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只需集中力量做一些必需的小事,好让自己朝正确的方向发展,如果有此体会,你便可掌握整个局面。
有一位年轻人,他对生活的不满和内心的不平衡一直折磨着他,直到一个夏天与同学尼尔尼斯乘他们家的渔船出海,才让他一下子懂得了许多。
尼尔尼斯的父亲是一个老渔民,在海上打鱼打了几十年,年轻人看着他那从容不迫的样子,心里十分敬佩。
年轻人问他:“每天你要打多少鱼?”
他说:“孩子,打多少鱼并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只要不是空手回去就可以了。”
年轻人若有所思地看着远处的海,突然想听听老人对海的看法。他说:“海是够伟大的了,滋养了那么多的生灵。”
老人说:“那么你知道为什么海那么伟大吗?”
年轻人不敢贸然接茬儿。
老人接着说:“海能装那么多水,关键是因为它位置最低。”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如果能把自己的位置放得低一些,习惯性地从小事、从不起眼的细节做起,便会有无穷的动力和后劲。然而,有不少刚刚从大学毕业的学生,自以为读了不少书,长了不少见识,未免有点飘飘然,不能正确摆正自己的位置,取得一点成绩便沾沾自喜,有一点优势便以为自己天下第一,夜郎自大。
随着一些先进科技成果的运用,人们的工作效率普遍提高,人才市场供大于求,许多人都难以找到真正与自己所学专业对口的工作。许多人盲目自信,高估自己,强调“发挥特长”。但如果不顾眼前的现实,绝对地强调发挥特长,则不利于自己的发展。其实对于初涉社会的年轻人来说,任何一个岗位都是新的,都需要熟悉。要记住一个道理:做好一份工作,需要了解比该工作广泛得多的知识。
特长服从需要,而不是需要迁就特长。如果你也碰上了“用非所学”的情况,或不能发挥自己所谓特长的问题,最好的处理办法就是“舍弃”你的专业,“掩埋”你的特长,把自己归零,重新开始,边学边做。不求“一步到位”,但求“步步到位”,并且要有从底层做起的思想准备。正像万丈高楼平地起一样,要极有耐心地从砌一块砖、一堵墙做起。一心想速成为一名“建筑师”是不现实的,只有在砌墙加瓦中才能学到真本领,逐步锻炼自己具备“未来建筑师”的素质。同时,也要有安心工作的良好心态。对眼前的工作有一个正确的态度,并视之为理想岗位的“阶梯”。学会在日常工作中逐渐发挥自己的能力,让别人真正认识到你是一个有素质的人。
把自己的位置放低一些,你才能成功。现在许多年轻人缺乏的正是这种勇气和重视细节的心态。无论你是天之骄子,还是满面尘土的打工仔;无论你是才高八斗,还是目不识丁;无论你是大智若愚,还是大愚若智,如果没有找到自己的位置,总是这山望着那山高好高骛远,那么一切都会徒劳无益。
因为我们年轻,所以经常谈理想和抱负,但理想和抱负谈得多了就会抱怨我们目前的状况:工作不好,领导不赏识、不重用,门路太少,局限性太大,自己没法施展才华,等等。似乎这些现实的一切与理想和抱负差得太远,自己只有突破这些才能拥有美好的未来。可是,事实却并不像我们所想的那样,于是更是处处不顺心,最终陷入了自己设定的困境中。
有一个刚从学校毕业的大学生,踌躇满志地进入一家公司工作,却发现公司里有那么多局限性,而领导分配的工作又是一个谁都能胜任的办公室日常事务性工作,对于一向自视清高的他,别提多么失望了。他到处发泄自己的不满,但好像并没有人理他,就这样,他只好埋头干活,虽然心里经常存有不情愿,但不再像刚进公司的时候那样浮躁了,而是努力去做自己手头上的事情,做好一件事情,得到领导的肯定,自己的“虚荣心”就被满足一次,靠着这种卑微的“虚荣心满足”,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了。
有一天,他认识了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开始他并没有注意到这位老人,只是后来由于工作的需要,接触了几回。经人介绍说,这位老人就是赫赫有名的卡普尔先生,他是公司总裁的父亲。他没有因为特殊的身份而讲究太多,竟然是那么平常,那么不起眼,每天与大家一样上班下班,风雨无阻。老人曾经对年轻人说过这样一句话:“把手头上的事情做好,始终如一,你就会实现你所想的东西。”
年轻人记住了老人的教诲,开始投入到做任何一件小事情上,无论自己如何地不情愿都尽心尽力地做好,而且做了以后,心态就平和了。后来,他取得了事业上的成功。
无论你手头上的事是多么不起眼,多么烦琐,只要认认真真、仔仔细细地去做,就一定能逐渐走向高处,迈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