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调查对象

我国的大学按照属性可分为综合类、文科类、理学类、工学类、农学类等13大类。考生综合考虑高考成绩、报考学校的排名、专业排名来决定大学和专业。填写专业志愿时 此处指笔者进行研究的2011年的情况,之后一些地区进行了高考改革,志愿填写方法发生了变化。 依次填写第一志愿到第五志愿。如果高考分数不能进入第一志愿的专业,就要看能否达到第二志愿到第五志愿的合格分数线。均未达到时,在志愿“是否接受调剂”上填写“是”的学生,会被调剂到还未报满的专业,填写“否”的学生将落榜。

大学一般都有自己的强势专业,报考这些专业的学生往往会超过预定招生人数,未达到录取分数线的学生会被调剂到还未报满的专业。以理工科为主的大学里面,理工科专业一般比文科专业在专业排名、社会认可度上要更高,经常出现理工科报考火爆,而文科专业却鲜有人问津的情况,这样一部分本想进入理工科专业的学生不可避免地会被调剂到文科专业。解决此问题的方法之一是转专业制度。2002年,复旦大学接受了244名学生的转专业申请。这是我国首次大规模试运行转专业制度,自此我国的其他高等教育机构中也开始正式实行转专业制度(刘恩伶,2010)。随后,这一做法逐渐被制度化,写进了2005年9月1日开始实施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第三章(第十八条)中:“学校根据社会对人才需求情况的发展变化,经学生同意,必要时可以适当调整学生所学专业。”这一制度虽然能使学生尽量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业,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很多院校只有一部分专业实行转专业制度,能够转入、转出的学生数量也极为有限,转专业开始时间太早(如有些大学一入学就进行转专业等),导致学生对转入、转出专业不够了解等问题。

本研究选取华中科技大学为研究对象。下面介绍该大学的日语教育概况。华中科技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重点大学 ,医学、工学等理工医学专业排名高、名声大。在全国的专业排行榜上,排名靠前的专业(机械制造、光电子等)的报考考生每年都超过招生人数,文科专业却年年受到冷遇,从理工科专业调剂过来的学生比比皆是。

一、日语专业课程设置

华中科技大学的日语专业成立于1998年,日语教育则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日语教育历史悠久 。华中科技大学的日语专业在全国高等教育机构的日语专业排行榜上名列前茅,该专业每年招收20人左右,实行小班授课。

在日语课程方面,教育部制定的日语专业教学大纲包括《高等院校日语专业基础阶段教学大纲》(2001)和《高等院校日语专业高年级阶段教学大纲》(2000)。《高等院校日语专业基础阶段教学大纲》规定了基础阶段具体的学习目的、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其中,学习目的是掌握日语基础知识,培养听力、口语、阅读、作文4项技能,在训练日语运用能力的同时,学习和理解日本社会文化知识。基础阶段(一、二年级)的日语课主要有精读(或者综合日语、基础日语)、技能类日语(阅读、听力等)和大学独立设置的科目(文学、经济等)。学校不同,设置的科目也稍有不同,但重点都在于听、说、读、写4种技能的训练。学习时长有4学期,1学期平均学习时长为17周。第一学年1周有14节课(1节课为40或45分钟),总共476节左右。第二学年1周有12节,总共408节左右。学习内容如表3-1所示。

表3-1日语专业基础阶段的教育内容

续表

下面介绍《大学日语专业高年级阶段教学大纲》(2000)的学习目的和学习内容。学习目的为“学生毕业时应具有扎实的日语基本功和较强的日语实践能力;还要具备日语语言学、日本文学、日本社会文化(包括地理、历史、政治、经济、风俗、宗教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以及与此相适应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学习内容没有像基础阶段那样有明确规定,但课程中应包含日语综合技能、日语学、日本文学、日本社会文化这4方面的内容。具体来说,有日语精读课,日语文章、报刊阅读课,日语写作课,翻译课这4类课程。对具体科目的具体学习时间没有明确规定,只要满足上述基本要求,各个学校可根据自身特点自行设置课程内容。

根据《高等院校日语专业基础阶段教学大纲》及《大学日语专业高年级阶段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华中科技大学日语专业设置的日语课程如表3-2所示,其中所列是日语专业2011年入学的学生一年级到四年级的全部日语课程。

表3-2华中科技大学日语专业2011年至2014年的日语课程

续表

本研究的对象是华中科技大学日语专业2011年入学的学习者。2011年招收的15名学习者中,以日语专业为第一志愿的学习者为2人;第二、三、四、五志愿的学习者为6人;未报考日语专业,被调剂到日语专业的学习者为7人。为了保护研究对象的隐私,征得本人同意后,用“A+数字”来代替学生的真实姓名。研究对象的具体志愿信息如表3-3所示。

表3-3华中科技大学日语专业学习者志愿和理科、文科信息

此外,华中科技大学的转专业工作在第一学期末开展,形式是笔试或面试,转专业考试合格,且第一学期末考试科目全部及格,转专业方可成功。

二、日语双学位课程设置

为了探讨非专业日语学习者的学习情况,本研究把日语双学位学生纳入研究对象,具体来说是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入学的“七校联合” 日语双学位的学生。1999年,位于武汉市的7所全国重点高校各自拿出本校特色优势专业联合办学,这7所高校的二、三年级学生,可以任选其中1所学校的专业(与主专业不同)进行修读,在2年内取得规定学分就可以获得学位证。类似的跨校选修制度除武汉市外,在一些教育强省也有开设,没有条件校际联合的院校校内开设双学位或辅修专业的也较多。在修读时需支付学费,每年规定取得学分为25个,取得1个学分需要修读16学时,每学分为100元,学习2年需缴纳5000元学费。二年级下学期开始,学习1年后取得25学分可拿辅修证书,学习2年后取得50学分可获得双学位证书,学生在节假日(包括暑假)上课。

截至2008年,“七校联合”双学位培养模式成为中国实施时间最长,实际参加大学数量、学习人数最多的模式(许晓东,2008)。参加“七校联合”的7所学校中,日语专业学习者总人数只有710人,而非专业日语学习者却多达3210人 (国際交流基金,2013)。华中科技大学的日语双学位课程开设于2002年,到2011年10月共计约2150名 学习者修读了该课程。

华中科技大学的日语双学位课程的教学目标为“扎实掌握日语基础,培养听、说、读、写、译五大方面的能力,培养具有较强的社交、工作能力及综合知识结构的第二专业人才” 。本研究选择华中科技大学作为调查对象的原因是,2012年选择华中科技大学日语双学位学习的人数在“七校联合”参加大学中最多,能够收集到丰富翔实的数据,从而进行深入分析。华中科技大学的日语双学位任课教师同时是日语专业的教师,课程设置也按照日语专业编制,便于和日语专业学习者进行比较。学制为2年,分4个学期,总授课时长为45分×800课时。第1学期到第3学期在华中科技大学上课,剩下的1学期撰写毕业论文。取得日语双学位证书的硬性条件是,通过所有日语课程考试,同时通过日本语能力测试N3(以下简称N3)或大学日语4级考试。

华中科技大学的日语双学位课程,每个班级的人数为30到60人。从第2学期开始,一般会出现中途放弃的学生,届时会进行人员调整,重组班级。日语双学位课程设置如表3-4所示。

表3-4华中科技大学日语双学位的课程设置

续表

2012年,华中科技大学的日语双学位课程分为4个班级,学校为了方便管理,把来自相同大学的学生分配到同一班级。笔者当时是华中科技大学日语语言文学的研究生,考虑到调查实施的可能性(调查时间、地点更自由),把华中科技大学的学生占大部分的班级①作为研究对象之一。同时,由于仅以1所大学的学习者为研究对象可能会得出片面的结论,因此本研究还选取了由另外3所大学的学生构成的班级②作为研究对象。日语双学位开始时,班级①、班级②的学生人数分别为30名、39名。为了保护研究对象的隐私,征得学生本人同意,本研究中用“B+数字”来代替学生真实姓名。 9zjeYuOSFIvPxii69EXogggvhzEIR6QxPtG1X7rSK6BGlZlVOH6xG2en7tQejO+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