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892年(清光绪十八年)36岁

1月初,“奉委赴吴淞公干”。(《金陵官报》,1892年1月4日)

1月15日,应邀主持金陵机器制造局同文馆学生考试。(《洋务抡才》, 1892年1月26日)

2月24日,为建造相关炮台,“奉委赴圌山关、都天庙估工”。(《金陵官报》,1892年3月3日)

3月30日,被委为代理洋务局。(《金陵官报》,1892年4月9日)

5月间,完成《英法俄德四国志略》的编纂并作序。该书记述四国历史沿革、疆域、政治、财赋、文学、武备、教育、风俗、物产等。随后是书于1896年由上海图书集成印书社印行,是为我国系统介绍欧洲列强的早期著作。序录于下:

敦和自束发未习举业,而于经世有用之书,妄希涉猎。稍长,见时事多故,往游泰西,阅十有三月。于其国之语言文字,积久有得,乃复周览其山川,熟察其政事,以逮乎人民风俗,耳之所闻,目之所接,辄以西学笔之,意所不能通,则证之于彼都之人士与其典籍。都凡二十有余国,率随得随录,不加文义,得稿盈箧,未遑类次。旋华以来,迭受知疆吏,捧檄奔走,鲜坐定时。近岁在省,始获暇晷,而二三同好,公余过从,询及旧录,恨相见之晚,爰检校故纸,择其大者,分别条理。其有前人所已述,则采取他书,不复意补。积六十日,译成英法俄德,名之曰志略,付诸削氏。其余他国,容假岁月,次第编竣,聊志弱龄数万里之外鸿雪之迹。非敢云问世也,抑敦和思之,方今中外辑睦,皇华诸使驻节海外,类多博闻亮达,不辱使命之臣,其所为料量荒服之情形,规测重洋之要害,必有鸿编巨帙足以备朝廷采而固疆防,区区是略,百不逮一,世之览者亦等诸海客谈瀛可矣。

光绪十八年壬辰四月四明沈敦和识
(沈敦和著:《英法俄德四国志略》四卷,上海图书集成印书社1896年版)

《英法俄德四国志略》书影

绍兴高食生为该书作跋并刊登在《申报》上,对沈敦和与该书内容多有评价,并认为其所以志此四国者有其良苦用心,希望借此对当时我国关系重大的四国有比较详细的了解。作者还认为沈氏“华文则金石诗古皆能贯而通之,于洋务则于光化电重诸学皆能抵掌而谈,如数家珍”。文录于下:

英法俄德四国志略书后

英法俄德四国志略为同乡沈仲礼司马所撰。司马自幼殚于泰西之学,语言文字无一不精,而又能使中西一贯,且周游外洋者数年。即其所身亲目睹以及考之于古,证之于今,其有吻合者则留之,不合者删改而增损之。其为文也简而赅,其用意也深而远。见之者但以少许胜人多许而珍之,犹其测之以浅者矣。或疑司马所志何以仅此四国,岂海外之国惟此四者为大,故特笔记,此外皆等诸自桧以下乎。此则近乎势利之谈,司马所不为也。有以为司马虽周历数年,而亲为详考只此四国,余则有所不暇及,故就其所确见者笔之于书,其不确者皆不敢滥入也。即此可见司马实事求是之意,然实事求是则司马之素心也,而以为见闻较确者惟此四国,余皆忽略视之,夫岂其然。吾盖深思久之,而知所以特志此四国者,正其胸中之丘壑,平生之经济所因此而流露焉者也。方今大势,俄罗斯逼处东边珲春黑龙江,壤地相错。而俄人不能得志于黑海,必思另寻出路,以一遂其吐气扬眉之志,则其所眈眈虎视者不卜而可知矣。为中国计者莫不曰俄患不可不防也。既欲防之,则安得不知其国中之事,人情风土,疆域山川,文学武备,皆觇国者所当知,故记之独详。而与俄联络一气者则莫如法,法国之通好于俄,非真有爱于俄也,亦不过为乘机进取之计。观于安南之夺,知法人之志不在俄国下,蚕食鲸吞有不顾其理之所安者,则法之宜防亦与俄等,防之又安得不先知其国中之事,物产制作一一默察而备记之,此其所也。余尝谓中国之御俄也莫善于结英,英人能拒之于黑海,不使出,则以水师俄不及英也。司马殆与余有同心,故于英国为之冠,而不厌其详焉。盖我欲与之联络结契,以期为他日之声援,则必深知其性情,早联以气谊,而后彼此可称知己,而莫逆于心。倘我不能知彼,则彼即能知我而其意气间终有不能浃洽之处。若我能深知夫彼,相孚以诚,则彼自能深信夫我,而相交以义,如此则两国之交固,而彼此可以互相倚依。我固恃英之助,英亦可以恃我之助,斯外患不足虞矣。惟德与法实为世仇,虽法亦曾侵俄而为俄所败,亦曾侵英而为英所破,惟德则受创最深,亦最近。故德之于法,刻刻防之,法之于德亦时时图之,法合于俄,则德必合于英。彼奥义诸国虽与德近,而与俄法多有姻娅盟约,恐不可恃。德而欲防法之合俄以复仇,舍英与中又奚属乎。近来中国与德交谊颇笃,购德器,用德人,较之英国不相上下。而法人未必不相忌嫉,英虽阻俄于黑海,而近年以来骎骎乎有不能复阻之势,非不能阻,盖阻之于此者逸之于彼也。英与法未尝不可合,而英若有疑于法,法亦若有疑于英,德未尝不可合于俄,而俄若不惬于德,德亦若不惬于俄。此时为中国谋者,于英德则结之,于俄法则防之。英德与中交情愈固,则俄之谋沮,虽有狡焉思逞之志,亦不敢遽尔肆意。然则欲结之,欲防之,而可不知其国之备细者乎。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故为将者急急于悉敌情,而纳交者亦必当称知己。此则司马先撰此四国志略之意也乎。余与司马交有年矣,见其于华文则金石诗古皆能贯而通之,于洋务则于光化电重诸学皆能抵掌而谈,如数家珍,辄钦佩之。前者曾以地球之图缩印于纨扇上以见赠,知其于舆地之学必有心得,而又羡其运意之精巧,至今什袭藏之。兹者蒙自金陵邮寄此书以见示,其书之尽美尽善,桂序、江序言之详矣,因就其言外之意,书数语于篇末,司马其哂之否。壬辰仲冬古越高昌寒食生识。(《申报》, 1893年1月14日)

6月中旬,再次被委任为江南水师学堂提调。(《金陵官报》,1892年7月7日) cFN6JGNzaz6pmkb6AA1+l71Pj3U3DbG5bPRKmQhAz4z0RjZiIKilSg8VQgL1Du/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