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章
小交际·大气场

小时候,和多数农村孩子一样,一年之中我最盼望的就是过年。但可能我更幸运一点,别人一年才过一次,我却感觉自己隔三岔五地又像在过年了。

如往常一样的清晨,我还赖在床上,就隐约听到厨房传来一声声“咚——咚——咚”的脆响。母亲一大早就在灶台上忙活了,一边切菜剁肉,还不忘用她的女高音叫我起床。临近中午时,一盘盘搭配好的新鲜食材依次下锅,顿时听到锅底的猪油溅得吱吱响;此时水也烧开了,沸水翻腾着,水蒸气从壶嘴里直往外冒,一切就绪,仿佛预示着一件盛事的到来。

“啊——请进请进,来,请进请进……”一闻此声,我便踮起脚伸长脖子张望,大老远就看见父亲迎着一群村干部到家门口了。我撒腿就去提开水壶,摆出茶杯,每个茶杯里放些茶叶,把茶一杯杯沏好。等大人们有说有笑地走进来时,我已经端着茶杯迎了上去,“王叔叔,请喝茶……李叔叔,来,请坐……”那个时候,家里总是人头攒动,热闹极了,我也从不怯场,张罗完这边又张罗那边,到后来已经没有哪个村干部我不熟了。紧接着,等着我的便是一大桌子饭菜。平日里难得吃上的肉、鸡大腿,大人们也让给我这个小孩先吃,简直比过年还幸福。

记忆里我家的那幢二层小楼房,总是炊烟袅袅,笑声阵阵,算是宁静的西渚村里人流最多的中心地带了。我们家仿佛成了整个村的中心,可我父亲,在每次的饭局中,却似乎从来不是中心人物。

第一眼看去,环视一圈,这场饭局中,嗓门最大的、气势最足的绝对不是我父亲。他说话声不大,总是随和地笑着与大家聊天,你从他身上看不出有多大气势。但是,当他端起酒杯的那一刻,你就会明白,有气势,不如有气场。有的人总爱扯着嗓子气势汹汹地逼着饭桌上的其他人多喝一口,看着别人喝得一脸通红难受的样子他就像胜利了一般洋洋得意。可我父亲一贯的作风就是“我干杯,你随意”,他从来不劝别人喝多少酒,宁愿自己多喝一点,也尊重别人喝酒的意愿。父亲举手投足之间流露出来的气场,与震慑他人的气势不同,这种气场传递出去的是真诚与尊重,是一种将心比心,时刻把他人放在心里。这种真诚与尊重,首先就收获了大家的信任与拥护,不为王,却已成王。

老子有一个“谦下”的说法曾让我受益匪浅。他认为,大气做人,就应该学江海为“百谷之王”。“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故能为百谷王。”江海之所以能成为一切大小河流的总汇处,是因为它善于处在下游。父亲心胸豁达,为人处世很像老子所说的“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看似“柔”,却能胜“刚”,在饭桌上看似处于下风的父亲,实则掌控了整场饭局的格局。他不会因为饭桌上某个人的过激之言而动怒,也不会因为某个人的甜言蜜语而飘然,总是一副淡定自若的样子,泰然处之。

或许因为从小经历了无数个“爸爸的饭局”,耳濡目染中对我以后的待人接物产生了无形的影响。从最初做销售到后来自己创业,我已经习惯了从一个饭局转到另一个饭局,从一个生意场换到另一个生意场。但是这么多年,我似乎也从来不是一场饭局中姿态最高的那一位,相反,在饭桌上我总会习惯性地忙活这忙活那,总是最后一个才落座。与别人喝酒时,我也会尊重别人的意愿,不逼不劝,量力而为就好。朋友们总纳闷,说我在饭桌上从不介意是否坐上座,却总是争着买单,活脱脱一个“买单王”,一顿饭吃下来照顾这个照顾那个自己也没吃几口。可能习惯已成自然,只有当我把同席的每个人都安顿好,我才能踏踏实实坐下来。一顿饭下来,我可能更像一位“服务员”,但恰恰就是这个处于下风的“服务员”身份,让我得以牢牢记住每个人的名字,了解到饭局中每个人的吃食喜好,观察出每个人为人处世的特点。

这场饭局中,可能有我现任的上司、同事、下属、对手,也可能有我未来的上司、同事、下属、对手。当我在短短几个小时的饭局中,把每个人的特点都记在心中时,其实我已经成了此次饭局的主导者,也间接成为了下一场饭局的主导者。同样,买单已成习惯看似是一种有些傻气的行为,但恰恰就是这种傻气,让别人记住了我的大气,也积淀了属于我自己的底气。

气度决定格局,格局决定结局。当得了主角,更要当得了配角,往往桌面上的主角当来易,桌下的配角当来难。当主角还在饭桌上呼风唤雨、得一时之势之时,我淡定地坐在某个可能不太起眼的位置上,心中却早已开始策划起下一场属于我的饭局。

我的太太艳子也曾开玩笑说我“够傻”,总吃亏。俗话说:“好汉不吃眼前亏。”在我看来,好汉也要吃得眼前亏。有时候,不吃眼前亏很可能会身后吃大亏,吃点儿眼前亏,是一种大度的表现,说不定因此而多结交一个朋友,多一份成功的机会。我七八岁就学会了把自家的鸡杀了给亲戚们吃,每次母亲都心疼得很,毕竟全家就指望着这只鸡能多下几个蛋改善一下伙食了。直到现在,在别人眼里我可能都是一路吃亏走过来的。

20多年前,我刚赚了一点钱的时候,不是存也不是花,而是特意留出一部分钱来,专门用来借给村里的邻居们。当时我对父母说,如果有村里人来向我们借钱,一定要借给他们,毕竟别人来借这个钱开这个口也不容易。哪怕我口袋里只剩下一百块了,朋友们有难处找我借钱,我也会借,顶多自己苦一点多吃一个月的方便面。

或许有人会觉得在与钱打交道时,过于大气是一种糊涂。但是,看似糊涂,实则内心亮堂。这种糊涂恰恰是一种睿智,堂堂正正做人,坦坦荡荡做事。我从我父亲身上继承了这种“傻”,但后来,我慢慢领悟到,所谓“傻”,源于“善”,心存善意,宽厚待人。尽管有时候我们有心助人的善会被利用,但依然能做到不因小利而失大节。以心为灯,相望人心,就是一种吃亏得来的福分,因为那种帮助他人得来的快乐只属于我自己。

事实上,父亲因为帮助别人而被骗的经历已经不止一次了。

上世纪80年代,我的小舅介绍了一笔茶叶生意给我父亲。父亲当时也拿不出来那么多茶叶,出于好心就介绍别人和自己一起与订货方做这笔生意。因为当时没有签合同,结果别人和订货方达成交易后就直接把我父亲撇到了一边,报酬也一起赖掉了。

据我所知,事发之后,我母亲还执意要去找订货方给个说法。订货方怕节外生枝,就一直躲着我们家的人。东躲躲,西藏藏,就这样在外面跑了好几年,生怕回来遇上我们家的人。多年之后,在我父亲的劝说下,母亲也没再继续追究,但那订货方,一直都没有再回来过。

我在想,这或许就是占别人的便宜自吞苦果吧。尽管订货方成功地骗取了我父亲的信任,赚到了不少钱。可是,紧接着,他将迎来遥遥无期的“逃跑”生活,整日过得提心吊胆,一辈子都不一定心里踏实安稳。

你说,这笔钱,他赚得值吗?

然而,当真诚善良被利用的时候,父亲却并不挂怀,而是一笑了之,之后依然以宽厚博大的胸怀待人。就是这种小事不计较大事不糊涂的雅量,造就了他一辈子信得过、靠得住的人格魅力。

在大蒋村(西渚公社时期以“大蒋村”为本村村名),父亲从17岁起在村里做事,他平时说话并不多,但只要一开口,大家都愿意听,都信得过他说的话。这份来之不易的信任,50多年来,从未褪色。

前不久看到作家贾平凹说过一段很精辟的话:会活的人,或者说取得成功的人,其实懂得了两个字:舍得。不舍不得,小舍小得,大舍大得。溪流舍弃自我,得以汇入江海;凤凰舍其生命,得以涅槃重生。人舍墨守成规,得别具一格;舍人云亦云,得独辟蹊径。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物资依然很匮乏,尤其是在农村,吃不饱、穿不暖是常事。但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从山村里走出来的我、大哥、小妹,我们三个孩子做人都很大气,这都归功于我父亲从小的教育:学会舍得和分享。

我在七八岁时就已经接触到了取舍的问题,也最直观地感受了何为“输赢乃兵家常事”。那个时候,我们家的饭局结束后紧接着的就是牌局,大人们在牌桌上打得火热,我有时候也会凑过去站在一边看看。要是放到现在,很多父母肯定会赶紧把孩子往房间里赶,可我父亲不是,他在教育上一向很开明。父亲会适时地给我一点小钱,让我自己尝试着参与到一场牌局中。当然,这时候我的母亲绝对不会放任不管的,我刚要参与呢,就被母亲督促着回房上床睡觉了。但就是在这种边缘性的参与中,我也渐渐懂得了牌桌上的取舍之道。

小时候,只要在外面一说起我父亲的名字,全村的人都知道。其实,父亲当时也只是村里一名普通的会计,算不上有钱人。但是,大家知道我父亲这样一个人,并不是他多有钱,而是他有多舍得。这种舍得,这种大气,对待亲人,对待外人,都是有增无减。

母亲嫁到大蒋村时,娘家那边还在过着吃不饱的苦日子。在我父亲看来,既然母亲已经嫁了过来,两边就是一家人。母亲那边家里姊妹多,又没什么吃的填饱肚子,于是父亲就把家里存的,山里挖的,只要是能充饥的东西,都一趟趟送过去。那个年代,农村里根本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仅有的家具就是几件带“腿”的东西:桌子、椅子、凳子。所有这些家具,只要那边需要,父亲都会想尽办法弄到,走上几十公里的路,给他们送过去。

在我出生之前,父亲的这些事迹我都是从长辈们口中得知的。等我长大成人后,对父亲的这种大气,更有了直观、深刻的体会。

我在北京打拼时,有一位内蒙古的朋友,60多岁,专门从内蒙古带了几包花生和豆子送给我父亲。父亲收了礼物后,一直惦记在心上,觉得别人从那么远的地方带礼物送给自己很不容易,自己一定要回赠一点什么表示谢意。于是,他就把我们家里当时用来招待客人的上好春茶都送给了这个朋友。可能一般人在送礼回礼之间总会潜意识地衡量一下利益得失,但是父亲似乎从不在意这些。我时常在想,或许正是因为父亲的不在意,他的一生中,确实多了很多快乐。烦恼愁苦是一世,开心快乐也一生,舍去半升,终得一斗。

父亲在饭局中也是如此,不去追求那一时的盛气凌人,反倒受到全桌人的尊重与拥护。所以说,气势与气场是截然不同的,有气势者不一定有气场,有气场者不一定非得有气势。气势形成的是一种斥力,能让他人望而却步,却只有畏没有敬。气场形成的则是一种引力,它就像一个聚能场,人们会心甘情愿地跟随你。气势装得了一时,装不了一世;但气场的修成是装不了的,别人也拿不走,它是我们一辈子的财富。气势就像悬于高空的白云,随时会飘散,因为白云之下什么都没有,只有空气。但气场则如一片深沉的汪洋,平静之下有无数暗流涌动,能量无限。

若以气势夺人,可以依靠金钱、地位、权势等。但气场的修成,与这些并无直接关系。大气场,源于心中的底气。积淀而成的底气支撑起气场,气场的修成又更增加了底气,两者相辅相成,构成一种前进式的良性循环。内心有底气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源自多年来的阅历,源自逐渐建立起的自信,源自对内心原则的坚守,源自淡看沉浮的胸怀。

父亲这一辈子的交际圈几乎没出过大蒋村这个小村庄,也几乎没有出过那个我从小就参与的饭局。饭局上的宾客年年变换,有人步步高升,有人跌入谷底;今日饭局中声势最大之人,说不定明日就不见了踪影。而我父亲,年复一年,在每场饭局中总会有一个位置只属于他,等他坐定,那种言谈举止间的大气从容,便是他强大气场的外在表现,这样的大气场,经受住了时间和人心的考验。

我从农村走出来多年,混过的饭局不计其数,见识过大场面,也见识过小场面,交往过大人物,也交往过小人物。但我深知,在任何一个场合,面对任何一群人,“大”与“小”从来都是相对而言的。而骨子里散发出来的强大气场,能让你即便是落到身无分文的地步,也能使别人在心底达成一种认同:这个人不可小觑。它就像一个看不见的光环,在人生沉浮之间,使你的心境趋于一种更稳重的状态,有这样一颗砝码在,能让你无论走向何处,都不会失去生命的重心。

人的一生,总要进入无数个局,走过无数个场。当我在大大小小的局与场之间穿梭后,才懂得,永远不要忘记:多大的局,都大不过自己的格局;多大的场,都大不过自己的气场。 9oeyBq1v+ri4Dl/NTQauyXe9xWcDq7TPF93HNdVThwaXVLJ/VWXNLbrTqph5o8a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