度昭示着他的学识、修养和能力。因此,才华就展现在你的口才上。

一个人的个性魅力是和他的口才使之息息相关的,一位卓越睿智的商界精英,一位魅力无穷的政府领导,一位渊博儒雅的学者,都会在他的言辞表达上有着不同凡响之处。口才的伟大之处在于它能让人信服你的理论,并钦佩你的魅力。

如果现在告诉你,有人能够让一个牧民的儿子成为洛克菲勒的女婿,你肯定不会相信然而,拥有好口才的乔治·拜伦就是依靠他的口才使之变成了现实。

加利福尼亚州一老者有三个儿子,两个大儿子在城市扎了根,老人与小儿子相依为命。

乔治·拜伦想把那个小儿子介绍进城,多次被老人断然拒绝,拜伦最后想了想对老人说:“假如把你的小儿子介绍给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做女婿,你是否同意我把你的小儿子介绍进城呢?”

老人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后终于同意了。

拜伦又找到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对他说:“如果我能让你女儿嫁给世界银行的副总裁,您会同意吗?”

洛克菲勒也同意了。

拜伦最后又找到世界银行的总裁对他说:“如果我把石油大王洛克菲勒的女婿介绍给你做副总裁,你是否会考虑再设置一个位置?”

结果,该总裁也同意了。

你不得不佩服拜伦的口才吧!他居然能利用他的口才,让一个牧民的儿子做世界银行的副总裁。

事业的成功与否离不开口才。好的口才可以使你获得别人的同情、帮助、合作。中国人很早就体会到了公关口才的作用。有俗语为证:“一句话使人跳,一句话使人笑。”这是我们中国人对口才重要性的感悟。古希腊曾流传着这样一则故事:

著名的寓言大师伊索年轻时曾给一贵族当奴仆。一天,主人设宴,宴请城中的风流名士。主人传下话来,让伊索准备最好的酒肴待客,伊索接到主人的命令后,四处收集各种动物的舌头,办了一个舌头宴。开宴时,主人大吃一惊,忙问:“这是怎么回事?”伊索笑着回答:“我尊敬的主人,您吩咐我为这些高贵的客人办最好的菜,舌头是引导各种学问的关键,对于这些名士、贵族们来说,舌头宴不是最好的菜吗?”客人听后,一个个都发出赞赏的笑声。主人也对伊索的机智表示赞许。次日,主人又吩咐伊索说:“明天给我办一次酒宴,菜要最差的。”次日,开席上菜时,依然是舌头。主人见状勃然大怒。伊索却不慌不忙地说:“难道一切坏事不是从人口中出来的吗?舌头既是最好的,也是最坏的东西啊。”主人听后无话可说。

这则故事说明了一个道理,即说话对于人来说有着无法估量的作用。

如果你正在求职,觉得面试这一关不好过,假如你能学会推销自己的优点,针对提问不卑不亢地问答,那么,你一定会获得这份工作。

如果你是位教师,循循善诱和口若悬河是必不可少的。

如果你是位律师,学会唇枪舌剑地辩论就是这种职业的基本功。

如果你是位商务人员,你做贸易也好,做管理也好,推销公关也好,商战舌战是不可避免的,口软一定利薄,嘴笨赚不了大钱。

人生在社交中度过,话语交流伴随着你每一刻。你时刻在实践着话语来往,口才是你生活的调味剂,是你事业的推进器,是你家庭的和谐曲,也是你实现自我的凯旋曲。有了好口才,你将会愉快地工作,快乐地生活。

有个好口才是人生一笔好财富。如何拥有这笔“硬通货”?你可以从两个方面去修炼:心理素质和状态上的训练以及外在知识背景和口才技巧的训练。前者是内在因素,一旦你改变昔日的观点,调整自己的心态,积极地感受和实践,那么你的口才能力就具备了大半。后者是具体的口才技巧的学习,广泛地阅读加上不断地模仿练习,就可使各种技法为你所用并且能够融会贯通,了然于心,那时,你就是位真正具有好口才的人。

3.好口才,好命运

什么是口才呢?“伶牙俐齿”、“滔滔不绝”、“口若悬河”、“妙语连珠”等字眼都是形容一个人口才的高妙,这很容易让人误解,以为说话快、连贯、花哨就是口才好。其实不然,口才绝不仅仅是指讲话利落,实际上它是一个人的综合素养、综合实力的外化,是一个人思维水平、观察能力、知识储备、表达技巧甚至心理素质、精神状态等各个方面的集中表现。要想拥有好的口才,离不开认真踏实地训练和学习,离不开丰富充实的内心世界。很难想象,一个无知浅薄的人能讲出动人心弦的妙语,一个思维迟钝的人会做出令人回味无穷的应答,一个过分内向、“不敢高声语”的人会成为出色的演说者。

如果你是一个大学生,你将面临残酷的就业竞争。在人头攒动、对手如云的人才交流会上,除了你的简历和证书,用人单位更重视的还是你自己呈现给他们的风采。三言两语过去,他们就会在心里给你一个简单的评价。简历可以靠自己多多美言,但是口才却是你实实在在的一张名片。它上面印刻着你自己都意识不到的至关重要的内容:你的基本素质如何,你的发展前景怎样,你的……虽然“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才须待七年期”,仅仅凭一时的花言巧语不可能让一个人终生走运,但是在那关键的时刻,三言两语,精辟口才能让你在面试中如鱼得水,找到好工作。

如果你已经走上了工作岗位,想要在工作中游刃有余,更需口才相助,如果你是一个善于讲话的人,那么你就好像有了最好的润滑剂,你会感到左右逢源,心情舒畅,因为很多摩擦,很多误会都是由于缺少交流或者交流失败而造成的。而那些人缘极好、口碑不错的人,绝大多数是口才好的人。更何况,如果你的工作是主要靠口语表达或者口语表达起很大作用的话,那更是得注意表达的技巧和效果了。一个教师如果不善于用风趣幽默的语言讲课他的课堂气氛肯定是死气沉沉;一个文秘如果不能要言不烦地请示、汇报工作,他肯定不会得到领导的赏识;一个窗口行业的从业人员如果没有良好的口语能力,那么他的服务很可能得不到顾客的满意。律师要用“三寸不烂之舌”为当事人争得最大的利益;主持人要用充满亲和力的词句吸引住观众的注意力;演员除了面部表情、肢体动作等方面外,更要用口头语言塑造人物;推销员要用自己的甜言蜜语赢得消费者的欢心;领导者要用口语布置工作;谈判桌上唇枪舌剑,则更是口才的较量。

跟那些具有好口才的人交谈,比喝了醇酒更令人兴奋,良好的话语可以带给人愉悦和激动,增进人们之间的感情交流与融洽。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正常人不需要说话,不需要和别人交流、沟通,也没有任何一种工作不需要和别人打交道。

无须多言,你也会感受到:口才是何等的重要!好口才是多大的一笔财富!这种财富不用纳税,却可以不断地升值;这种技能一经获得,就能够受用终生。不要说“别别,别让我说,我不行”,站在众人面前,请在心底里鼓起勇气,用你清晰动人的声音表达你的心声,请在心里为自己加油,“我肯定行!”

好口才是打开成功大门的一把金钥匙,可以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好口才是成就自己人生的巨大财富!

4.言词表达,文化素养的体现

一个人谈话的用词能够折射出他的文化修养。如果一个人用词高雅、准确,说话干净利落,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说明这个人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如果一个人用词浅陋粗俗,讲话啰唆,不着要点,说明此人文化修养不高。

用词也需要讲究技巧,适当的用词可以给人留下好印象。下面给予简单的介绍。

1.使用“请教”、“帮我”等语言

多使用“请教”、“帮我”等语气,体现一个人的礼貌和修养。容易获得对方的好感。仔细观察具有好人缘的人,就会发现他们常用“请教”的谦虚态度来获取老年人的喜欢。除此之外,他们还利用向老年人撒娇的办法来取悦老年人。撒娇会给对方留下可爱的印象,当然撒娇是否成功,是否恰到好处,这与撒娇者个人的“天赋”有绝对的关系,因为一些技巧有时足以影响撒娇的成效。如在年长的人面前,可以用“请教”、“帮我”等语气,来达到撒娇的目的。试想一下,向别人尊称一句“前辈,一切拜托您了”,怎会不博得对方的好感呢?因此,如果想让对方对你有好感,你就应该夸赞他的各种潜力,例如,与其说“你的发型很好”,还不如说“再剪短一点会更可爱”!这样一来,对方就会觉得你是真正地关心他,自然会对你留下好的印象。

2.常用“我……”开头的语句

研究发现,常用“我……”字开头可以强化别人对你的印象,因为如果以“我将如何……”“我相信……”“我想……”“我希望……”等开头,会使人感觉你意志坚定,十分自信。所以,要想让对方加深对你的印象,不妨经常使用以“我”开头的语句。

3.常用“我们”这两个字

常用“我们”这两个字,可以拉近彼此间的距离,给人一种亲切的感觉。有位心理专家曾经做过一项有趣的实验,让同一个人分别扮演专制型,放任型与民主型三种不同角色的领导者,而后调查其他人对这三类领导者的看法。结果发现,凡是采用民主型方式的领导者,他们的团结意识最为强烈。研究表明,这些人当中使用“我们”这个名词的次数也最多。事实上,我们在听演讲时,对方说“我认为……”带给我们的感受,将远不如他采用“我们认为……”的说法,因为采用“我们”这种说法,可以让人产生团结意识。人的心理是很奇妙的,同样的事往往会因说话的态度不同,而给人完全不同的感觉。因此善用“我们”来制造彼此间的共同意识,对于促进人际关系会有很大的帮助。

4.少使用“绝对”一词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绝对”一词的人,大多数都有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一旦自己的过失遭到别人纠正或指责,为了隐藏自己内心的不安,就会想办法来保护自己,利用“绝对只有这个办法”的说法,企图使自己的行为合理化。其实,这种人之所以爱说“绝对”,是因为他们不想坦白地告诉别人“我的能力仅止于此,除此之外别无他法”。由于这种人的想法都是以自我为中心,所以他们只能依自己主观、狭隘的视野,想出一些不适用的东西,但通常不会发挥很大的效应。又由于这类人无法站在别人的立场上为他人设想,其一切想法都是独断的、自我的,所以往往目中无人,非常傲慢。

5.不要使用命令式词语

常使用命令式词语的人,会给人以骄横、专制的印象。在谈话中经常用“你应该……”“你不能……”“你必须……”等命令式口气的人,多半自负、骄横、专制、固执、权欲很大。

说起话来常用“我个人的想法是……”“是不是……”“能不能……”等和善可亲的语气与人交流的人,通常较为客观和理智,待人接物冷静,谨思明断,尊重别人。说起话来总是“我不知道……”“我要……”“我想……”的人,则通常比较天真、任性,爱感情用事,易激动。经常使用与英文连词“and”意义相当的词,如“嗯……”“还有……”“这个……”“那个……”等的人,表示他的发言不能有条理地进行,思路没有头绪。假如开口闭口就爱抬出一大堆晦涩难懂的话语或外语,就会让人有一种走错庙门的感觉。

事实上,你这样做,无非是想加强说话的分量,同时也显示自己见多识广。

总之,我们在与人谈话时,如果非要运用相关词语不可,一定要注意这些词语所表达的含义及运用的场合,不然会给别人留下不好的印象。

5.说话态度,显示你的生活态度

说话时的态度,就是你的生活态度。你究竟是一个冷漠无情或乐观快活的人、一个自暴自弃或诚实向上的人,还是一个漫不经心或小心谨慎的人等等,都能从你的言谈态度中有所体现。

盛气凌人的态度容易激起别人的愤怒,过分的低声下气又会让人讥笑为懦弱,没有骨气。因此,说话时应站在与对方同等的地位,以平等的方式相互交换思想和意见,这也是一种说话技巧。

但是话又说回来了,一个擅长说话的人,是不会被形式所拘束的,他既不采取说教的方式,也不以炫耀自己的方式来交谈,他能做到的是每一个和他说过话的人,都会认为他是最理想的交谈对象。他的态度始终是那么自然开朗,一方面能接受别人的忠告,另一方面也能给别人以启发。这种人在任何场合都能获得别人温馨友好的对待,而且还能得到他人很高的评价。

当然,如果这种人同时还具有较强工作能力的话,那么他的成功是毋庸置疑的。

曾担任某公司总经理的查尔斯先生说过:“之所以要讲究说话的技巧,是因为许多人常常不假思索就信口开河,因而导致种种不良的后果。”他还说:“为了达到目的,说话时必须力求简单明了而且具有说服力。但最重要的是,该说则说,不该说则不说,而且不了解的事也不该说,甚至突然想起的话题,也应该尽量避免向朋友提及”。

表情也是谈话的一部分。对于用期盼、专注的表情听自己说话的人来说,谁都愿意继续说下去。而如果自己用明朗的表情交谈,对方同样会乐意倾听。

谈话中应避免以下情况,即别人说什么都以不耐烦的表情回答,或以阴沉的脸色勉勉强强地说话,也不应该用戏弄人的冷笑的表情说话。在社交中要懂得控制自己的感情,这也是常识性的礼貌。

过分夸张固然不好,但说话时运用浅显易懂的语言,显出愉快的样子,巧妙地用一些肢体语言等都是好的方法。“太棒了!”你可以在赞美对方时竖起大拇指;或者高兴的时候,轻轻地拍拍手;“交给我来办吧!”拍拍胸脯。如能爽朗地表达出自己的感情,自然地采用一些手势,效果也是很好的。

6.聊天:聊出你的学识,聊出你的风采

聊天,也称作闲谈,是人们在业余生活中经常运用的交流方式。工作之余,在绿荫下、庭院前、小河边,与亲人、朋友、同事、邻居们聊聊天,调节一下紧张的情绪,也是一种难得的精神享受。

然而,聊天也有文雅与粗俗之分。有的人知识渊博,谈笑风生,集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常说得引人入胜,发人深省;也有的人无所事事,仅仅为了打发时间,东鳞西爪,讲些庸俗无聊的事情,令人一笑了之。所以,聊天之中也有学问,有艺术。

聊天可以是漫无边际地闲唠,也可以是有意识地进行。有意识、有目的地聊天,往往对自己、对别人都有很大的帮助。

比利时生理学家科内尔·海门斯,就是从聊天中获得知识的。他有一个习惯,每当黄昏陪着父亲在庭院里散步聊天时,他总是准备了很多问题让父亲回答。有一次,他向父亲提出了一大串有关潜水时呼吸的生理反应方面的问题,父亲耐心地作了解答,使他大受启发决心发奋攻读生理学。后来,科内尔终于攻克这一难题,写出了《血管压力感受器和化学感受器在呼吸控制中的作用》的著名论文,还荣获了诺贝尔奖。

可见,聊天中的思想可以成为科学发现中的激励力量。

此外,还有一种讨论式的聊天。这种聊天的优点更为明显,科学家贝弗里奇把它概括为以下几点:

(1)别人可能向你提出有益的建议;

(2)一个新的设想可以由两三个人集中他们的知识而产生;

(3)可以拨正谬误;

(4)可以使人精神振奋;

(5)帮助人摆脱习惯性思想的束缚。

可以说,聊天是一种积极交流思想的办法。大文豪萧伯纳这样说过:“倘若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而我们彼此交换这些苹果,那么,你和我自然是各有一个苹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而我们彼此交流这些思想,那么,我们每个人将各有两种思想。”文雅的、讲究艺术的聊天,对于传播信息,交流思想,具有积极的作用,这是毫无疑问的。

当然,由于聊天是“闲”聊,免不了有较多的“水分”,话语也难以做到严密准确。所以,必须对聊天所提供的信息,加以优选和核实,以保证聊而有获。

7.语言有“礼”,尽显你的涵养

言谈是人际传播的重要手段,若要使之在人际交往中发挥更大的作用,除了做到词达意外我们还应力求以语言的“礼”吸引他人,以语言的美说服他人。

交谈是一门艺术,是社交活动必不可少的内容。因此,要掌握好交谈礼仪,为交谈创造一个良好的气氛。怎样才能营造一个良好的交谈气氛呢?不妨参照以下几点:

1.交谈时的目光

两个人面对面交谈时,双方宜相互凝视对方的眼睛,以表达自己的专注之情。目光应是自然、柔和、友善的,而不要紧盯着对方,使对方感到不自然。与长辈、领导交谈时,心灵之窗——眼睛流露出尊敬的神情;与同事、朋友交谈时,流露出宽容的神情;与爱人交谈时,充满了温情;与不幸者交谈时,则表现同情。

2.交谈者的距离

与不同关系的人交谈时,双方应保持相应的距离。如与陌生人交谈时,两人的间距为1.5 米左右;与熟人交谈时,相距 1 米左右;与亲友交谈时,距离 0.5 米左右,有时还可以更近些,甚至亲密无间地“交头接耳”。交谈时,双方自觉地保持适当的距离,既不要相距太远,给对方以冷落感;也不要靠得太近,使对方有压抑感。酌情调整距离,以便双方自由自在地交谈。

3.交谈时的动作

与人交谈时,根据需要可以借助一些动作来说明问题,增强感染力。如点头表示赞同,侧身相对表示蔑视等,但手势的幅度不宜过大,切忌对别人指手画脚,以免引起误会。此外,与长辈、师长、上级交谈时,不要把手背在身后或插在口袋里,也不要做一些不必要的小动作,如摆弄衣角、甩头发等。

4.交谈时的仪态

不论言者还是听者,交谈时双方必须保持精神饱满,表情自然大方、和颜悦色;站立寒暄也好,坐着聊天也罢,两人均应目光温和,正视对方,以示尊重。

5.话题的选择

所谓话题,就是言谈的中心。话题的选择反映着言谈者品位的高低。选择一个好的话题,使言谈双方有了共同语言,往往就预示着交谈成功了一大半。因此,首先,要选择交谈者喜闻乐见的话题。如天气状况、风土人情、体育比赛、电影电视、旅游度假、烹饪小吃等。其次,要回避众人忌讳的话题。如个人的私生活(包括一个人的年龄、婚姻、履历、收入、住址等其他方面的家庭情况)、令人不快的事件(疾病、死亡、丑闻、惨案等)以及某人生活习惯、宗教信仰、政治主张等均少谈或不谈为好。最后,不宜谈自己不大熟悉的话题。

6.交谈者的态度

态度诚恳、真诚热情往往可以拉近彼此间的距离,使人感到格外亲切自然,感情也会有所升华。此时,你提出的意见或建议也易被对方接受。反之,如果你以虚情假意或盛气凌人的态度对待他人,出现“话不投机半句多”的局面也不足为怪,这样双方都可能陷入尴尬境地。

在社交场合中,如果有人向你提出某些意见或建议,要虚心接受,即使你对这一问题有精辟、独到的见解,也不能以居高临下、不容置疑的口吻否定别人的看法,这样对方会认为你自高自大、自以为是。反之,用虚心的态度接纳他人的意见或建议,即使对方的看法欠妥,也要用委婉的口气、平和的态度向对方说出自己的见解,并请对方给予指点。这样,即便双方意见不统一,也不会造成僵局,破坏交谈气氛。

交谈气氛对社交场合来说至关重要,营造一个良好的谈话氛围能缩短彼此之间的距离增进感情。

8.幽默风趣,尽显魅力

在人际交往中,适当地使用幽默的语言,可以打破僵局,可以回敬对方不礼貌的言词,也可以使严肃紧张的气氛顿时变得轻松活泼起来,甚至可以缓和或解决矛盾。

张大千是我国现代著名的画家,他颏下留长须,讲话诙谐幽默。一天,他与友人共饮,座中谈笑话,都是嘲弄长胡子的。

张大千默默不语,等大家讲完,他清了清嗓门,也说了一个关于胡子的故事。

三国时期,关羽的儿子关兴和张飞的儿子张苞随刘备率师讨伐吴国。他们两个为父报仇心切,都争当先锋,这使刘备左右为难。没办法,他只好出题说:“你们比一比,各自说出自己父亲生前的功绩,谁父功大谁就当先锋。”

张苞一听,不假思索顺口说道:“我父亲当年三英战吕布,喝断当阳桥,夜战马超,鞭打督邮,义释严颜。”

轮到关兴,他心里一急,加上口吃,半天才说了一句:“我父五缕长髯……”就再也说不下去。

这时,关羽显圣,立在云端上,听了儿子这句话,气得凤眼圆睁,大声骂道:“你这不孝之子,老子生前过五关斩六将之事你不讲,却专在老子的胡子上做文章!”在座的无不大笑。

张大千巧妙地套用了关于胡子的幽默故事,不仅使自己摆脱了众矢之的的困境,而且也反击了友人善意的嘲弄。

面对生活中可能引起麻烦的或者窘迫的事情,我们不妨借助一下幽默来摆脱困境。

在一次现场直播的节目录制中,欢快的音乐缓缓响起,主持人面带动人的微笑,迈着大方的步伐,深情款款地走上台来,显得气度不凡。突然,叽里咕噜,迷人的主持人被设备线绊倒,台下的观众与电视机前的观众心想,这回这个主持人出丑大了,还有部分人幸灾乐祸地大笑着。这时主持人不慌不忙地站起来,说了一句:“我为大家的热情倾倒了,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台下和电视机前的观众,都报以了热烈的掌声,无不为这位主持人的幽默与机智所折服。

文学家歌德,有一天在路上散步,路遇一位批评家,这位批评家曾对他的作品提出过尖锐的看法。他对迎面而来的歌德满脸不屑,大声说道:“我从不给傻子让路!”歌德笑答:“而我正好相反。”一边说,一边让路。

歌德用幽默化解了一场无谓的争吵,充分显示了他宽广的心胸和大度的气量。

一个幽默的人,无疑是个魅力十足的人。幽默不是天才、高智商、喜剧演员的专利品。只要我们抱持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世界必然是阳光万丈。常看一些笑话故事,幽默小品和漫画等,你就能掌握更多的幽默素材,找到幽默并学会幽默。

幽默虽好,但要懂得什么是幽默,还要掌握一些幽默技巧:

1.正话反说

所谓正话反说,就是把话反过来说,使之形成明显的反差。其最主要的方法是“贬义褒用”。例如:在 20 世纪 40 年代,人们多使用牙粉刷牙,牙粉是用袋装的。当时,有个相声演员说相声形容牙粉价格很高时说:“才两元钱一袋。”

问他:“这么便宜,是什么袋装的?”这位相声演员说:“牙粉袋!”观众捧腹大笑。

除了“贬义褒用”外,也有用“褒义贬用”的。如把怕老婆的男人说成是“模范丈夫”等。

2.妙用笑话

适当地讲些笑语,可以使语言充满幽默感,从而缓解人们的紧张情绪。例如:在一次家庭宴会上,有两人因琐碎小事争吵起来,这时,主人借题发挥,讲了一个笑话:

“古时候,某君去朋友家赴宴,朋友招待不周,仅给他喝了几滴米酒。临走时,他恳求主人在左右两边腮帮子上各扇一记耳光。主人不解其意。他说:为的是让我老婆看见我两颊通红,以为我吃饱喝足了……”

听了这则笑话,刚才正在争吵的两人也不由自主地笑了起来,紧张的气氛一扫而光。

3.适度夸张

运用夸张的方法来表现幽默,效果也非常鲜明。有这样一则故事:

房客对店主说:“昨晚我睡不着,太冷了,窗上有洞,房间里只要有一点光,我就睡不着。”店主奇怪地说:“那你为什么不把蜡烛吹灭呢?”房客说:“吹不灭的,因为那球形的火焰结了冰了。”

在这个故事中,房客运用夸张式的幽默语言,既巧妙地批评了旅店太冷,又避免了与店主正面发生冲突。

4.词语别解

故意歪曲词语的本意,进行特殊含义的解释,也是表现幽默的一种方法。

美国的比尔斯曾编撰了一部《魔鬼词典》。在这部词典里,给政治下的定义是——“政治是为私人谋取利益而从事的公务活动”;给外交下的定义是——“为了自己国家的利益而撒谎的一种艺术”;给和平下的定义是——“两次战争之间互相欺诈的阶段。”

他在这里用的就是词语别解的方法,表面看似荒唐,细品却意味深长,不禁使人哑然失笑。

5.自我解嘲

有的时候,自我解嘲也能造成一种幽默的气氛。比如,在别人请你唱歌时,而你又不善歌唱,便说一句:“我五音不全,唱起来怕把你们吓跑了。”再如,有人见你在那里唱歌跳舞,说你生活很充实,业余娱乐不错时,你便说:“我这是叫花子过年——穷欢乐。”这样的自我解嘲,也是幽默的表现。

6.巧用谐音

借助同音字的谐音关系,也可用来表现幽默。例如:清朝李鸿章有个远房亲戚李某,胸无点墨而热衷功名,一心想借科举弄个一官半职。一次,在考场上打开试卷,谁知竟有一多半字不认识,急得他如热锅上的蚂蚁。眼看交卷时间就要到了,他灵机一动,在试卷上写道:“我乃李鸿章中堂大人的亲妻。”这最后一个字本意想写“戚”,因不会,以“妻”字代替。当主考官批阅这份试卷,读到“我乃李鸿章中堂大人的亲妻”时,不禁拈须微笑,提笔在试卷上批道:“所以本官不敢娶(取)你。”

这里,所运用的就是谐音法,借助同音字(娶—取)的谐音关系,语带双关,明言此(不敢娶你)暗言彼(学问浅薄,不能取你),既幽默风趣,又一针见血。

当然,语言幽默的方法还有许多,上面列举的只是几种常用的方法。在实际运用时,应因人、因时、因情、因境而异,方能不落俗套,为人们所喜闻乐见。

9.敬语——彰显教养与风度

敬语能够充分体现说话者的教养、风度和礼貌。敬语是谈吐文雅的重要体现,也是展示个人风度和魅力的必不可少的基本要素之一。随身带上说敬语的习惯,你会在人际交往中更和谐。

有位名叫亚诺·本奈的小说家曾说:“日常生活中大部分的摩擦冲突都起因于恼人的声音、语调以及不良的谈吐习惯。”此话说得颇有道理。只要我们细察生活于自己身边的人就会发现,谈吐的缺陷往往可能导致个人事业的不幸或损及所服务机构的荣誉与利益,还可能导致父子不和、夫妻离异乃至人际关系的紧张恶化。

“敬语”可以用来表示对人尊重之意。“请问”有如下说法:借问、动问、敢问、请教、借光、指教、见教、讨教、赐教等;“打扰”有如下词汇:劳驾、劳神、费心、烦劳、麻烦、辛苦、难为、费神、偏劳等等委婉的用词。如果我们在语言交际中记得使用这些词汇,相互间定可形成亲切友好的气氛,减少许多本可以避免的摩擦和口角。

你和人相见,互道“你好”,这再容易不过。可别小瞧这声问候,它传递了丰厚的信息,表示尊重、亲切和友好,显示你懂礼貌,有教养,有风度。

日本人说话爱道“谢谢”。有人统计,一个在百货公司工作的日本职员,一天平均要说 571次谢谢,否则他就不是一个好职员,有被解雇的可能。不管 571 次这个数字是否准确,但有一点须承认,相信你更愿意光顾这样洋溢着温馨气氛的场所:顾客如果买了东西,营业员对他说声“谢谢,欢迎再来”;顾客不买东西,只是逛了一圈,仍对他说声“谢谢,欢迎光临”。

美国人说话爱说“请”,说话、写信、打电报都会用,如请坐、请讲、请转告。传闻美国电话总局每年从“请”字上就可多收入一千万美元。美国人情愿花钱买“请”字,我们与人相处,说个“请”字,既不费力,又不花钱,何乐而不为?

英国人说话少不了“对不起”这句话,凡有请人帮助之事,他们总开口说声对不起:对不起,我要下车了;对不起,请给我一杯水;对不起,占用了您的时间。英国警察对违章司机就地处理时,先要说声“对不起,先生,您的车速超过规定”。两车相撞,大家先彼此说声“对不起”。在这样的气氛下,双方自尊心同时获得满足,争吵自然不会发生。

由此可见,敬语代表一个人的精神、睿智和学识修养。在交往中运用敬语频率高,可以增进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了解,可以减少人与人之间的摩擦,可以让人与人之间变得更和谐。根据敬语的使用范围,将其分为问候型敬语、请求型敬语、道谢型敬语和致敬型敬语,不同类型的敬语,有不同的表达方式。

1.问候型敬语

问候型敬语是对他人表示尊重时使用的敬语,此类敬语能够充分体现说话者的教养、风度和礼貌。问候型敬语主要有“您好”,“早上好”,“久违了”等。

2.请求型敬语

请求型敬语就是在请求别人帮忙时所使用的一类敬语,这类敬语通常有“请”、“劳驾”、“请多关照”、“承蒙关照”、“拜托”等多种不同表达方式。

3.道谢型敬语

道谢型敬语主要适用于自己在得到他人帮助、支持、关照、尊敬、夸奖之后,为表达谢意而使用的敬语。“谢谢”是最为简单、最为常用的道谢型敬语,除此之外,“承蒙夸奖、不胜荣幸”,“承蒙提携”等也属于这种类型的敬语。

4.致歉型敬语

致歉型敬语主要适用于自己的行为对他人造成伤害或消极影响时而使用的敬语。在现代生活中,人际交往的层面不断扩大,人际关系的网络也日趋复杂,人与人之间的摩擦时有发生。当对他人造成伤害时,“对不起”是最为常用的表达歉意的方式。除此之外,“请多包涵”,“打扰您了”,“给您添麻烦了”,“非常抱歉”等词语也属于致歉型敬语的范围。

在日常生活中,敬语的使用范围非常广泛,除了以上四种主要的敬语外,还有一些场合也常用敬语,如等待客人说“恭候”,请人勿送说“留步”,陪伴朋友说“奉陪”,中途先走说“失陪”,向人道贺用“恭喜”,赞赏见解用“高见”,欢迎消费者用“光顾”,谈及老人年岁用“高寿”,称小姐年龄用“芳龄”,说他人来信为“惠书”,等等。

无论使用何种类型的敬语,在表达上要注意:首先,敬语的使用要本着诚心诚意的原则,不能作为只是形式上的应付或敷衍塞责;其次,要根据不同对象,不同场合,不同氛围灵活掌握敬语的使用,既要体现出彬彬有礼,又要不落俗套;最后,使用敬语时还应认真、直接,不要含糊不清,同时还要注意对方的反应,并辅之以必要的体态语言。

10.侃侃而谈,让你成功更直接

有很多人觉得自己不大会说话,在生活中有许多不便。他们平时很少说话,如果跟非常熟悉的人东拉西扯倒可以,可到了正式场合,却说不出几句有用的话。行走在社会中,他们觉得处处词不达意,时时困窘尴尬。于是,别人就会说他们是老实人,他们也渐渐觉得自己就是老实人,经常说:我不会说话,是老实人。好像老实人就必定不会说话,不会说话的必定是老实人。可是会说话的未必就是不老实的。

那些不会说话的人,也不应该认为自己虽然不会说话,就是老老实实的人。否则,他们就会因此而不肯补救自己不会说话的弱点,错误地以为学说话就是学滑头,学不老实一样不过,多数人并不那样想,他们倒真是老老实实地承认,不会说话是他们很大的缺陷。他们想练习一下自己的口才,因为他们知道有了好口才之后,就不会成为一个词不达意的“老实人”,就不会在生活和工作中遇到很多困难。有了好口才,才能促进自己事业的发展,使自己的生活顺利而愉快。

在美国费城的大街上,有一个衣衫褴褛的青年为了能够找到一份工作已经徘徊了很久。一天,他突然闯进了该城著名的商人鲍尔·吉勃斯先生的办公室,请求吉勃斯先生牺牲一分钟时间,容许他讲几句话。

吉勃斯先生对这位青年感到很惊奇,因为虽然他全身流露出一种极度穷困的窘态,但精神却非常饱满。出于好奇,吉勃斯先生同意了他的谈话请求。起初,他只打算与那个青年说一两句话,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他们的谈话持续了一个多小时。结果呢,吉勃斯先生立即打电话给狄诺公司的费城经理泰勒先生,再由这位著名的金融家邀请这个青年共进午餐并给了他一个极其重要的职务。

一个穷途末路的青年,竟然能在半天之内,改变自己的困境,走上阳光大道,就在于他能够勇敢地表达自己,为自己敲开成功的大门。因此,敢于表达自己,让别人充分地了解你的长处,你的优点才能被人赏识,你才有可能成功。

我们的祖先不大重视甚至不大喜欢“能说会道”的人,而那些很健谈的人常常被冠之以“夸夸其谈”的帽子。如果一个人被公认为“夸夸其谈”,那就不怎么讨人喜欢;而如果被公认为善于为自己辩护,那就没有多少人愿与之交往。相反,如果一个人沉默寡言,不苟言笑,这个人往往会受到赞赏。这个传统的评价标准,依然在今天的青年人身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常常听到有的人说:“我这个人,笨嘴笨舌,不会说话。”似乎这并不是什么缺点。显然,这是相当陈旧的一种见解。

现代社会需要那种机敏灵活、能言善辩的人。羞怯拘谨、笨嘴笨舌的人,在现代社会不会成为出类拔萃的人才。

有些人很有知识,就是因为缺乏“嘴巴上的功夫”,而不受欢迎;有些人专业水平很高,工作很出色,表达能力却很差,言谈拘谨慌张,逻辑思维混乱,一讲话就语无伦次,虽有丰富的经验和独到的见解,但却是“茶壶里煮饺子——倒不出来”。

现代社会注重口才,谈恋爱、做生意,凡要与人打交道,口才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会说话,就能够博得对方的好感;如果善于说服人,就足以证明自己的能力;如果擅长说话,就会比别人多一些成功的机会。无数事实证明,在当今社会,敢于表达并且善于表达的人才是真正的赢家。

11.语言就是力量

我国古代有“一言可以兴邦,一言也可误国”这句话,可见口才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伟大导师列宁曾经指出:一个鼓动家就是善于对群众讲话,善于用自己的热情之火激励群众,善于抓住突出的、说明问题的事实的演说家。列宁本人也正是一名卓绝的演说家、雄辩家。他的一生光辉灿烂,名垂青史,恐怕与他那超凡出众的演说能力以及出类拔萃的辩论之术休戚相关。

1895 年隆冬,正在彼得堡领导革命斗争的列宁,被沙俄当局捕进监狱。一间阴森恐怖的监房,立即成了列宁著书立说的场所。列宁着手写作时,什么文具也没有,他便用妈妈送来的牛奶,在书的空白地方写,这样表面上什么也看不出来,但用火一烤,纸上就显出茶色的字母来。但在监狱里写作是犯禁的,若被发现就会受到严厉的惩罚。为了不被看守发觉,列宁掏空面包,倒进牛奶,做了一只特殊的“墨水瓶”,把拣来的一支小钢笔往里一蘸就写起来,有一次,看守从门上的小洞里看见列宁正在写字,便立刻闯进门来:“哼,到底给我撞住了。你正在写字!”列宁镇定地拿起“墨水瓶”放在嘴里大嚼起来。看守发懵了,说道,“你吃墨水瓶?”列宁回答说:“你眼瞎了,这明明是面包。”看守仔细一看,的确是面包,只得悻悻地走了。这里,我们至少可以说,列宁正是用一句话打败了敌人。

口才在革命斗争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国老一辈革命家中,就有许多口才出众的鼓动家。周恩来就是一个突出的代表。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说,周恩来在谈话中有四个特点:“精力充沛,准备充分,谈判中显示出高超的技巧,在压力下表现得泰然自若。”周恩来的口才蜚声海内外,他机敏的应变,非凡的气魄,犀利的言辞,柔中有刚,就连敌手也情不自禁地露出赞叹之词。据说有一次,他在北京举行记者招待会,在介绍我国经济建设的成就及对外方针后,一个西方记者突然提问:“请问,中国人民银行有多少资金?”这实际上是讥笑我国贫穷。周恩来风趣地回答:“中国人民银行货币资金嘛,有 18 元 8 角 8 分。”这一回答,使全场愕然。这时,场内鸦雀无声,洗耳恭听他细作解释。周恩来不慌不忙地说:“中国人民银行发行面额为 10 元、5 元、2 元、1 元、5 角、2 角、1 角、5 分、2 分、1 分的十种主、辅币人民币,合计为 18 元 8 角 8 分。中国人民银行是由全中国人民当家做主的金融机构,有全国人民做后盾,信用卓著,实力雄厚,它所发行的货币,是世界上最有信誉的一种货币,在国际上享有盛誉。”一番话,语惊四座,激起了场内听众雷鸣般的掌声。那个别有用心的西方记者也不得不佩服。

征服一个人,乃至于征服一群人,用的往往不是刀剑,而是舌头。“有话好说”,是我们必须用一生来学习的艺术。因为,好口才助我们无往不胜。

12.人人都需要好口才

有一副好口才是成功的必备条件和快捷方式,当你拥有这种才能时,你的能力也将使你获得更多的机会。相反,一个有学问而没有口才的人,和人讨论时就有点难于应付,这样会在无形中损失很多有利条件。

有许多人,在繁忙的人事接触中,往往觉得别人会说话似乎对自己是一种威胁。实际上,这不过是自愧口才不如别人而已。自己理由充分,别人尽讲歪理,但因为自己口才拙劣,反而被别人辩得无地自容,这样的事例是很多的。古语所云“三寸不烂之舌”就是形容这些能言善辩之人的。历史上诸葛亮“舌战群儒”和“骂死王朗”就是两件著名的以口才论辩获得辉煌战果的事例。

我们现在虽不可能去做辩士或说客,但我们必须明白,一个人的一生,不外乎就是“言语”和“动作”,即说话和办事。我们不能终身不说话,因为一切人情世故,大多掌控在说话当中。我们的话说得好,小则可以快乐,大则可以兴业;我们的话说得不好,小则可以招怨,大则可以坏事。所以古人说:“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

当然,思维是口才的基础,口才是思维的表达,能说会道的人一般都头脑聪慧、思维敏捷。少数人的口才可以说是出于天生,但多数人的口才却是勤于训练的结果。口才与思维的训练是相互促进的,要使自己更聪明,使自己成为一个活跃的人,使自己能获得成功,应多多训练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一个人不敢当众说话,最大的原因就是“心理作祟”。

当然,一个胸无点墨的人,也不可能在说话中都能做到应对如流。因为“学问”是一个利器,有了这个利器,一切问题才有可能迎刃而解。你虽不能对各种专门学问皆作精湛的研究,但那些一般常识却是必须具备的。有了一般的常识,倘若能巧妙地运用起来,足以应付与任何人作十分钟的兴趣谈话。这就需要多读书、多看报、多关注世界的动向,比如国内的建设情形,科学界的新发明、新发现,世界各地的地方特点或人物特性,以及艺术新作、时髦服饰、电影戏剧作品等,以此来丰富自己的知识。

语言是思想的外壳,语言的力量能够沟通世界上最复杂的信息网络——人的心灵。在职场上、商场上有“先声夺人”、“一诺千金”的说法;在政界有“金口玉言”、“一言定升迁”之语;在文化界有“点睛之笔”、“破题妙语”之论;在生活中也常有“生死荣辱系于一言”之说……可见,在现代社会的激烈竞争中,对于一个有实力的人而言,是否能说、是否会说,都直接影响着我们事业的成败。

也许,你曾听说过这样一句话:“未来的中国,是会说话人的天地,让不会说的人走开!”的确就是这样!

13.好口才是练出来的

说话和其他的才能一样,要日积月累,不是一步登天。口才好的人也是靠在一次又一次的语言交流中观察听众,逐渐掌握技巧,不断提升自己的说话能力。

没有人天生就是口才好、能言善辩的,即使是令人钦佩的名嘴或演说家,也不是在任何场合说话都能赢得满堂彩。播音员、节目主持人、演员等,都是使用语言的行家,但他们大多认为自己从小并不善于言辞。既然如此,他们为什么能够靠嘴上功夫吃饭?原因很简单,正因为他们自认为口才不佳,所以才加倍努力去提升自己的表达技巧。

狄里斯在西欧被称为“历史性的雄辩家”。据说,他天生声音低沉,呼吸短促,口齿不清,旁人经常听不清他在说些什么。当时,在狄里斯的祖国雅典,政治纷争严重,因此,能言善辩的人格外引人注目,备受重视。尽管狄里斯知识渊博、思想深邃,十分擅长分析事理,能预见时代潮流和历史发展趋势,但是,他认为自己缺乏说话技巧,容易被时代所淘汰。

于是,他作了一番周密细致的思考,准备好了精彩的演讲内容,第一次走上了演讲台不幸的是,他遭到了惨重的失败,原因在于他声音低沉、肺活量不足、口齿不清,以至于听众无法听清楚他所言何事、何物。但是,狄里斯并不灰心,他反而比过去更努力地训练自己的说话能力。他每天跑到海边去,对着浪花拍击的岩石放声呐喊;回到家中,又对着镜子观察自己说话的口型,做发声练习,坚持不懈。狄里斯如此努力了好几年,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再度上台演说时,博得了众人的喝彩与热烈的掌声,并一举成名。

由此可见,只有刻苦勤奋、坚持不懈地努力练习,才会获得令人惊奇和瞩目的成功。练口才既要刻苦努力,还要讲究方法。下边是几种简单、易行、见效快的口才训练方法。

第一,速读法。“读”指的就是朗读,“速读”指的就是快速的朗读。

当然在进行训练的时候要把找来的文章中不认识或弄不懂的字、词搞清楚,弄明白,然后开始朗读。开始的时候一般情况下速度都是比较慢的,后来一次比一次加快,直至达到满意的速度。

在读的过程当中注意一定不要停顿,并且必须吐字清晰,发音准确。如果连最基本的发音都不够准确,增加速度也没有用,因为在那个时候也就失去了快的意义,根本就不会有人听得清楚你在说些什么。

我们不但要讲究快而且还要吐字清楚、发音干净利落。宋世雄是体育直播栏目的第一快嘴,他快的特点是快而不乱,每个字、每个音都发得十分清楚、准确,他的解说就很有“快”的功夫。

不管是在什么时候,或是在什么地方,速读法都不会受到约束。只要有文章就可以锻炼。另外不需要任何人的配合,一个人就能够独立完成。

当然你也可以为自己找一位评委来给自己打打分,让他帮助挑你速读中出现的毛病,这样也就有利于以后的提高。当然还可以用录音机把自己的速读录下来,然后自己再细心地听一听,从中找出不足的地方,这也是训练的好方法,如果有老师指导那是再好不过的了。

第二,背诵法。想必每个人都背诵过课文,在这些课文当中有诗歌、散文、小说等等。

背诵的目的各有不同。有的是因为老师要求必须背诵,以完成老师交给的学习任务;有的是为了记下某首名诗、某些名句用以丰富自己的文学素养。我们在这里提到的背诵,其目的是为了能够让自己的口才得到锻炼。

这里所要求的背诵,一是要“背”,二还要“诵”,并不只是要你把某篇演讲词、散文背下来就可以了。因为这样并不能达到训练的目的,培养记忆的能力以及口头上的表达能力这才是真正的目的。

练好口才必不可少的一个因素就是“记忆”,要想培养出口才但是没有好的记忆力是不可能的事情。

想要做到张口即出、滔滔不绝,就需要有充分的知识在大脑中积累。如果你大脑中是一片空白,即便你再伶牙俐齿,也是没有用的。

记忆与口才一样,都是在后天的锻炼中才会有更大的收获,“背”就是对记忆这种能力的培养。

“诵”是对表达能力的一种训练。这里所指的“诵”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朗诵”。它要求在准确把握文章以后还要进行声情并茂的表达。

背诵法的重点是突出“准”,而速读法突出的是“快”。背诵法也就是在你背诵演讲词或文章的时候,无论是从吐字还是在发音上都要准确无误,任何差错都不能出。

在选择材料时,必须选一篇自己喜欢的演讲词,或散文、诗歌;在选材确定以后,对选材的思想感情就要进行进一步的分析、理解,务求心领神会,烂熟于心。

这就需要花点工夫逐字逐句逐段地进行分析,推敲每一个词句,从中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以激发自己的感情,还要对所选的材料进行一些艺术处理,以便于准确表达内容,从中找出重音、划分停顿等。这些都做好以后,接下来就是要进行背诵了,在背诵的过程中,也可分为几方面进行。

首先,进行“背”的训练。在这个背的过程当中不要求声情并茂,只要求能够达到熟练记忆的地步就可以了。

背熟后进入朗诵阶段,在这个时候就可以将你所背熟的演讲词、散文、诗歌等大声地朗诵出来,同时还要注意发声,并带有一定的感情。

最后要求的就远远不止这些了,在这个时候就需要用饱满的情感、准确的语言、语调进行背诵,这就是要达到的一种效果。

然而,在自己能够准确地表达文章中的思想感情时,还必须准确无误地记忆文章。

比如,想要背诵高尔基的《海燕》,就要明白这是一篇散文诗。这篇散文诗的主要内容是预报革命的风暴即将来临,讴歌海燕所代表的无产阶级战士的形象,所以在朗诵整篇散文诗的时候就要有一种热烈激昂的情感,才能把革命者不可遏止的爱憎分明的感情表达出来。

当然,只做到这些是不够的,还要进行一些技巧上的处理,比如划分段落,确定重音、停顿,等等。

只有按照这样的程序才会朗诵成功。有些人在背诵《海燕》的时候仅仅把握了它激昂奋进的基调,而没有注意朗诵技巧,一直都处在最高的语音上,所以在到了最高点的时候,就只能是声嘶力竭了。

如果能够把作者思想感情发展的脉络掌握得十分准确,就不会犯这样的错误。

对于这样的训练,特别是在朗诵技巧上,最好能有良师指导。当然也可以寻找其他人的帮助,让他人在听自己背诵的时候找出不足的地方,从而抓住这个不足之处进行重点的练习,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第三,复述法。简单地说,就是把别人的话重复地叙述一遍。其主要的目的,还是在于锻炼人的记忆力、反应力和语言的连贯性等。当然还可以选一段长短合适、有一定情节的文章来进行练习。

让朗诵较好的同学进行朗读,如果可以的话,用录音机把它录下来,然后听一遍复述一遍,反复多次地进行模仿。不过在复述的时候,最好是把第一次复述的内容先用笔记录下来,再与原文对比,从中测出自己的记忆力。

这样的练习不单能锻炼记忆力,还可以锻炼语言的连贯性。

开始的时候只要能把基本情节复述出来就可以了,在记住原话的前提下,再把意思变成自己的话复述出来;第二次复述时,在复述情节的情况下还要复述一定的人物语言或描写语言;第三次复述时,要求就会更高,应该把最基本的东西准确地复述出来,这样一次一次地提高。

在进行这种练习之前,最好能制定一个具体的要求,可以依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所选文章的情况来制定。

“选择句子较短、内容活泼的材料”是在开始练习时最好运用的方法,这样也有利于把握、记忆与复述。在训练以后,还可以选一些句子较长、情节较少的材料,对此再进行一番练习。

由此从易到难,循序渐进,效果会更好。在做这种练习的时候需要有一定的耐心与毅力。

有些人为了能够快速学好,在开始的时候就选用那些句子长、情节少的文章作为训练材料,其实这就像学走路一样,没学会走,就要学跑,是一定要摔跤的。

在进行训练的时候也许会感到繁琐与麻烦,还会感到枯燥乏味,在这种时候就需要有耐心与毅力,要知难而进,勇于吃苦。如果没有耐心和毅力,那么根本就不可能成功。

第四,模仿法。模仿大人做事,大人说话,是每个人从小都会的。模仿的过程其实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也许大家并没有发现,小孩子都喜欢向爸爸、妈妈或是周围的人学习说话,模仿周围人。

当然在练口才的时候也可以利用模仿法,模仿这方面有专长的人。这样长期坚持下去,口语能力就能得到大大的提高。

我们可以从以下三点开始入手:

(1)模仿专人

在你的生活当中,找到一位口语表达能力很强的人,然后,请他讲几段最精彩的语言,把它录下来,供你进行模仿。而且,你也可以把你喜欢的,又适合你模仿的播音员、演员的声音录制下来,对其进行模仿。

(2)专题模仿

假如是几个很要好的朋友在一块儿,那么,请一个人先讲一段小故事或小幽默,之后大家轮流模仿,看谁模仿得最像。当然,为了刺激积极性,也可以采用打分的形式,大家一起来进行评分,表扬模仿最成功的一位。

这个方法不但简单易行,而且有娱乐性。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只要有三四个人就可以。需要注意的是,每个人所讲的小故事、小幽默,一定要是新鲜有趣、大家爱听爱学的。另外,在演讲之前,一定要做一些思想准备——要讲得准确、生动、形象,切记不要把一些错误的东西带进去,否则效果就达不到了。

(3)要随时随地模仿

我们每天都会听广播,看电视、电影,因此,你就可以随时随地地跟着播音员、演员进行模仿,注意他们的声音、语调,还有他们的神态、动作,要边听边模仿,边看边模仿。日久天长,你的口语能力就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并且还会增加你的词汇,从而也增长了你的文化知识。

应当注意的是,随时模仿也要尽量模仿得像,并且还必须从模仿对象的语气、语速、表情、动作等多方面进行模仿,而且,还要在模仿中有创造,争取在模仿中超越对方。

另外,在进行练习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选择适合自己的对象进行模仿。而且,还要选择那些对自己身心有好处的语言、动作进行有效的模仿。虽然有些人模仿力非常强,可是在模仿时不够严肃认真,还有的人专拣一些脏话进行模仿,这样,时间一久,就会逐渐形成一种低级的趣味。

事实上,模仿法可以说是一种简单易学、娱乐性强、见效快的方法,而且,特别适合年轻朋友的练习,因此,只要能够勤学苦练,功夫不负有心人,相信每个人都会有一个好口才的。

第五,描述法。每个人在小的时候,都学过看图说话,我们所说的描述法就类似于这种看图说话,只是我们要看的不单单是书本上的图,而且还有生活中的一些景、事、物、人,因此,要求也比看图说话高。简单地说,描述法就是“把你看到的景、事、物、人用描述性的语言表达出来”。

描述法,可以说比以上的几种训练法又进了一步。因为这里没有现成的演讲词、散文、诗歌等做你的练习材料,而是要求你自己去组织语言进行一番准确的描述。所以,描述法训练的主要目的就在于训练大家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语言的条理性。

无论是演讲,还是说话、辩论等,都需要有较强的组织语言的能力。假如没有这种能力,也就不可能有一个好的口才,因为组织语言的能力可以说是口语表达能力的一项基本功。

第六,角色扮演法。所谓角色扮演,是指演员扮演戏剧或电影中的人物。我们这里所说的角色,与那些戏剧、电影中所讲的角色,也有着相同的意义。

角色扮演的方法就是学演员那样去演戏,去扮演各种作品中出现的不一样的人物,而这个扮演主要还是在语言上的扮演。

首先我们要做的就是选择一篇有情节、人物的小说或戏剧作为扮演材料。

其次,我们再对选定的材料进行具体的分析,尤其是要分析人物的语言特点。

然后还要根据作品中人物的多少,找来同学,每个人分别扮演不同的人物角色。

分析一下,自己最能准确地扮演什么角色?也可以一个人扮演多种角色,因为这样一来,可进一步培养自己的语言适应能力。

另外,在这种训练法中,要求“演”的成分是一个重要的方面,而且它区别于对朗诵的要求。它不但要求声音洪亮,充满感情,停顿得当,而且还要求能够绘声绘色、惟妙惟肖地把人物的性格清晰地表现出来,因此要配有一定的动作和表情。所以,从这个角度去看,这种训练有一定的难度,但只要我们朝着一定的方向去努力,相信自己一定会取得胜利的。

第七,讲故事法。生活中,或许每个人都听过故事,但不一定都讲过故事。

讲故事,表面上看起来非常容易,可是真讲起来就不是那么简单了。常言说得好:“看花容易,绣花难”呀!你听别人讲故事绘声绘色,非常吸引人,有些朋友听起故事来甚至都可以忘了吃饭、睡觉,不过,自己一讲起来,似乎就不是那么回事了,语言干干巴巴,毫无吸引力。

所以,虽然讲故事也是一种才能,但是并不是人人都可以把故事讲好。学习讲故事可谓是练口才的一种最好的办法了。

讲故事可以训练人的多种能力。因为故事里不但有独白,而且有人物对话,此外还有描述性、叙述性的语言,所以,讲故事可以训练人的多种口语能力。

训练口才的方法有很多,并不仅限于以上七种。如有人总结出了“七日训练法”、“绕口令训练法”等等,这些也都是练口才的好方法。而且当我们在练口才时,一定也会总结出一些适合自己的训练方法。只要这种方法对练口才有益、有效,就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 k7GfYPGTvGe+lI3OhTXC99h7HXmP4rRVt6WjFheX2xpNrIznizlKX2KjbkMSVkE0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