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6.学会健康喝豆浆

豆浆与我们的饮食生活息息相关,豆浆的营养来源于大豆,大豆的蛋白质含量是很高的,为 35%~40%。除蛋白质、钙、铁等各种营养素和矿物质外,大豆不含胆固醇,却含有豆固醇、不饱和脂肪酸和卵磷脂,这些物质可以帮助人们降低血液中胆固醇的浓度,预防多种心脑血管疾病和其他慢性病。豆浆虽有诸多好处,然而专家指出,豆浆并不是十全十美的食品,它含某些抗营养因素,不仅不利于人体对养分的消化吸收,反而有害健康。下面我们具体地谈谈如何喝豆浆。

1.不宜喝豆浆的人群

豆浆性质偏寒,消化不良、嗝气和肾功能不好的人,最好少喝豆浆。豆浆在酶的作用下能产气,所以腹胀、腹泻的人最好别喝豆浆。另外,急性胃炎和慢性浅表性胃炎者不宜食用豆制品,以免刺激胃酸分泌过多加重病情,或者引起胃肠胀气。患有肾脏疾病及痛风的人,应该少喝豆浆,病情平缓期,可以每天摄入 20 克以内的黄豆;患有严重肾脏疾病的人不能喝豆浆;未成年的儿童要少喝豆浆,以免诱发性早熟。乏力、体虚、精神疲倦等症状的虚寒体质者也不适宜饮用豆浆。

2.豆浆粉营养远不如豆浆

用豆浆粉冲调豆浆,成本低,口感好,方便,但营养差。看到某品牌豆浆粉的配料表可知豆浆粉仅含 1/3 的黄豆,其余约 2/3 为添加的糖浆等。这种豆浆粉中最多的成分应该是糖浆,而不是黄豆,故其营养价值与家庭自制的黄豆豆浆不能同日而语,所以建议大家还是喝鲜豆浆为好。

3.喝豆浆还是喝牛奶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指出:豆浆和牛奶在营养上各有特点,牛奶蛋白质质量更好、钙含量更高、营养素更齐全,但含饱和脂肪和胆固醇;豆浆蛋白质也不错,除营养素外,还含有大豆异黄酮等植物化学成分,饱和脂肪又很少,不含胆固醇。因此,两者最好每天都饮用,这样才符合饮食多样化这一根本营养原则。

4.浓豆浆不宜多喝

门诊医生经常发现,一些患有肾结石并有多次碎石史、排石史,而且仍在长结石的患者饮食上多以豆制品为主,包括水豆腐、干豆腐、豆腐脑等。另外,早晨还喝豆浆。曾经有位患者,邻居是做豆浆的,常年供给他没稀释的浓豆浆,他基本上每天当水喝,结果患上了双侧多发性肾结石。

黄豆属于高钙、高蛋白、较高嘌呤的食物,长期且大量饮用高浓度豆浆,会增加肾脏负担,容易引起尿钙排出增多及高尿酸血症,后者继发高尿酸血症肾病(痛风肾病),临床表现为血尿、蛋白尿、肾结石(尿酸结石、含钙结石),反复尿路感染,晚期会发展成尿毒症。

5.坚果与豆浆不宜混合喝

在被检查出肾结石、高尿酸血、高脂血并发症的患者中发现,绝大多数患者体形偏胖,且呈家族倾向(比如,陪看病的配偶及子女也多肥胖),经了解这类病人的饮食结构有很大的问题,尤其是喜欢把坚果与黄豆一起榨豆浆,连浆带渣当粥喝。

这种坚果豆浆其实就是多种“油”的混合液,黄豆本身就含有很高的油脂,再加上高油脂的坚果,其含油量是非常高的,喝这种豆浆等于在喝“油”。这种豆浆不仅含有高脂肪、高热量,而且还含有高钙、高嘌呤,长期大量饮用可诱发肾结石、高尿酸血症。

6.女人一定要喝豆浆

科学研究认为,鲜豆浆除了含有植物雌激素以外,还有大豆蛋白、异黄酮、卵磷脂等物质,是一味天然的雌激素补充剂。女性青春的流逝与雌激素的减少密切相关。豆浆含有丰富的植物雌激素,可调节女性内分泌系统的功能。常喝豆浆可减少面部青春痘、暗疮的发生,使皮肤白皙润泽,容光焕发。更年期女性喝豆浆可减轻更年期症状。每天喝 300 毫升鲜豆浆,可明显改善女性心态和身体素质,延缓皮肤衰老,达到养颜美容之目的。

7.每天应喝多少豆浆

按照中国营养学会发布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每人每天要吃 30~50 克大豆(干重)。如果选择在家榨豆浆,每个人的黄豆用量最多不应超过 50 克,榨豆浆时还应多加些水来稀释(豆子和水的比例是 1 ∶10),以免过于浓稠,增加肾脏负担。如果早上喝 300 毫升豆浆,大致相当于建议量的一半。还可以吃一些豆腐、豆腐皮等大豆制品,保证钙的摄入。

8.榨豆浆时豆子坚果用多少

有些家庭喜欢将其他豆类与黄豆同榨豆浆,这种混合豆浆可以经常喝,因为其他豆类(除了黑豆之外),如绿豆、红小豆等,油脂含量没有黄豆高,喝这种豆浆比较健康,但也要限量饮用。所有豆子的混合用量,也应按照每人 50 克豆子以内的标准。

此外,在制作豆浆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以大豆(或黑豆、青豆)为主,少量配合(10~15 克)高脂肪的坚果,就可以在获得多种原料营养成分的同时,控制豆浆的总脂肪量。

如何选购安全的姜

有媒体曾曝出,为了让姜的卖相更好,市面上有一些姜是用工业硫黄熏制的。一时间,“毒药姜”和“硫黄姜”成了人们关注的热点。怎么才能挑到放心姜呢?

首先,消费者最好从正规的渠道购买,同时也要学会挑选方法:别挑外表太过干净的,表面平整就可以了。“硫黄姜”一般要先洗后熏,熏过的姜不仅干净,而且颜色浅,水嫩嫩的,发亮,皮薄,轻轻一搓皮就掉了。而正常的姜则颜色发暗、发干。其次,用手捏,要买肉质坚挺、不酥软、姜芽鲜嫩的。最后,用鼻子闻一下,若有淡淡的硫黄味,则不要购买。 phd+X02Hu9ykm90ODsLH4RljPYJw7UBLsq39c2Xb0Rj1qGRUT72TcFGgBefLR7S0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