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2 祝光礼学术渊源

祝光礼于1955年7月出生在浙江杭州。20世纪70年代,师从国家级名老中医杨少山,又经国家级名老中医俞尚德悉心指点;1987—1990年,在南京中医学院(现南京中医药大学)攻读中西医结合内科学硕士学位,师从顾景琰教授。祝光礼是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浙江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浙江省名中医,担任杭州市中医院心血管病科主任近20年。祝光礼从医近50年,擅长冠心病、高血压、心律失常、心力衰竭、高脂血症等心血管疾病及内科疑难杂病的中西医结合诊治。下面就祝光礼的学术源流作一简述。

1.2.1 师从杨少山名老中医

祝光礼于1972年进入杭州市中医院(初名杭州市广兴堂中医联合门诊部),师从第二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杨少山主任中医师。杨老家世业医,自幼随父杨仰山老中医习医,期间又得热病专家王泽民先生精心传授,医术渐精,尤擅于脾胃病、湿热病、老年病、肺癌等内科疑难杂症的诊治。

1.2.1.1 杨少山学术思想

杨少山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三大特点 [28] 。①寻因探源,治病求本:治病重视审证明因,务求其本,坚持以治病求本为主体的治疗原则。②宏微辨证,证病合参:强调宏观与微观互参辨证,辨证与辨病结合统一。③调顺脾胃,扶正祛邪:突出见长于培补中气,遣方用药处处顾护脾胃之气。祝光礼从杨老处习得顾护脾胃为本,发扬创新了养阴清热祛湿治法,并注重虚劳,治宜补益肝肾,健运脾胃,他在运用膏方治疗心血管疾病之时尤为熟用此法。

1.2.1.2 杨少山运用膏方经验 [29]

(1)补肾益精,重在养阴抑阳“一阴一阳之为道”,人体阴阳气血协调、平衡是健康的标志;反之,阴阳偏盛偏衰均会导致人体衰老或疾病的发生,故拟定膏方之要诀,贵在调节人体气血阴阳之偏盛偏衰。然杨老崇朱丹溪之“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论,认为此论放之于现代,较之金元时期,更为适用。杨老认为,人一生之中阴阳多处于阳有余而阴不足的矛盾状态,因此主张调和阴阳,当侧重补阴。而中医学认为,脏腑之阴精,虽各不相同,然肾藏一身真阴真阳,肾阴对全身脏腑组织均有滋养濡润作用;五脏六腑之阴精除充养本脏腑之外,余者又不断归藏于肾,以充养真阴,故人身阴精之源,总归于肾。老年人肾中阴精难以充足,而相火易于妄动,故保持肾中阴精充足,勿使相火妄动,亦即养阴抑阳,乃防治老年病的关键所在。

杨老临证时,在膏方中常以六味地黄丸为底方,主张以甘寒滋阴之剂补益肝肾阴精,常选用生地黄、熟地黄、山茱萸、枸杞子、山药、白芍、石斛、麦冬、北沙参、龟甲胶、炙鳖甲等,配合使用泽泻、牡丹皮、天麻、钩藤等泻浊凉血、抑阳之品。杨老根据“无阳则阴无以化,善补阴者当阳中求阴”之意,常在滋阴填精基础上酌情配以少量温补肾阳之药,如杜仲、狗脊、桑寄生、淮牛膝、肉苁蓉、锁阳等,温而不燥,慎用巴戟天、鹿角胶、仙茅等温燥之药,力避桂、附等大辛大热之品,恐有耗损阴精之虞。

(2)补益脾胃,主张“清养”杨老认为,阴精亏损亦会造成元气耗伤,然人身之阴阳、气血、脏腑之斡旋升降,全赖脾胃之气滋养运化,故养阴之时还需健运脾胃。脾胃是人体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老年人脏腑功能衰退的关键之一在于脾胃功能衰退,而老年人脾胃衰退具有“易饥易思,食已则饱”的特点。“胃为水谷之海,多血多气,清和则能受;脾为消化之气,清和则能运。”故杨老临证主张脾胃当“清养”,不宜用辛香之剂燥补,认为陈皮、木香、厚朴、半夏、苍术等偏温燥,有耗散之嫌,乏补土之和,故当慎用;若需用之,也当短期少量。若脾胃“清养”得当,则可以有效地防治老年疾病;但若过用辛温燥热之剂培补脾胃,则不仅会耗散中气,反无补土之和,而且会加重肾中阴精亏损,导致疾病迁延不愈。杨老临证常取“土得木而达之”之意,选用佛手、绿梅花、玫瑰花、厚朴花、制香附等药性平和、药轻气薄之品疏肝和胃以运脾,选用太子参、炙甘草、炒白术、茯苓、山药等甘平之剂补益脾气。

(3)兼顾祛邪,重在化痰、祛瘀 杨老认为,老年人阴亏、气损固然为其疾病发生之本,然在阴精亏损、脾胃耗伤的同时,尚可致气血逆乱、血行不畅,产生“痰”“瘀”等病理产物,而“痰”“瘀”又可反过来加重老年阴亏、气损之症,致使老年疾病缠绵难愈。同时杨老指出,膏方虽可作填精滋阴、补气养血、调养脏腑、充养机体之用,对脏气虚损、阴阳不足者颇有效验,但若一味投补,补其有余,实其所实,则往往会适得其反。所以膏方用药,既要考虑“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也应根据患者的症状,针对原有宿疾,做到“损有余而补不足”,调补兼施,寓治于补。故杨老临证主张老年疾病膏方运用虽当以“补益”为主,然祛邪之法不可废,当酌情使用化痰、祛瘀之剂,方可有效防治老年疾病。杨老临证时,在膏方中常选用丹参、郁金、炒僵蚕、丝瓜络、石菖蒲等来化痰、活血化瘀。他强调老年患者慎用红花、水蛭、莪术等辛温活血、破血之品,以防耗伤阴精,致使病情缠绵难愈。

(4)调治三宝,不可偏废 精、气、神,人身之三宝也。精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本原及物质基础;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和动力;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及外在征象。三者是人体生命存亡的关键,也是能否实现健康长寿的根本。杨老临证十分重视精、气、神三者之间的关系,膏方中常以厚味药物如熟地黄、山茱萸之类养精填髓;以太子参、炒白术、党参、炙甘草之类补益中气;以酸枣仁、夜交藤、淮小麦、远志等养心安神。杨老认为,调补充益之膏滋,当不离填精、益气、安神之道。临证处方虽有侧重,然三者不可偏废,益肾补脾固然重要,养心安神不可或忘。如此三宝兼顾,使患者得以聚精、养气、安神,方为祛病延年之道。

1.2.2 得俞尚德教授悉心指点

祝光礼又经第二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俞尚德教授悉心指点,掌握俞老倡导的“审病—辨证—治病”诊疗思维 [27] 。在现代行医环境下,“审病—辨证—治病”诊疗思维对中医临证各科均有重大启示,其指明了中医习医的方向。“审病—辨证—治病”诊疗思维的根本概念就是:运用现代医学的技术、手段,明确诊断疾病,并理解其基本的发病机制;从“病”着手,撷取“四诊”资料,同时参考现代医学检查的各项客观指标,综合所有证据(宏观与微观),审慎辨证,以剖析疾病在不同病期、不同类型的证候表现与演变规律,进而阐述其病机;根据中医和中药的理法,结合中药现代研究新认识,进行组方、选药、治病;治疗目标不仅关注证候,更重视疾病的痊愈、稳定与康复,并预防疾病的复发。俞老认为“整体观”是中医的一大特色,“整体观”不仅是“大致的”,而且应该是“细致的”。他结合对总体和细节的认知,按辨证论治的理法方药来治疗某些特定的疾病,移步而不换形,可统筹兼顾总体和细节,有助于提高诊疗质量,并使疗效客观化,具有实证性、可重复性,更具公信力和说服力。因此,“审病—辨证—治病”诊疗思维是辨证论治的发展和创新。祝光礼经过俞老的点拨,找到了学习现代中医的门径和方法,并将之运用于心血管疾病的诊疗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心血管疾病中医诊疗理论体系。

1.2.3 求学于顾景琰教授

1987年,祝光礼于南京中医学院(现南京中医药大学)攻读硕士学位,师从顾景琰教授,学习中西医结合研究方法及顾景琰教授诊治冠心病、心力衰竭等疾病的经验。顾景琰教授擅于研究心血管疾病证型与现代医学客观指标的相关性,对冠心病的病因病机、辨证特点 [30] 及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大法 [31] 等有自己独到的认识。

1.2.3.1 冠心病病机及辨证特点

(1)冠心病的病机特点 顾景琰教授认为,冠心病本虚标实病机的特点是因虚致实,先虚后实,因而临床上应重视对本虚证的认识。冠心病之早期,内脏虚损症状并不明显,而多表现为胸闷、胸痛、憋气、舌暗和脉弦等标实征象。在其整个病程中,发作与缓解交替。一般缓解期较长,多表现为心悸、气短、乏力、倦怠、汗出、五心烦热、头晕、耳鸣、腰酸等本虚症状;而发作期相对较短,以实证表现最为突出。在收集病史时,冠心病之标实症状易引起注意,可能成为患者就诊时的主诉;而本虚症状易被忽略,需经细心询问才能获悉。

(2)冠心病的中医辨证特点 冠心病的中医辨证具有以下特点。①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本病之发病多先有五脏内虚,而后出现标实,从而形成本虚标实证候,临床上冠心病多属虚实夹杂。②不通则痛,不荣亦痛:一方面,各种有形之实邪阻于心脉,可导致心血瘀阻而引发胸痹心痛之证。《黄帝内经》有云:“寒气入经而稽迟,泣而不行,客于脉外则血少,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故卒然而痛。”另一方面,气血阴阳之亏损,可致脏腑经脉失于荣养,也可致痛。正如《长沙方歌括》所云:“以病人正气大亏,无阳以宣其气,更无阴以养其心,此脉结代,心动悸之所由来也。”不通则痛是实痛,而不荣致痛为虚痛,后者常表现为绵绵作痛,似痛非痛,饥饿劳作致痛,临床上不可不辨。③病情缠绵,变化多端:冠心病多发生于中老年人,此时人体正气渐虚,病后不易恢复,因而病情缠绵。同时,由于虚实之间互为因果,故证候变化多端。总之,冠心病之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但有以虚证为主,或以实证为主,或虚实并重的区别,临证时宜标本结合、准确辨证,方能正确施治。

1.2.3.2 急性心肌梗死的治法

(1)益气活血法(或益气养阴活血法)益气活血法(或益气养阴活血法)适用于发病之初或病情较轻者。证见胸痛、胸闷、神疲倦怠、气短汗出,舌质淡暗或暗红、苔薄白,脉细弱或细数。益气活血以补阳还五汤、补中益气汤、当归补血汤、丹参饮、桃红四物汤等方加减,益气养阴活血则合生脉散、清暑益气汤等方加减。常用药物:益气主用党参(人参)、黄芪、炙甘草等,养阴主用麦冬、玉竹、黄精、生地黄、山茱萸、五味子等,活血主用丹参、川芎、红花、赤芍、五灵脂、蒲黄、桃仁、郁金等。

(2)通阳化痰法(或清化痰热法)通阳化痰法(或清化痰热法)适用于发病二三日后出现痰浊或痰热证者。证见胸闷、纳呆、腹胀、便秘或呕吐,舌苔白腻或黄腻。通阳化痰以瓜蒌薤白半夏汤、枳实薤白桂枝汤等方加减,常用全瓜蒌、薤白、桂枝、半夏、枳壳或枳实等药。清化痰热以黄连温胆汤、小陷胸汤、涤痰汤等方加减,常用黄连、栀子、竹茹、半夏(竹沥半夏)、全瓜蒌、枳壳或枳实、陈胆星、石菖蒲等药,上法常与活血化瘀药物合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易发生便秘,通便是重要治法之一,因通腑之同时,使浊阴-痰热得化,心脉痹阻改善,邪去正安,方可使病情得以转危为安,故在上述治法中酌情加用大黄、桃仁、火麻仁等。

(3)益气养阴复脉法 益气养阴复脉法适用于病程中、后期或恢复期,或出现心气虚衰、心悸怔忡等变证(心律失常)者。证见神疲乏力、头昏心慌、胸闷气短,舌质红绛或光红,脉沉细或结代,以生脉散、复脉汤等方加减为治,常用黄芪、党参(或太子参、人参、西洋参)、生地黄、麦冬、玉竹、黄精、五味子、桂枝、炙甘草等药,酌加活血通络和宁心安神药物。

(4)回阳救逆法 回阳救逆法适用于心气虚衰,心阳式微,出现阳虚欲脱(心源性休克)之变证者。证见头晕气促、汗出心慌、四肢厥冷、神疲乏力,甚或神志朦胧、面色苍白、唇舌淡白或青紫、脉微欲绝。以独参汤、四逆汤、参附汤、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等方加减为治,常用人参、附子、干姜、肉桂、桂枝、龙骨、牡蛎、炙甘草等药。

(5)益气温阳肃肺利水法 益气温阳肃肺利水法适用于心气虚衰、心肾阳虚、水饮凌心、肺失清肃(心力衰竭)之变证者。证见气喘咳嗽、面浮肢肿、脘腹痞胀、胃纳欠馨、面色少华、唇舌青紫、脉沉细数。以参附汤、真武汤、生脉散等方加减为治,常用党参(人参或生晒参)、麦冬、五味子、附子、白术、茯苓、车前子、炙葶苈子、丹参、泽泻等药。

以上治法在临证时须酌情灵活选用或参合应用,不宜拘泥于“一证一法”。

在上述三位老师的悉心指导下,祝光礼本着“继承不泥古,创新不离宗”的原则,精研医典,渊博学识,治学严谨,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近五十载,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在治疗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病毒性心肌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脑梗死及其后遗症等心血管疾病方面颇有独到之处。

近几年来,随着膏方热的兴起,如何运用膏方治疗心血管疾病及杂病,成为祝师日夜琢磨、思考的主要问题。由于祝师开具膏方用药精当、疗效确切、费用低廉,故患者遍布全省,每到冬令进补之际,膏方处方量年年上升。我们对祝师运用膏方治疗心血管病及杂病的学术经验进行了挖掘、整理,历经7个寒暑,而成此书。

参考文献

[1]周凡,陈启兰.祝光礼中医药制约西药不良反应的经验介绍.中医药学刊,2006,24(11):1990-1991.

[2]陈启兰.祝光礼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临证经验.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3):477-479.

[3]陈启兰,祝光礼.祝光礼治疗高脂血症合并肝功能异常的经验.浙江中医杂志,2009,44(1):12-13.

[4]祝光礼,赫小龙.部分补虚类中药对血压的影响及处理对策.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9(1):55-56.

[5]陈启兰,祝光礼.祝光礼学术思想与临证特色:革故鼎新 学贯中西.中华中医药学刊,2009,27(4):697-700.

[6]陈黎燕,陈启兰,祝光礼.祝光礼治疗心房颤动经验探析.浙江中医杂志,2010,45(1):12-13.

[7]盛智超,陈启兰.祝光礼治疗阿司匹林引起胃肠道副反应经验.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1(10):694-695.

[8]刘宏飞,陈启兰.祝光礼教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临床经验撷萃.中华中医药学刊,2012,30(10):2155-2158.

[9]陈锦汝,祝光礼,陈启兰.祝光礼对特殊类型高血压的辨证论治.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13,36(2):35-37.

[10]徐娇雅,陈启兰,祝光礼.祝光礼运用温胆汤治疗冠心病验案.浙江中医杂志,2013,48(4):294.

[11]陈启兰,龚一萍,祝光礼,等.“三焦”实质探幽.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36(5):311-313.

[12]杨利利,刘宏飞,祝光礼.祝光礼教授治疗心血管疾病伴发失眠验案三则.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14,37(3):24-26.

[13]祝丹,祝光礼.心律失常的中医用药及组方规律探讨.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14,37(5):80-82.

[14]郑文龙,陈启兰,祝光礼.从语言和源本角度理解《伤寒论》.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38(7):837-838.

[15]郑文龙,祝光礼.《黄帝内经》“真脏脉”理论探讨.北京中医药,2014,33(11):831-833.

[16]陈启兰,祝光礼.试论心律失常与脉象.浙江中医杂志,2015,50(4):301-302.

[17]赵芊,祝光礼.从“心主神志”论治心血管疾病.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5(5):515-516.

[18]郑文龙,祝光礼.祝光礼教授治疗高血压的辨证论治思路.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15,22(5):532-533.

[19]郑文龙,陈启兰,陈辉珍,等.基于QUEST算法的高血压辨病对症治疗中药的重要性分析.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15,22(4):351-356.

[20]郑文龙,祝光礼.如何成为名医.中医药管理杂志,2014,22(2):172-123.

[21]陈启兰,祝光礼,方晓江.祝光礼论心力衰竭的病证分类与经方活用.中华中医药学刊,2015,33(10):2418-2421.

[22]陈启兰,祝光礼.祝光礼从火热论治心脑血管疾病.北京中医药,2015,34(12):946948.

[23]徐国胜,祝光礼.辨证施治难治性气胸验案举隅.浙江中医杂志,2016,51(4):301302.

[24]赵丽娟,祝光礼.祝光礼教授治疗冠心病经验浅析.中国中医急症,2016,25(8):1523-1524.

[25]赵丽娟,祝光礼.祝光礼教授从气、血、水论治慢性心力衰竭经验拾粹.中国中医急症,2016,25(11):2061-2062.

[26]孟伟康,陈铁龙,祝光礼,等.祝光礼治疗原发性低血压经验介绍.新中医,2017,49(11):167-168.

[27]王永钧,陈洪宇,俞文武,等.俞尚德“审病—辨证—治病”的诊疗思维方法.浙江中医杂志,2007,42(3):125-126.

[28]张志娣.杨少山主任医师学术经验摭拾.中医药学刊,2005,23(5):789-791.

[29]李航,杨少山.杨少山运用膏方调治老年病经验浅谈.中华中医药杂志,2007,22(11):780-782.

[30]贺泽龙,顾景琰.冠心病本虚标实病机浅探.湖南中医学院学报,1992,12(3):9-10.

[31]顾景琰.急性心肌梗塞的中医诊治体会.南京中医学院学报,1987(2):40-42.

(陈启兰) sCjWOhihZZ8E22q8uOzMDqzGkvfuyxt3P4HggHSNFgj8MLKd54Hw0T3q5epy09o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