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7.圈子越大,信息越多

人脉圈是由许多人组成的,认识的人越多,圈子越大,更新信息的速度也越快,掌握的信息也越广泛、越准确。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谁拥有最快、最多的信息,谁就会拥有无限发展的可能性。比尔·盖茨曾说:“信息本身没有什么价值可言,但它的存在却是一种无形的财富。当创业者通过某些手段利用信息实现经营目标时,信息就成了一个企业最有价值的资源。”

那么信息从何而来呢?当然,信息的来源渠道很多。比如,经常看报、上网浏览、多读书等,这些都是获取信息的有效途径。但是最重要的情报却是来源于“人”,“人的情报”无疑比“铅字情报”重要得多。很多生意人特别注重人的情报。越是一流的经营人才,越重视这种“人的情报”。换句话说,从朋友那里得来的信息是最重要的一个资源,人脉圈才是最大的情报站。人脉有多广,情报就会有多广。人脉决定着情报,情报又决定着事业。只有掌握了大量的有用的信息,事业才能领先别人一步,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所以说,人脉圈所带来的信息,是事业无限发展的平台。

日本三洋电机的总裁龟山太一郎的经历就是很好的例子。他对于情报的汇集别有心得,被同行誉为“情报人”。最有趣的是他自创一格的“情报槽”理论。他说:“一般汇集情报,有从人身上、从事物身上获得两个来源。我主张从人身上加以汇集。如此一来,资料建档之后随时可以活用,对方也随时会有反应就好像把活鱼放回鱼槽中一样。把情报养在情报槽里,它才能随时吸收到足够的营养。”

日本前外相宫泽喜一有个闻名的“电话智囊团”。宫泽在碰到记者穷追猛打时,往往要求给予一个小时的时间考虑。如果碰巧在夜里,则只要一通电话就可以得到满意的答复,这些答复来自他的十名智囊团成员。这也就是我们所谓的“人的情报”。

人脉圈就是这样一种传递信息的特殊“媒体”,人的口碑效应远比广告更加令人信服,同时,也更易于有效传播。

有一种洗发水做了如下广告:“我告诉了两个人,她们又告诉了另外四个人……”接下来屏幕上出现了数不尽的女性,个个拥有漂亮而干净的秀发。女人因为人脉获得了美化自己的信息,知道了美发的奥秘;商人因为人脉将商品成功推销,获得了市场与机遇。时下流行的安利、雅芳等品牌的直销方式就是这样建立的。

当你与人沟通、分享资源并建立起一个庞大的人际圈子时,你会发现这不仅使你有能力管理自己的生活,更能让你充分享受生活并从容应对其中的变化。

一个人思考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建立品质优良的人脉关系提供情报,成了决定工作成败的关键。企业的重大决策,如经营目标、经营方针、管理体制等,都要进行形势分析、方案比较,从而选择最优决策,这些环节无一不以信息为基础。即使在决策过程中,企业管理者也经常征询意见,以便使决策更加完善。

被称为世界“假发之父”的香港富豪刘文汉,就是靠餐桌上朋友的一句话获得信息而发家的。信息只有在你需要它的时候才起作用,如果你不需要,信使就不会把信息送给你,信息本身也无计可施。如果你在饥饿状态睁大眼睛四处寻找,信息就会很自然地接近你。如果能调动起经常活跃在用户周围的推销员和市场调研员担当你的信使,你就有可能比其他企业更早地获取有价值的信息。

比如GM在第一次石油危机爆发的前一年,即 1972 年,就从自己的通讯录中获得了能源价格在近期可能上升的可靠情报,并引起充分重视。于是从 1973年 4 月起,GM就实行了降低燃料费的适度计划,同时采取了将车内铁制的一部分零配件用塑料、铝合金代替,生产轻型汽车的计划。

对于通讯录带来的信息,一定要精挑细选,把那些对自己有用的信息加以比较,认准并抓住那些可以带来效应的信息。

布朗-弗曼公司是一家享誉美国的制酒公司,在 1987 年一次水产会上,布朗-弗曼公司的采购员美因,巧遇一位乙醛生产商。在几次交往后,双方成了朋友。后来这个生产商告知美因,自己正在考虑用生产乙醛的下脚料办一个水产养殖场。美因立刻想到布朗-弗曼公司每年制造威士忌酒都要留下一万多吨的沉积物,这些都是粮食的下脚料,但都被当废料抛弃了。制酒过程中的大量余热本可以养鱼的,却也白白浪费了。美因马上向公司提出建议,并得到公司的采纳,并委托他做这个方面的全权负责人。美因摸索出一套密集型喂养方法,使养鱼获得了空前的丰收,也使公司发了一笔额外的小财。

每个人都有一些关系稳固的挚友,我们可以很容易分析得出结交朋友的过程,总不外乎是因为某种缘分与别人邂逅,相互间产生好感,于是有更多的交流,随后就进入“熟识”阶段。朋友间的交往使你感觉有趣或愉快,这种情绪的产生会让彼此更加亲近,友谊也会更加牢固。

熟识之后,开始有了一种共患难的意识,此时便会期待朋友能对我们有所帮助。这个阶段的友谊联系性强,彼此间也容易产生超过利害关系的亲密感。说得更具体一点,交往的本质其实也就是互相启发和互相学习,彼此从不断摸索中逐渐改变逐渐成长,从而建立起稳固而深厚的友情。

在你的工作和生活中,可以作为智囊的朋友,大抵可分为以下三类:

第一类朋友提供给你有关工作情报和意见,称为“情报提供者”。这种人大都从事记者、杂志和书籍的编辑、广告和公关工作,即使你不频频相扰,对方也会经常提供宝贵的意见。像上述的“电话智囊”就是这一类。

第二类朋友提供给你有关工作方式和生活态度的意见,称为“顾问”。这种人多半是专家,甚至是本行业内的第一人,你可以把他们视为前辈或师长。

第三类朋友则与工作无直接关系,称为“游伴”。原则上不是同行,通常是在参加研讨会、同乡会和各种社团认识的,有些也是“酒友”。他们不但可以是“后援者”,有时甚至是你的“监护人”。

三人行,必有我师。抱着这种态度交友,便可以从朋友那里获取力量,为自己事业的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 cJXwyF+W68lSxHG8Y8B09vgDAxTWjYx1JEyR5a7S30ieKKl33nd8oMUsWypM8jw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