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一、研究的内容

供应链知识共享的问题,实质上是一个关于组织或个人合作的问题。正如Axelrod(1985)在其著作《合作的进化》中所指出的,“本文研究人类的合作问题,但是人类的历史其实是一部人类的不合作历史,人类在相当长的时间是不合作的……”由此可知,人类的共享与合作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因此,本书不可能对供应链知识共享的各项议题展开全面的研究。结合作者现有知识的积累状况、研究兴趣等因素,从研究的可行性出发,笔者拟选择其中部分议题进行研究。研究内容可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构建供应链知识空间模型,形成供应链知识共享分析的统一框架;二是针对不同的空间环境设计出不同的共享激励机制。具体而言,本书研究如下四个议题。

第一个要研究的议题是从供应链知识共享行为入手。首先,分析比较了供应链知识共享与供应链中信息及其他有形资源的共享差异,得出知识共享的特点,要求供应链知识共享采取Alchian & Demsetz(1972)所说的“团队生产”方式进行。其次,分析了在团队生产方式下,供应链成员行为的囚徒困境。最后,说明了在供应链知识共享过程中引入委托代理理论的作用,指出供应链知识共享合约是一个结构性的合约。

合约机制作为供应链知识共享的一项正式制度,是打破供应链知识共享囚徒困境,促使供应链知识共享顺利开展的最主要机制。但是任何制度或机制总是在一定环境下才能够有效运行,不可能找到一种放之四海都有效的制度。结合供应链知识共享这一具体环境,本书提出了供应链知识共享的空间模型,即“信息-任务-偏好”空间模型,以此来作为分析供应链知识共享问题的统一框架,合约设计是基于这一框架下的制度安排。

第二个研究的议题是供应链知识共享的决策信息空间模型及合约机制设计。信息是影响人的行为及行为选择的重要因素。知识的特征决定了信息不对称是供应链知识共享的一个基本问题,且这一问题贯穿于知识共享始终。按照信息经济学的分类,信息不对称可以分为事前信息不对称与事后信息不对称。把事前信息不对称称为道德风险,把事后信息不对称称为逆向选择。本书主要研究在这两种情况下,委托人如何设计一个有效的激励合约的问题。

第三个研究的议题是供应链知识共享的任务空间模型及合约机制设计。除信息外,供应链知识共享的任务性质是影响知识共享行为的又一重要因素。在研究供应链知识共享活动的基础上,研究了供应链知识共享任务的性质,指出供应链知识共享任务具有集合性、作用力性、互补性和替代性,并得出在活动空间如何寻找最优任务组合的原则。就合约设计而言,供应链成员企业在知识共享过程中呈现出多任务委托代理关系,且其任务之间具有可替代性、部分业绩不可量化等特点。通过构建供应链知识共享多任务委托代理模型,研究了不同任务组合下供应链知识共享的最优合约设计,讨论了贴现率、任务之间的可替代性系数等对激励合约的影响,得出了参数变化与合约选择的对应区间。

第四个研究议题是供应链知识共享偏好空间模型及道德市场机制设计。传统的经济研究假设人是自私的,随着行为经济学、实验经济学的兴起和研究的深入,已经证实了在经济活动中人除了自私偏好,还存在公平等非自利偏好,而且这些偏好影响人的行为与决策。对供应链知识共享中偏好问题的研究,不但弥补了目前供应链知识共享研究的空白,而且能够提供对供应链知识共享问题的深邃洞见。通过构建供应链知识共享的偏好空间模型,能够更好地解释供应链中的诸多行为,并且通过模型分析,得出了偏好对供应链知识共享的具体影响结果,并构建了道德市场作为供应链知识共享的一种有效治理机制。

本书研究内容的逻辑结构如图1.3所示。

图1.3 研究的框架示意图

二、研究方法和思路

本书主要采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同时借鉴该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特别是借鉴了实验经济学对偏好研究的部分成果。采用经济学的方法,主要原因是笔者认为在众多用于解释人类行为的理论中,经济学的解释力更强,更重要的也许是经济学的方法更能够得出具有管理学价值的启发和建议。经济学分析方法,就是在经济个体具有完全经济理性的假设下,通过模型化的手段推测经济个体行为的极端复杂的后果的一套分析范式(董志强,2006)。在现代经济学中,关于个体行为方式的模型化推导有三个非常重要而且也在绝大多数时候符合现实的假设:①个体是自利的;②需要订立合约的不同个体之间的行为是互动的;③订立合约的不同个体之间的信息常常是不对称的。在对供应链知识共享行为的分析中,我们把组织看作有生命的个体,组织行为和个人行为一样符合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因此,在对不同层次和类型的知识共享的研究中忽视参与主体的差异,故本书研究所得出的结论,对参与供应链知识共享的主体而言,无论是个人、组织或企业都是适用的。

在经济学的方法中,本书主要运用了委托代理理论和合约理论,主要是因为委托代理理论和合约理论能够很好地解决信息不对称情况下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主体如何决策的问题,而这正是供应链知识共享各行为主体面临的必然选择。由于供应链知识共享的特殊性,本书在研究中还运用了空间理论的方法来构建供应链知识共享的空间模型。除此之外,本书研究中还使用了数字分析、典型个案分析等方法。

本书的研究思路主要来源于制度经济学的启发和笔者对经济现象及经济行为所做的一些观察和思考。在经济学理性假设基础上,人的行为总是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但是,经济环境中的人,究竟将选择什么样的行为来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呢?这一行为在于对制度所做的反应。因此,本书对供应链知识共享的研究,主要在于构建一种新的制度,来打破在原有制度下的困境,以此在实现个人利益最大化的情况下,实现供应链整体利益的最大化。

本书研究所采用的基本技术路线如下:①通过文献阅读把握理论界对供应链知识共享研究的历程和最新的研究成果;②为完成本研究所需要的知识,特别是经济学方面的知识做准备,包括对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委托代理理论、合约理论等基础理论的学习;③确定研究的内容和方法,开展具体的研究工作;④构建空间模型,并针对不同的空间模型设计出不同的知识共享机制。以上路线针对每一个专题都是通用的。当然,具体应用时不一定完全按照这些环节来操作,但思路大体与此相同。这样的技术路线对本研究来说是切实可行的。 b0D/nvxz3MFgiuifWUa2ouiIek81mfTU//r6FFq1NVCiQVY5T7xx1KJO5ta6NWj0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