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尔斯·狄更斯在他的作品《一年到头》中写道:“天才就是注意细节的人。”那些在做事上总是采取马马虎虎和凑凑合合态度的人,永远不屑于做细微之事的人,是不会成就任何大的功业的。世上无小事,许多所谓的小事其实是在为你打基础,没有打好稳固的地基,又怎能盖起坚实的大厦呢?
老子曾说:“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这句话精辟地指出了想成就一番事业,必须从简单的小事情做起,从每一个细节入手。
明朝万历年间,中国北方的女真族为患。皇帝为了抵御强敌,决心整修万里长城。当时号称天下第一关的山海关因年久失修,其中“天下第一关”的题字中的“一”字已经脱落多时。万历皇帝募集各地书法名家,希望恢复山海关的本来面貌。各地名士闻讯,纷纷前来挥毫但是没有一个人的字能够表达出天下第一关的原味。
皇帝于是再次下诏,只要能够中选的,就能够获得重赏。经过严格的筛选,最后选中的竟是山海关旁一家客栈的店小二,真是令人刮目相看。
在题字当天,会场被挤得水泄不通,官家也早就备妥了笔墨纸砚,等候店小二前来挥毫。只见主角抬头看着山海关的牌楼,舍弃了狼毫大笔不用,拿起一块抹布往砚台里一蘸大喝一声:“一!”十分干净利落,立刻出现了一个绝妙的“一”字。旁观者莫不给予惊叹的掌声。有人好奇地问他:为何能够如此娴熟?他被问之后,久久无法回答。后来勉强答道:“其实,我想不出有什么秘诀,我只是在这里当了三十多年的店小二,每当我在擦桌子时,我就望着牌楼上的‘一’字,一挥一擦,就这样而已。”
原来,这位店小二的工作地点正好面对山海关的城门,每当他弯下腰,拿起抹布清理桌上的油污之际,刚好这个视角正对准“天下第一关”的“一”字。因此,他不由自主地天天看、天天擦,数十年如一日,久而久之,就熟能生巧、巧而精通,这就是他能够把这个“一”字临摹的炉火纯青、惟妙惟肖的原因。
老子说:“治大国若烹小鲜。”老子将治理国家比做烹调小鱼一样,只有将调料放得适中,文火烹煮,不着急,不躁动,这样煮出的东西才色鲜味美;若火候不对,调料不对,内心烦躁,下锅后急于翻动,东一下,西一下,最后煮出的东西就会“一团糟”,色、香、味就更谈不上了。可见,细微之处方见真工夫。
20 世纪初,美国大众以马车为主要交通工具。当时的马车夫都是漫天喊价,没有个标准可遵循,所以常与客人发生争吵。亚伦出生于大富翁家庭,但也因为车费问题与马车夫发生争执,而遭一顿辱骂和毒打。在愤怒之际,他决定创办一个新行业取代马车行业。冷静后,他找来各国有关交通工具的资料,详细地加以研究,从人力、三轮车,到骡马、轿子,经比较后,觉得都不足以超越马车,最后他想到正在迅速发展的汽车,并预测到这是一个非常有发展前途的行业。
亚伦很快拟订了汽车代替马车的计划,针对马车缺点,他制订出计程车行业的最重要特点——按里程收费,不能任由司机乱开价。
亚伦理想中的汽车,要比马车灵活,甚至小街小巷都能开进去。但当时美国生产的汽车既难看,又笨重,根本不适合做一般人用的交通工具,即使勉强用,也不会比马车更受欢迎。
亚伦跑遍了欧洲国家,最后选定了法国生产的一种四缸 16 匹马力的汽车。这种车子几乎比美国车小了 1/3。亚伦一次订购了 24 辆,当时来看,是个大手笔。
汽车运回美国后,亚伦进行了统一标识。为了标明这些汽车是出租的,他想在每部车上写上“出租汽车”字样,但在字的含义里,要让人一看就明白是按路程远近计算的,不是由司机乱开价钱。当时在英文里,找不到适当的字来表述这个意思。后来,亚伦记起在法国时看到的一个词“Taximeetr”,它的意思是以公尺的长度来计算出租马车车费。他想,如果把这个字借用过来,再加“敞顶小汽车(Cab)”不就行了吗?于是,计程车“taximtercab”这个词第一次在美国出现了。
还要解决的困难就是计程车表,如果没有这个东西,计程车就等于名不副实了。据说这个表是由亚伦提出构想,请他的一个修钟表的朋友发明的,而他这位朋友也因此变成了大富翁。
就这样,在一开始经营计程车中所遭遇的难题,都被亚伦的灵活创新克服了。
开业典礼后,24 部车子在街上列队通过,空前壮观。为了加强宣传效果,亚伦在每部车子上还挂上各种标语,来说明他这一新行业的特性,例如:“坐多少路,付多少钱!”“一样的路程,绝不要两样的车钱!”
在与马车行业的较量中,亚伦的新行业很快取胜。为了平息马车夫对他的抗议,亚伦提出帮助他们加入计程车行列的办法,还发动舆论界撰文,说明计程是时代的必然产物,是任何力量不能够抗拒的。
亚伦的成功,就在于他能够看到马车行业的缺点,从中创新,并以有发展前途的汽车作为创新的工具——完全取决于他的细节的工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