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出血指胎儿娩出后24h内阴道分娩者出血量超过500ml,剖宫产者超过1000ml。产后出血是分娩期的严重并发症,居我国孕产妇死亡原因首位。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占分娩总数的2%~3%,其中80%以上发生在产后2h内。因此,应特别重视产后出血的防治与护理,以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及孕产妇的病死率。
1.针对出血原因迅速止血。
2.补充血容量,纠正失血性休克。
3.防治感染。
按普通产科护理常规予以处理。
1.护理评估
(1)健康史及相关因素 孕产史;健康史、家族史,有无并发症及全身性疾病;本次分娩史;有无潜在高危因素及感染征象。
(2)症状、体征
1)生命体征 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及意识状态等。
2)产科体征 子宫收缩情况、宫底高度、软产道有无裂伤、胎盘的完整性等。
3)皮肤黏膜 是否完整;皮肤弹性;有无瘀点、瘀斑;有无渗血、渗液等。
4)产后出血 观察阴道出血是否凝固,同时准确评估出血量(可用称重法、容积法、面积法),同时可根据休克症状进行休克指数评估。
(3)辅助检查 了解B超检查、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凝血功能等)及中心静脉压测定等结果。
(4)心理和社会支持状况
2.护理措施
(1)取平卧,给予吸氧,做好保暖。
(2)立即开放静脉通道,必要时开通两路及以上静脉;遵医嘱输液、输血,及时补充血容量,预防休克;遵医嘱采取血标本送实验室检查。
(3)针对原因止血。①子宫收缩乏力:按摩子宫,遵医嘱应用宫缩剂、水囊或宫腔填塞纱条、髂内动脉或子宫动脉栓塞等。②胎盘因素:正确处理第三产程,检查胎盘、胎膜是否完整,必要时行宫腔探查术、刮宫术或钳刮术。对于胎盘植入者,应及时做好子宫切除的术前准备。③软产道裂伤:按解剖层次逐层缝合,彻底止血。④凝血功能障碍:明确诊断后应积极处理,配合医师全力抢救,尽快输注新鲜全血,补充纤维蛋白原、血小板及凝血酶原复合物等。
(4)密切观察病情。①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做好护理记录。②严密观察产妇的意识状态、面色、血压、呼吸及尿量等,及时发现休克早期症状,如头晕、口渴、打哈欠、烦躁、呕吐、面色苍白、出冷汗、血压下降等,必要时给予特别护理并记录。③观察子宫收缩,准确评估出血量(采用容积法、称重法或休克指数法),观察血液颜色及是否凝固,预防DIC的发生;注意检查宫底是否上升,子宫体积是否增大,如发现阴道流血量与临床表现不符,应警惕隐性出血或羊水栓塞的发生。④注意观察膀胱充盈程度,必要时予留置导尿,监测尿量及尿色,防止肾功能衰竭。
(5)预防感染。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保持外阴清洁,遵医嘱给予抗生素。严密观察感染征象,如体温、血常规、宫底压痛、恶露性状等。
(6)做好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①积极做好产妇及家属的安慰、解释工作,避免精神紧张。②大量失血后,产妇抵抗力低下、体质虚弱,医护人员要主动关心产妇并提供帮助,增加安全感。③鼓励产妇进食高蛋白、含铁和维生素丰富的饮食,少食多餐。④病情稳定后,指导并协助产妇进行早期母乳喂养,可刺激子宫收缩,以利恶露排出。
3.并发症护理
(1)失血性休克 参见外科护理常规。
(2)DIC参见外科护理常规。
参照阴道分娩产后护理常规进行处理。
宫腔球囊填塞术护理
阴道分娩后由于宫缩乏力发生产后出血,使用宫缩剂无效,在进行介入治疗或手术干预之前,可使用宫腔球囊填塞控制或减少产后出血。此外,对于剖宫产术中、术后或者既往有剖宫产者,阴道分娩后发生产后出血也可使用宫腔球囊填塞。
1.术前行手术野备皮(双侧腹股沟及会阴部),建立静脉通道,备血,留置导尿管。
2.物品准备,包括器械包、500ml生理盐水、球囊、50ml注射器,以及无菌纱布、胶布。
1.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并观察产妇是否出现面色苍白、出冷汗、口渴、心慌、头晕、脉搏细速、血压下降等失血性休克表现。
2.严密观察尿量、尿色,以及24h出入量是否平衡。
3.观察子宫收缩、宫底高度、阴道出血量,以及引流液的量、颜色、性状。
4.保持引流通畅,避免受压移位。
5.预防感染,保持会阴清洁;监测体温,每日3次;遵医嘱使用抗生素。
6.监测实验室检查指标,如血常规、血生化、凝血功能等。
7.根据病情,球囊放置24~48h后可取出。取球囊应在手术室进行,术前需备血,应用宫缩剂,并建立静脉通道等。
产后出血介入手术护理
产后出血介入手术是指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设备的监视下,利用导管和导丝等器械,选择插管至子宫动脉或髂内动脉,行子宫动脉或髂内动脉术,以控制出血,保留子宫和生育功能的一种技术。与传统手术相比,产后出血介入手术具有微创、保留子宫和生育功能的优势,是一种简单、迅速而有效治疗产后出血的新技术。该手术术后恢复快,适用于治疗各种因素引起的早晚期产后出血,并已成为常规保守治疗产后出血无效后首选的治疗技术。
1.术前行血常规、血型、凝血功能、肝肾功能、心电图等检查。
2.做好术前宣教,指导产妇练习床上大小便。
3.术前禁食,建立静脉通道并遵医嘱补液。行手术野备皮(双侧腹股沟及会阴部),留置导尿管,遵医嘱给予术前备药。注意:术前禁食不必拘泥于时间,以抢救产妇生命为前提。
1.保护穿刺点,用纱布卷覆盖加压包扎,压迫止血。
2.观察穿刺部位有无出血、血肿或假性动脉瘤形成。
3.穿刺侧下肢制动6h,平卧12~24h。可适当活动双足,鼓励按摩双下肢、背部及腰部。
4.观察足背动脉搏动,以及下肢和臀大肌皮温、色泽,若出现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或皮温异常,应及时报告医师予以处理,以免下肢供血不足导致坏死。
5.遵医嘱给予抗感染、镇痛等对症处理。
6.心电监护、饮食、血压、脉搏监测等其余护理方法参照剖宫产术后护理常规或遵医嘱处理。
7.卧床12h后可拆除弹性绷带,屈膝屈髋时动作宜轻柔、幅度小,活动时用手用力压迫穿刺点。尽量避免做剧烈咳嗽、用力大小便等增加腹压的动作。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24h后可下床适当活动。
子宫破裂(rupture of uterus)指分娩期或妊娠晚期子宫体部或子宫下段发生裂开,是直接危及母胎生命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子宫破裂的发病率是判断一个地区产科质量的指标之一。国内子宫破裂的发生率为0.10%~0.55%,孕产妇病死率为5%~12%,围产儿病死率为50%~90%。近年来,剖宫产率的升高导致子宫破裂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但随着城乡妇幼卫生三级保健网的建立和逐步完善,子宫破裂的发病率正明显降低。
对于先兆子宫破裂者,应立即抑制宫缩,尽快行剖宫产术,防止发生子宫破裂;对于出现子宫破裂者,无论胎儿是否存活,应立即纠正休克,同时及时行手术治疗,并视病情严重程度决定是否保留子宫,术后遵医嘱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
1.先兆子宫破裂
立即抑制宫缩,肌内注射哌替啶100mg,或者静脉全身麻醉,立即行剖宫产术。
2.子宫破裂
在输液、输血、吸氧和抢救休克的同时,无论胎儿是否存活,应尽快行手术治疗。
(1)对于子宫破口整齐、破裂时间短、无明显感染者,或者全身情况差,不能承受大手术者,可行破口修补术。对于子宫破口大且不整齐、有明显感染者,应行子宫次全切除术。对于破口大、撕裂伤超过宫颈者,应行子宫全切术。
(2)手术前后遵医嘱给予大量广谱抗生素,以控制感染。
按普通产科护理常规予以处理。
1.护理评估
(1)健康史及相关因素 ①孕产史。②健康史、家族史,有无并发症及全身性疾病。③有无诱发因素,如:胎先露部下降受阻;子宫手术史(瘢痕子宫、肌瘤挖出术等)、子宫畸形、子宫发育不良等;手术创伤(如宫口未开全行产钳或臀牵引术,忽略性肩先露强行内转胎位术操作不慎,或植入胎盘强行剥离,也可造成子宫破裂);子宫收缩剂使用不当。
(2)症状、体征
1)生命体征 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及血氧饱和度变化,有无血压下降、脉搏细速、面色苍白、皮肤湿冷、烦躁不安等表现。
2)腹部体征 有无下腹或瘢痕处压痛、腹膜刺激征,有无扪及胎体。
3)排尿困难或血尿
4)阴道流血
5)产科体征 子宫呈强直性收缩或出现病理缩复环;阴道检查显示宫口较前缩小,已下降的胎先露又上升,或触及子宫下段的破裂口;胎心率或胎动异常等胎儿窘迫表现。
(3)辅助检查 了解B超检查结果。血常规显示血红蛋白水平下降,白细胞计数增加。尿常规可见红细胞及肉眼血尿。
(4)心理和社会支持状况
2.护理措施
(1)先兆子宫破裂护理
1)休息与活动 对于子宫瘢痕处菲薄者,以卧床休息为主,减少活动量,保持排便通畅,避免做增加腹压的动作。密切观察子宫收缩情况及子宫下段处压痛。
2)病情观察 密切观察产程进展,及时发现导致难产的相关因素,注意胎心率变化。若发现下腹部压痛或腹部出现病理性缩复环,应立即报告医师,并停止使用催产素和一切操作,同时密切监测生命体征,遵医嘱给予抑制宫缩、吸氧、建立静脉通道等处理,做好剖宫产的术前准备和新生儿抢救准备。
3)心理护理 协助医师向孕产妇及家属做好解释、安慰工作,并取得其配合。
(2)子宫破裂护理 ①立即平卧,做好保暖及给予吸氧,遵医嘱迅速输液、输血,短时间内补足血容量;纠正酸中毒及水、电解质紊乱;积极进行抗休克治疗;同时做好剖宫产的术前准备和新生儿抢救准备。②术中、术后遵医嘱应用大剂量抗生素预防感染。③严密观察并记录生命体征、出入量,准确评估出血量。
(3)心理支持 ①向孕产妇及家属解释子宫破裂的治疗情况,争取其积极配合抢救治疗。②对于胎儿已经死亡的产妇,要帮助其度过悲伤阶段,鼓励其表达悲伤情绪,甚至哭泣,倾听产妇诉说内心感受,并表示理解和同情。③给予生活上的护理、更多的陪伴,鼓励其进食,以更好地恢复体力。④为产妇提供产褥期的休养计划,帮助其尽快调整情绪,接受现实,恢复身体健康。
(4)健康教育 ①重视孕期保健,定期进行产前检查,及早发现头盆不称、胎位异常等影响胎先露下降的因素。②对于既往有子宫手术瘢痕、难产史,子宫发育不良,子宫畸形的孕妇,应定期至产科高危门诊检查,在预产期前2周住院待产,做好分娩方式规划。
1.产后应保证足够的睡眠,保持心情愉快,避免过度疲劳。
2.保持会阴清洁、卫生,产褥期禁止性生活和盆浴,以免发生逆行感染。产后42天至产科门诊检查。
3.若出现阴道流血持续时间长、腹部伤口愈合不良,应及时就诊。
4.破裂子宫修补术后不推荐再次妊娠,对于有生育需求者,应在三级医院行孕前评估、产前检查及监护。
羊水栓塞是指羊水突然进入母体血液循环,引起肺栓塞、过敏性休克、DIC、多器官功能衰竭等一系列严重症状的综合征。其发病急,病情凶险,是造成孕产妇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足月分娩者如发生羊水栓塞,其病死率为60%~70%。此外,羊水栓塞也可发生于妊娠早、中期的流产、引产或钳刮术中,但情况较缓和,极少造成死亡。
羊水栓塞一旦确诊,应立即抢救。治疗的主要原则是抗过敏,纠正呼吸循环功能衰竭,改善低氧血症,抗休克,防治DIC和肾功能衰竭。
按普通产科护理常规予以处理。
1.护理评估
(1)健康史及相关因素 孕产史;健康史、家族史,有无并发症及全身性疾病;本次分娩史或手术史;有无潜在诱发因素。
(2)症状、体征
1)生命体征 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等。
2)一般情况 破膜后或分娩过程中,突然发生寒战、呛咳、气急、烦躁不安等症状。
3)产科体征 子宫收缩情况、宫底高度、阴道流血的量及性状。
4)皮肤黏膜 面色、四肢温度,有无出血点及瘀斑,有无切口渗血等。
(3)辅助检查 ①实验室检查:采集下腔静脉血,镜检可见羊水有形物质;DIC、血液学检验各项指标阳性。②床旁心电图或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③胸部X线摄片。
(4)心理和社会支持状况
2.护理措施
(1)早期识别 严密观察病情,注意保暖,并重视分娩期间产妇的主诉,如有无胸闷、气促、呼吸困难、呛咳、寒战、发绀、打哈欠、烦躁不安等先兆症状,及早识别,争分夺秒配合抢救。
(2)改善低氧血症 保持呼吸道通畅,对于出现呼吸困难、发绀者,立即给予面罩吸氧。可取半卧位或抬高头肩部,正压给氧,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
(3)建立静脉通道 迅速开放两路及以上静脉通道补充血容量,并留取血标本。
(4)病情观察 ①专人护理,密切观察血氧饱和度、血压、脉搏、呼吸及意识等变化,建立特护记录,准确记录24h出入量;②准确评估出血量,采用贮血器,观察流出的血液是否凝固。
(5)合理用药
1)解除肺动脉高压 ①罂粟碱(首选):一般将30~90mg罂粟碱加入25%或50%葡萄糖溶液20~40ml中,缓慢静脉推注。②阿托品:当心率慢时(心率<60次/min),将1mg阿托品加入5%葡萄糖溶液10ml中,每隔15~30min静脉注射一次。但当心率>120次/min时,应慎用。③氨茶碱:将250mg氨茶碱加入25%葡萄糖溶液10ml中,缓慢推注,必要时可重复使用。
2)抗过敏 遵医嘱可选用甲泼尼龙、氢化可的松或地塞米松。
3)抗休克,纠正酸中毒 ①补充血容量:应尽快输注新鲜血液和血浆;②升压药:一般选用多巴胺;③纠正心力衰竭:常选用毛花苷C 0.2~0.4mg加入25%葡萄糖溶液20ml中,静脉推注,必要时4~6h可重复使用一次;④纠正酸中毒:可行血气分析,若发生酸中毒,则可给予5%碳酸氢钠250ml静脉滴注。
4)防治DIC遵医嘱补充凝血因子,应用肝素及抗纤溶药物。
(6)预防肾功能衰竭 予留置导尿,严密观察尿量及尿色,并定时记录,如发现异常,应及时报告医师。遵医嘱使用利尿剂,并定时检测电解质。
(7)预防感染 抢救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遵医嘱使用广谱抗生素预防感染。
(8)当发生羊水栓塞时,如正在滴注缩宫素,应立即停止。
(9)提供心理支持,鼓励、安慰产妇及家属,以取得其配合。
3.并发症护理
(1)DIC参见外科护理常规。
(2)肾功能衰竭 参见内科护理常规。
[1] 安力彬,陆虹.妇产科护理学.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
[2] 何承晋,漆洪波.美国妇产科医师学会《前次剖宫产后阴道分娩指南》2015版要点解读.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6,32(11):1083-1087.
[3] 姜梅,庞汝彦.助产士规范化培训教材.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
[4] 林果为,王吉耀,葛均波.实用内科学.1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
[5] 刘兴会,漆洪波.难产.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21.
[6] 沈铿,马丁.妇产科学.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
[7] 谢幸,孔北华,段涛.妇产科学.9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8] 欣普贝生临床应用规范专家组.欣普贝生临床应用规范专家共识.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3,29(12):996-998.
[9] 尤黎明,吴瑛.内科护理学.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
[10] 余艳红,陈叙.助产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
[11] 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助产士分会,中国妇幼保健协会促进自然分娩专业委员会.正常分娩临床实践指南.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20,23(6):371-375.
[12] 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管理的专家共识(2016).中华妇产科杂志,2016,51(8):561-564.
[13] 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妊娠晚期促子宫颈成熟与引产指南(2014).中华妇产科杂志,2014,49(12):881-885.
[14] 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学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诊治指南(2020).中华妇产科杂志,2020,55(4):227-238.
[15] 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胎儿医学学组,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双胎妊娠临床处理指南(2020年更新).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20,23(8):505-516.