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学术和现实意义

本书研究的学术和现实意义:一是构建供应链知识共享空间模型的学术和现实意义;二是针对不同空间模型所设计的激励机制的学术和现实意义。下面分别简要论述。

一、供应链知识共享的空间模型构建的学术和现实意义

供应链知识共享始于供应链管理实践,具体而言是始于实业界和理论界对日本丰田公司似乎在一夜间取得的比其欧美竞争对手更强的竞争力的关注。因此,在理论研究过程中,学者们围绕丰田知识共享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如Dyer & Nobeoka(2000)通过进一步研究打开了丰田知识共享网络有效性的“黑箱”:丰田在其供应网络中建立了一系列有效的知识共享机制,打破了知识共享囚徒困境;Dyer & Hatch(2004,2006)则研究了同样的供应商网络在共享知识过程中的效率差异。这些研究加深了我们对供应链知识共享的认识和理解,但是这些研究也都是围绕丰田这一特殊个案展开的,是在其特有的环境和约束条件下取得的成功经验。由于不同的供应链其构成千差万别,运行的约束条件也各不相同,因此,对丰田的研究带给其他企业知识共享的借鉴意义有限。更为重要的是,作为理论研究,要对每个企业知识共享的约束条件进行考察、研究,其工作量是非常大的,也没有必要。那么我们能否找到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供应链知识共享的分析框架呢?如果有,那么不但能够让我们从纷繁的现象中找出知识共享的关键因素,还能够把研究引向深入。本研究构建基于“信息-任务-偏好”(在以下部分为了书写方便,有时候用其英文单词的首字母表示这一模型:I-T-P)的供应链知识共享空间,且这一空间的每一维度又是一个三维的空间,即信息空间、任务空间和偏好空间,它们相互独立,又彼此重叠,通过这样的空间模型,从维度上能够简化对供应链知识共享问题的分析,同时又能够较好地刻画出供应链知识共享复杂的环境。

从现实意义来看,管理学原理告诉我们并不是对所有问题都进行管理,管理都是有成本的,换句话说,任何管理都是在成本约束下的行为。因此,在管理实务中,对管理一般都是采取重点控制法,仅对关键的因素和环节实施管理和控制。对一个面临复杂环境的供应链而言(需要强调的是,一个供应链面临的环境远远比一个企业要复杂得多),本书构建的“信息-任务-偏好”空间模型,能够对供应链知识共享许多现象提供合理的经济学解释,以便我们更好地理解供应链中知识共享的行为。

二、针对不同空间模型所设计的激励机制的学术和现实意义

Angel Cabrera & Elizabeth F. Cabrera(2002)根据Connolly & Thorn(1992)的一些经验研究,认为知识共享是一个囚徒困境。供应链知识共享囚徒困境的产生是由于供应链中存在成员个人理性和供应链整体理性的冲突,即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成员企业在实现个人目标的情况下往往导致供应链整体利益的次优状态。现代经济学认为,解决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之间冲突的办法不是否认个人理性,而是设计一种机制,在满足个人理性的前提下达到集体理性。因此,本书所提出的解决供应链知识共享囚徒困境的方法,其目标是要改变囚徒困境的环境,创造一种有利于知识共享合作的激励机制,使成员企业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前提下,同时实现供应链整体利益的最大化。

针对本书所构建的空间模型,提出可以通过两种机制来实现这一目的:一是针对决策信息空间和任务空间,引入委托代理理论,设计一系列合约来实现;二是针对供应链知识共享的偏好空间,提出建立道德市场来实现成员间知识共享。虽然供应链中的委托代理关系较早为人们所认识,但把委托代理理论引入供应链知识共享中,建立一种良好的供应链知识共享制度,以保证供应链知识共享长期有效地开展,据笔者阅读所及,至今未见有人对此做过深入研究;把“道德”引入供应链知识共享机制设计中,更是一个大胆的尝试和创新。本研究若取得成功,不仅会拓展委托代理等理论的应用领域,丰富和完善基于知识的供应链管理理论,更有价值的是这将使我们对供应链知识共享中人的行为的理解更进一步,为在具体制度的设计上提供更有力的理论依据和支持。 LTK+baaUc0wBtR0168PBHkOYQlAS/m4HNTXO9aF/Y6ZUqSJxIqY0Nc5uW/yRpd3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