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 年,被称为中国企业的元年。这一年,40 岁的柳传志在北京中关村创办了联想,35 岁的张瑞敏在青岛执掌海尔,33 岁的王石在深圳开始进军地产业。从改革开放至今,中国企业走过了 30 多个春秋历程,可以说,中国之所以取得今天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企业为此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在改革开放以前,中国也有工业企业,但这些企业不参与市场竞争,而是由国家和政府事先计划,对生产、资源分配以及产品消费进行国家主导的一种经济体制,这就是计划经济体制,也称指令型经济,其管理模式带有浓厚的行政色彩。
真正意义上的中国企业是随着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诞生的,回顾中国企业家走过的路程我们不难发现,他们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的主观经验,在企业管理方面也是如此,最直接表现就是用个人经验去管理企业。
人们常说:“知识就是力量。”但在现实中,有时候经验的力量远非知识所能比。一些企业家在创业之初,凭借经验的力量获得了巨大成功,其原因就在于经验能给人最为直接的能力,它既来自于实践又运用到实践。有些新上任的管理者,一进入新环境,就能够迅速的掌握企业管理的核心要素,把握最高决策者的偏好,作出有成效的改进和革新,往往都是经验在保驾护航。可以说,管理经验是早期中国企业家最重要的工具。
尽管经验式管理在不少中国企业家身上闪放光芒,并指导他们赢得一次又一次的胜利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不断进步,这种管理模式也逐渐暴露出其自身的局限性和弊端。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点:
第一,管理者会因以往的经验给自己设置思维局限。这种局限,很容易对不断发展的社会和市场产生认识上的差距,从而导致决策失误。经验告诉我们,以往的经验,其本身没有“与时俱进”的能力,经验型管理者若不能意识到这一点,势必会对工作产生消极影响。
第二,有些经验是可以直接运用到新工作中的,但有些经验却未必能够实践。并非这些经验有问题,而是每家企业都会有不同的企业文化、团队精神、人际关系,盲目地以经验论事、生搬硬套,常常会适得其反。
第三,对于那些位高权重的管理者,不要以为自己有经验就“唯我独尊”。经验的实施需要以下属的正确理解和积极配合为基础的。
经验管理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它既有优点,也有不足之处,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如果抱守残缺地生搬硬套是很难应付不断变化的市场的。于是,学会科学的管理方法就显得十分必要,因为这种方法以科学为指导,又经过实践检验。同时,这也是世界发展的一个趋势。科学管理是以提高生产效率为主的一种管理模式,它摆脱了传统小作坊师傅个人经验传带或个人自己积累经验的经验型管理。也就是说,经验对于管理虽然是重要的、基础性的,但却远非决定性的和唯一性的,任何工作和业务流程,通过科学的方法,更能够接近并在一定程度上达到完美。
反观当下的我国企业,西方的科学管理模式还没有广泛为大家所接受。相比较而言,由于中国社会环境的特殊性,中国式管理却显示出其强大生命力。所以,在中国做得比较成功的企业往往具有鲜明的特点。因此,也就出现了诸如联想模式、华为模式、海尔模式,甚至还有华西村模式、南街村模式等等,具体哪种模式适合自己,那就需要管理者根据自己的实际加以参照选择了。
30 多年来,我们搞改革开放,直到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企业也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单一到全面,直至今天,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然而,我们却不能因此而停止,中国企业要走的路还很漫长。近一段时期,中央提出:要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努力营造鼓励、脚踏实地、勤劳创业、实业致富的社会氛围。这让我们看到了自己的责任,看到了未来管理还会在中国改革开放事业中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
21 世纪的头十年已经过去,世界的巨变和社会的转型是每一个人都能感受的事实,全球化和信息化已不再是一个时髦的概念,而是实实在在地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它迫使每一位管理者去寻求新的竞争优势,以适应新的竞争规则。
本书中,在章节安排上,是按科学管理为依据,着重从目标、决策、领导、创新、激励、人才等几个方面介绍管理知识,同时,又结合中国式管理的一些内容,希望能为广大管理人员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去审视管理,也希望借助我们微薄的力量,为你的管理工作排难解忧,为你的企业大厦添砖加瓦。为中国管理加油!为中国经济加油!为中国梦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