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学习动机的影响因素

一、学习者因素

如上所述,研究发现造成个体差异的学习者因素有:年龄、性别等天生的无法改变的因素,情绪、学习适应性等多年积累下来的很难改变的内在因素,以及学习动机、学习策略等易受外界影响而发生改变的外在因素。对学习者因素的构成,不同的研究人员给出了不同的分类方法,本研究中学习者因素的内容如图4-1所示。本研究将年龄、智力、学习风格排除在外。年龄方面,我国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年龄大致相同;智力方面,本研究的研究对象除A08外均通过参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The National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简称“高考”)被录取到华中科技大学,智力可视为相差不大。学习风格、学习策略 这里的学习策略指的是微观层面上的策略,后文中出现的优秀学习者的学习策略是指宏观层面上的策略。 属于极其微观的学习行为,采用质化研究方法的本研究很难对其进行测量,因此将这3种因素排除在外。

图4-1学习者因素的构成

学生对以上因素的看法可能会影响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调查。在语言适应性方面,这是在语言学习中经常被讨论的概念,本研究调查了与语言学习密切相关的短时记忆力。在日语专业学生大致适应了日语学习后(一年级下学期),让他们在规定的20分钟内尽全力记忆20个新单词,然后测试每个学生对此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为了激发他们的积极性,本研究实施了奖励措施,结果表明,学生的短时记忆力几乎没有差别。出于以上原因,可认为本研究中日语专业学生的语言适应性无明显差异。

一般认为,语言学习需要学生敢于开口说,因此语言学习与性格内向、外向密切相关。 15名学生使用量表诊断了自己的性格,其中14名认为语言学习中性格外向的学生,更敢于和乐于交流沟通,对语言学习更有利。但有意思的是,判断自己的性格不适合语言学习的学生并不打算转专业,而认为自己适合语言学习的学生却积极开始着手准备转专业。也就是说,在选择专业时,性格因素没有决定性影响。性别因素上,除了1名学生认为女性擅长感性思考,对学习语言有利外,其他学生都认为性别和语言学习没有关系。

外语专业从性质来看属于文科,高中学习理科的学生在开始学习前可能会有畏难情绪。图4-2是学生对日语学习与文理科关系的看法的调查。

图4-2学生对日语学习与文理科关系的看法的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文科生7人中,2人认为接受过大量记忆训练的文科生更擅长学习语言,而其余5人则认为没有关系。理科生中有一半学生认为文科生高中时学习的文科科目较多,经常训练记忆力,因此对语言学习有利。其余4人中3人认为两者没有关系,1人认为虽然有关系,但文科和理科只是学习方法不同,没有好坏之分。总的来说,文科生不认为自己在语言学习上有优势,理科生则认为自己学习语言没有优势,不能发挥理科优势,这也是大部分理科生后来转专业的原因之一。

学习经历方面,在学习一门新的语言时,学生往往有意识地将其与以往的语言学习经历联系起来。学习者一般从中学开始学习英语,在日语学习开始前大多数学生认为,日语和英语学习有共同点,但这一想法在日语学习开始后发生改变,他们认为两者语言体系不同,日语学习和英语学习没有关系。

综上所述,本研究中的日语专业学生认为,一些学习者因素会对日语学习产生影响,但这些因素实际上给学生的学习带来的影响可以说接近于零。排除了以上因素,本研究将着重探讨影响学习行为和学习结果的学习动机。

二、对日本和日语的态度

所谓对日本和日语的态度,是学生本人和周围的人对日本和日语的态度。我们来看一下日语专业学生的家人、朋友对学生进入日语专业的意见,因为他们的意见可能对学生的学习动机产生较大的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

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接受的学校教育中,按照自己的意愿选修课程的机会极少。决定大学专业时,由于对各专业了解不足,相较于个人兴趣,学生更倾向于综合考虑大学或专业的社会评价后来决定,在此过程中,学生父母发挥着较大作用。特别是对于被调剂进入日语专业的学生来说,家人和朋友对日本和日语的看法可能会影响其入学后的学习行为。

下面是自愿选择日语专业的类型1学生的家人、朋友对日语专业的态度。

赞成,认为日语是我的兴趣,支持我干自己喜欢的事情;其次,日语是小语种,就业前景好,家人不担心未来我的生活。

(A01/开放式问卷调查/2011-09-20)

家人亲戚中,有人支持,认为就业形势不错,并且与我的兴趣相符合;朋友中也有支持的,认为小语种将来就业形势还好,日本动画文化传播得比较迅速;也有持消极态度的,认为日语难学,并且身边同学一般是经济管理专业的,我这类专业很少有人报。

(A02/开放式问卷调查/2011-09-20)

他们都很支持我学习日语,但同时鼓励我再辅修一门其他专业,仅仅学好日语是不够的,因为语言只是工具,语言虽然是技术活,学会要时间和精力,但真正的竞争是在个人的能力和综合素质方面;自己非常赞同,他们都很明智的。

(A03/开放式问卷调查/2011-09-20)

不同的想法都有:家长认为学好了就会很好,有一些亲戚朋友不支持,可能对日语有抵触情绪(历史课本上日本人曾对中国人进行杀戮,尤其是采用细菌战、毒气战等手段),他们认为很残忍;(自己认为)既然不能被第一专业录取,那就爱我所选吧。

(A04/开放式问卷调查/2011-09-20)

我爸妈非常高兴,爷爷不喜欢(经历过战争);爸妈高兴,认为挺好的,他们真的比我还高兴,认为学小语种很好,掌握一门语言很有实际意义,这也是我感兴趣的专业。

(A05/开放式问卷调查/2011-09-20)

老师对我的专业非常赞成,但亲戚中有人不赞成,认为语言学了没什么用;(自己认为)既然选择了,就应该继续下去,既然有日语专业,只要学好,就有用。

(A06/开放式问卷调查/2011-09-20)

父母尊重我的选择,支持我的选择;有人会试图说服我学别的专业,大多数人都是信任与鼓励;(自己认为)认定日语专业,既然选择这条路,就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期望收获成功。

(A07/开放式问卷调查/2011-09-20)

有些人认为日语的前途很好,有一些因为历史上的战争的关系而反对,但总体上还支持,小部分不表态;(自己认为)学好自己的,做到最好没有错。

(A08/开放式问卷调查/2011-09-20)

可见,类型1学生家人和朋友赞成、反对选择日语专业的理由可分别总结如下:

赞成:(1)语言学习很实用,日语是小语种,将来的就业比较好;(2)学生自身对语言学习和日语感兴趣,家人尊重他们的决定。

反对:(1)有家人因为中日历史问题而对日本怀有憎恶感,自然而然地厌恶日语;(2)语言工具论,语言无用论;(3)日语专业学习人数较少,经济管理类专业更受欢迎。

对于以上学生进入日语专业学习,家人朋友有赞成和反对2种意见,不过,学生自身对日语的态度较为积极:无论别人如何认为,自己只要好好学习,将来肯定不会差。把日语专业作为第一志愿的学生自不必说,把日语专业作为第二、三、四、五志愿的学生也没有转专业的想法。可以看出,部分家人、朋友对日本的消极想法并未对学生的学习动机产生消极影响。

以下是类型2学生在知道被调剂到日语专业后,其家人和朋友做出的反应:

十分不看好,一是觉得没有前途,二是觉得我不适合学习语言;我入学后在积极转专业的同时,也应该认真学习,尽力学好这门课。

(A09/开放式问卷调查/2011-09-20)

邻居:只要有书读,就不怕。同学:你可真够惨的!老师:理科生怎么能去学日语呢?母亲:好好学,好考研!自己:转专业,要不就好好干,学出点名堂。

(A10/开放式问卷调查/2011-09-20)

开始有点不能接受,后来慢慢了解,觉得还行。家人:不管是什么专业,只要学好就行;同学:啊,什么?日语专业?你怎么会读日语呢?我觉得很自然,日语显然不是我喜欢的专业,但慢慢了解后或许会感兴趣的。

(A11/开放式问卷调查/2011-09-20)

积极的:觉得小语种是个不错的选择,就日语来说,专业也不错,有机会出国。消极的:认为日语对我而言,可能不太适合,不能充分发挥我在理工科方面的优势。我做事要么不做,做的话就想完成好,制造激情去了解日语。

(A12/开放式问卷调查/2011-09-20)

开始时有些失望、质疑,多方打听后,处于观望状态,就看是否能学好,如果不能再考虑转专业什么的;随机应变,既考虑转专业,又考虑辅修或修双学位,努力拓展知识面。

(A13/开放式问卷调查/2011-09-20)

很多人说小语种很好,工作好找,我半信半疑,因为对日语不了解。

(A14/开放式问卷调查/2011-09-20)

父母对此“不感冒”,意见不大,一切随我;我觉得无所谓,该怎么学就怎么学,学好它是自己的义务、责任。

(A15/开放式问卷调查/2011-09-20)

除A15以外,类型2学生及他们的家人和朋友对日语专业的态度比较消极,他们认为日语专业不能发挥其擅长理科的优势,对能否找到好工作也将信将疑。这些对类型2学生的学习动机产生了消极影响。譬如,A12入学后,见到了被录取到华中科技大学工科专业的高中同学,看到高中时每次测验均比自己成绩差的同学进入了自己梦想中的工科专业学习,而自己只能在日语专业,感到非常难受。受此刺激后,他迅速购买了转专业备考的复习资料。此阶段中只有A15例外,他认为大学里专业并不重要,学好目前的专业就可以,家人对此也并不在意。 QKpvDk94OOz8IqipluGbnOF9mJCuCP186xZT52cEjO53fnSxDXEGYzG9y0ay587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