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3.1 肺癌总论

3.1.1 肺部的解剖

1.肺的形态和分叶

肺位于胸腔内,分为左右两叶,借助肺根和肺韧带固定于纵隔两侧。肺表面有胸膜脏层,透过胸膜脏层可以观察到多边形肺小叶的轮廓。肺的形态根据空气充盈程度和胸廓的形状而变化,一般为圆锥形,可分为上部的肺尖、下部的肺底和膈面,外侧的肋面和内侧的纵隔面及3个面交界处的前、后、下3个缘。

左、右肺由斜裂分为上、下叶,右肺又由水平裂分为上、中、下叶。肺斜裂的投影位置相当于由第3胸椎棘突向外下方至锁骨中线与第6肋相交的斜线。右肺水平裂的投影为自右第4胸肋关节水平向外,达腋中线与斜裂相交。

2.肺门和肺根

肺门位于肺纵隔面中部的凹陷处,为支气管,肺动脉、静脉,支气管动脉、静脉及淋巴管进出肺的门户,这些结构借助结缔组织相连并被胸膜包绕形成肺根。两肺根各结构的位置关系由前向后相同,即肺静脉、肺动脉和支气管;由上而下则左右略有不同,其中左肺根为肺动脉、支气管和肺静脉,右肺根为上叶支气管、肺动脉、中下叶支气管和肺静脉。

3.肺的血管、淋巴和神经

肺的血管根据功能和来源可分为组成肺循环的肺动脉、静脉以及属于体循环的支气管动脉、静脉,前者为肺的功能血管,后者为肺的营养血管。肺动脉干起于右心室,在主动脉弓下分为左、右肺动脉。左肺动脉横跨胸主动脉的前方,经左主支气管的前上方进入肺门。右肺动脉较长,在升主动脉和上腔静脉的后方,奇静脉弓的下方进入肺门。左、右肺动脉进入肺门后,其分支与支气管伴行。两侧肺静脉逐级汇聚成左、右肺上、下静脉,最后均汇入右心房。支气管动脉一般每侧2条,大多数发自胸主动脉,随支气管的分支而分支,在肺内分布于支气管壁、肺动脉和肺静脉壁、小叶间结缔组织及胸膜脏层等。

肺的淋巴可分为浅、深两组。浅组为分布于肺胸膜脏层及其深面的淋巴管丛,由此丛汇合成淋巴管,注入支气管肺门淋巴结。深组位于各级支气管和血管周围,并形成淋巴管丛,然后汇合成淋巴管,沿肺血管和各级支气管回流至支气管肺门淋巴结。

肺的神经来自肺丛,由迷走神经的肺支和来自胸2~5交感神经节发出的神经纤维组成。肺丛的分支随血管和支气管进入肺组织。迷走神经的传出纤维(副交感神经)支配支气管的平滑肌收缩和腺体分泌。交感神经的传出纤维则使支气管平滑肌舒张,腺体分泌减少。

4.肺内支气管和肺段

左、右支气管先在肺门处分出肺叶支气管,各肺叶支气管进入肺后再分出肺段支气管,以后再反复分支,越分越细,呈树状,故称为支气管树。每支肺段支气管与所属的肺组织称为支气管肺段,肺段在形态和功能上都有一定的独立性。因此,临床上可根据病变的范围施行肺段切除术。

按照肺段支气管的分支、分布,通常将右肺分为10个段,左肺分为8个段。右肺上叶分为尖段(S 1 )、后段(S 2 )和前段(S 3 );右肺中叶分为外侧段(S 4 )和内侧段(S 5 );右肺下叶分为背段(S 6 )、内基底段(S 7 )、前基底段(S 8 )、外基底段(S 9 )和后基底段(S 10 )。左上肺分为尖后段(S 1+2 )、前段(S 3 )、上舌段(S 4 )和下舌段(S 5 );左下肺分为背段(S 6 )、内前基底段(S 7+8 )、外基底段(S 9 )和后基底段(S 10 )。

5.肺的体表投影

肺的体表投影前界与壁胸膜大致相同,仅左肺前界在第4胸肋关节处,沿第4肋软骨转向外侧,与胸壁膜前界间形成肋纵隔隐窝。肺的下界较壁膜下界在各标志线高约2个肋骨,即在锁骨中线与第6肋相交,在腋中线与第8肋相交,最后在脊柱侧方达第10胸椎棘突平面。肺下缘与壁胸膜下界间形成肋膈隐窝。 R0LCXM+0a9Nowjh1Ew7draLKX+4+zb4Jf/xi8SZiPatLHvE9ORi10J6T4u/GSqC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