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8.睁开你的慧眼结交朋友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出自孔子《论语·季氏》)

孔子说:“对自己有益的朋友有三种,对自己有害的朋友也有三种。同正直的人交友,同守信用的人交友,同见多识广的人交友,对自己有益。同谄媚的人交友,同当面奉承背后使坏的人交友,同花言巧语的人交友,对自己有害。”

通常人们以“有缘”来解释自己所交的朋友,但是其中又隐含了被动与无奈的心情,尤其在“求一知己而不可得”、“人生得一知己,可以死而无憾”的时候更是如此。我们不妨暂且接受一个事实,就是每一个人都在有意无意及主动被动中,结交了不少朋友,那么如何与他们和平相处呢?

孔子的建议是:先分辨益友与损友,再决定亲近或疏远。分辨的原则很清楚“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这是益友,简单说来,应该具备“正直、信实、多闻”三项条件。

鲍叔牙年轻时与管仲交往,彼此奠定了笃定的友情。两人一起去做买卖,管仲常常分四分之三的利润。因为管仲穷困,所以鲍叔牙认为这是应该的。又有一次,管仲为鲍叔牙做了一件事情,反而使鲍叔牙陷入窘境,然而鲍叔牙并没有怨恨管仲。

他们年轻时曾秘密约定辅佐齐国君王建立霸业。管仲当公子纠的师傅,鲍叔牙当公子小白的师傅。管仲对鲍叔牙说:“齐国必定是由纠或小白当上君主,其他公子不配继承。很幸运,我们在这两个优秀的公子身旁当师傅。不管谁继承王位,我们都要合力辅助君主。”

齐国的君主僖公死后,诸位王子相互争夺王位,到最后就只剩下小白与皇兄公子纠争夺。管仲为了替公子纠争王位,还曾用箭射伤公子小白。最终还是小白回到齐国继承了王位,他就是齐桓公。

帮助客居鲁国的公子纠争王位的鲁国在与齐国交战中大败,只得求和。齐桓公要求鲁国处死公子纠并交出管仲。消息传出后,大家都同情管仲,被遣送回齐国的他无疑会被折磨致死。于是有人说:“管仲啊,与其厚着脸皮被送到敌方,不如自己先自杀。”

管仲一笑了之,他说:“如果小白要杀我,当初就该和主君一起被杀了。既然还找我去,就不会杀我。”就这样管仲被押回了齐国。出人意料的是桓公马上任用管仲为宰相,这连管仲也没有想到。

管仲之所以能够当上齐国宰相,这与好友鲍叔牙有很大关系。鲍叔牙招来管仲救了他的命,并且推荐他为宰相,遵守了彼此的约定。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之下,齐桓公平定乱世,成为开创霸业的先驱。

管仲曾经深有感触地说:“当初我贫穷时,曾与鲍叔牙一起做买卖,分财利时我常常多占,鲍叔牙却不以此认为我贪,因为他知道我家贫。我曾经为鲍叔牙谋事,结果却使他更窘迫,鲍叔牙不因此认为我这个人很愚蠢,因为他知道时机有时有利有时不利。我曾经几次出仕,即屡次被国君罢免,鲍叔牙不据此认为我无能,因为他知道我没有碰到好时机。我曾几次带兵打仗,不仅屡战屡败而且还做过逃兵,鲍叔牙不因此以为我这个人胆小,因为他知道我家有老母需要供养。公子纠与小白争位失败后,召忽自杀,我被囚禁起来,忍受侮辱,鲍叔牙不因此认为我这个人不知羞耻,因为他知道我不以小事为耻,而只耻功名不显扬于天下。所以说,生我的是父母,而真正了解我的是鲍叔牙。”

于是,天下人很少称道管仲之才能而常常称道鲍叔牙有知人之明。鲍叔牙不愧是管仲的好朋友,称之为“知己”也一点不过分。“人生得一知己,死而无憾”。鲍叔牙把“直、谅、多闻”这三个益友的基本条件全占了,难怪他和管仲之间的友情故事能为大家津津乐道,并且流传千古,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

“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这就是损友,交往久了,会使自己受到伤害。“便辟”是指刚愎自用、心胸狭隘,不会体谅别人。“善柔”是指习惯于奉承及柔顺的态度,缺乏正直的精神。“便佞”则是口才甚佳,言过其实,不愿认真求知,即使表面上看似多闻,其实只是道听途说,以耳代目,并无真正见识。对照而言,“便辟”的人不易做到“谅”,“善柔”的人缺少“直”的勇气,“便佞”的人则是伪装的“多闻”。孔子主张的交友之道即在于此。

《佛说孛经》中说:“友有四品,不可不知:有友如花,有友如秤,有友如山,有友如地。”其实,如花、如秤的朋友便是孔子提及的损友的另一种表述,如山、如地的朋友则是益友的另一种概括。

孔子说的交友、择友之道,实际上也是一种为人之道。当人们用正直、诚信、博学多识作为自己择友的原则,而力戒与那些“损者”为友的时候,事实上也在为自己、为对方确立了一个做人的道德目标和行为准则。只有自己在道德上努力做到正直、诚信,并且不断追求广博的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才会得到朋友的认可,也才会受到社会的尊重。 jGniHgPzaVnyPQ38vrP6DFxWaqEssm2yKvGmZeusnXv8UjrtDjmcTBnY2bCdd9t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