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3.2 盘式车轮制动器

盘式制动器又称为碟式制动器,顾名思义是取其形状而得名。它由液压控制,主要零部件有制动盘、分泵、制动钳、油管等。制动盘用合金钢制造并固定在车轮上,随车轮转动。盘式制动器已广泛应用于轿车,现在大部分轿车用于全部车轮,少数轿车只用作前轮制动器,与后轮的鼓式制动器配合,以使汽车在制动时有较高的方向稳定性。

另外,从外观上看,通风式制动盘有许多从制动盘圆心通向边缘的孔洞,这些孔洞都是经过特殊工艺制造而成的,它们可以通过车辆行驶中产生的离心力形成空气对流,为制动盘降温,起到防止制动热衰减的作用。

盘式制动器摩擦副中的旋转元件是以端面工作的金属圆盘,称为制动盘。摩擦元件从两侧夹紧制动盘而产生制动。固定元件则有多种结构形式,大体上可将盘式制动器分为钳盘式和全盘式两类。

液压型盘式制动器,由液压控制,主要零部件有制动盘、分泵、制动钳油管等(图1-3-7)。盘式制动器散热快、重量轻、构造简单、调整方便。特别是高负载时耐高温性能好,制动效果稳定,且不怕泥水侵袭,能在冬季和恶劣路况下行车。很多轿车采用的盘式制动器有平面式制动盘、打孔式制动盘以及划线式制动盘,其中划线式制动盘的制动效果和通风散热能力均比较好。

图1-3-7 盘式车轮制动器

(1)盘式制动器的工作原理

制动时,油液被压入内、外两轮缸中,其活塞在液压作用下将两制动块压紧制动盘,产生摩擦力矩而制动。此时,轮缸槽中的矩形橡胶密封圈的边缘在活塞摩擦力的作用下产生微量的弹性变形。放松制动时,活塞和制动块依靠密封圈的弹力和弹簧的弹力回位。由于矩形密封圈边缘变形量很微小,在不制动时,摩擦片与盘之间的间隙每边只有0.1mm左右,它足以保证制动的解除。又因制动盘受热膨胀时,其厚度只有微量的变化,故不会发生“托滞”现象。矩形橡胶密封圈除起密封作用外,同时还起到活塞回位和自动调整间隙的作用。如果制动块的摩擦片与盘的间隙磨损加大,制动时密封圈变形达到极限后,活塞仍可继续移动,直到摩擦片压紧制动盘为止。解除制动后,矩形橡胶密封圈将活塞推回的距离同磨损之前相同,仍保持标准值。

(2)盘式制动器的主要组成

1)制动盘

①制动盘直径。制动盘直径 D 应尽可能取大些,这时制动盘的有效半径得到增加,可以降低制动钳的夹紧力,减少衬块的单位压力和工作温度。受轮辋直径的限制,制动盘的直径通常选择为轮辋直径的70%~79%。总质量大于2 t的汽车应取上限。

②制动盘厚度。制动盘厚度对制动盘质量和工作时的温升有影响。为了使质量小些,制动盘厚度不宜取得很大;为了降低温度,制动盘厚度不宜取得过小。制动盘可以做成实心的,或者为了散热通风的需要在制动盘中间铸出通风孔道。一般实心制动盘厚度可取为10~20mm,通风式制动盘厚度取为20~50mm,采用较多的是20~30mm。在高速运动下紧急制动,制动盘会形成热变形,产生颤抖。为了提高制动盘摩擦面的散热性能,大多把制动盘做成中间空洞的通风式制动盘,这样可使制动盘温度降低20%~30%。

2)摩擦衬块

摩擦衬块是指钳夹活塞推动挤压在制动盘上的摩擦材料。摩擦衬块分为摩擦材料和底板,两者直接压嵌在一起。摩擦衬块外半径与内半径及推荐摩擦衬块外半径与内半径的比值不大于1.5。若此比值偏大,工作时衬块的外缘与内侧圆周速度相差较多,则会使磨损不均匀,接触面积减少,最终导致制动力矩变化大。

对于盘式制动器衬块工作面积,推荐根据制动衬块单位面积占有的汽车质量在1.6~3.5kg/cm 2 选用。

制动盘用合金钢制造并固定在车轮上,随车轮转动。分泵固定在制动器的底板上不动,制动钳上的2个摩擦片分别装在制动盘的两侧,分泵的活塞受油管输送来的液压作用,推动摩擦片压向制动盘发生摩擦制动,动起来就好像用钳子钳住旋转中的盘子迫使它停下来一样。

(3)钳盘式制动器

在钳盘式制动器中,由工作面积不大的摩擦块与其金属背板组成制动块。每个制动器中一般有2~4块。这些制动块及其促动装置都装在横跨制动盘两侧的夹错形支架中,称为制动钳。钳盘式制动器散热能力强,热稳定性好,故广泛应用于大多数轿车和轻型货车上。

钳盘式制动器按制动钳的结构型式可分为定钳盘式和浮钳盘式两种。

1)定钳盘式制动器

图1-3-8所示为定钳盘式制动器的结构示意图。制动盘固定在轮毂上,制动钳固定在车桥上,既不能旋转也不能沿制动盘轴向移动。制动钳内装有2个制动轮缸活塞,分别压住制动盘两侧的制动块。当驾驶员踩下制动踏板使汽车制动时,来自制动主缸的制动液被压入制动轮缸,制动轮缸的液压上升,两轮缸活塞在液压作用下移向制动盘,将制动块压靠到制动盘上,制动块夹紧制动盘,产生阻止车轮转动的摩擦力矩,实现制动。

图1-3-8 定钳盘式制动器

2)浮钳盘式制动器

浮钳盘式制动器的制动钳是浮动的,可以相对于制动盘轴向移动。图1-3-9所示为浮钳盘式制动器的结构示意图。

在制动盘的内侧设有液压油缸,外侧的固定制动块附装在钳体上。制动时,制动液被压入油缸中。在液压作用下活塞向左移动,推动活动制动块也向左移动并压靠到制动盘上,于是制动盘给活塞一个向右的反作用力,使活塞连同制动钳体整体沿导向销向右移动,直到制动盘左侧的固定制动块也压到制动盘上。这时两侧制动块都压在制动盘上,制动块夹紧制动盘,产生阻止车轮转动的摩擦力矩,实现制动。

(4)全盘式制动器

图1-3-10所示为全盘式制动器的结构示意图。

在重型载货汽车上,要求有更大的制动力,为此采用全盘式制动器。全盘式制动器摩擦副的固定元件和旋转元件都是圆盘形的,分别称为固定盘和旋转盘。制动盘的全部工作面可同时与摩擦片接触,其结构原理与摩擦离合器相似。

图1-3-9 浮钳盘式制动器

图1-3-10 全盘式制动器

(5)盘式制动器的优点与缺点

1)优点

一般无摩擦助势作用,因而制动器效能受摩擦系数的影响较小,即制动效能较稳定;浸水后效能降低较少,只需经一两次制动即可恢复正常;在输出制动力矩相同的情况下,尺寸和质量一般较小;制动盘沿厚度方向的热膨胀量极小,不会像制动鼓的热膨胀那样使制动器间隙明显增加而导致制动踏板行程过大;较容易实现间隙自动调整,其他保养修理作业也较简便。

①热稳定性较好。因为制动摩擦衬块的尺寸不大,其工作表面的面积仅为制动盘面积的6%~12%,故散热性较好。

②水稳定性较好。因为制动衬块对盘的单位压力高,易将水挤出,同时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沾水后也易于甩掉,再加上衬块对盘的擦拭作用,因而,出水后只需经一两次制动即能恢复正常;而鼓式制动器则需经过十余次制动方能恢复正常制动效能。

③制动力矩与汽车前进和后退行驶无关。

④在输出同样大小的制动力矩的条件下,盘式制动器的质量和尺寸比鼓式要小。

⑤盘式的摩擦衬块比鼓式的摩擦衬片在磨损后更易更换,结构也较简单,维修保养容易。

⑥制动盘与摩擦衬块间的间隙小(0.05~0.15mm),缩短了油缸活塞的操作时间,并使制动驱动机构的力传动比有增大的可能。

⑦制动盘的热膨胀不会像制动鼓热膨胀那样引起制动踏板行程损失,这也使间隙自动调整装置的设计可以简化。

2)缺点

盘式制动器有自己的缺陷,例如对制动器和制动管路的制造要求较高,摩擦片的耗损量较大,成本贵,而且由于摩擦片的面积小,相对摩擦的工作面也较小,需要的制动液压高,必须要有助力装置的车辆才能使用,故用于液压制动系统时所需制动促动管路压力较高,一般要用伺服装置。

制动比较粗暴。两个粘有摩擦衬面的摩擦盘能在花键轴上来回滑动,是制动器的旋转部分。当制动时,能在极短时间使车辆停止。再加上压盘上球槽的倾斜角不可能无限大,所以制动不平顺。

(6)盘式制动器的故障诊断与维修

1)压表问题

气压表压力上升缓慢的原因有:①管路漏气;②气泵工作不正常;③单向阀锈蚀、卡滞;④油水分离器放油螺栓未关紧或调压阀漏气。

出现这种问题,可用这些方法解决:首先应排除管路漏气,再检查气泵工作状态。将气泵出气管拆下,用大拇指压紧出气口,若排气压力低,说明气泵有故障。若气泵工作状态良好,再检查油水分离器放油螺塞或调压阀,避免旁通,通过检查排除故障。最后检查三通接头中的2个单向阀,单向阀卡滞会造成储气筒不能进气或进气缓慢。

2)制动力问题

制动力疲软,总的原因有:①制动器漏油;②制动油路中有空气;③轮毂油封破损,钳盘上有油污;④制动严重磨损,摩擦面烧损;⑤气路气压调整过低。

解决方法:①改变制动衬块材料。可换用稍软的制动衬块材料,使摩擦系数相对得到提高,制动力变大。②清除制动衬块排屑槽中的异物。如果制动衬块的排屑槽被异物覆盖,制动时将失却排出尘土、刮去水分的作用,使制动力降低。

3)制动后跑偏

跑偏的直接原因是两侧车轮的制动力矩不等所致,常见的故障原因:①制动钳盘油污严重,摩擦系统数严重下降,造成制动力矩不平衡,此时应清除制动钳盘上的油污;②分泵活塞卡滞不能工作。静车踩制动,观察分泵工作情况,视情拆检。

4)制动发卡

故障现象:装载机起步行走吃力,停车后用手触摸钳盘,钳盘发热。主要原因:①摩擦片磨耗变薄,防尘圈损坏进水,活塞锈蚀卡滞;②加力泵中的复位弹簧疲软或折断,高压油不能加流。

5)加力泵问题

加力泵喷出制动液。故障现象:踩制动时,有油雾喷出。产生原因:①刹车灯开关损坏,高压油从开关接口处喷出,更换开关即可解决;②加力泵活塞杆长度过大。这种情况在新换加力泵总成时有可能出现,其原因为:活塞杆调整过长,造成加力泵工作时,活塞行程过大,制动液从泄油孔回流至加力泵内并喷出。安装时应测量活塞工作行程,以确定活塞杆的长度。

6)制动液问题

植物油型制动液无法满足盘式制动器的使用要求,因此必须使用高沸点的合成制动液。但是,合成制动液具有吸水特性。在某些使用条件中,沸点下降很快。为防止制动液沸点的明显下降,一般常采用以下一些措施:

①定期更换制动液。夏季3个月或行驶大于5 000km,冬季6个月或行驶1 000km后,将制动液更新。

②不同性质的制动液不可互换使用或混用。

③密闭保存制动液。要限制制动液温度升高,应保证活塞能灵活地自动回位,避免因锈蚀、发卡使制动器打滑或发咬。当制动衬块磨耗过多时,传到制动液的热量也会迅速增加。因此,应及时更换磨耗了的制动衬块。

7)噪声问题

制动时,若有“嘎吱”的噪声时,可采用下述方法排除:

①在制动器钳体活塞和制动衬片之间,加一防噪声片,使活塞上形成一倾斜度,从而保证制动时制动衬块和制动盘柔性接触,使制动衬块在正常磨损状态下无异常噪声出现。

②选择材质软些、密度小些的制动衬块材料。

③制动时,制动衬块向一侧移动,可能出现撞击声响。这是由于制动衬块和钳体之间的间隙过大所致,可用镀覆焊锡的方法消除间隙。但须注意,应使焊锡镀覆在与行驶方向相反的一侧,防止其在制动力的作用下失效。

8)前轮轴承损坏

制动钳体一般装配在转向节后侧,这可使制动时相对地减轻前轮轴承的负荷。但是,有的车型把钳体装于轴的前方,加重了前轮轴承的合成载荷,容易造成前轮轴承的提前损坏。因此,对于采用这种结构的车轮,应适时地进行调整和检修。 O4p90NkilZqnmyjVCzAnkpsSFsl2t7COgJ8v0XNNN3p0cH8HMW1c7nSpmOHmo/L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