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一家赢利的公司?我的答案是:“赢利的公司=能够定期更换物品摆放位置的公司。”
如果你正在书店的书架前阅读这本书,你就会明白,越是生意红火的书店,越会根据畅销程度频繁更换产品(图书)的位置。反而在那些门可罗雀的书店,你会看到同一本书在书架上放了多年,却还在同一个地方吃灰。即使是相同数量的同一本书,选择摆放的位置也会对利润产生巨大影响。市场上只有客户和竞争对手,客户是不断变化的,因此迅速应对客户变化的公司总能在与竞争对手的较量中出奇制胜。企业经营管理的基本结构很简单,这就是为什么那些善于不断改变的公司能赚钱。当下,客户与世界变化疾如旋踵,这是一个需要重申的真理。
那么,我们要改变的是什么?社长改弦更张,员工做出改变,换言之,公司上下齐心改变。这是一个崇高的理想,但可悲的是,它并不十分有效。人的思想是不稳定的、无形的,且变化的结果是无法核实的。同时,行动的结果也很难核实,缺乏持续性。
为取得成效,我们需要改变的是具体的、可核实的、有形的东西。其中第一条就是物品摆放的位置。客户和世界形势不断变化发展,对此相应地更改物品位置,员工的行为也随之变化,结果就会带来心态的改变。所谓整顿,就是变换物品的位置。我认为,公司能否赢利70%取决于整顿。本书就旨在传达整顿的艺术。
迄今为止,笔者共写了50多本关于企业经营管理之道的书籍。正是因为管理的精髓在于实地的工作现场,所以总有一些无论如何都难以用言语传达的东西。因此,本书含有大量的现场照片,可供读者查看。乍一看,这些照片都是再普通不过的办公室和仓库场景,但其背后隐藏着员工的良苦用心,也包含着企业构建的机制。
我认为,能从中洞悉多少,清晰地体现了匠人的专业水平。可以说,本书也是一本能测出你有多少“赚钱能力”的读物。
从20年前开始,我们公司(武藏野公司)就一直致力于开展“现场参观学习会”活动,向中小型企业的管理者、高层和员工展示我们公司的工作现场。每月两次,人数上限60,人均参观费用37800日元(约合人民币2018元)。每场学习会人数都达到了上限。截至目前,已经有超过2万人参加过现场视察。如果算上其他研讨会,付费前来参观的人数已经突破5万了。
企业管理者来现场参观学习的原因是什么?武藏野连续18年实现增收,营业额高达54亿日元(约合人民币2.8823亿元),实际经常性净利润率达9%。高层们敏锐且精准地察觉到,“公司强大的秘诀在于现场”。不过,他们最终能达到的水平因人而异。即使是每家公司都有的销售额图表,细微的制作差别也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图表是激发了员工的工作动力,还是削弱了员工的热情?只看一眼就能知晓其中细微差别的人并不多,而看一眼就能得到的信息也称不上秘诀。除非被问及,否则我不会详细解释每一个秘诀的细节。不说出来并不是摆架子,而是因为若是逐一介绍,内容就会过于庞大,没完没了了。
仅凭自己观察就能注意到现场隐藏的秘诀的公司社长会再次参加现场参观学习会。“仅仅来一次是无法全部吸收的。”他们怀揣着这样的想法再来学习时,会注意到现场多了上次没有的内容。因为我们的现场背后是一个让员工不断进行业务改善的循环机制。如此一来,他们就更感兴趣了。“下次再来时,会出现怎样的创新呢?”“下次得带上员工一起来。”这样一群多次参观学习的“回头客”占总参观人数(5万人)的一半左右。这就如同一个现场版的迪士尼乐园,不断加入新节目就不会让游客觉得没有新鲜感。换言之,武藏野就是一个管理的仙境。
不过,还有很多社长没有注意到我们公司与自己公司的区别。“这种表格我们公司就有,他们的现场究竟好在哪?”许多怀抱这一想法的人第一次就在我们的现场碰壁了,他们毫无收获。37800日元的学费也就白白浪费了。这些高层如果不提高自身的洞察力,那么无论去参观多么成功的企业,他们都不会学有所得。
本书全是关于“现场参观学习”的本质的内容。无论是一次也没到武藏野现场参观过的人,还是只来过一次但没有全面学习的人,本书都能派上用场。在走马观花的参观学习会上,我们已经仔细说明了诸多要点。对于已经参观多次的人来说,希望本书能为你带来新的启发。此外,如果企业管理者、高层和员工一起阅读这本书的话,他们将会对“实力强大的现场”形成共识,在这一点上,本书也有助于构建公司内部的共同价值观。
迫切希望提升公司业绩,或是在工作上取得了一定成就的企业管理者、高层追求的不是唯心论,而是具体的解决方案。何为改善经营的最具体的、一看便知的解决方案呢?我的答案是“改善环境”。除了改变物品的摆放位置和方式这一“整顿”诀窍外,还需要彻底落实整理、整洁、礼仪、纪律。这是一剂万能药,可以在任何职场引入,并且可以直接看到结果。
其中,第一步就是借鉴其他公司已经取得卓越成效的方法。本书通过照片提供了大量可借鉴参考的素材,你不妨尝试借鉴一番,哪怕是只参考其中的一个做法,也能迈出给公司带来巨大变化的第一步。
值此本书出版之际,我向帮忙拍摄了大量照片的的野弘路、铃木爱子和栗原克己等伙伴表示感谢。在编辑过程中,我曾获得福光惠老师、日经新闻BP公司的小野田鹤女士的大力支持与帮助。借此机会,我向两位致以诚挚的谢意。
小山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