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0 绪论

1)BIM技术给工程造价行业带来的变革

(1)提高工程量计算的准确性

工程量计算作为工程造价文件编制的基础工作,其计算结果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工程造价的金额。从理论上讲,根据工程图纸和全国统一工程量计算规范所计算出的工程量,应是一个唯一确定的数值,然而在实际手工算量工作中,由于不同的造价人员对图纸的理解不同以及数值取定存在差异,最后会得到不同的数据。利用计算机借助BIM技术计算工程量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利用BIM技术计算工程量,主要是运用三维图形算量软件中的建模法和数据导入法进行。建模法是在计算机中绘制建筑物基础、墙、柱、梁、板、楼梯等构件模型图,然后软件根据设置的清单和定额工程量计算规则,充分利用几何数学的原理自动计算工程量。计算时以楼层为单元,在计算机界面中输入相关构件数据,建立整栋楼层基础、墙、柱、梁、板、楼梯等的建筑模型,根据建好的模型进行工程量计算。数据导入法是将工程图纸的CAD电子文档直接导入三维图形算量软件,软件会智能识别工程设计图中的各种建筑结构构件,快速虚拟出仿真建筑,结合对构件属性的定义,以及对构件进行转化就能准确计算出工程量。这两种基于BIM技术计算工程量的方法,不仅可以减少造价人员对经验的依赖,同时还可以使工程量的计算更加准确、真实。

(2)提升工程结算效率

工程结算中一个比较麻烦的问题就是核对工程量。尤其对单价合同而言,在单价确定的情况下,工程量对合同总价的影响甚大,因此核对工程量就显得尤为重要。钢筋、模板、混凝土、脚手架等在工程中被大量采用的材料,都是造价工程师核对工程量的要点,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BIM技术引入后,承包商利用BIM模型对该施工阶段的工程量进行一定的修改及深化,并将其包含在竣工资料里提交给业主,经过设计单位的审核之后,作为竣工图的一个最主要组成部分转交给咨询公司进行竣工结算,施工单位和咨询公司基于这个BIM模型导出的工程量是一致的。这就意味着承包商在提交竣工模型的同时也提交了工程量,设计单位在审核模型的同时就已经审核了工程量。也就是说,只要是项目的参与人员,无论是咨询单位、设计单位,还是施工单位或业主,所有获得这个BIM模型的人,得到的工程量都是一样的,从而大大提高了工程结算的效率。

(3)提高核心竞争力

造价人员是否会被BIM技术所取代呢?其实不然,只要造价人员积极了解BIM技术给造价行业带来的变革,积极提升自身的能力,就不会被取代。

当然,如果造价人员的核心竞争力仅体现在对数字、计算等简单重复的工作,那么软件的高度自动化计算一定会取代造价人员。相反,如果造价人员能够掌握一些软件很难取代的知识,比如精通清单、定额、项目管理等,BIM软件还将成为提高造价人员专业能力的好帮手。因此,BIM技术的引入和普及发展,不过是淘汰专业技术能力差的从业人员。算量是基础,软件只是减少工作强度,这样会让造价人员的工作不再局限于算量这一小部分,而是上升到对整个项目的全面掌控,例如全过程造价管理、项目管理。精通合同、施工技术、法律法规等,掌握这些能显著提高造价人员核心竞争力的专业能力,将会为造价人员带来更好的职业发展。

2)BIM在全过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

(1)BIM在投资决策阶段的应用

投资决策阶段是建设项目最关键的一个阶段,它对项目工程造价的影响高达70%~90%,利用BIM技术,可以通过相关的造价信息以及BIM数据模型来比较精确地预估不可预见费用,减少风险,从而更加准确地确定投资估算。在进行多方案比选时,还可通过BIM技术进行方案的造价对比,选择更合理的方案。

(2)BIM在设计阶段的应用

设计阶段对整个项目工程造价管理有十分重要的影响。通过BIM模型的信息交流平台,各参与方可以在早期介入建设工程中。在设计阶段使用的主要措施是限额设计,通过它可以对工程变更进行合理控制,确保总投资不增加。完成建设工程设计图纸后,将图纸内的构成要素通过BIM数据库与相应的造价信息相关联,实现限额设计的目标。

在设计交底和图纸审查时,通过BIM技术,可以将与图纸相关的各个内容汇总到BIM平台进行审核。利用BIM的可视化模拟功能,进行模拟、碰撞检查,减少设计失误,降低因设计错误或设计冲突导致的返工费用,实现设计方案在经济和技术上的最优。

(3)BIM在招投标阶段的应用

BIM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极大地提高了招投标管理的精细化程度和管理水平。招标单位通过BIM模型可以准确计算出招标所需的工程量,编制招标文件,最大限度地减少施工阶段因工程量问题产生的纠纷。投标单位的经济标是基于较为准确的模型工程量清单基础上制订的,同时可以利用BIM模型进一步完善施工组织设计,进行重大施工方案预演,做出较为优质的技术标,从而综合有效地制订本单位的投标策略,提高中标率。

(4)BIM在施工阶段的应用

在进度款支付时,往往会因为数据难以统一而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利用BIM技术中的5D模型可以直观地反映不同建设时间点的工程量完成情况,并及时进行调整。 BIM还可以将招投标文件、工程量清单、进度审核预算等进行汇总,便于成本测算和工程款的支付。另外,利用BIM技术的虚拟碰撞检查,可以在施工前发现并解决碰撞问题,有效地减少变更次数,从而有利于控制工程成本,加快工程进度。

(5)BIM在竣工验收阶段的应用

传统模式下的竣工验收阶段,造价人员需要核对工程量,重新整理资料,计算细化到柱、梁,并且由于造价人员的经验水平和计算逻辑不尽相同,从而在对量过程中经常产生争议。

BIM模型可将前几个阶段的量价信息进行汇总,真实完整地记录建设全过程发生的各项数据,提高工程结算效率并更好地控制建造成本。

3)BIM对建设工程全过程造价管理模式带来的改变

(1)建设工程项目采购模式的选择变化

建设工程全过程造价管理作为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一部分,其能否顺利开展和实施与建设工程项目采购模式(承发包模式)是密切相关的。

目前,在我国建设工程领域应用最为广泛的采购模式是DBB模式,即设计—招标—施工模式。在DBB模式下应用BIM技术,可为设计单位提供更好的设计软件和工具,增强设计效果,但是由于缺乏各阶段、各参与方之间的共同协作,BIM技术作为信息共享平台的作用和价值将难以实现,BIM技术在全过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价值将被大大削弱。

相对于DBB模式,在我国目前的建设工程市场环境下,DB模式(设计—施工模式)更加有利于BIM的实施。在DB模式下,总承包商从项目开始到项目结束都承担着总的管理及协调工作,有利于BIM在全过程造价管理中的实施,但是该模式下也存在着业主过于依赖总承包商的风险。

(2)工作方式的变化

传统的建设工程全过程造价管理是从建设工程项目投资决策开始,到竣工验收直至试运行投产为止,对所有的建设阶段进行全方位、全面的造价控制和管理,其工作方式多为业主主导,具体由一家造价咨询单位承担全过程的造价管理工作。这种工作方式能够有效避免多头管理,利于明确职责与风险,使全过程造价管理工作系统地开展与实施。但在这种工作方式下,项目参建各方无法有效融入造价管理全过程。

在基于BIM的全过程造价管理体系下,全过程造价管理工作不再仅仅是造价咨询单位的职责,甚至不是由其承担主要职责。项目各参与方在早期便介入项目中,共同进行全过程造价管理,工作方式不再是传统的由造价咨询单位与各个参与方之间的“点对点”的形式,而是各个参与方之间的造价信息都聚集在BIM信息共享平台上,组成信息“面”。因此,工作方式变成造价咨询单位、各个项目参与方与BIM平台之间的“点对面”的形式,信息的交流从“点”升级为“面”,信息传递更为及时、准确,造价管理的工作效率也更高。

(3)组织架构的变化

传统的建设工程全过程造价管理的工作组织架构较为简单,负责全过程造价管理的造价咨询单位是组织架构中的主导,各参与方之间的造价管理人员配合造价咨询单位完成全过程造价管理工作。

在基于BIM的建设工程全过程造价管理体系下,各参与方最理想的组织架构应该是类似于集成项目交付(Integrated Project Delivery,IPD)模式下的组织架构,即由各参与方抽调具备基于BIM技术能力的造价管理人员,组建基于BIM的造价管理工作小组(该工作小组不再以造价咨询单位为主导,甚至可以不再需要造价咨询单位的参与)。这个基于BIM的造价管理工作小组以业主为主导,从建设工程项目投资决策阶段开始,到项目竣工验收直至试运行投产为止,贯穿建设工程的所有阶段,涉及所有项目参与方,承担建设工程全过程的造价管理工作。这种组织架构有利于BIM信息流的集成与共享,有利于各阶段之间、各参与方之间造价管理工作的协调与合作,有利于建设工程全过程造价管理工作的开展与实施。

国外大量成功的实践案例证明,只有找到适合BIM特点的项目采购模式、工作方式、组织架构,才能更好地发挥BIM的应用价值,才能更好地促进基于BIM的建设工程全过程造价管理体系的实施。

4)将BIM应用于建设工程全过程造价管理的障碍

(1)具备基于BIM的造价管理能力的专业人才缺乏

基于BIM的建设工程全过程造价管理,要求造价管理人员在早期便参与到建设工程项目中来,参与决策、设计、招投标、施工、竣工验收等全过程,从技术、经济的角度出发,在精通造价管理知识的基础上,熟知BIM应用技术,制订基于BIM的造价管理措施及方法,能够通过BIM进行各项造价管理工作的实施,与各参与方之间进行信息共享、组织协调等工作,这对造价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更为严格。显然,在我国目前的建筑业环境中,既懂BIM,又精通造价管理的人才十分缺乏,这些都不利于我国BIM技术的应用及推广。

(2)基于BIM的建设工程全过程造价管理应用模式障碍

BIM意味着一种全新的行业模式,而传统的工程承发包模式并不足以支持BIM的实施,因此需要一种新的适应BIM特征的建设工程项目承发包模式。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BIM应用模式是集成产品开发(Integrated Product Development,IPD)模式,即把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及材料设备供应商等集合在一起,各方基于BIM进行有效合作,优化建设工程的各个阶段,减少浪费,实现建设工程效益最大化,进而促进基于BIM的全过程造价管理的顺利实施。 IPD模式在建设工程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然而即使在国外,也是通过长期的摸索,最终形成了相应的制度及合约模板,才使得IPD模式的推广应用成为可能。将BIM技术引入我国建筑业中,IPD是一个很好的可供借鉴的应用模式,然而由于我国当前的建筑工程市场还不成熟、相应的制度还需进一步完善、与国外的应用环境差别较大,因此IPD模式在我国的应用及推广也会面临很多问题。 jtd2E5nFrWDeTAoRZ5T/UhjhTQE/xni+keeZXjeNDKKMFBlPUJO+aKDIYKMs2Hd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