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以车代步的人越来越多,如此一来,走路、运动的时间越来越少,久坐难免感觉腰酸背痛,肩颈不适。导致这些不适症出现的原因除了缺乏运动外,还有就是姿势不正确。其实,正确的站姿、坐姿、走姿,才能让人感觉最舒适。
坐姿对于下背的压力最大,开车时应该尽量将臀部后移,让脊椎和髋关节垂直,背部挺直,习惯后就会舒服不少。记住:随时都要让脊椎保持“S”形。但很多人坐的时候,都会习惯性地将身体全部缩在椅子里,让脊椎弯成“C”形。姿势不良容易过度拉扯背部韧带,压迫脊椎处的神经,导致背痛。避免弯腰驼背的最好办法就是坐在椅子上,在背部垫一个小靠垫,同时为了避免久坐,最好每隔一个小时活动一次筋骨。而开车一族当然更要讲究坐姿。购买车时,就要注意座椅的设计是否能让背部得到良好的支撑。开车时,让座椅前移,挺直腰背,让膝盖高过臀部,同时右脚无法完全伸展才是正确姿势。开车一族要想为健康加分,除了注意坐姿外,平时更要加强锻炼胸腔到膝盖处的核心肌群,因为此处是维持人体稳定的重要肌群。在家多花些时间练习简易的地板运动,就可以轻松活络筋骨、强化肌群。开车时,利用空挡,伸展紧绷肩颈,就可以自在当个健康开车一族!
一般情况下,身体前倾的坐姿很容易使开车者的脊椎处于一种紧张状态,但开车时由于精神高度集中,所以很难察觉到身体的不适。时间长了,一系列问题就出来了。
开车的人因为经常长时间保持坐着的姿势,所以腰部经常出现酸痛。肌肉呈静态紧张状态,容易使腰部的肌肉疲劳。而当腰肌长期疲劳得不到放松时,则会转化为腰肌劳损,在汽车颠簸等外力的影响下,甚至可能诱发腰椎间盘突出。
建议一次性持续驾驶的时间不宜过长,尤其是遇到路面情况不好时,车速不应过快,避免剧烈颠簸对脊椎造成的伤害。另外,驾驶者应该多参加体育运动,最好选择全身性的、大肌肉群参与的运动,比如跑步、快走等。
开车的时候,因为眼睛始终看着前方,关注路面的行人和其他情况,眼睛肌肉是很紧张的,可能出现酸痛,夏天还有阳光照射和路面光线的反射,驾驶者非常容易出现视疲劳,出现头晕、视物模糊、两眼胀痛等症状。
建议最好相隔一段时间把车停在安全地带闭目养神。至于遮挡阳光,可以考虑选择能隔热的太阳膜、遮阳板或是遮阳网。阳光强烈时,驾驶者宜戴上墨镜。
驾驶员开车时,始终注视着一个方向,当颈部肌肉痉挛,发生颈椎微错位,压迫刺激神经,会出现头部、肩部、上肢疼痛、发胀的症状。
建议车主在驾驶时,要调整好自己的坐姿,并将座椅调节到一个合适的位置,使整个脊椎的 4 个生理弯曲能充分依附在座椅靠背上。可以利用等待红灯的时间,做一些保健活动。最简单的方法是将头部进行前、后、左、右顺序的摇晃。先这样将头部摇晃一周,再向反方向摇动,左、右各做 10 次。
一般轿车的空间都比较小,驾驶者在车里待的时间太久,狭隘的空间,车内各种噪声的干扰,甚至内饰散发的一些气味(往往都有轻微的毒性),这些不同的因素都能作用到人体身上,例如长期受噪声、震动、一氧化碳等有害因素的影响,易引起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进一步影响其他器官,极易降低驾驶者对突发情况的应变能力和判断力,对行车安全造成严重威胁,是十分值得注意的。
建议驾驶者出现恶心、头晕等症,千万要引起注意,不要老是待在封闭的车厢内空调开着虽然暂时让你感到舒服,但总归没有自然通风的好,最好每隔一段时间把车窗开启 5 分钟,让新鲜空气流通,提神醒脑。此外,如果长途旅行要长时间开车,最好每隔一两个小时停车休息一次。
由于开车人都很赶时间,一旦上车就是为了到达另一目的地,所以很少中途停车有很多驾驶者受工作所限或不便不能保证及时、足够的饮水,让自己的身体处于轻度脱水的状态(小便时尿液呈茶黄色就已经是轻度脱水了),尿液浓缩,易患尿道炎、膀胱炎,加上长期保持一样的坐姿,更加容易引发前列腺炎。
建议驾驶者要注意劳逸结合,及时补充水分,使自己的身体处于良好的状态,另外,补充水分之后除了能减少尿液浓缩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外,还能让人多去几次厕所,驾驶者可以趁这个机会舒展筋骨,放松自己,让身体有个缓解的空间。
有车一族大部分又是“很忙一族”,饮食、代谢不规律,很多人开车时都有过肚子饿、想排便的经历,但往往抱着忍忍的心态,用主观意识去抑制这些生理要求。这些正常的生理反射受到反复、长期的抑制,会使反射减弱,导致消化功能紊乱。
另外,驾车过程中通常遇到的堵车、不文明驾驶现象会让驾驶者产生紧张、焦虑、愤怒等不良情绪,这些情绪通过神经内分泌途径影响胃肠分泌、运动和黏膜血流量,导致胃酸分泌过多、黏膜血流量减少,容易发生胃、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
建议驾驶者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饮食规律,有规律地作息。例如,饥一顿饱一顿会引起消化不良,经常抑制排便会减弱排便反射,使便意淡漠,导致便秘。
除此之外,还要保持良好的驾驶心情。
机动车发动机运转、汽车鸣笛等,可产生不同强度的噪声。驾驶室内较强的噪声主要集中在低频段。长期接触一定强度的噪声,可引起人的情绪变化,出现烦恼、易激动、疲劳等烦躁情绪,长此以往驾驶者的心理会产生厌倦开车的情绪,威胁驾驶安全。
建议驾驶者要始终保持心情舒畅,避免将不良情绪带到车内,遇到烦心的事情最好能舒缓下心情再行车,行车遇到堵车、不文明行车现象更要放宽心态。
建议广大有车一族在开车时一定要注意自我保健,对于长期开车的驾驶者更要注意出现的小毛病小症状,以免这些潜在的小问题最后成为健康的“隐藏杀手”。
开车前要调节好座椅。因为座椅调节不当,就会使颈椎处于不良姿势。比如说,有些人喜欢将座椅调得很高,这就容易使自己的颈椎处于前探的状态。颈椎前探姿势可增加颈椎的负荷,也容易累积造成颈椎的损伤。
座椅怎么调?怎么坐呢?驾驶座位的靠背向后倾斜约 110 度,臀部尽量靠后坐,后背完全靠在靠背上。同时,驾驶座位和方向盘的间隔距离不要太大。
开车时一定要注意颈椎的姿势,避免因长时间一个姿势而引发颈椎损伤,最好每开车1 小时就停下来,稍活动一下颈部,或靠在座位上放松放松;也可双手十指交叉抱后颈向前用力,头部向后用力,以锻炼颈部肌肉,增加肌肉和韧带的外平衡稳定性。
在开车时要处理好起步、刹车等问题。很多人在开车时突然加速或减速,由于惯性,会使自己的颈椎发生与加速或减速方向相反的甩动。这种前后方向的如同甩鞭式的被动动作,最容易造成颈椎椎间关节错位,尤其容易造成寰枢椎椎间关节错位。
有一位女同事,有一次坐车被后边的车追尾了。她的脖子做了一个甩鞭式的动作,当时脖子就不能动了,头也特别晕。家人带她到医院检查也没查出什么。医院建议她戴个脖套,回去吃点药先养着。3 天之后,女同事感觉,脖子疼得不行,头也一直晕晕的,又去医院拍了片,结果发现车祸导致了她的枕寰关节错位、寰枢关节半脱位。医生及时为她进行了治疗,她后来感觉轻松了,头也不晕了,脖子也好多了。
这里特别提醒那些经常坐车的人,无论是坐公交车,还是坐私家车,有一个问题都要特别注意,就是坐车时一定要靠紧椅背,不要分神,不要睡觉。因为车子突然加速或减速时,最容易使颈椎出现甩鞭式的动作。
当然,很多突发的交通事故是不可避免的,其中,追尾事故是造成寰枢椎椎间关节错位的最大元凶。在追尾事故中,人体在靠背或座椅的带动下突然向前或者向后时,头部通常无法跟上身体的运动节拍。这种身体和头部不协调的运动,最终都会施压到颈椎,从而导致颈椎损伤。
那么平时坐车时如何预防这种情况的发生呢?要防止追尾撞击事故中的颈椎伤害,关键在于发生撞击事故时让乘车者的头部和上身一起和谐地运动。最好的办法就是在乘车过程中尽量保持整个身体(包括头部)与座椅的充分接触,且不要睡觉,不要分神。
一旦发生车祸或碰撞,在感觉自己的颈椎或腰椎受到了冲击的情况下,一定不要随便处理。我们的脊椎中有很多神经,在不当的搬动中受伤的话,很有可能形成永久性的伤害,甚至有瘫痪的可能。
生活在大城市的人都知道挤公交车的滋味,大家都想有个座位,其实没有必要。本来在单位里就坐一天了,乘车的时候正好可以站着放松一下自己。你可找一处不挤的位置,保持正确的站姿,用一只手拉住扶手,伸直手臂,让身体随公交车的动向变换不同角度,在动态中充分伸展。因为随着车的正常行驶、停车、刹车、变向、拐弯,人体需要一种力来保持身体的平衡,它可以帮助你修复错位的脊椎。需要注意的是,站立时脚尖要始终着地,可提起脚跟,这样可防止在急刹车时挫伤脊椎和震荡脑部。
24 岁的张强大学毕业后供职于一家外企,有着很高的收入,工作很令人羡慕。但张强也有自己说不出来的苦衷:工作性质决定了他每天都要面对一连串的数字和一张张报表,时间久了,难免感觉枯燥、疲惫。学生时代的张强性格开朗,酷爱运动。现在则一天不下 8小时坐于电脑前,日复一日地久坐不动已经使他大不如以前青春激昂、充满蓬勃朝气了。最近张强发现自己有时会出现精神萎靡甚至头晕眼花的症状,工作时往往不能集中精力,一些数据总是统计了一遍又一遍还不能确定,脑子都不太好使了。
医生告诉他,久坐不动,血液循环减缓,不仅会导致大脑供血不足,伤神损脑,使人容易疲倦,精神萎靡,若突然站起,还会出现头晕眼花等症状;还会导致脑供氧和营养物质减少,加重人体乏力、失眠、记忆力减退的症状。有些中老年人经常处于静态且不爱说话,会加速语言功能的衰退,使大脑反应能力变得迟钝,增大患老年性痴呆症的可能性。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健康人连续用脑 30 分钟,大脑反应很快,记忆力也很强;连续用脑 90 分钟,血糖浓度在 4.4 毫摩尔/升以上,大脑的功能尚正常;连续用脑 120 分钟,血糖浓度降到 3.3 毫摩尔/升,反应迟钝,思维力较差;连续用脑 210 分钟,血糖浓度会降到 2.2 毫摩尔/升,这时便会出现头晕、头疼等症状,暂时失去工作、学习能力。
经常性头痛、头晕、失眠的起因之一是用脑过度。长时间用脑、精神紧张,易导致大脑供血、供氧不足,脑功能得不到改善,体内代谢被干扰,肝肾受损害,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人体微循环趋向紊乱。轻则有损健康,易患经常性头痛、头晕、失眠等症,重则会导致严重疾病,如脑出血、瘫痪、精神病、痴呆、脑肿瘤等。
人脑的活动在白天有潜在的周期,与夜间睡眠周期相似,基本上是两个小时一个起伏因此主张脑力劳动持续 1~2 小时就休息一下。当然休息不一定是闭目养神,最好是采取积极的方式,如进行文体活动、散步和各种消遣。若要改换思考内容,交叉用脑,也要经过一刻钟的轻松之后。因为连续更替脑活动内容,会出现后摄抑制或前摄抑制现象,即不是前项思考干扰了后项内容,就是相反,不仅影响思维而且易使大脑疲劳。如果长期过度地从事脑力劳动,不考虑用脑的时限性,最可能出现超负荷状态,导致失眠以及神经衰弱。
因此,工作时要科学地安排用脑,做到劳逸结合。这样会使大脑的工作有节制,不疲劳过度。比如有的学生看书时,把文理科的课程交替学习,这种做法使大脑皮层中的兴奋灶从一个区域转到另一个区域,结果大脑皮层的神经系统不仅不会疲劳,而且能使两科的学习互相促进。另外,根据大脑的活动特点,因时而异地安排用脑也是很重要的。
每天看电视平均 3 小时以上的人,就有患上电视综合征的可能。有关研究表明大约有50 种疾病与看电视有关,主要的有以下几种:
1.斑疹
电视荧屏表面存有大量静电荷,其聚积的灰尘借光束的传递射击人们的面部,如不及时清洗面部,就会生出难看的斑疹。
2.电视孤独症
3~7 岁儿童看电视时间长,会养成一种非常孤独与难以和人沟通的性格,这是一种心理疾病。
3.感冒
因坐在电视机前时间多,户外活动时间少,缺乏阳光浴,呼吸不到新鲜空气,使身体血液运行不畅,躯体活动不灵,不能适应室内外环境,机体抗病免疫力降低,所以很容易患感冒。
4.肥胖症
看电视使人体力消耗减少,皮下脂肪堆积;还会不限制地吃高能量的零食;另外电视中的食品广告有增进食欲的作用等。
5.干眼病
长时间盯着荧屏,会使眼球充血,更会使眼球视网膜的感光功能失调,同时还会出现眼球干燥,引起视觉障碍,造成植物神经紊乱。
6.电视腿
久坐于电视机旁会使下肢血液回流受阻,产生胀、麻、疼等症状;因静脉血管壁薄,易受压,导致血流受阻,促进血凝过程,下肢静脉血栓形成,进而形成电视腿。
7.尾骨病
长时间坐在电视荧屏前,会出现程度不一的尾骨部疼痛症状,有时向臀部和大腿放射,叫“电视性尾骨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