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6 通过大脑调节昼夜节律

◆ 每天的这两个时间段,大脑一定会停止工作

一天中,在起床8小时后以及22小时后,我们一定会感到困倦。大家都知道,在吃过午饭后,通常会很想睡觉。但实验表明,即使每小时吃少量的一餐或完全不吃任何东西,也还是会在同样的时间段里感到困倦。 饮食和感到困倦之间并没有联系。 有的人能切实体会到,在起床22小时后会感受到困意,这个时候即使睡不着也会在天亮时感到轻微的困倦,或是通宵时也会迷迷糊糊地想睡。为了充分利用大脑,我们需要诱导这一规律,在该睡的时候好好睡觉,保证睡眠,这样清醒时才能精力充沛。

睡眠惯性

受睡眠-清醒节律的影响,我们会在起床8小时后感到困倦(6点起床,即为14点)。 如果这时候没能忍住困意睡着了,即使忽然醒来,也会很快再次睡着, 这种现象被称为睡眠惯性。睡眠的脑电波一旦出现,即使是在醒来后,也无法马上切换。在睡醒后,大脑中还会有睡眠的脑电波。这时候,我们会感到头昏脑涨,严重时还会头痛。因为我们无法从睡眠状态中立刻清醒过来,所以参照惯性定理,这种现象被命名为睡眠惯性。

如果平时睡眠充足,并且主动小憩、避免不受控制的瞌睡,出现睡眠惯性现象的可能性就会降低。防止睡眠惯性对于提高工作效率来说十分重要,为了客观地管理大脑,试试下面的小憩计划吧!

◆ 小憩计划的4个要点

想要灵活运用小憩计划,以下4点很重要。

① 在感到困倦前就闭上眼睛

为了防止睡眠惯性现象的出现,我们可以在感受到困意前就把眼睛闭上,提前防备困意。时间大约在起床6小时后。

② 闭眼1~30分钟

虽说是小憩计划,但实际上并不需要睡觉。只需要闭上眼睛,α波便会慢慢地出现。在睁开眼睛后,也会有得到放松的感觉。

③ 坐着小憩

躺下后,大脑可能会提前进入深度睡眠,夜晚的睡眠质量就会有所下降。尽量不要躺下,靠坐在椅子上也能够消除困意。

④ 说3遍醒来的时间

午休时,在闭上眼睛之前说3遍“1点半起”,那么快到1点半时,心跳就会加快,身体也会做好醒来的准备。

睡眠物质

现在,关于睡眠-清醒节律的形成还存在诸多疑问。睡眠物质被认为是最大的形成诱因。前列腺素D2就是一种睡眠物质。清醒状态下,脑脊髓液中的前列腺素D2会不断累积。随着前列腺素D2的累积,腺嘌呤核苷也会增多。腺嘌呤核苷是白天生命活动所必需的能源——腺苷三磷酸的最终代谢物。它会增加抑制神经活动的γ-氨基丁酸,而γ-氨基丁酸又能够抑制使大脑保持清醒的组胺,由此,大脑便会进入睡眠状态。这是一个活动能源被代谢为睡眠物质的循环过程。 3iqFS6W+z4RxgFB673Uap2nBVl0Vk+C14Eeks+faeP+cy/lmvIooVFB9pH2t3tj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