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6.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古人有三句话,其一,“能屈能伸大丈夫”,其二,“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其三,“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其实,所表达的都是一个意思就是在关键时刻要保住性命,只要有命在,就有卷土重来的机会。

清朝的创始者努尔哈赤虽是满族人,但他却十分精通汉族文化,也深谙此理。在他初起兵时,力弱兵单,不能死打硬拼,为保存力量,以图日后大业,吃亏是十分必要的。事实上,努尔哈赤也是这样做的。

公元1574年,因不堪忍受继母的虐待,15岁的努尔哈赤带领他10岁的弟弟,离家出走,寄居在外祖父王皋门下。而王皋与明军作对,扰边作乱成为明军剿拿的对象。这一年,明边军总兵李成梁率军攻破王皋的营寨时,努尔哈赤兄弟正在王皋家中,双双被俘。

努尔哈赤一看,大事不好,他见机行事,双膝一并,“扑通”一下跪在李成梁的马首之前,声泪俱下,恳求李成梁赐他一死,其情殷殷,其声悲切,此招果然见效。李成梁见其兄弟两人乖敏可怜,赦其不死,收在帐下充作幼丁,而王皋则被处死。

自此后,每有征战,努尔哈赤都勇敢冲杀,奋勇向前,屡立战功,颇受李成梁赏识。李成梁后来提升努尔哈赤做自己的随从侍卫,他们俩关系密切,形影相随,如同父子。

努尔哈赤暂时的吃亏,是有目的的。他与总兵李成梁虽然如同父子,对李成梁的态度甚是恭敬,小心侍候,耐心服侍,但却是心有韬略,早有自己的打算,决不会因李成梁的器重而改变。

果然,大约在公元1577年前后,年轻力壮的努尔哈赤带着几年来积累的丰富军事经验,带着满腹的文韬武略,与弟弟一起,偷偷离开了李成梁,去开创自己宏伟的事业。

当然,这里我们说的“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应把握好以下行为界限:第一,目的应该是为了渡过难关,克服别人给你制造的麻烦,以免影响你的正事;第二,这种信念所针对的麻烦应是对抗性的矛盾和冲突,而不是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第三,着眼于远大目标,致力于成就大事,而不能采取卑鄙的报复;第四,这种信念的价值就在于以暂时之“软弱”、“吃亏”来换取长久的利益。

无论是“进”还是“退”都要牢牢掌握主动权。“进”固然重要,但很多情况下“退”也是有必要的。

建安三年,刘备被吕布打败,在不得已的情况下率众投靠了曹操。曹操表奏汉献帝,封刘备为左将军,让他留在许都。然而刘备表面上得了官职,实际上却无权无势,时时处处都受到曹操的控制。

刘备深为自己壮志难酬而苦恼,恨不能生双翅膀飞出许都。但曹操早就知道刘备是个有大志之人,所以暗中派人监视刘备,为不使曹操起疑心,刘备每天故意假装出只种菜,不管其他任何事的表象,渐渐地,曹操觉得刘备胸无大志,也对他失去了戒心。

一天,刘备与曹操闲坐,军兵报告袁术欲弃淮南而投河北。刘备听罢暗想:曹操欲灭袁术已经很久,我何不以此为借口逃离许都呢?于是,刘备对曹操说:“袁术北上必然经过徐州。我打算率一队兵马在半路截击他,置袁术于死地。”曹操犹豫了一下,然后说:“明日奏请天子后再起兵吧!”

次日,刘备恐曹操中途变卦,亲自奏请献帝,要求率兵去讨伐袁术。献帝应允后,曹操令刘备率五万兵马出征。

刘备回府后连夜收拾鞍马,催促关羽、张飞立即起程。关、张二人问其故,刘备答道:“吾在许都乃笼中之鸟,网中之鱼。这次出征,乃鱼入大海鸟上青霄,再也不受笼网的羁绊了。”关羽、张飞听后,明白了刘备的用意于是随刘备率兵马疾行而去。

然而刘备刚出许都,就有人向曹操进言:“丞相为何遣刘备去讨袁术,刘备一去可就不复返了,此乃放龙入海,纵虎归山啊!”曹操一听,顿时恍然大悟,急令许褚率五百精兵截回刘备。

可是刘备在出师前早就做好了准备,他不仅得到了曹操的将令,而且在献帝那里得到了圣旨。此刻面对拦截之人,刘备说:“我是受天子之命出征讨伐,岂有回去之理,更何况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就这样刘备逃脱了。

刘备这一走,如同笼中之鸟重返山林。以后,他招兵买马,礼贤下士,三请诸葛亮,联合东吴,在赤壁之战中大胜曹操。后来,曹操每每想起刘备的出走,便嗟然长叹,悔之不已!

因此,在情况不利的局势下,为什么要一味地坚持下去呢?适时地选择三十六计中的“走为上策”也不失为一种机智灵活的战略战术,在尖锐的局势面前,去寻找新的机会,就会迎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崭新局面。 L1VAdJwjTTr15On4f7UOLPpk2+kriWeS41dolCNkdzYUhs6lygvPldqNGOdEIHC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