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云:“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充分利用不改的乡音,是与同乡拉近距离的一件重要的武器。
清朝末代的大太监李莲英可以说是成功地运用了乡音,靠同乡的扶持发迹起来的。本来清朝宫廷挑选太监主要是让他们做一些体力工作,所以入选的标准是体格健壮。但是李莲英出身贫苦,个子瘦小,若以当时的标准来衡量是根本不够资格的。一次偶然的机会,李莲英听说在宫廷中有一个大太监是他老乡,并且是同一村的。于是李莲英大胆地去找了这个老乡。
按清朝的陋习,求人办事一般都要赠送价值不菲的礼物,礼物越贵重越有效果。李莲英当时很穷,没有钱买东西送礼。他一直苦恼于怎样才能引起老乡的注意。他知道这位老乡非常重视乡情,最后想出了一个办法。一天,他瞅准了正当这位老乡出来当值时才去报名然后用一口地道的家乡话说出了自己的姓名与籍贯。李莲英的这位老乡听了这声音,身体不由得抖了一下,抬头看了看眼前的这位小老乡,心里暗暗记了下来。
后来,在这位老乡的大力帮助下,李莲英做了给慈禧太后梳头的太监,最后因为梳得一头好发型深得慈禧宠爱,成了慈禧太后面前的大红人。
李莲英只说了几句话,就博取了对方的注意与好感。但要注意的是,这几句话是家乡话、是乡音,而对方也恰巧是同乡人,且又同处异乡,在这种情况下,李莲英轻而易举地引起注意也就不足为奇了。
用家乡话作见面礼,可以说是独树一帜的,它不需要物质上的东西。在这里,有一点相当重要:那就是运用这种方法的场合,最好是在异乡。对方离乡越久远,心中的那种乡情就越深沉。因此,越是这种情况,越要运用“乡音”这种技巧,你就会得到老乡所带给你的种种好处。
一个人离开家乡,离开生他的土地,也许一开始并不感到有什么难过,但时间一久,或在他乡碰到不习惯的生活习俗或遇到挫折,他就会感到家乡的亲切、家乡的美好。也许,这个时候,人们才会深深地感到,自己在家乡还有割不断、丢不掉的感情寄托。因此,在人们的记忆深处,有一块属于家乡的领地,也许现实的生活会暂时把这块领地掩盖起来,而一旦触及到了这块领地,那一股思乡情就会源源不断地涌出来。
说话中善用同乡的关系,会让对方产生一股难以割舍的感情,办起事来自然是无往而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