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识足以济世,何患世莫己知哉?
——(清)曾国藩《挺经·英才》
作为一名优秀的管理者,必须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作为一名管理者,最可怕的事情不是暂时的不成功,而是不能从管理工作中思考出成功的智慧。无论是从失败到成功,还是从一个成功到另一个成功,没有超出常人的心理素质是不可能做到的。
心理素质是人整体素质的组成部分,包括人的认识能力、情绪和情感品质、意志品质、气质和性格等个性品质诸方面。那么,作为一名合格的管理者,应该拥有哪些必备的心理素质呢?
作为一名管理者,首先必须拥有良好的认知能力。良好的认知能力是管理者了解情况、获得信息、正确决策的基础。为此,管理者必须具有良好的观察、记忆、想象和思维等心理素质。
观察是从一定目的和任务出发,有计划、有组织地对某一对象的知觉过程。这是一项能动的、积极的感知活动,它不限于知觉,而是在思维和语言的参与下进行的,是一种“思维的知觉”。观察敏锐,才能及时捕捉多种信息;观察准确,才能获得正确的信息;观察全面,才能保证信息的完整性;观察深刻,才能把握信息的本质,从而及时、准确地为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记忆是信息的输入、贮存、编码和提取过程。记忆的准确性和备用性是两项极为重要的记忆品质。记忆的准确性使信息得以准确无误地贮存,记忆的备用性使管理者的决策和其他管理活动所需要的信息能及时地提取出来,从而保证管理活动的顺利进行。
想象是人的心理活动中的创造性因素。丰富的想象力使管理者能对所获取的信息,从各个角度、各个侧面进行加工、改组,产生丰富的联想,形成各种新颖独特的决策构想和管理方案。
思维能力是智力结构的核心,是管理者认知中最为复杂的心理活动。思维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不是凭感官直接把握,而是借助于媒介和头脑的思维加工实现的,它所反映的不是客观事物的现象和个别属性,而是其本质属性和规律性。思维过程是由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类、抽象概括与具体化等环节有机地构成的,这个过程贯穿于管理者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复杂的脑力劳动过程中。凡是在事业上有成就的人,身上都具有这些品质,特别是在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其次,管理者必须要有很强的全局观念,这是因为管理活动是社会目标体系中的活动是各种大目标和各种小目标之间的高度的内在统一性和发展的协调性的结合。因此,管理者的管理行为要以大局为重,必须着眼于全局,要看到大环境、大趋势和自我整体态势。在处理问题时要高屋建瓴、高瞻远瞩,不局限于微薄小利的得失。
一个组织、一个企业的各种不同层次的职能部门要为实现共同的组织目标而有效地运转,这就要求管理者有较高的组织能力,正确处理好各个部门之间的关系,使之成为一个相互配合的有机整体。一个决策做出之后,管理者就要善于组织并激励员工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实践。善于授权分工,明确责任;善于统筹兼顾,全面安排;善于综合人力、物力、财力,协调、沟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而运筹各方,使整个工作步步衔接,有序运转。
开拓创新的进取精神也是管理者不可缺少的心理素质。在管理团队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一些新问题、新情况。能否打破一切束缚人们前进的旧传统、旧观念,能否适应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是决定管理者能否客观有效管理的重要问题。具有开拓创新精神是对管理者的基本要求。
最后,作为一个管理者,还要有坚强的意志、不屈的毅力、非凡的胆略、宽阔的胸怀以及敢于负责的精神。坚强的意志包括主动性和独立性、目的性和自觉性、坚定性和果断性、坚忍性和顽强性、沉着性和自制力及自信心等基本品质。管理者的意志主要体现为管理者的魄力,能自觉地确定目标并支配其行动,以自身的坚忍性实现预定的目标。管理者的心理品质应该表现为热情忠厚、与人为善、大公无私、坦率耿直、虚心谦逊、严于律己。既敢于批评别人,也勇于自我剖析;既能顾全大局,有时还要“委曲求全”;既要有胆略不断进取,也懂得进退自如,不盲目蛮干。
当机立断的魄力是管理者胆量和见识的综合表现,也是时代强者的表现。在竞争激烈的今天,现代管理者面临着许多新问题,这需要应用他的知识和智慧,综观全局,把握时机,做出抉择,这就是当机立断的魄力。如果优柔寡断,就会错过良机。要敢于当机立断,首先要敏捷而准确地发现问题的症结;其次要通过现象把握本质,权衡利弊得失;最后认准目标,勇敢前行。
一个人的心理素质是在先天素质的基础上,经过后天环境与教育的影响而逐步形成的因此,管理者不仅应当在走上管理岗位之前努力学习管理知识,更要在管理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和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