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2 膏方补肾填精之理论基础

2.2.1 肾主封藏

《素问·上古天真论》 [2] 曰:“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故五脏盛乃能泻。”

《素问·六节藏象论》 [2] 曰:“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

《灵枢经·本神》 [3] 曰:“肾藏精,精舍志,肾气虚则厥,实则胀,五脏不安。”蛰是藏伏的意思,肾是主藏的,故又称封藏之本。封藏什么呢?封藏阳气,封藏精。这个精、这个聚集态的阳气被封藏在肾,所以说“肾者,精之处也”。肾在一年中属冬,冬主藏;肾在五藏中属阴,属阴中之阴,故曰“肾为阴体”“肾主藏精”。

肾封藏的精气,一是先天之精,禀受于父母,与生俱来,是构成胚胎的原始物质,藏于肾后,主人之生殖繁衍,故又称“生殖之精”;二是后天之精,来源于饮食中的水谷精微,由脾胃化生而成,是维持人体脏腑组织器官功能的物质基础,五脏盛乃能泻,肾受五脏六腑盛余之精而藏之,故又称“脏腑之精”。先天之精与后天之精相互依存,相互为用。在出生之前,先天之精的存在为后天之精的摄取提供了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在出生之后,后天之精又不断地充养先天之精,即“先天”生“后天”,“后天”养“先天”。

五脏“藏精气而不泻” [2] ,即有藏必有泻,藏泻相互为用,才能完成人体复杂的生理代谢功能。五脏所泻,一是表现为向全身输布精微物质,如心主血脉、肺主宣降、肝主疏泄、脾主运化、肾主气化等;二是表现为脏浊(五脏自身的代谢产物)通过自身或六腑排泄。此外,五脏精气亦上注于七窍,外濡于皮肤,下泄于前后二阴。

《素问·上古天真论》 [2] 曰:“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八八,则齿发去。”这精辟地论述了机体生、长、壮、老、已的自然规律,与肾中精气的盛衰密切相关。

2.2.2 肾失封藏

《素问·至真要大论》 [2] 曰:“太阴司天,湿淫所胜……时眩……病本于肾。”

《灵枢经·口问》 [3] 曰:“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头为之苦倾,目为之眩。”《灵枢经·海论》 [3] 曰:“脑为髓之海。髓海有余,则轻劲多力,自过其度;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

隋·巢元方 [4] 在《诸病源候论》中曰:“肾为足少阴之经而藏精,气通于耳。耳,宗脉之所聚也。若精气调和,则肾脏强盛,耳闻五音。若劳伤血气,兼受风邪,损于肾脏而精脱,精脱者,则耳聋。然五脏六腑、十二经脉,有络于耳者,其阴阳经气有相并时,并则有脏气逆,名之为厥,厥气相搏,入于耳之脉,则令聋。其肾病精脱耳聋者,候颊颧,其色黑。手少阳之脉动,而气厥逆,而耳聋者,其候耳内辉辉也。手太阳厥而聋者,其候聋而耳纳气满。”

宋·赵佶 [5] 在《圣济总录·眼目门·肾肝虚眼黑暗》中言道:“论曰天一生水,在脏为肾,天三生木,在脏为肝,肾藏精,肝藏血,人之精血充和,则肾肝气实。上荣耳目,故耳目聪明,视听不衰,若精血亏耗,二脏虚损,则神水不清,瞻视乏力,故令目黑暗。”

宋·严用和 [6] 在《严氏济生方》中主张:“肾藏精,藏精者不可伤。皆由不善卫生,喜怒,劳逸,忧愁,思虑,嗜欲过度,起居不常,遂致心火炎上而不息,肾水散漫而无归,上下不得交养,心肾受病。”

清·陈修园 [7] 在《医学从众录·眩晕》中进一步指出:“肾主藏精,精虚则脑海空虚而头重。”

清·张景岳 [8] 在《景岳全书·传忠录·命门余义》中有云:“命门为元气之根,为水火之宅。五脏之阴气,非此不能滋;五脏之阳气,非此不能发。”肾精是肾的整个物质基础,包括肾阴和肾阳两个部分。肾阳蒸化肾阴,产生肾气,维持肾的功能活动。故肾气的强盛与否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阴精素禀是否充盛;二是肾精内部阴阳是否协调平衡,一方偏虚,就会使对方相对偏盛,不仅影响肾气的生成,还可表现为肾气虚、肾阴虚、肾阳虚。肾阴虚证见眩晕、耳鸣、腰膝酸软、不寐、舌红少津、口干喜饮等,以高血压、心律失常、睡眠障碍等的患者非常多见。

清·唐容川 [9] 在《血证论》中言及:“肾者水脏,水中含阳,化生元气,根结丹田。……此气乃水中之阳,别名之曰命火。肾水充足,则火藏之于水中者,韬光匿彩,龙雷不升,是以气足而鼻息细微。若水虚则火不归元,……,心肾不交。”

清·魏之琇 [10] 在《续名医类案》中有云:“悲哀则伤肺,劳倦则伤脾,脾虚无以生肺,肺虚无以生肾,所以封藏不固,致虚阳上升,升降失常,致浊气上行。”

2.2.3 肾主封藏之何以养藏

清·徐大椿 [11] 在《医学源流论·经络脏腑·肾藏精论》中对“肾主封藏”之“何以养藏”有精彩论述:“精藏于肾,人尽知之。至精何以生,何以藏,何以出?则人不知也。夫精,即肾中之脂膏也,有长存者,有日生者。肾中有藏精之处,充满不缺,如井中之水,日夜充盈,此长者存也……故精之为物,欲动则生,不动则不生。能自然不动则有益,强制则有害,过用则衰竭。任其自然,而无所勉强,则保精之法也。老子云:天法道,道法自然,自然之道,乃长生之诀也。”

清·罗东逸 [12] 著《内经博议》,曰:“少阴水位也。为藏精之腑。既藏精以自固。复升阳以腾骧。”又曰:“夫阳气者,烦劳则张,而精绝也。夫阴为精,藏精而起,亟以赴阳。人若不知节息。每强力用之,且烦且劳。烦则不静,劳则不息,而阳乃张矣。张如弓之久满,而不知弛,则弓力竭而筋干为伤,故精绝。驯致其道,必至目盲耳背。”

刘力红 [13] 著《思考中医》,认为《素问》专门提到了一个冬三月养藏的问题。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2] 云:“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上面这段经文主要讲养藏。冬三月养藏关键的一点就是“无扰乎阳”。其一,慎起居。冬三月的起居应该是“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其二,调情志。冬三月的情志应该伏匿,不应该张扬,这样才有利于养藏。其三,适寒温。其四,节动静。冬三月应该“无泄皮肤,使气亟夺”,冬天的锻炼应该避免过多地开泄皮肤,应该多做静功,这样才能与冬相应,才有利于养藏。

综上所述,肾主封藏,包括封藏“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肾主封藏的生理功能正常则“人之精血充和,则肾肝气实。上荣耳目,故耳目聪明,视听不衰”。肾失封藏则可出现肾阴虚之眩晕、耳鸣、腰膝酸软、舌红少津、口干喜饮等;火不归元,心肾不交之内热、失眠、多梦、遗精等;肝肾精亏之目暗耳聋、颧黑;虚阳上升,升降失常,致浊气上行之眩晕头痛。肾主封藏,何以养藏?需遵循冬三月的自然规律,慎起居、调情志、适寒温、节动静。 i5NNPke5B1S+TRRoOgaKjeGnrvcLzEzp8MbcQ3Z+bq1gl1et8w1EDUtGanXnNuh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