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糖—甜蜜的陷阱

糖能轻易给人带来甜蜜和快乐,蛋糕、点心、甜饮料等一直深受全世界人们的喜爱。奶茶等甜饮料更是在我国年轻人中成为流行的“网红”饮品。但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由于摄入了过多的糖,导致近年来年轻人肥胖率和糖尿病患病率持续走高,并且肥胖人群和患病人群趋于年轻化。其实除了蛋糕、点心等能尝到明显甜味的食物中含有糖以外,面条、米饭等主食和各种水果、蔬菜,甚至一些没有甜味的食物中都含有糖。

我们常说的糖指的是碳水化合物,其中单糖主要有葡萄糖、半乳糖、果糖等,而双糖主要有乳糖、蔗糖和麦芽糖等。机体中碳水化合物的存在形式主要有三种:葡萄糖、糖原和含糖的复合物。大脑、神经系统和红细胞几乎完全依赖血液中的葡萄糖来供应能量,因此,人体离不开葡萄糖。葡萄糖可以来自于淀粉类食物(如谷物、豆类、薯类)和水果等,也可以来自于糖果、饼干、蛋糕、甜饮料等甜食,而甜食的营养价值更低,过多摄入更容易引起健康问题。

很多人应该都有过这样的感受,情绪低落的时候,吃点甜的东西,就能让心情变好。但这种饮食习惯一旦养成,人就会越来越依赖于甜食,不仅皮肤状态会变差,而且会越来越胖。更令人担忧的是,当你意识到自己吃了太多甜食时,想要戒掉却十分困难,那是因为身体早已经对“糖”产生了依赖。

高糖食物很容易让人上瘾,当血糖值下降后内心的满足感和幸福感会逐渐减弱,只能依靠补充更多的糖来满足自己,从而陷入“甜蜜”的恶性循环。而这也是超重或肥胖,以及诱发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痛风、抑郁症等疾病的一大原因。

2019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办公厅印发的《健康口腔行动方案(2019—2025年)》中提出,要开展“减糖”专项行动,结合健康校园建设,中小学及托幼机构限制销售高糖饮料和零食,食堂减少含糖饮料和高糖食品的供应。而启动“减糖”专项行动的背后是近年来我国居民对糖的消耗量居高不下,糖类摄入过量的危害没有得到普通大众的充分重视。

世界卫生组织曾调查了23个国家居民的死亡原因,得出的结论是嗜糖的危害比吸烟更可怕。这项调查还显示,长期摄入高糖食物的人,平均寿命要比正常饮食的人缩短10至20年。除此之外,世界卫生组织还曾在《成人和儿童糖摄入量指南》中提出,建议将添加糖限制在每日摄入总能量的5%以下,也就是每日不超过25g。我国也在《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中提倡人均每日添加糖摄入量不高于25g。而2019年10月,新加坡已全面禁止高糖饮料广告,成为全球首个禁止高糖饮料广告的国家。

Note!

添加糖是指在食品生产和制备过程中被添加到食品中的糖或糖浆。常见的添加糖包括白砂糖、红糖、玉米糖浆、高果糖玉米糖浆、糖蜜、蜂蜜、浓缩果汁等。 YrYLeWBatt12aAKka2Q5VyLHT6Xys4h3vSMTO/D1UhV6sXUFmosupu19mG/Dp6+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