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病从口入,祸从口出”,所以必须把握好说话的分寸。
口语是有即时性的,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如果说错了话,即使事后解释,也难以完全挽回影响。所以说话能恰到好处,是很不容易的,若想招致灾祸,倒是唾手可得。因此明智的人应尽量少说话,可以不开口便三缄其口。
某唱片公司的业务员工作认真、勤于思考、业绩良好,已经被公司确定为中层后备干部候选人。只因他无意间透露了一个属于自己的秘密而被竞争对手击败,失去晋升机会。
既然秘密是自己的,那么就无论如何也不能对同事讲。保住自己的隐私没有什么坏处如果讲给了别人听,情况就不一样了,说不定什么时候会被别人当做把柄攻击,使人有口难言。有些奸佞小人,擅长利用别人在说话时机、场合上的失误做些损人利己的事情。所以说,只有恰到好处地把握好说话的分寸,才会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做到游刃有余,而不会给自己招致祸端。不然的话,一定会碰一鼻子灰,不但目的达不到,而遭冷遇、受申斥也是意料中的事。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什么话能说,什么话不能说,什么话可信,什么话不可信,都要在心里有个计较。一旦中了小人的圈套为其利用,后悔就来不及了!
口不择言断送前程不是最糟的,还有人因为口不择言而断送性命。
1825年,沙皇尼古拉一世登基时爆发了一场自由知识分子领导的叛乱,后来这场叛乱被镇压了。其中一名领袖里列耶夫被判死刑。绞刑开始的时候,没想到里列耶夫一阵挣扎,绳索断了,他摔落在地上。当时,在信奉天主教的俄国,这种情况常常被当做天意和上帝恩宠的征兆,犯人通常会得到赦免。而幸免的里列耶夫站起来时,却向着人群大喊:“你们看,俄国人已经不懂得如何做好事了,甚至连制造绳索也不会。”最终,本来应该赦免的里列耶夫,因为一句嘲笑的话而妄送了性命。
会说话,小则自己愉悦,大则兴邦救国;不会说话,小则招怨,大则坏事,甚至送命。
拥有好口才不等于不控制自己的言语,因为话一旦出口,就无法收回。不要为了逞一时的口舌之快而付出沉重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