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对坐姿十分讲究。要求坐姿与周围环境协调一致,与自己的身份相应相称。若处于庄严环境,则整理风纪,正襟危坐;若处于宴请场合,则尽量身体前倾,方便进餐;若人在休闲之时,身体方可稍向后坐……
而现今,在一些场合中,我们总能看到有的女士两腿和两膝离得太远,很不雅观,有如“城门大开”,露出袜口或内裤;有的男士抖动双腿,一刻不停;有的人跷起“二郎腿”,腿跷得太高;有的人手插在衣袋里,或叉腰、托腮,或托于脑后;也有的人扭来扭去,坐不稳当,很不耐烦;甚至有的人贪图舒服,半坐半躺,形成瘫坐。
当然了,不能因为这些人的坐姿不雅,我们就说他们不懂得礼仪。或许他们对生活中的基本礼貌礼仪会比较注意,但是在最为考验人的坐姿面前就很难做到收敛的态势,而能做到“坐如钟”的也必定不是一般人。但也因为坐姿是人们在生活中经常采用的姿势之一,也更能体现气质和美。这让学习坐姿礼仪就显得很有必要。
1.就座时的礼仪
入座时,走到座位前,转身后把右脚向后撤半步,轻稳坐下。然后把右脚与左脚并齐,坐在椅上,上体自然挺直,头正,表情自然亲切,目光柔和平视,嘴微闭,两肩平正放松,两臂自然弯曲放在膝上,也可以放在椅子或沙发扶手上,掌心向下,两脚平落地面起立时,右脚先后收半步,然后站起。
一般来说,在正式社交场合,要求男性两腿之间可有一拳的距离,女性两腿并拢无空隙。两腿自然弯曲,两脚平落地面,不宜前伸。在日常交往场合,男性可以跷腿,但不可跷得过高或抖动;女性大腿并拢,小腿交叉,但不宜向前伸直。
要想坐姿更加优美,入座时就要轻柔和缓,就坐时不可以扭扭歪歪,两腿过于叉开,不可以高跷起二郎腿,若跷腿时悬空的脚尖应向下。坐下后不要随意挪动椅子、腿脚不停地抖动。女士着裙装入座时,应用手将裙装稍稍拢一下,不要坐下后再站起来整理衣服。在正式场合与人会面时,不可以一开始就靠在椅背上。就座时,一般至少坐满椅子的 2/3,不可坐满椅子,也不要坐在椅子边上过分前倾。
2.离座时的礼仪
(1)礼貌声明
离开坐椅时,身边如果有人在座,应该用语言或动作向对方先示意,随后再站起身来。
(2)注意次序
和别人同时离座,要注意起身的先后次序。要优先尊长,即地位低于对方时,应该稍后离座。地位高于对方时,可以首先离座。双方身份同等时,可以同时起身离座。无论如何,抢先离座都是失态的表现。
(3)动作轻缓
离座时要注意礼仪序列,不要突然起身离座,惊吓他人,最好动作轻缓。不要因为不注意而弄出响声或将椅垫、椅罩弄掉在地上。
(4)从左离开
“左出”是一种礼节。不论是从正面、侧面还是背面走向座位,通常都讲究从左侧一方离开自己的座位。
3.座位高低不同时的坐姿礼仪
(1)正常的座位
两脚尽量向后左方,让大腿和你的上半身呈 90 度以上,双膝并拢,再把右脚从左脚外侧伸出,使两脚外侧相靠。这样不但雅致,而且显得文静而优美。
(2)较高座位
上身要正直,但可以跷大腿。其方法是将左腿微向右倾,右大腿放在左大腿上,脚尖朝向地面,不要右脚尖朝天。
(3)较低座位
轻轻坐下,臀部后面距坐椅背约 2 厘米,背部靠坐椅靠背。若穿的是高跟鞋,坐在低座位上,膝盖会高出腰部,应当并拢两腿,使膝盖平行靠紧,然后将膝盖偏向对话者,偏的角度应根据座位高低来定,但以大腿和上半身构成直角为标准。
4.最为常用的坐姿礼仪
(1)正襟危坐
上身与大腿、大腿与小腿、小腿与地面,都应当成直角。双膝双脚完全并拢。这种坐姿是最基本的坐姿,适用于最正规的场合。
(2)大腿叠放
两条腿的大腿部分叠放在一起。叠放之后位于下方的一条腿垂直于地面,脚掌着地。位于上方的另一条腿的小腿则向内收,同时脚尖向下。这种坐姿多适用男士在非正式场合采用。
(3)垂腿开膝
上身与大腿、大腿与小腿都呈直角,小腿垂直于地面。双膝分开,但不能超过肩宽。这种坐姿较为正规,多为男士所使用。
(4)双腿叠放
将双腿完全地一上一下交叠在一起,交叠后的两腿之间没有任何缝隙,犹如一条直线。双腿斜放于左或右一侧,斜放后的腿部与地面呈 45 度角,叠放在上的脚尖垂向地面。这种坐姿适合于身份地位高的人士,或穿短裙子的女士。
(5)双脚交叉
双膝先要并拢,然后双脚在踝部交叉。交叉后的双脚可以内收,也可以斜放,但不宜向前方远远直伸出去。这种坐姿适用于各种场合,男女都可选用。
(6)双腿斜放
双膝先并拢,然后双脚向左或向右斜放,力求使斜放后的腿部与地面呈 45 度角。这种坐姿适用于穿裙子的女士在较低处就座使用。
(7)前伸后屈
大腿并拢之后,向前伸出一条腿,并将另一条腿屈后,两脚脚掌着地,双脚前后要保持在同一条直线上。这种坐姿是适用于女性的一种优美的坐姿。
(8)双脚内收
两大腿首先并拢,双膝略打开,两条小腿分开后向内侧屈回。在一般场合采用,男女都比较适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