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命运不在“计算”中

人之所以迷信,只是由于恐惧;人之所以恐惧,只是由于无知。

——保尔·昂利·霍尔巴赫

当你对命运茫然无措的时候,会不会有找人“算算命”的想法?算命是一种古老的活动,从殷商时代的甲骨占卜,到信息时代的“电脑算命”,无论外包装是什么样的,里面的内容从来都没有变过:它是人们为抵抗无情的命运而进行的迷信活动。

迷信,是人们对心中认为生命个体或生命群体有支配力量的神灵的畏惧和遵循状态,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遇到不可认知之物而无所适从,或遇到难以克服的挫折和障碍时所表现出来的对鬼神天命等的认同,祈求以改善自己命运的一种信仰和行为。

迷信心理首先与人的需求有关。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需求是行为的原始动力,人有生理、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实现等层次的需求,需求指向一定的目标,当某个目标受阻时,这种需求将变得更为强烈。如果目标不能实现,有些人可能会去寻求超自然力量的庇护。

迷信是无知愚昧的产物。缺乏知识和技能的人在生活中遭到挫折、困难时,为追求心理平衡,通常会选择迷信这种非理性方式。他们试图通过迷信寄托自己受折磨的心灵,改变自己的不幸,或者得到好运。

迷信也与人的错误推理有关。自然界、社会中许多事物间本来就存在着因果关系与时空关系,它们的存在本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但是迷信者却以主观意识去推导或解释客观现象,将自然界的偶然巧合说成是鬼神的安排。

个体的迷信心理常常与社会文化相互影响。古代科学还未启蒙,所以用卜筮决断事务。而广大民众不懂科学,或多或少接受了鬼神天命的意识。这种迷信意识世代相传,就成为荣格所说的“集体意识”。

算命占卜是常见的迷信活动之一。实际上,算命者是利用了心理学上的“巴纳姆效应”,再加上一些充满歧义的语言,使迷信的人错误地相信他的言论是正确的。为了理解这个观点,让我们看下面这个故事。

北欧的人们最善于造船。他们造了一艘特别坚固的战舰,据说这艘战舰得到了神灵的格外庇佑,能击沉一切敌舰而自己永不沉没,人们把它命名为“无敌号”。“无敌号”多次出海征战,许多地方需要修理。人们对这艘战舰深怀敬爱之情,就把拆换下来的木板,连同又弯又锈的钉子,全都保存下来。

一天,船长发现尚未更换的老木板都不结实了,就命令把所有原先的木板全部拆换更新,连同船帆和其他装备一律换成新的,拆下来的旧物件照样被精心保存起来。然而这次“无敌号”战绩不佳,没能歼灭敌舰。当疲惫的水手们返航进港时,发现港口的居民用那些旧物件又搭建了一艘跟原先的战舰完全相同的船,只是多了一块牌子,写着“原无敌号”,招徕人们参观。

船长生气了,认为神灵不再庇佑无敌号,却去庇佑那堆“烂货”。他命令水手把旧木船拆了,木板全部烧掉,老铁钉子也都重新熔铸。但是这一切没能改善“无敌号”的命运,从前那种辉煌的战果再也没有了,人们纷纷抱怨是船长把神灵保佑的无敌战舰烧掉了。

心理学家给一群人做完人格评定后,拿出两份结果让他们判断哪一份是自己的。其中一份是参加者自己的结果,另一份是多数人的回答平均起来的结果。结果大多数人竟然认为后者更准确地表达了自己的人格特征。这个现象就称为“巴纳姆效应”。据说有一位名叫肖曼·巴纳姆的著名滑稽演员,他在评价自己的表演时说:“我之所以很受欢迎是因为节目中包含了每个人都喜欢的成分,所以每一分钟都有人上当受骗。”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有的人相信并不科学的“算命”,这就是巴纳姆效应在作怪。那些求助算命的人本身就有易受暗示的特点。当人低落、失意的时候,就会对生活失去控制感,于是心理的依赖性也大大增强,受暗示性就比平时更强了。加上算命先生善于揣摩人的内心感受,稍微能够模糊地说出求助者的感受,求助者会立刻得到一种精神上的安慰。算命先生接下来再说一段无关痛痒的话,便会使求助者深信不疑。有时候,算命者还会利用一些“道具”,诸如《易经》、血型、属相、星座等理论,掩盖其迷信的本质。在这些“外衣”的迷惑下,人们就更容易相信算命者的话。

其实,当预测的结果与自身的经历巧合时,会形成强烈的心理刺激,使人深刻感到“预测很准”。反之,当出现不准的结果时,人们则常常很容易就忘记了这样的预测,或者会用其他理由解释预测错误的原因。这就是为什么很多算命者总是强调“心诚则灵”的缘故。

要破除迷信,从个人的角度来讲,首先必须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提高自身文化素质。无知是迷信的基础,科学是战胜迷信的有力武器。在现代社会中,真正迷信的人大多半是文化程度不高的人。要破除迷信,就要以科学的知识武装自己。虽然知识能帮助人战胜愚昧,但也有些有知识、有文化的人仍旧陷入迷信之中,其主要原因是没有确立坚定的唯物史观,意志薄弱,看不到事物的发展规律。因此,我们不仅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还要认真学习辩证唯物主义,树立唯物主义世界观,磨炼意志,不向从众心理妥协。

保尔·昂利·霍尔巴赫(1723—1789年),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机械唯物论的代表人物,“百科全书派”主要成员之一。他的作品有《社会的体系》《揭穿了的宗教》以及被誉为“唯物主义圣经”的《自然的体系》等。

霍尔巴赫从理论上系统批判了宗教,反对一切形式的宗教,认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的灵魂和肉体共存亡。他认为宗教宣扬的来世等都是虚构的,无知和恐惧是宗教产生的根源。他否认有偶然性,用力学的机械观点解释一切自然和精神现象,表现出宿命论倾向认为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必然的,倒霉只能说“命该如此”。 gjrZs9iHJ4IzQSQtgN0RaGvzgVCdC/1bHMs2r4WRahS7Gv5KcL23J2KHes3QlxV1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