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3.1.2 肺部肿瘤的影像学诊断

1.影像学检查方法

肺部肿瘤的影像学诊断目前主要以正侧位X线胸片为基础,以增强CT为主,有针对性地选择PET检查,尽可能以最小的费用、最小的损伤取得最佳的效能,特别要重视胸部薄层增强CT和CT多平面重建在肺部肿瘤中的作用。

(1)X线检查:由于胸部X线的广泛普及、简便易行及费用低廉等特点,它目前仍被临床医师作为首选的影像学筛查方法,但是肺部肿瘤检出的敏感性及准确性均低于CT扫描,容易漏诊小病变。

(2)CT检查:目前CT检查已经成为肺部肿瘤诊断和治疗过程中的主要影像学检查方法,作用包括肿瘤的筛查、诊断、分期和再分期、手术评估以及治疗后评估与随访。低剂量螺旋CT对高危人群进行筛查能够提高肺部肿瘤的检出率,对于周围型或弥漫型病变应注意行高分辨率CT,对中央型病变用多平面重建等重建技术。

(3)MRI检查:MRI是CT的补充手段,对肺上沟瘤、与胸壁或膈肌关系紧密的肺部肿瘤、碘造影剂过敏但要显示病变与肺门、纵隔大血管关系时,可首选MRI。怀疑或排除颅脑转移时,MRI作为首选;对局灶可疑骨转移,X线、CT或骨ECT不能定性时,MRI有助于诊断。

(4)B超及骨ECT:B超主要用于排查肝转移;骨ECT主要用于排查骨转移。

(5)PET-CT:PET对于肺部肿瘤诊断的特异性和准确性高,分期较为全面准确,对于淋巴结转移及肿瘤治疗后复发或残留具有重要价值,但是对于小病灶容易漏诊,对中枢神经系统转移不够敏感,价格也较昂贵。

(6)影像学引导下的穿刺活检及治疗:根据肺部肿瘤病变的大小和部位,选择CT或B超引导下的穿刺活检及物理治疗,包括射频、微波及冷冻等。

2.肺癌的影像学表现

(1)中央型肺癌(图3.1.1):中央型肺癌多数为鳞癌、小细胞癌。近年来,肺腺癌表现为中央型者越来越多。早期中央型肺癌表现为支气管壁局限性增厚、内壁不规则、管腔狭窄,肺动脉伴行的支气管内条状或点状密度增高影,通常无阻塞性改变。中晚期中央型肺癌以中央型肿物和阻塞性改变为主要表现。

图3.1.1 中央型肺癌

(2)周围型肺癌(图3.1.2):典型周围型肺癌多呈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多呈分叶状,可分为实性结节、部分实性结节和磨玻璃样结节,部分可表现为支气管气相和空泡,边缘毛刺,有时可见胸膜牵拉。

图3.1.2 周围型肺癌

(3)肺上沟瘤(图3.1.3):影像学上表现肺尖部病变,可鉴别肿物与胸膜增厚,显示骨破坏、胸壁侵犯范围以及肿瘤是否向颈根部侵犯。

图3.1.3 肺上沟瘤

(4)多原发肺癌(图3.1.4):指一侧或双侧肺内同时或先后发生的2个或2个以上原发肺癌,具有原发肺癌的影像学特点,但不同于肺内转移瘤。

图3.1.4 多原发肺癌

3.常见肺部肿瘤影像学鉴别诊断

(1)肺结核:通常位于上叶后段或下叶背段,影像学多表现为圆形、类圆形,可规则或不规则,钙化及空洞多见,空洞多较薄而光整,与肺癌因坏死而致的空洞壁结节状增厚有所不同,空洞也可成“新月状”或“圈套圈”,结核周围可见卫星灶。

(2)错构瘤(图3.1.5):影像学上表现为光滑或有浅分叶的周围型结节,可有钙化,典型者呈“爆米花”样,薄层CT检出瘤内脂肪成分对确诊有帮助。

图3.1.5 错构瘤

(3)硬化性血管瘤(图3.1.6):影像学上表现为圆形、卵圆形边界清楚的肿物或结节,有时有小低密度区和粗大点状钙化,偶尔可见囊性变。

图3.1.6 硬化性血管瘤

(4)球形肺炎、肺脓肿及机化性肺炎(图3.1.7):通常发生于两肺下叶背段和下叶基底段,位于肺外周靠近胸膜,可呈方形、扁平形或三角形。急性炎症时中央密度高,周围密度低,边缘模糊;形成脓肿时病变中央可出现较规则的低密度坏死区,形成小空洞时,空洞壁较为规则。

图3.1.7 球形肺炎、肺脓肿及机化性肺炎

(5)肺转移瘤(图3.1.8):影像学多数表现为圆形或略有分叶的结节,边缘清楚,密度均匀或不均匀,但也有少部分表现为边缘不规则有毛刺。

图3.1.8 肺转移瘤 8ZZHthFmsUnYOro9G3AZaN/IVXqwe05FRzWW7GryUSIUY4jmkS53C4ZxBwVYUJP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