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有忧勤之心而不知致治之要,则心愈劳而事愈乖。
——(北宋)欧阳修《准诏言事上书》
管理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艺术。管理者在做管理工作时,为有效地达到管理目标而灵活运用各种技巧、手段和特殊方法,这就是管理者的领导艺术。它是管理者的智慧、学识、才能、胆略和经验的综合反映,是管理者素质和能力在方法上的体现。
管理不讲究科学策略,工作不讲究方式方法,为人处世不讲究交际艺术,是很难在组织中立足的,这样只会处处受敌。将每一种管理方法都研究透彻,将每一个管理技巧都发挥到极致,将每一项管理工作的细枝末节都精雕细琢,是成为一名优秀管理者的要诀。
要想使管理工作从“技术”上升为“艺术”,首先要求管理者发挥创造性。管理艺术是一种富有创造性的管理方式和方法。它不是对管理学知识的一般的、简单的、机械的运用,而是创造性的发挥;它不是墨守成规、照章办事的产物,而是一种层出不穷、丰富多彩的独特技艺。在现代信息化条件下,管理活动所面临的问题错综复杂并呈现多元化的状态。因此,每个管理者都必须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作用,进行综合性创造,使自己的聪明才智得到应有的升华,从而产生构思新颖、风格独特,并能有效适应多种目标的管理艺术。
在大多数情况下,管理行为都是因人、因事、因地而异的,是即兴而发的。这种对随机事件的非模式化、非程序化的处理,表现出管理艺术具有灵活性的特点。一个好的管理者,不能按照规范化的程序和定量化的数学方法去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而必须根据不同的时间、地点和条件,运用已有的经验、知识和判断力,随机应变地采取措施,解决问题。
管理艺术中,最重要的是“弹钢琴”的艺术。弹钢琴需要十个指头都动作,不能有的动,有的不动。而这十个指头如何动作,则是一个艺术性很强的问题。如果十个指头一起按下去,那就不成调子了。只有十个指头在键盘上的跳动有先有后,有重有轻,有急有缓,有节奏并相互配合才能产生出美妙动听、沁人心脾的音乐。把这种弹钢琴的艺术应用于管理工作中,就是要统筹兼顾,全面安排,抓住重点,照顾一般。
任何一个企业、部门或单位,都会有许多具体工作需要管理者去处理,这些具体工作在全局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是不一样的。有的在全局中占主导地位,起着主要的、决定性的作用。有的则居次要地位,起着协调配合的作用。占主导地位、起决定性作用的是中心工作或重点任务,其余的属于一般性工作,是非中心工作。中心工作是主要矛盾或矛盾的主要方面的集中表现。因此,中心工作搞得好坏决定着全局的成败。作为管理者就是要善于处理好中心工作与非中心工作的关系。既要抓住中心环节,又要兼顾其他各项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够打开整个工作的局面。
其次,管理者还要具有把握时机、随机决断的艺术。所谓时机,就是某种事物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条件,而各种条件总是在发展变化的,这就要求管理者在着手处理问题时,必须不失时机,看得准,抓得住,充分利用现有条件,迅速果断地作出决断。常言道:“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管理者如果优柔寡断,坐失良机,那么尽管你的主意和办法是好的,但也只能是“事后诸葛亮”“马后炮”。管理者要做到把握时机,随机决断,先要全局在胸,统筹得体,能够对全局和整体做出估量。要善于把握整体内部和外部的关系,抓住要害,带动整体。如果没有对全局的深刻了解,决断就会失去依据。然后,要审时度势,当机立断,善于捕捉战机,分清主次,在事物发展进程中,随机应变,果断决策。包括在条件发生变化时不失时机地调整原定计划和部署,以适应变化了的情况。
最后,管理者还必须掌握“留有余地”的艺术。所谓“留有余地”就是在管理工作中,为了弥补主观认识上可能出现的失误,说话办事和做工作时要留下可以回旋的余地。它是一种以防万一、争取主动的管理艺术。之所以要留有余地,是因为:第一,人们要正确认识客观规律并按客观规律办事,这并不是很容易的。人的认识不仅要受客观过程发展及其表现程度的限制,受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限制,而且还要受主观条件和能力的限制。所以人们对客观规律很难一下子就认识得很准确、很深刻。第二,即使是完全正确的认识,也可能会遇到预料不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因此,管理者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必须留有余地。留有余地的管理艺术在管理活动中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例如,制订计划的时候,指标不能定得太高,要留有余地,要使下属经过努力能够实现并有可能超额;在人力、物力、财力的使用上,要留有后备,不能满打满算,以防突发事件;在做员工的思想工作时,也要留有余地要允许员工有一个接受和体验的过程,不能强加于人。
当然,管理者的领导艺术无论怎样灵活和多样,无论多么玄妙和高超,但它毕竟不是管理者个人的主观臆造,而是管理者主观能动性与管理活动实践的客观规律性相结合的产物,它既以一定的管理学知识为基础,又反过来以管理者自己的经验和对规律的总结,去丰富和发展管理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